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五百二十三章、阴谋生

熊猫书库    复山河
🔊点这里听书

  “想要挡住敌军,自然是不够用,不过我们的任务是拖延时间。

  沿途本将部署了七道防线,每道防线安排一镇兵马,老子亲自坐镇指挥。

  平均下来,每道防线只需迟滞敌军两天时间,就超水平完成了丞相交代的任务。”

  施靖明大大咧咧的说道。

  这样的打法,完全是用人命填。

  不过辽东军现在不缺人,缺的是时间。

  施靖风分给了他这么多军队,很大程度上也是麾下兵力太多,根本指挥不过来。

  没有办法,北方大地上愿意当兵吃粮的人太多了。

  为了减少统治成本,每到一地之后,施家都会大肆征兵。

  效果非常明显,大量的青壮入伍之后,地方局势一下子稳定下来。

  剩下的老弱,就算是想闹,也没有掀起过大浪。

  后遗症同样是巨大的,急剧扩张的辽东军,已经有了大宋禁军的风采。

  看起来规模庞大,实际战斗力却非常虚浮。

  真正的战斗力担当,还是当初的那几万精锐,一应新编部队都是凑数壮声势的。

  某些新编部队中,甚至还有部分士兵,拿着竹枪上战场。

  明知道麾下战斗力不足,还选择分兵节节抵抗,实际上也是施靖明对自我能力的一次纠偏。

  以往的时候指挥一镇兵马,不管遇到什么局面,他都能指挥的得心应手。

  上一次徐州大战中,突然指挥五万大军,就各种问题频发。

  这一次麾下兵力更多,光行军途中都闹出了不少笑话。

  强行把部队聚集在一起,同汉水侯正面交锋,他着实没有底气。

  “总兵大人,心中有计较就好。

  不同于上一次,这次勤王大军中也有大股骑兵。

  敌军骑兵都是汉水侯带出来的,正面发生碰撞,末将所部未必能够占到便宜。

  能够击败敌军骑兵,固然是皆大欢喜。

  倘若不幸落败,那么这些防线,还要防备敌军的骑兵突袭。

  在修筑阵地的同时,最好多挖一些陷马坑,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

  周七海神色凝重的说道。

  自出道以来,他没有怕过任何敌人。

  哪怕是威名赫赫的鞑靼骑兵,他也敢带着部下冲上去,同敌人一较高下。

  唯独这一次例外。

  上一次的徐州之败的阴影,依旧在他心中缠绕。

  默默无闻的下属,都那么厉害,即将面对的天下第一名将又岂能是弱者。

  “卫兵,传令下去。

  让各部在防线外围,多挖陷马坑、广设陷马桩。”

  施靖明果断下令道。

  吃过一次骑兵跑路的亏,他对辽东铁骑的信心,也没有之前那么足。

  尽管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可船在沉没过程中,依旧存在着逃生机会。

  大虞朝他们是混不下去了,可义军和北虏那边,还是很欢迎他们这些人才的。

  没有分崩离析,那是辽东军还有一搏之力。

  倘若这一次徐州会战,再次遭遇失败,那就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时候。

  轰鸣的炮火声,在徐州城上响起。

  十几里远距离射程的火炮,施靖风没有遇到,但短暂的炮战还是让辽东军吃了大亏。

  敌军不光火炮性能占据优势,使用的还全是高爆炮弹。

  同样的炮击,他们打出十发炮弹,还没有敌人一发炮弹造成的杀伤力大。

  更遭到的是敌军居高临下,摆在阵前的炮兵部队,在第一轮对轰中就损失惨重。

  “看来周七海没有说谎,敌军的火炮确实犀利。

  按照现在这种打法,别说是拿下徐州城,想要靠近城墙都要付出惨痛代价。”

  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施靖风忍不住感叹道。

  哪怕事先有了心理准备,真的遇上了,他还是感到棘手。

  偏偏再怎么困难,仗还是要打下去。

  当年鞑靼人崛起时,手中没有犀利的火器,凭借血肉之躯一样打的大虞边军没了脾气。

  事实早已经证明,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火器,而是人。

  一番自我安慰后,施靖风的思绪再次被拉回了现实。

  想要打赢这场战争,就不能和敌人硬碰。

  传统的攻城之法,纯粹就是给敌人送战绩。

  “丞相,下令停止进攻吧!

  按照这种冲法,不等摸到城墙下面,攻城的部队就先被打残了。

  刚开战就损兵折将,将会严重影响军心士气。”

  施靖林随即劝说道。

  战争打的就是军心士气,若是士气没了,十分的战斗力就直接去了一半。

  对辽东军来说,拿下徐州城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还要和勤王大军决战。

  前期的攻城战,可以拿人命去填,但必须控制损失。

  “鸣金收兵!”

  施靖风理性的下令道。

  战争时期,时刻保持理性是主帅的必备技能。

  试探性进攻失败,施靖风能够承受,只是战争还要继续。

  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为了战略需要就算部队损失再大,也必须尽快夺下徐州城。

  “丞相,末将当年围剿白莲教叛军时,亲眼目睹过他们的地道攻城法。

  只要把地道挖到城墙下面,埋上足够多的火药,再坚固的城墙也能撕出一道口子。

  在这一过程中,守军的火炮虽然也能进行干扰,但实际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徐州的情况特殊,直接逼近城墙挖掘地道不现实,但我们可以先挖几条壕沟,逐步靠近城墙。

  火炮的杀伤力,主要是靠四处乱飞的弹片。

  壕沟能够限制炮弹爆炸的威力,只要不被直接命中,士兵们顶着盾牌在壕沟内就不会有事。”

  施靖林顺势提议道。

  有些经验,不上战场,永远都学不到。

  白莲教叛军虽然多是乌合之众,但架不住人数众多。

  基数大了,总会涌现出一批人才来。

  靠着脑子的灵光一闪,也开发了不少新式战术。

  这些战术创新,当年参与围剿的官军将领,自然也学到了不少。

  只不过大部分将领,都没有把这些战术当成一回事。

  毕竟,有些东西看似神秘,一旦捅破了窗户纸,实际上并没有技术含量。

  战场上,越是朴实无华的战术,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往往也越大。

  “哦!”

  “既然老五有经验,那么接下来的攻城战,就交给你指挥了。

  不过光靠近不行,徐州的护城河,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

  施靖风委婉的提醒道。

  黄河自改道夺泗水入淮河后,在徐州形成云龙湖、潘安湖等湖泊。

  经过历史演变,这些水域逐渐成为了兼具防洪、灌溉功能的护城河系统。

  两岸的护城石提,平均高出河面两丈以上。

  挖掘壕沟,到了护城河沿岸,就丧失了作用。

  想要采取地道攻城法,地道就必须穿过护城河,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施工难度。

  唯有南面陆地连通,但中间有户部山阻隔。

  同后世的户部山不一样,这会儿的户部山,乃是东西绝涧的险山。

  只需在上面驻扎数千精锐,就能让人望而却步。

  上一次徐州会战,迟迟没有拿下城池,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些天险的功劳。

  “主要是天时不在啊!”

  一旁的中年书生,忍不住感叹道。

  言者无心,听者却是有意。

  “孔先生,可是有破城妙策?”

  施靖风急忙追问道。

  辽东军虽然不受读书人待见,可这世界上从不缺少投机者。

  在占据京师之后,还是有不少文人投靠。

  其中大部分都是酒囊饭袋,但也不乏能人异士。

  没有重用这些人,主要是忠诚度存疑。

  整个大虞一朝,文人们都以名垂青史为荣。

  为了达到目的,那是各种骚操作不断。

  同身后名相比,生死在这些人眼中,根本不算大事。

  自己都当了叛徒,施靖风自然也担心属下效仿。

  在对待这些投机者的时候,除了面上礼遇外,更多还是安排非核心岗位。

  眼前这位孔先生,因为投奔过后给他献了不少计策,才勉强纳入了核心充当谋士用。

  “丞相,自古最为歹毒的战术,无非是水火。

  徐州城三面环水,明显不适合火攻,但可以借水攻城。

  历史上,黄河水淹徐州,也不止发生过一次两次。

  不过现在是枯水期,直接掘开黄河不够,必须在上游筑坝才行!”

  孔先生的回答,让一众将领目瞪口呆。

  借水攻城的战例,古往今来都不少,可敢掘黄河的却没有几个。

  倒不是技术上有难度,主要是后遗症太大。

  黄河一旦泛滥,倒霉的就不是一州一府之地,而是数百万人要流离失所。

  “孔先生,此计虽好,但影响太过恶劣。

  仅仅为了夺取徐州城,怕是不值啊!”

  施靖风摇了摇头说道。

  都混到弑君的份儿上,名声对他来说,已经是浮云。

  没有采纳掘黄河的建议,绝不是他心软,主要是他需要时间。

  黄河一旦泛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辽东军都没法南下。

  江淮地区水网密布,具备非常强的防洪能力。

  以现在黄河水量,筑坝淹没徐州可以,但想要把淮安扬州一并淹了,明显不具备可行性。

  纵使拿下了徐州城,敌人也能在淮杨两地,构筑新的防线。

  到时候还是免不了,要和勤王大军正面决战。

  迭加了掘黄河的恶名,人心必将向敌军倾斜,反而会拉低决战的胜算。

  “丞相,如果严密封锁消息,等到勤王大军抵达徐州之时,突然放水呢?”

  孔先生的话说完,不光施靖风动了心,一众辽东军将领也纷纷露出期待的目光。

  名声这东西,他们本来就没有。

  如果能一举覆灭勤王大军,就算遗臭万年,他们也认了。

  没有李牧率领的勤王大军阻隔,南下横扫江南,根本不在话下。

  占据了天下最富庶的地区,后续只要不瞎折腾,夺取天下的概率最少能有五成。

  哪怕是无法统一天下,那也能偏安一隅,延续百年的富贵。

  “侯爷,侦查营传来消息,远方发现了敌军游骑。

  敌人非常狡猾,一直游弋在三里地之外,正好躲过了火炮的最佳射程。”

  武大个上前汇报道。

  登陆靠岸之后,李牧拒绝了地方官的宴请,大军休整一天之后直接挥师北上。

  这才刚出发,就发现了敌军游骑。

  结合此前的河中沉船,摆明了敌人是有备而来。

  “传令下去,让杨翰文所部出击,给敌人一个教训。”

  李牧淡定的下令。

  任何阴谋诡计,都需要实力支撑。

  辽东骑兵固然精锐,但他们的缺点也很明显。

  作为传统的老式骑兵,在进入火器时代之后,无论是战术思想,还是手头的家伙事都没有跟上时代。

  上一次徐州之战,就证明了火器的威力,能够弥补战马性能的不足。

  纵使敌人非常狡猾,故意把距离拉开,也改变不了自身实力的不足。

  “侯爷,杀鸡何必要用牛刀,些许游骑侦查营就能解决。”

  一旁的孔玉堂忍不住谏言道。

  在安南都护府体系下,军功直接决定了武将的晋升速度,以及在军中的地位。

  怎奈前面一系列的战斗,都是在南洋地区虐土著菜鸟。

  欧洲殖民帝国,几度想要和安南都护府扳手腕,最终因为欧陆局势被迫作罢。

  考虑到这些家伙,目前是都护府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他们也没法主动掀起大战。

  万一因为战争影响到了出口贸易,外贸部和财政部可不会善罢甘休。

  没有遇到过强敌,随便哪个将领在战场上,都是嘎嘎乱世。

  以至于都护府对外发动战争无数,他们这些军中将领各自的实力,依旧是一个谜。

  这次勤王之战,不光是为了匡扶社稷,捞取政治声望,同样也是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

  打前锋的任务,被李三七抢走了,现在的作战任务大家都眼馋的狠。

  “骑兵对阵骑兵,乃是兵家正道。

  侦查营的士卒,都是精挑细算的精锐,主要任务是搜集情报,可不能消耗在这些无意义的小战斗中。”

  李牧没好气的训斥道。

  部将好战是一件好事,可太过好战,就成了麻烦事。

  看都护府的疆域地图变化就知道,那是隔三差五的修订。

  有时候一个月,都要变动好几次,搞得绘制地图的官员头皮发麻。

  为了减少工作量,直接改为了固定每一个季度调整一次。

  以往充当缓冲区域的老窝地区,在都护府的逐步蚕食之下,依旧成了新的州府。

  当初逃窜过去的安南王,如果不是死的早,也成了阶下囚。

  一旁的缅甸王国,更是被吓得瑟瑟发抖,唯恐哪天被虞军找上门。

  南洋地区的情况也差不多,没有被殖民帝国盘踞的岛屿,基本上都插上了安南都护府的旗帜。

  受此影响,大虞帝国在南边的宗藩体系,直接成为了历史。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