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陈默,你还记得五环外的王德发么?
陈默的声音在会议室里掷地有声:“我刚才的话,代表集团的最终态度——凡违反公司章程与核心价值观,触碰集团红线乃至国家法律底线者,一律从严从重追究,绝不姑息。”
“原则上,既不冤枉一个实干的好员工,也绝不容忍任何害群之马,但执行中必须避免矫枉过正。具体细则交由各部门研讨,现在可以提问了。”
话音未落,徐培新举手。
“讲!”陈默颔首示意。
“能否将您的讲话整理成内部信,在内网发布?”
徐培新话音刚落,陈默便颔首应允:“可以!”
李建超紧接着追问:“您说的'从严从重',具体有何尺度可供参考?”
陈默指尖轻叩桌面,目光锐利如锋:“要让违纪者觉得法律制裁都是宽宥。不珍惜当下的,就别妄想未来——在我这里,没有'重新做人'的机会。”
他停顿片刻,语气更添几分寒意:“要让蠢蠢欲动者一想到后果就胆寒。
为什么有些法之所以不法?因为惩罚力度太低。
如果犯了错就直接严惩,杀一儆百,罚个倾家荡产,你看还有多少企业敢肆意妄为?”
会议最后是陈默的一声叹息.
元宵节后,彼岸科技园主楼前的长队蜿蜒如织。
陈默按惯例派发开工红包,握手、合影、拥抱间,俨然成了员工簇拥的“企业吉祥物”。
未到场者虽能收到电子红包,却少了这份与董事长近距离接触的温暖。
此时内网置顶的《刀口向内》内部信,正悄然发酵。
数日之间,这封署名陈默的发言实录席卷职言、知乎,在互联网掀起轩然大波。
许多熟悉陈默的友商得知后,心里一寒…
这家伙估计又要搞大事了。
这种先自断臂膀再向外界宣战的狠戾打法,整个华夏商界,唯有他敢如此行事。
京城,双桥,2049国际文创园。
这座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园区,正以整合策划、市场研究、规划设计、法律金融等多领域资源的方式,推动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自去年开园以来,这里已汇聚了大量文化、影视、互联网、设计等领域的创新企业。
虽然同称为“园”,但2049文创园与彼岸科技园却仿佛来自两个不同的时代。
这里有一家企业老板看到网上陈默发红包消息。
第二天,他有样学样也站在企业门口给来上班的员工发开工利是红包。
“谢谢,王总!”
“王总,祝你身体健康,年入百万.”
“那你们得努力工作,来年给你们换个新老板娘”
“哈哈,下次一定”附近排队的员工嘻嘻哈哈起来,跟自家老板一点不见外。
这一幕引得隔壁公司的员工频频侧目。
中年男人看着手里还剩下一个红包,怎么少了一个,还有谁没来?
“王总,外面冷,要不您先进去?最后一个我来发?”助理提议道。
“不急.再等等.”
1分钟5分钟 临近十点,百米开外,有个背着电脑包的年轻人不紧不慢地走着,当他冷不丁看到远处那个胖胖的身影。
一拍脑袋,靠,忘了今年发红包。
赶紧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了过去。
“不好意思老板,昨天熬夜睡过头了.”
“又把工作带回家加班了?”
年轻人腼腆地挠着头,嘿嘿笑着“我刚来公司没多久,有些业务还不熟悉,笨鸟先飞嘛”
“悠着点,工作是干不完的.呐,你的红包!”
“谢谢老板!”
“去吧”
目送最后一位员工走进公司,
王德发抬头看了看“新商河科技”的招牌,才走进去。
这家仅有三百平米、五十六名员工的小公司,此刻正沐浴在晨光中。
推开公司大门,此起彼伏的键盘声和讨论声扑面而来。
王德发没有关上总经理办公室的门,而是让它敞开着——这是他的新习惯,方便员工随时沟通。
自从11年他因为犯了一些经济问题进去改造,直到15年才放出来。
出来后都不用打听,一上网就看到了陈默和彼岸的消息 短短四年,这个妖孽怎么就成为了互联网巨擘,他百思不得其解?
从那以后,王德发就紧盯着彼岸集团的一举一动,说到底,是盯着陈默的每一步动作。
坦白讲,刚进看守所那阵子,他心里确实憋着股邪火。
若不是这小子带头捅破那层窗户纸,哪会有后来一连串鸡飞狗跳的烂事?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那点怨怼竟像被雨水冲刷的墨迹,渐渐淡了。
他终究明白,若非自己当年压榨太狠,把员工逼到绝路,怎会落得众叛亲离,连自家财务都反手举报的下场?
当然,他死也不会承认,这份释然里掺着陈默如今权倾商界的分量,毕竟以两人如今的财富与地位,早已隔着马里亚纳海沟般的鸿沟。
有时王德发自己都觉得是不是得病了,他都落到这步田地了,偶尔竟还会因为“曾是陈默老板”这层身份,在心底泛起一丝莫名的优越感。
16年初重新注册了新商河科技,他打算以新的方式重操旧业。
公司地址也搬迁至离市中心稍微偏远一点的产业园,因为价格各位便宜。
业务还是老业务,曾经商河在京城比上不足,好歹也是承接过数千万上亿系统改造工程的经验。
员工却是新员工,毕竟曾经树倒猢狲散,老员工早就各奔东西,这些新员工都是新招的。
这一年多的苦心经营,他把公司完全按照之前的构想往彼岸模式靠拢。
提高员工待遇,调整工作节奏尽量避免加班情况的出现,严格遵守劳动法,甚至还看到园区内就餐不方便,还弄了个小型的员工食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可以说新商河科技是这个园区里面,熄灯最早的企业。
每天到了晚上6点半他都会在视察一圈,如果有员工还在上班,他就开始询问原因,是工作安排有问题,还是工作效率有问题?转头跟经理沟通改进方式。
业务上靠着老关系勉强维持,大单子是没指望了,几十上百万的小项目倒还能接些。
有意思的是,“陈默前东家”这块招牌,竟像块隐形的磁石,时不时能带来些意想不到的便利。
这也是为什么商河前面加上一个‘新’字的原因。
总经理办公室,王德发彼岸集团陈默的那封内部信打印出来,跟陈默年前讲话资料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