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天机阁荣誉顾问 “Moss,职言平台的最新调研数据出来了。”
会议室里,陈默的目光仍停留在手中的文件上,“念。”
“根据《2016年度职言员工加班情况调研报告》显示,38.7的职场人几乎每天加班,40.1存在隐形加班现象,超过80的加班属于'自愿'性质。
加班内容以会议占比最高,其次是临时任务、培训和视频会议等。
休假统计显示,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双休执行较好,但其他地区普遍存在单休、调休和大小周现象。
职言社区甚至流传着一个说法:所谓弹性工作制,弹的是工作时间,不变的永远是工作强度.”
当一组组残酷的数据摆在众人面前,让“上岸计划”的实施难度显露无遗。
毕竟法无禁止即可为的事情,他们只是公司的计划又能怎?
这时其中一名经济领域专家提议,“陈总,我建议调整策略方向。或许我们可以从经济角度切入,我建议您去拜访一个人,厉已宁教授。”
“厉老?”
陈默眼前浮现出当年在《赢在华夏》节目中的几次短暂会面。
虽未能深入交流,但所幸保留了联系方式。
后来他三顾茅庐,试图邀请厉老加入天机阁未果。
另一位经济学泰斗吴敬琏曾表示兴趣,但后来他查了下,此人曾是泰山会的荣誉顾问,也就熄了招揽的念头。
“先完善现有方案,我去拜访厉老。”
次日,陈默携礼登门。
听完来意,厉老没有直接回应,而是抛出一个问题:“陈总,你认为现在的双休制度本质是什么?”
双休?不是为了休息还能是什么?
可这个答案陈默到了嘴边突然刹车,既然历老有此一问,必有深意。
这个世界有许多隐藏在常理表面之下的逻辑,那么答案肯定不是显而易见的休息。
除了休息还能是什么呢?
陈默心里一动,继续推理下去。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如果工作是生产的话,那放假就是消费?
下一刻,一条清晰的脉络在陈默脑海中浮现。
消费,消化产能,提振市场,稳定婚育率,促进扩大再生产,形成发展循环周期。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陈默吐出两个字,“经济!”回答的很是笃定。
从陈默拜访到现在厉已宁首次露出笑容,“不错,像双休啊、什么黄金周啊,都是经济的调节工具,为了鼓励大家多消费。
那你知道为什么当初双休得以实施么?”
“双休对于经济的影响会成为推动双休落地的重要评估条件,我了解过,当初是您提供数据支撑,表示双休不会降低市场产能影响经济发展,才得以推动这项制度得以执行.”
“呵~”厉老自嘲地摇头,“我哪有那么大的功劳,其根本还是当时已经着手准备要入世,恰逢其时罢了.”
陈默恍然,怪不得.
“先承诺能上桌,剩下就交给后人的智慧 后来发现双休,大家都在家里躺着,非常不积极,十分不上进。
要知道休息是不能产生价值的,不能产生价值的东西,在某些层面就是没有意义的。
既然放假是为了鼓励和刺激消费,而大家又不愿意消费,那么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与其这样还不如取消假期,继续生产。
这也是当下现状的根本原因 就像当初国有股份制改革.明明设计规划的很好.”
厉已宁点到即止,但眼中闪过一抹遗憾和黯然。
来之前陈默了解过,毕竟经济界对其称之为‘厉股份’可不是白叫的,有些功过可不是他能质评的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生产力变革。
以前大锅饭时代,工厂多、机器多、工人多,确实可以通过双休提高产能,毕竟一个人同时操作不了2台机器。
在有多少机器招多少人的情况下,让员工多休息,以饱满的精力去工作是有可能提高产能的。
但现在企业都已经标准化了,工作流程清晰规范,一个人真能当好几个人用,这就提高企业的话语权,才有了那句‘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员工成本算五险一金,一个人当两个人用省下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工资.”
陈默若有所思,“这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发展模式——通过短期投入形成规模优势,快速占领市场。
这个模式的好处就是资金利用率高,产业升级速度快,短期就能见到效果,即便人快不行了,扎一针还能回光返照蹦跶几分钟。
坏处就是内卷严重,收益持续性低,产业过程就会导致企业疯狂追逐效率,从而陷入内卷恶性循环,行业淘汰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
可这样一来产能都过剩了,还让员工拼命加班,这不越加越剩么?”
厉老的双眼仿佛看透了经济运行的本源规律,冷笑着说道,“小陈,因为这些企业就是这套逻辑的直接受益者啊 大量试水,有成功的就垄断市场,一边在资本整顿市场,一边去讲故事割韭菜。
至于那些失败的项目,该解散解散,该裁员裁员,该加班加班.
所以你会看到那些大厂,每年都会不断地招人、裁人、加班,依次循环。
人总是不缺的不是么?
一个人一个月正常工作时长是165个小时,而按照福报工作的话一个月是288小时,正好接近两倍。
一边大量失业,一边加班严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会同时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单就这点而言,彼岸就没有这样,你没有选择和光同尘,而是在走一条违背市场规律,颠覆资本逻辑的新路,非常好。
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跟你聊这些的原因。”
对方既然话已聊到这里,陈默立马把《上岸计划》初稿递了过去,“这是我这边打算推行的一套方案,您请过目”
厉老戴上老花镜,从上衣口袋里面拿出钢笔,随着时间流逝,时而沉思、时而批注,在上面写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半个小时过去,他放下笔,略微沉吟才缓缓开口,
“想法是好的,路线没有错,但是手段过于激烈,可能适得其反,而且有些部分过于理想吧,把人心想的太好了。”
陈默身体微微前倾,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愿闻其详!”
“打工人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少上班,多赚钱。
可一样米养百样人,制度越规范,而有些人主动带头加班性价比就更高了。
外部有外部的原因,内部也有内部的问题,比如声音不一致。
外面坏,里面蠢,总会有人为利益破坏规则,这就是囚徒困境.”
陈默若有所悟,“这就像写小说的作者一样,多码字就能多赚钱,所以总有那些带头日更两万三万字的卷王,倒逼其他作者也提高产出量.
大家都补课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没补课。
人是可以累坏的,但资本不会,受益的永远是平台,最终内卷的下场就是陷入恶性循环.直到某一方率先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