设置

第75章 赵大人路子野

熊猫书库    清妖
🔊点这里听书

  清朝一共两把尚方宝剑,一把是老太爷的御用佩刀“小神锋”,另一把就是赵安手上的遏必隆刀。

  严格来说遏必隆刀才是清朝真正的尚方宝剑,因为此刀原为太祖努尔哈赤佩刀,历经数朝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堪称见证大清历史的国宝。

  结果这等至宝被赵安一战弄成残次品,怎么跟老太爷交待?

  弄坏尚方宝剑,清廷有什么处罚规定么?

  降职、罚俸,还是革职查办?

  赔,赵安是赔不起的。

  大为头疼时,未想边上的侍卫庆遥忽的上前凝视豁口的遏必隆刀,抱拳一脸敬佩道:“遏必隆刀自太祖以后第一次出鞘还是圣祖爷荡平三藩之时,第二次出鞘便是当今皇上平定大小金川时,如今第三次出鞘则荡平这皖北十数万白莲反贼,可见此刀真乃我大清重宝,凡出鞘必有大胜!今刀虽残,但我以为皇上绝不会因此怪罪大人,因为大人才是我大清的遏必隆刀啊!”

  这小子会说话!

  赵安听的心花怒放,是啊,甭管什么刀只要上了战场哪有不残的道理,刀若不残便说明这刀根本不曾用,只有残了才能证明持刀人的勇武。

  而这恰恰才是老太爷最看重的。

  准确说,老太爷看重的是持刀人,而不是刀。

  况遏必隆刀的体现的是皇权威力,跟刀本身是否无坚不摧根本没有关系。

  如实上报遏必隆刀战损成残品,不仅不会被老太爷处罚,反而会加深老太爷对持刀人的印象。

  遥远的东南,一颗将星正在冉冉升起!

  包衣者,有禄也。

  “此次围剿白莲大捷,庆侍卫当记首功!”

  投桃报李,战后有功人员升赏保荐名单都出自赵安这个“总指挥”笔下,给庆遥这个御前侍卫添上几笔英勇事迹所费不过些许笔墨,然而这些许笔墨却能让庆遥等人回京后在老太爷面前对“活着的遏必隆”大书特书,怎么算都是赵安占大便宜。

  老太爷要是一高兴把残刀就此赐给“活着的遏必隆”永远佩带,不比总督手中的王命旗牌还拉风。

  给根双眼花翎都不换!

  凭着这刀,别说朱珪这个巡抚了,就是两江总督赵安也不鸟他。

  所以,刀的问题,从来不是问题。

  有问题的只会是人。

  那边宿州方面接到赵安命令,游击周库不敢怠慢,赶紧将城中拼凑的两百多头骡马连同城外缴获的四百多头一块送了过来。

  骡子占多数,足有四百多头,其余都是拉车的驽马,能称为战马的只有二十多匹。

  赵安不会骑马,便将战马让给会骑的人,自个同大多数人一样骑了头骡子。

  尽管队伍看着非常“土八路”,却让队伍瞬间实现了高速机动化。

  “追!”

  翻身上了骡子,赵安二话不说下令追击,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是他非要对反清的这帮白莲教徒斩尽杀绝,而是必须把白莲教的势力逐出安徽,因为安徽这地方他要了!

  白莲教的势力得往湖北发展,这样三年后湖北才能爆发那场规模比现在大上无数倍的起义。

  三年时间,也能让白莲教的骨干吸收这次仓促起事的教训,不致再起事时毫无章法,至少神兵们能练出一大批来。

  截止目前,赵安都没有发布通缉三阳教主刘之协的通缉令,原因就是想让这位刘教主有时间逃离安徽。

  而此时追击往北方溃逃的白莲教徒跟痛打落水狗没有任何区别,到手的军功营兵们哪个不争着要,就是漕帮弟兄们的心气也是出奇的高涨。

  少君威风,不就是他们漕帮威风么!

  骡马组成的机动队伍立时如风般向着北方卷去。

  尽管险些从骡子坠下,但“半骑兵”的亲身体验让赵安也是大开眼界,也才明白为何几十年后同样以骡马为代步工具的捻军能够在太平天国灭亡后还能同清廷打上几年。

  因为速度!

  只要速度比对手快,既能打对手个措手不及,提前在对手必经之地设伏,更能在战事不利时迅速脱离战场,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如此,建立一支高度机动化的骑兵部队,很自然的就上了赵安的工作日程。

  淮北这地方虽然不产战马,骡子数量却多的出奇。

  有了数量才能有质量。

  骡马骑兵,它也是骑兵。

  追击首战发生在一个叫符离集的小地方。

  于此地,赵安追上一股多达四百余人的白莲教匪,这帮刚刚从宿州狼狈逃过来的教匪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身后就传来急促的蹄声。

  一个简单的冲击,四百多临时组成的教匪队伍就被击溃,当场斩杀五十多人,俘虏二百多。

  经审讯这股教匪皆是原在亳州活动的捻子,带队的两个传头早就死在昨夜的乱事中。

  “赵大人武功赫赫,指挥英明,大捷之后又添一捷!”

  庆遥等人兴奋的将被斩杀的教匪首级割下用袋子装了,这些回头都是战功。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赵安坦然接受庆遥等人的恭维,命留下三十人将俘虏送回后方宿州城,其余人随他继续追击。

  并嘱咐押送俘虏的漕帮弟兄,若俘虏途中有逃跑的不要追,让他们自去,不跑的则将他们押回宿州与其他被俘的捻子关押在一起。

  很明显,赵安是在打捻子俘虏的主意。

  皖北民风彪悍,这些个半民半匪的存在稍加改造训练后是可以成为一支精兵的。

  当年李鸿章的淮军和皖北的捻军都起源于江淮,但两支军队因为各自信仰不同走向了对立面,最终淮军胜出诞生了北洋集团,由此开启民国历史。

  赵安这里没有“竞争者”,完全可以将江淮集团垄断在手,开启属于他的时代。

  这一仗打下来,少说也能俘虏三四千捻子,再与渗透进安徽的漕帮混编,赵安就能直接掌控至少七千武装力量。

  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七千武装力量“合法化”。

  第二战,于符离集西北十几里地的小格庄发生。

整个战斗过程不值一提,甚至双方都没有厮杀,因为赵安带队一到,逃到此地的两百多教匪就主动投降了  但这不影响御前二等侍卫庆遥激动的将此战定义为“第二捷”!

  连战连捷!

  第三捷、第四捷,第五捷!

  数捷下来斩杀白莲教匪不过三百多人,俘虏却捉了上千人。

  捉到的大鱼是一个叫马三的香主,以及几个传头、莲籽。

  没有抓到其他香主,尤其是这次白莲教的总指挥龚胜祖,赵安推测此人属于很狡猾的那种,估计没和大队一起跑,而是带了几个人走的小路潜逃。

  抓不到就抓不到吧,这种有过造反指挥经验的骨干人员赵安也不想抓。

  五战五捷,赫赫军功,斩获数字更是节节攀升,如此战绩搁谁身上都得乐得合不拢嘴,高高兴兴摆上几桌庆功酒。

  然而赵安却似乎不太满意,骑着那头明显不太情愿被他驱使、时不时尥个小蹶子的骡子,捋着并不存在的长须,对边上已经喜笑颜开盘算回京能得多大封赏的庆遥道:“五战五捷是不错,可庆侍卫不觉得这五战五捷有点不上不下?”

  “大人的意思是?”

  庆遥不太明白的样子,五战五捷多威风啊,怎么就不上不下了。

  赵安笑了笑:“古人打仗动不动就是七擒七纵,七战七捷!如此听着才大气,才响亮。”

  “唔?”

  正沉浸在连败五股教匪兴奋劲里的庆遥闻言一愣,“大人,七战七捷是好,可俘虏们说前面没多少教匪供咱们追击了,五战五捷足够大人威名传遍天下了。”

  “不够!五战五捷远远不够,咱们要七战七捷!”

  赵安斩钉截铁,跨下骡子似乎感受到了主人的决心,不情不愿地打了个响鼻。

  庆遥寻思七战七捷当然是好,可哪还有教匪让他们打了,而且这都追了大半天,弟兄们也累了,是时候收兵回去了。

  赵安当然知道前面最多也就是些小鱼小虾,压根不值得再追,但一心想要大圆满的他用其睿智的目光扫过身后被绳索串着、垂头丧气的俘虏时,嘴角露出些许笑容。

  智慧的笑容。

  低声吩咐庆遥:“你去把后面抓的那队俘虏,嗯放走三百个。”

  一听这命令,庆遥顿时一脸懵逼:“放了?大人,这帮俘虏可都是军功啊!”

  “放!”

  赵安大手一挥,“让他们跑!往北跑!记住,别追太紧,给他们点希望,让他们感觉逃出生天了!等他们跑出一顿饭的功夫咱们再追!”

  “这?”

  庆遥瞬间明白赵大人打的什么主意,兴奋的一拍大腿:“妙,妙!”

  当即走到俘虏那边扯开嗓子喊道:“尔等听着!赵大人有好生之德,念尔等也是不易,今日便放尔等一条生路,你们都走吧!”

  放我们走?

  俘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面面相觑,直到绑在他们身上的绳索真的解开方如梦初醒,赶紧撒丫子朝北边狂奔,生怕有好生之德的赵大人反悔。

  等到俘虏们跑出二三里地,赵安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对着摸不着头脑的叶志贵、徐霖等人吩咐道:“你们还不快去追,难道真要让这帮教匪跑了!”

  “啊?”

  没等叶志贵他们回过神来,赵安便一骡当先挥舞残缺的遏必隆刀冲杀在前了,骡蹄带起滚滚烟尘,直扑前方那群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不断回头张望,内心无比紧张的俘虏们。

  不盼什么来什么!

  后方扬起的灰尘让众俘虏内心崩溃:不是放了咱们么,怎么又追上来了!你们这帮清狗说话能不能算点数!

  哪有力气跑,又哪敢反抗,当赵安一骡当先赶到时,眼前的俘虏无不高举双手在那大喊:“投降,小的投降!”

  眼看俘虏如此配合,都不用他们动手,跟上来的庆遥高声唱喏,声音洪亮:“此望风而降第六捷,赵大人虎威盖世,当世名将无出大人您左右!”

  这个马屁过了,福康安、海兰察他们可还在呢。

  赵安勒住骡子,点点头,一脸自得:“兵不血刃,慑敌以降,此兵法上上招!”

  尔后,智慧的目光又瞄向了刚刚投降,瘫坐在地上一脸生无可恋的俘虏们。

  新鲜的很,刚出炉的。

  半个时辰后,俘虏们又被通知他们被释放了。

  结果俘虏们纷纷表示不跑了,因为实在跑不动了,他们现在只想当朝廷的良民、顺民,再也不做什么反贼了。

  “跑不动也要跑!”

  赵安不高兴了,让庆遥威胁这帮俘虏不跑就是抗拒王师,罪加一等,依大清律当就地斩首。

  与其说是死亡威胁,不如说是在死亡的鼓励下,三百个倒霉蛋只能含泪起身,一步三回头地、慢吞吞地向着北方“溃逃”。

  天知道清狗吃了什么药,不把人当人。

  “让弟兄们休息一柱香,喝口水吃点东西,等反贼跑远些再追!”

  赵安老神在在的坐在一棵枯萎的大树下,言行举止颇有运筹帷幄大将风范。

  “嗻!”

  众人轰然喝应,无一不喜气洋洋。

  一柱香后,追击再次开始。

  这次俘虏们的表现太过敷衍,听到身后传来的喊杀声,不用任何人提醒就非常识相地集体跪倒在路边,熟练高举双手,动作整齐划一,仿佛排练过一般齐声喊道:“投降,我们投降!”

  庆遥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笑意响彻云霄:“七战七捷!大人神威!”

  “七战七捷,大人神威!”

  扬州绿营的营兵和漕帮弟兄们很是配合的齐声喝应。

  赵安的脸上终于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五战五捷真不行,唯有七战七捷才能让老太爷听着心里舒坦,也能让他赵有禄的神威将胆名扬神州。

  朱珪这个老匹夫,安能与我为敌!

  于骡背上环顾四周,意气风发:“收兵,回宿州!”

  “嗻!”

  众人集体轰应,押着再让他们跑也不肯跑的俘虏浩浩荡荡回返。

  庆遥此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这位赵有禄大人虽是清官好官,但路子也真是野啊!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