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五百二十二章、第二次徐州之战的序幕

熊猫书库    复山河
🔊点这里听书

  “周参将,你有过阻击敌军的经验,同大家分享一下吧!”

  施靖风皱着眉头说道。

  原本他是想让施靖明戴罪立功的,怎奈这位堂弟被吓破了胆,根本不敢请战。

  自己不主动请战也就罢了,还把敌人描绘的那么厉害,搞得军中诸将都没人主动请缨。

  迫不得已,他只能再把周七海拉出来。

  “丞相,三将军说的不错,敌军确实不好对付。

  尤其是敌军手中的火器,对我军造成了严重威胁。

  火炮射程最远能达到十几里地,使用的全是高爆炮弹,火铳的射程也有两百步。

  在作战的时候,敌军喜欢让士兵排列射击,一轮接着一轮。

  再辅以轻型火炮的支持,火力覆盖近乎无死角。

  在和敌军交手的时候,我们曾试图突破敌人的火力网,结果一个照面就损失了数百精锐铁骑。

  末将也尝试过分兵,以小股兵力在外延牵制,迟滞敌人的行军速度。

  怎奈勤王大军中也有骑兵,尽管数量不是很多,但他们凭借武器优势,还是给我部造成了严重损失。

  如果要和敌军交手,必须先想办法消耗敌人的弹药…”

  见施靖风脸色越发的难看,周七海果断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内心深处,他是崩溃的。

  说的全部都是实话,半点儿水分都没有掺。

  自家老大接受不了,但这依旧是现实。

  “周七海,你在这里动摇军心,究竟是何居心?”

  施靖明率先发难道。

  上一次周七海骑兵提前跑路,可是把他给坑惨了。

  不光折损了大量的嫡系部队,还背负了战败的责任。

  如果不是心情郁闷,他也不会在营中找乐子。

  没有一时的贪欢,搞不好永宁帝就不会自杀。

  皇帝不死,施家在政治上,也不至于这么被动。

  哪怕找了替身冒牌充数,那也只能糊弄一下无知的普通人。

  假的终归是假的,演的再怎么像,也改变不了内核本质。

  南方朝廷已经为永宁帝发丧,仅凭施家那点儿政治信誉,根本无法为假皇帝政治背书。

  政治上的失利,逼得施家不得不冒险和勤王大军决战。

  打赢了这一仗,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

  各方再怎么不满,在屠刀之下,也会暂时安分下来。

  倘若不幸吃了败仗,那么战后就是施家的末日。

  事发之后,为了掩人耳目,施靖明侥幸逃脱了惩罚。

  明面上的惩罚没了,但暗地里他的损失,却大的去了。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辽东军内部,各方都对他产生了意见。

  “三将军言重了,末将只是实话实说。

  如果这都算动摇军心的话,那么某些人在营中寻欢作乐,致使…”

  周七海说到一半,故意停顿了下来,众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施靖明身上。

  在战场上损兵折将,回来又逼死了皇帝,这可全都是禁忌。

  尽管因为政治需要,大家需要永宁帝活着,在台面上不好要求追究施靖明的责任。

  可众人心里比谁都清楚,辽东系面临的政治困局,施靖明需要承担大半的责任。

  为了施家内部团结,施靖风靠装傻充楞,迟迟没有对施靖明做出处理。

  如果施靖明一直低调,没准事情就慢慢过去了。

  可惜现在周七海火力全开,把隐藏在桌面下的破事,捅到了明面上。

  这一刀不光捅到了施靖明的软肋,也把施靖风逼到了墙角。

  辽东军是辽东将门的辽东军,不是施家一家的辽东的军。

  如果不进行处理的话,施靖风这个辽东系老大,就要被各方质疑其公正性。

  本来现在的局势就凶险万分,内部再出现问题,后续的仗那就更没法打了。

  刘从寒用实际行动提醒了众人,大家除了是辽东军的一员,还是大虞朝廷的官军。

  倘若施家这边不好混,完全可以重回朝廷阵营。

  忠君爱国,本就是政治正确,倒戈也无需承担道义上的责任。

  “够了!”

  “今天召集你们过来议事,是商议如何对敌的,不是听你们吵架的。

  上一次徐州之败,老夫还没追究你们两个的责任,现在居然又跳出来掀起内斗。

  既然如此,那么老夫也不客气啦!

  来人啦,把施靖明和周七海拉出去,每人赏他们五十军棍醒醒脑子。

  同时免去军中的一切职务,听候发落!”

  施靖风当即下令道。

  事情摆到了明面上,施靖明必须受到严惩,但挑事的周七海他也不想放过。

  居然敢把他这个老大逼到墙角,这等逼宫的行为如果不严惩,必将后患无穷。

  索性就拿徐州之败说事,把两人捆绑在一起处罚。

  一旁的施靖忠,此刻已经吓的瑟瑟发抖。

  尽可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唯恐被注意到,顺便给捎带上。

  挨五十军棍事小,关键是解除军中一切职务。

  在家丁制度下,辽东军诸将率领的军队,同私人部曲也没有多少区别。

  交出去容易,想要拿回来难。

  甭管到了谁的手中,人家都会第一时间,把军中将领更换成自己人。

  他们留下的嫡系,大概率被送到战场上当炮灰。

  乱世之中,没有了嫡系军队的武将,那就啥也不是。

  “丞相息怒,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不如让二位将军戴罪立功。”

  营帐中年纪最大的白发老将顺势开口劝说道。

  严肃追究战败责任,固然能够严明军纪,可后遗症也是非常严重的。

  常年在战场上混,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一直都是常胜将军。

  开了这个先例,万一后续自己不小心吃了败仗,岂不是也要被解除兵权。

  按照这种玩法,他们这些辽东将门,早晚都会被施家吃抹干净。

  “丞相,白老将军说的不错,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

  不如让他们二人戴罪立功,洗刷徐州之败的屈辱!”

  “丞相…”

  转瞬的功夫,营帐内的诸多将领,纷纷开口求情。

  “既然诸位将军,都替你们两个求情,那么处罚就暂时先记着。

  接下来的大战,你们两个负责打前锋戴罪立功。

  倘若再出现失误,那就休怪老夫无情!”

  知道自己的处置,触及到了大家的核心利益。

  见众人强烈反对,施靖风果断选择了从善如流。

  看似这一波收权的试探,最后以失败告终,实际上他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自从夺取京师之后,辽东军就如同吹气球一般,迅速膨胀起来。

  能够指挥一千人,不等于能够指挥一万人。

  能够指挥一万人的将领,也不等于能够指挥十万人。

  急剧的扩军,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军中将领严重匮乏。

  从高层到基层,辽东军都严重缺乏人才。

  有勤王大军的外敌在,施家现在需要的不是收缴诸将兵权,而是尽可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选择保住施靖明,既是为了维护施家内部的团结,也是因为军中人才匮乏。

  哪怕是将门世家,他们祖上最牛叉的时候,也顶多指挥一镇之兵。

  流传下来的经验,也是指挥中小规模战役的经验。

  真正发家还是到了他们这一代,辽东镇才在机缘巧合下,一路发展壮大。

  部队数量增长了上去,不等于军事指挥能力,也跟着增长了上去。

  哪怕是施靖风自己,同样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

  以往参加最大规模的战役,还是勤王之战,他们在其中的扮演的角色是打酱油。

  一路上磨磨蹭蹭的南下,说的好听是在磨合队伍,难听点儿就是军队指挥体系混乱,根本就走不快。

  “末将得令!”

  “末将得令!”

  侥幸逃过一劫,两人的脸上却没有任何喜色。

  打前锋戴罪立功,听起来似乎一个机会,问题是要看敌人是谁啊!

  明知道这一仗难打,偏偏他们两人还无法拒绝。

  运河之上,勤王大军的战旗迎风飘扬。

  站在甲板上,看着两岸郁郁葱葱的农田,李牧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青黄不接的日子,即将熬过去,百姓能够喘过一口气。

  农耕时代,能够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

  北方局势那么乱,三分之一是朝廷的不作为,更多还是源于天灾。

  “侯爷,前方五十里发现沉船,阻塞了河道。”

  收到这个消息,李牧丝毫没有觉得意外。

  知道勤王大军北上,敌人只要不傻,都会想办法拦截。

  最佳选择,无疑是对运河下手。

  “传令下去,大军寻找合适地点靠岸,转为陆路前进。

  另外留下一营兵马,负责打捞沉船,疏通河道。

  派人通知盘踞在山东的京营部队,让他们做好战斗的准备。

  一旦勤王大军击溃叛军,他们务必要拦截敌军最少两天。

  告诉北方的边军,朝廷为他们准备的后勤物资,现在已经出发。

  让他们尽快收复大沽口,接收军饷钱粮和战略物资。

  接收完物资之后,立即出兵截断叛军的归路。

  能够收复京师最好,纵使拿不下京师,也要控制附近的关隘,把叛军给我锁在关内。”

  李牧淡定的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乱世之中,人心是最经不起考验的。

  边军响应了勤王号召,但在具体行动上,却是一路磨磨蹭蹭。

  明显是长期没有获得后勤补给,边军上下对朝廷,肯定充满了怨念。

  除了没有割据一方外,实际上这些边军部队,也有了军阀化的迹象。

  哪怕是他这个老上司下令,大家的干活积极性依旧不高。

  明面上的理由是筹措军饷钱粮,实际上还是为了保存实力。

  为了让这帮人卖力干活,李牧也不得玩起了利诱。

  进攻叛军不积极,但接收军饷钱粮和战略补给,肯定没人会拖沓。

  纵使放开了手脚,能够向士绅们打秋风,边军的日子依旧不好过。

  经历了一系列的天灾人祸后,北方的士绅大族,也被祸害的差不多了。

  除了少数堡垒坚固的,还在硬挺着外,更多士绅的坟头草都比人高。

  上面敲诈勒索,已经很难有多少收获。

  强行进攻,就算打下来,也获得不了多少粮草。

  牛逼轰轰的晋商集团,还没等李牧腾出手去找他们算账,就已经在乱世中走向衰落。

  前面苦心积攒的财富,不是给叛军做了嫁衣,就是便宜了各路军阀。

  以往那些引以为傲的人脉关系网,在乱世之中一文不值。

  吃了一波晋商的遗产,收获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古玩字画,但这些东西无法直接转化为实力。

  钱粮和战略物资,都是边军最需要的。

  尤其是武器弹药,边关的小作坊,根本满足不了需要。

  缺乏弹药补充,许多部队手中的火炮和火铳都成了烧火棍,被动成了冷兵器部队。

  对李牧抛出的诱饵,诸将根本无法拒绝。

  京师地区的位置非常关键,只要边军到了位置上,就是叛军北撤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哪怕将领发生了质变,但终归是勋贵子弟,同辽东叛军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为了歼灭叛军,李牧也是尽力了。

  倘若两道保险,都没有拦住敌军,那就是施家命不该绝。

  “周七海,本将不和你说废话,这次阻击战关系着你我的身家性命。

  接下来我们必须精诚合作,否则这次的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

  施靖明一脸严肃的说道。

  别人吃了败仗,可以投降南方朝廷,但施家人不行。

  周七海虽然不姓施,但他是施家的女婿。

  背负着弑君的恶名,九族连株是必然的。

  他们两个都上了黑名单,一旦落入南方朝廷手中,就算不被五马分尸,也是腰斩弃市。

  正是因为没有退路,施靖风才会把阻击敌军的重任,交给他们两个败军之将。

  “总兵大人放心,上一次战败是我们缺乏经验,现在情况不一样。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我们也总结出了应对之法,不至于一上来就吃大亏。

  不过骑兵主要作用,还是袭扰敌军,主要战力担当还是要靠步兵。

  这些防御工事,恐怕还不够!”

  周七海缓缓回应道。

  内心深处,他已经问候了施靖明祖宗十八代。

  如果不是这货捅出来的大篓子,他周家何至于同施家彻底捆绑在一起。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