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470章 开门,是环保。

熊猫书库    重生08:装备系男神
🔊点这里听书

  养鲶鱼的人.

  翟达大概明白对方什么意思了。

  心中思索,手指在桌面上微微敲动。

  “可是万部.养鲶鱼也不是什么好活,因为有人不喜欢鲶鱼。”

  “他们喜欢银鳕鱼、三文鱼、金枪鱼。”

  虽然研究院现在有点被骂的情况,但那都是极少部分群体,且恰逢“环形总部”的热度。

  整体而言,名声还是响当当的。

  而汽车工业这块蛋糕.上面趴着的苍蝇太多了。

  回忆起前世,每一家涉足汽车的企业都会被卷入舆论风暴之中,媒体、车评人、二手车贩子,你以为都是情绪的时候,人家其实都是生意。

  而后各家车企互相之间也会开团,若说浑水程度,堪称行业之最。

  万罡苦笑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么多年了,市场、利益、舆论都比较固化,哎”

  这一声叹息,代表了太多东西。

  是对产业和市场的深度了解,是对各种阻碍的无奈,亦是一种疲惫。

  从2000年起,他为了汽车领域革新努力了十年.其中见识过多少麻烦事,他比谁都清楚。

  这位大佬悠悠道:“我给你讲个故事。”

  翟达点点头:“您说。”

  “假设我是一家大型合资车企,改革开放几十年早已经家大业大,资产众多,工厂成熟.这时突然要让他们研究新能源领域.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研发能力。”

  “他们长期以来的研发主旨就是‘本土化’,母公司开发车型,他们就照着比划,再通过供应链进行整车制造,‘研发’这两个字,对那些企业来说极为遥远.他们可能有不错的技术,但没什么研发能力。”

  孙婷瞪大了眼睛.那么大的公司没有研发能力?

  呃.好像也对,没见比海外版本强一个零件、一个材料.

  “而即便他们有着从零开始投入研发的决心,很快内部反对浪潮就会一轮接一轮,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变速箱’,汽车的核心部件,改为新能源方向,相关部门、子公司、供应商都会抱着必死的决心反对,因为不反对也是死,不如闹起来。”

  “结束了么?没有!这一关过了,采购系统也会给他们一个‘无法成功’的反馈大型车企的采购部门早已经有了固定的利益链条,养了十几年且心照不宣的供应商,现在要采购电池等新部件,等于需要从零开始搭建人脉,甚至会暴露以前的问题,所以最后他们也会反对.通过复杂的报表,向上给出一个‘成本过高’或‘技术不达标’的结论。”

  “而哪怕他们到了这一步依旧坚持下来,外资力量也会出手干涉,不希望研发有实质性进展,因为他们自己也已经失去了革新能力,不舍得放弃这么多年的积累,新技术一日不出现,市场就一日由他们说的算。”

  “所以无论国家对这些合资企业给予多少期望,最后换来的都是悄无声息的流产.而且会心底下就是反对技术革新的,甚至利用自己的行业影响力四处阴阳怪气,模糊大众认知。”

  翟达突然道:“其实这种情况不少见电子产业也有,一般我们称之为‘买办’。”

  拒绝技术的唯一真相。

  就是它们获利的方式并非技术。

  他们的技术也不来自于自己。

  并非每个企业都一定要接受革新,不接受的死了也就死了,就今天参会的这些民营企业,十几年后能有几家保留现在的意气风发?

  但如果是国有力量的一部分,那就是两码事了。

  也许在合资车企的体系里,精神世界已经出走了。

  万罡摆摆手:“‘买办’这个词,现在不能用也不适用,情况也更复杂一些。”

  大概是坐了一天,实在坐不住了,这位大佬站了起来,踱步到了会议室窗前,拉开窗帘,看着外面的工信部的大院。

  “翟总,这就是我这几年面对的麻烦。”

  “我们体制特殊,集中力量办难事应该是我们的特长,但汽车行业、尤其是民用车这潭水,真的很难搅动起来.我常在想,需要多么大的力量,才能推动这些主流车企动起来.”

  这位大佬转过头来,目光里带了几分凌厉。

  “后来我想明白了让它们知道自己错了很难,但若是让它们知道自己快死了.它们会改的比谁都快!”

翟达沉默不语  这就是身居高位,且有大决心者的感觉么.

  眼前这位是真的想做事,也真能做事。

  “常有人问我,老万,那些合资车企难道没有交税、没有创造工作岗位、没有造出车么?为什么非要折腾。”

  “那我要问,为什么合资车企敢于阳奉阴违,敢于消极对待国家产业升级,占领工业高地的计划?到底是国家占得一半说的算,还是另一半说的算?”

  汽车,一个很独特的行业,它的附加值.其实远不如半导体。

  成熟的半导体工业,每100万产值,附加值可以达到70,而汽车工业只有25左右。

  但另一方面,每100万产值,半导体工业只能创造0.2个岗位,而汽车工业是1.2,相差六倍。

  蔓延汽车生命周期的零部件、维修、美容、金融等,则还要额外增加45个岗位。

  并且:汽车工业产值规模,是半导体的3倍。

  没有国家不重视汽车工业,这是人类工业历史最成熟、也最核心的领域。

  占据这块高地,意味着数以千万计产业工人的生计,意味着社会整体运行质量提升,意味着可以从全球获利。

  其实自从获得机械核心之后,造车这一选项就一直在翟达的备忘录里。

  随着一项项技术拆解,脚步似乎越来越近,但以汽车工业的复杂性,其实连一半路都没走完。

  就像万罡说的,技术,只占据40。

  再垃圾的产品,有人买才是硬道理。

  翟达有自己的计划,和万部的计划.只能说“合而不同”。

  “您希望有鲶鱼搅动浑水,但鲶鱼本身可能会被群起而攻之,包括养鱼的人,我说实话,研究院不缺可以发展的方向,也不缺盈利的领域.仅仅养鲶鱼,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即便有补贴扶持么?”

  翟达点点头:“是的,即便有补贴扶持。”

  “而且哪怕是研究院,也很难短时间内做出成熟的产品,安全、配套、质量.大概需要两三代才能趟出路子在此之前把不成熟的东西交给消费者,我不赞同。”

  市场和舆论的不支持,并不会在研究院身上就成为特例,这个时间点比后世还早,造车面临的压力只会更大。

  他可不想日后被做成鬼畜视频、或者车造出来刚出厂就被点着火、更甚出了点车祸直接手机短信全国通报。

  如果不能对舆论产生有效的节制,最后只会变成大烂账。

  虽说他不惧怕“砥砺前行”.但我为何非要踩着刀片?又不是挣不到钱。

  万罡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但民营企业一切以利益为核心,这点无可指摘。

  直到听见翟达说道:

  “但如果换个思路把鲶鱼丢出去呢?”

  万罡一愣:“丢出去?去哪里?”

  “去到环保已经逐渐魔怔,正在大声疾呼‘地球快死’了的海外.”

  别引进鲶鱼了直接鲶鱼扔外面。

  墙外开的花,墙内会伸着脖子闻的。

  这个时间点,正是西方“抽象环保”高歌猛进的时期大街上隔三差五就有抖动着雪子的抗议队伍,所有政客都将自己包装成了环保卫道士,所有国家都在声称自己“最关注的就是环保”。

  远比十几年后,他们发现玩不过而耍赖时,要更难调头,也更上头。

  加速时期,远比减速时期更难控制。

  翟达露出一个“险恶”的微笑。

  “他们不是要环保么?”

  “环保来了为何不开门?”

  请:m.badaoge.org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