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全国优秀中篇奖除了魏明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外,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高票当选,是本届头名,也是去年影响力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都被看中了,其中电影改编权被上影厂的谢进导演拿下。
此外还有路遥的《人生》,吴天明导演也已经确定开拍了,但还在等周理京的档期,这是他认定的男主角人选,而《高山下的花环》剧版也想用周理京。
魏明的熟人里,韦君怡《洗礼》、王盟《相见时难》、谌荣《太子村的秘密》、王安意《流逝》、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也都入选,很快合订本就会出现在全国各大书店,可以让读者一次性看个够看个爽。
不过魏红有些不满:“怎么没有《第九区》呢,那难道不是非常优秀的中篇文学作品吗!”
她很喜欢这部,甚至从影响力上来看,《第九区》还要更胜一筹。
确实如此,参加全国优秀中篇颁奖的时候,同行们都觉得魏明已经放弃严肃文学了,自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后都两年没有产出了。
像谌荣和王安意都不止一次表达过这种遗憾,虽然魏明写的歌如《我和我的祖国》也非常震撼,但总觉得他只有写才算不浪费这一身才华。
而编辑朋友们则纷纷趁机打探,希望能拿下魏明下一部作品,只不过魏明现在确实没货。
一是没时间,每个月都需要完成KPI,黑猫警长一篇、漫画大纲若干。
光这就已经占据了他除了吃饭睡觉做爱之外的大部分业余时间。
而且现在梅琳达那边出版公司刚开业,魏明还要为了这项事业进行英文中篇的创作,所以是真的挤不出来丁点时间了。
再就是表达欲的降低,在这个年代,知青文学,伤痕文学,改革文学,自己都已经写过了,他不想重复,又不想凑合。
现在他已经完全不缺钱了,不需要再为了千字十块的稿费逼着自己一个星期出一篇稿子,所以必然要等到自己有了想要表达的东西,或者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写。
但话不能这么明着说,显得自己装逼,所以他对编辑们道:“我现在更喜欢长篇,正在酝酿新书,这就跟哪吒他娘似的,可能得酝酿个几年才能生出来。”
不过为了缓解大家迫切想要看到魏明新作的心情,魏明透露:“其实去年写了一个话剧剧本,这会儿在人艺呢,如果你们想要,可以去跟人艺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拿来发表。”
魏明把决定权丢给了人艺,这种事人艺也没有理由拒绝,就算是为话剧版提前预热了,最终《驴得水》被《燕京文学》的章德凝大姐先一步拿下。
距离魏明上一部重量级作品在《燕京文学》发表都过去快四年了,叫人无限唏嘘。
《驴得水》不确定会在三月还是四月发表,不过二月底北大开学了,魏明只是在开学的时候露了个脸,正式启动了“魏明奖学金”,搞了一个捐赠仪式,然后就基本在北影厂忙着做后期了。
同一时间的魏红则开始为留学申请做起了准备,国内这边没什么难度,为了给国家省点外汇,魏红没有申请公派留学生名额,费用自己承担,学校和教育部不会卡她,关键是斯坦福那边会不会接收。
她的成绩方面没什么问题,托福超高分通过,还有《魔方?有手就能玩》这样的百万级畅销书也是加分项。
不过为了万无一失,魏明还是给姑奶奶写了一封信,想要帮忙搞到一封推荐信。
没想到姑奶奶办事这么利索,在魏明去香港之前,对方就回复,说是推荐信搞定了,到时候会直接从那位大佬手上寄给斯坦福。
至于大佬的名字,叫陈省身。
魏红知道后感慨了一句:“没想到是伯克利的陈省身推荐我去了斯坦福。”
陈省身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也是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的首任所长,更是目前全球仍在世的数学家里排名前几的存在,说一句泰斗不为过。
因为同属旧金山湾区,都是西部名校,斯坦福和伯克利是存在一定竞争关系的,尤其是数学,因为都是华人,陈省身其实是魏红最理想的导师人选。
“怎么,现在想去伯克利分校,也来得及啊,这会儿推荐信还没写呢,”魏明调侃道,“说不定你还能成为陈省身的关门弟子呢。”
魏红摇摇头:“之前我也研究过伯克利分校,出过的诺贝尔得主比斯坦福还多,很适合沉下心搞研究,但我觉得自己不适合,而且斯坦福跟硅谷更紧密,选择斯坦福,熟悉硅谷,也方便将来做投资。”
硅谷啊,小红要是能把硅谷搞明白,多弄一些增值的股份,从他们这代开始,魏家再来三世富贵绝对不成问题。
“行了,你继续写申请材料吧,我去平安叔那一趟,他找我有点事。”
“两个事,一是我要出国了,去加拿大找做访问学者的倪光南聊聊汉卡的事,之前我们已经通过几次信了,他是这方面的行家,我和王选教授准备亲自上门拜访赚他入伙。”
魏明点点头,单说汉卡方面,倪光南确实是行家里手,有利于方正在汉卡领域占据先手,前世方正也做汉卡,但起步要晚一些,而且绕不开一个叫张旋龙的人物。
“还有就是,”魏平安道,“你不是说要去香港颁奖吗,虽然感觉没什么意义,不过学校还是给你批了,但你得帮个忙。”
“啥忙?”
原来是朱光潜朱老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恰好也是三月份。
朱光潜老先生是上个世纪的人,今年都86岁了,毕业于香港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在北大执教近40年,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是北大的宝贝级老教授。
魏明虽然没有听过他的课,但巡逻的时候经常碰见,他的著作也没少看,配着他的著作再看那些西方文学会更便于理解。
“你呢也不用一直照顾着,只是陪老先生去香港的孙子太年轻,没有这种经验,甚至都没坐过飞机,所以路上需要你帮忙照应一二。”
“这个我义不容辞啊,”魏明爽快答应,又跟平安叔道,“如果你们有机会途径旧金山,也可以去看看姑奶奶,她和二奶奶关系很好,见到你应该会很高兴。”
魏平安何尝不想见见她呢,大年三十儿那晚母亲没给自己托梦,如果暂时没法去香港见伯父,那问问这位姑妈倒也是一个办法。
晚上魏明准备去团结湖睡觉,过去的时候正好碰见小梅。
他也正想找魏明:“哥,这个《商标法》要正式施行了,咱们东方新天地是不是也要弄个商标啊。”
“哦,这是好消息啊,商标法施行,说明要重视市场经济发展。”
商标,或者可以叫logo,一个简单的图案可以给消费者更直观的印象,之前东方新天地一直没考虑过商标的事,但商标这档子事早就有了。
一些老字号如京都念慈菴、青岛啤酒、中国铁路在民国时期就是那个标志了,最近几年如中国银行、同仁堂也纷纷设计了自己的专属logo,只不过之前没有一部明确的法律来保护商标。
梅文化是想着让魏明给设计一下,毕竟他有美术底子。
魏明想的则是:“要不这样,咱们利用这个机会也广告一下,你在报纸上登文,就说征集东方新天地商标,如果方案被采用奖励多少多少钱,我也做一个,盲投,最后你和钱阿姨你们几个商量着看哪个最合适最有创意,我还是更相信广大群众的智慧。”
“嘿,这个主意好!”梅文化忙不迭点头,还得是明哥这脑袋瓜。
就是这个奖金要弄多少呢,不能太多,容易招人惦记,也不能太少,要不然人家没动力,而且达不到广而告之的目的。
魏明就跟他说了这么多,随即上楼找姐姐了,距离他要去香港的时间越来越近,得珍惜啊。
雪姐姐也在,过几天就是她的30岁生日了,魏明会在生日后动身。
龚樰其实不想过,这可是30岁的生日,过完这个生日,自己就是30岁的女人了,而小魏还是20出头的小伙子。
不过她不想过也不行,朱霖嘿嘿笑着:“去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你也得来一遍。”
想到去年朱霖过生日时的三个人玩的有多疯,魏明有点期待那一天快点到来了。
在等待这一天到来前,《博物馆奇妙夜》正式在《童话大王》发表,虽然因此中断了一期《黑猫警长》,但销量反倒呈现了增长的趋势。
停滞了好长时间的《童话大王》销量终于又涨了,而且不年不节的,还为故宫带来了一波参观高峰。
至于在国外,有着y的金字招牌,再加上《博物馆奇妙夜》精心打磨的超高质量,英文版在英美几国的销量很快就突破了50万,成为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爆款。
有了这个招牌作品,公司再出去跟那些作家谈合作的时候也就容易了许多,局面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而且梅琳达还在持续打榜宣传买通告,势要把这个绘本故事打造成一个长销经典。
另外魏明提出的“鸡皮疙瘩”系列丛书的具体想法也让她觉得很有搞头,青少年是追求刺激的年纪,沾点恐怖,还有魏明那些神奇的脑洞,说不定他们可以创造一个图书销量的奇迹!
她给魏明回信,准备先拿《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试试水,做一个小册子图书,如果成功了再做《博物馆奇妙夜》。
“还有,既然要做成系列,你一定要多努力,不要总想着日女人,最好每个月都能写两个新故事出来。”
当梅琳达的信来到燕京的时候,魏明已经给龚樰过完生日,动身前往香港了。
这是一趟直达的航班,在他的座位旁边是86岁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老先生个子不高,只有一米五多的样子,一头银丝,身体比之魏明巡逻的时候还要更差了。
旁边他的孙子明显要高壮不少,精神头也足,对什么都好奇。
孙子名叫宛小平,二十多岁,去年刚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
之所以随母亲姓宛,主要也是孩子多,她母亲生了四个,而且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非常辛苦,再加上外祖父也是词学泰斗宛敏灏教授,所以就让他随着母亲这边的姓氏,算是继承宛家衣钵。
这些都是候机的时候魏明打听出来的,他也好听个八卦啥的。
“小魏你到时候是跟我们一起住吗?”飞机平稳后,朱先生问魏明。
朱先生这次赴港中文,主要是出席“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这是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文化论坛之一,由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于1978年创办,每年邀请一位中外学者围绕中国历史与文化进行系列公开演讲,所请的都是业内权威。
钱宾四,也就是钱穆,港中文的创始人之一,鼎鼎大名的吴越钱氏后人。
这次赴约算是组织成全老人家跟几十年前的老友最后见个面,毕竟他们都是八十好几的人了,时日无多,而且钱穆更加不可能回来,只好让朱先生出去。
港中文在新界的沙田,对于魏明来说稍微有些偏远。
“我把你们送到地方就先走一步了,我发小在香港,住他那里。”魏明拿阿龙当挡箭牌。
朱老点点头,又跟魏明聊起了学术上的话题,魏明也是很懂美的人。
都是同龄人,宛小平感觉自己都插不上嘴,不愧是魏老师啊,学识渊博,听他和祖父聊天不像是二十岁,倒像是七老八十的老者。
魏明其实真的活了六十多年,再加上后世信息接收的多,见识达到七老八十也也不算夸张。
而且魏老师很会做人,时不时也会把宛小平拉入话题中。
因为宛小平从小是跟着母亲和外公长大的,所以对宋词的研究很深,颇得外公宛敏灏的真传,所以魏明跟他多是聊宋词。
宋词也是最适合被改编成现代歌曲的古代文体,为了去香港跟阿敏有的聊,魏明前段时候也看了不少。
一路上丝毫不觉得无聊,中午之后,在飞机上吃了一顿饭才到了香港。
朱光潜感慨良多,他是安徽桐城人,21岁的时候考上了北洋政府的派送生,前往香港大学读书,度过了四年潜心学问的时光,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没有踏足这里了。
“不一样了,真是不一样了。”此时的香港比二十年代繁华太多了。
魏明抬手招停了的士,直奔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由崇基学院、新亚书院和联合书院于1963年合并成立,其中新亚书院是钱穆所建,所以他是港中文的创始人之一。
虽然钱穆当初选择离开大陆,但他的子女都留了下来。
前两年几个子女以及侄子伟长还曾在香港和钱穆老两口见了面。
在港中文魏明没有见到钱穆,他如今定居台湾,可能过两天才来和朱先生叙旧。
这点魏明并没有太多遗憾,遗憾的是没有见到高琨这位光纤之父,他这会儿已经不在港中文了,未来能有那么高的网速还是要感谢这位的。
除了高琨这位前系主任,未来的校长,港中文也是人才辈出,单单文艺界就有许冠文、王京、黄易、卢国沾、潘源良、杜可风等多位知名人士。
而此时,港中文艺术系在读生黄凯芹正在准备参加香港爱护儿童歌曲创作大赛,他有一定创作能力,称得上一句才子,但每次听周惠敏的专辑,都觉得叫自己“才子”的人简直就是嘲讽,跟魏明一比,自己啥都不是。
周惠敏也是这么想的,谁跟阿明比都会相形见绌的,这不怪你们。
每次放学回家,她首先都要看看魏明的回信到了没有,这都超时好几天了,真是愁人。
莫非是自己唱的歌曲小样儿实在太不堪入耳了?
魏明让她根据现有的古诗词直接进行谱曲,就像邓丽君《淡淡幽情》那张专辑一样,她看来看去,发现邓丽君选了李煜、苏轼、柳永,却没有词中女皇的李清照。
面对这样一块空白市场,周惠敏一头扎了进去,选来选去选择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以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的,清新的,幽美的思念之情。
简直太符合周惠敏这段时间的心境了,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阿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啊。”周惠敏趴在写字桌边,随手拨弄着旁边的琵琶。
为了写出有古代韵味的作品,最近她添置了古筝、琵琶和二胡等传统乐器,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做出了一个小样儿寄给魏明。
魏明收到了,不过想着反正也要来香港的,还是当面聊比较好。
这会儿他已经站在楼下了,背着一个空荡荡的包,其他行李已经被他放在酒店了,这次他决定住酒店,谈恋爱在女方家里实在太不方便了。
还需要一辆车,所以来了之后他首先敲响了老鬼家的门,还好,都在。
“你小子怎么不声不响地就来了?”
老鬼光着膀子,赶紧套了件外套,妮奶过了一会儿从卧室出来问:“阿明你吃了没?”
魏明知道该怎么回答:“吃了吃了,我就是过来拿一下车钥匙的。”
“哦,给你们二老拜个晚年了。”说完他拿了门口挂着的车钥匙就撤了,懂事地连屋子都没进。
而林妮笑着对老鬼勾勾手,一直勾到了卧室里。
老鬼回来了,周妈自然也下班了,而且她现在给请了一个女司机,接送自己还是其次,主要是接送阿敏上学放学。
女儿现在太有名了,甚至比那些正式的明星还要星光璀璨,周妈可不放心她像以前那样独来独往了。
“阿姨,是我,我找阿敏的。”
在这个时间点听到了魏明的声音,周妈一阵头大。
“你吃了没?”她开门后客套了一句。
“没有。”魏明看着桌子上刚端上来菜道。
周妈:“叫阿敏一起吃吧,在卧室。”
魏明推门进去,发现阿敏正戴着耳机,坐在椅子上晃啊晃,只留给他一个背面。
“喂,吃饭了。”魏明拍了拍她的肩膀。
阿敏感觉妈妈这次拍自己的手有点暧昧,还摸了一把,揉了一下,她一扭头,眼睛都直了,身子也僵住了。
而魏明见她歪头戴耳机的这个角度非常漂亮,直接后退两部,把随身携带的相机掏出来咔擦就是一下子。
当时她的表情是有一些懵的,拍完照片,惊喜的笑容在她脸上绽放。
魏明预感到了她要投怀送抱的动作,赶紧指了指门外。
周妈正朝里面偷瞄呢。
“哦,来了,这就吃。”阿敏对外面喊了一声,强忍着想要跟阿明亲近的心情,和他一起出来吃饭。
“你买了好多新乐器啊。”
“对啊,不过这些传统乐器很难练,我至今也就琵琶算是入门了。”
“那你怎么不改《琵琶行》呢。”
“白居易的《琵琶行》啊?”
“对啊。”
“倒是也看过,但太长了,我怕自己背不下来。”阿敏苦着脸。
魏明哈哈笑道:“我们那里是需要全篇背诵的,我至今还能背诵全文呢。”
这是高一下学期的内容,同一期的还有《桃花源记》,这个不用背,但魏明也背下来了。
“哦,那你背啊。”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魏明张口就来,这都成肌肉记忆了。
阿敏的眼睛再次变成了崇拜的小星星。
见魏明和阿敏聊的都是语文课本上的东西,周妈妈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有些碍眼。
于是她只简单吃了几口就道:“我上去找林妮看《射雕》,你们吃完放这里就好。”
她刚出门,魏明突然反应过来,哎呀,楼上不能去啊!
(今天保底,求双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