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八百五十四章 不得不做的选择

熊猫书库    寒门国舅
🔊点这里听书

  “唉!”

  王越脸上带着极大的遗憾之色,摇头道:“火器研发确实是日新月异,国丈家的二公子,可真是旷世奇才,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睿智,以及精湛的工匠技艺。可惜啊,可惜…老夫怕是看不到那一日了。”

  王守仁这才意识到,其实就连最迫切想立下军功的王越都清楚,大明有了张家二公子研发的新式火器,未来在军事上压制鞑靼人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哪怕鞑靼人想要仿造,也不可能会有那么多工匠,且没有钢、铁以及硫磺、芒硝等资源储备,极为艰难。

  草原部族武装与大明军队的武器代差,只会越来越大,失败是迟早的问题。

  王越无法等到那时候,因为他追求的是眼前的利益,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军功,引发朝野震动,迫使朝廷不得不给他恢复爵位。至于太过长远的…只有留给后来者,包括王守仁都有机会…

  王守仁深深地打量王越一眼,问道:“既然未来我大明一定能稳稳地碾压鞑靼人,为何今年,朝廷非要开这一战呢?”

  王越闻言笑了笑。

  好像在说,你小子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是朝廷想开战吗?

  乃我恣意妄为,利用了一下皇帝和张家二公子的心理,果断打出的这张牌,后果还难料呢!

  “伯安,其实直到战前我都没理清思路…之前我在京师跟张家二公子私下交流时,他说对草原这场仗,早打比晚打好,小打比大打好…照理说现在朝中局势还不稳定,未来再打,胜算会更高。”

  王越脸上满是追忆之色,摇头道,“不过最近,我对此倒是有所感悟,或症结就在于此。”

  王守仁谨慎地道:“请中丞大人明言,学生愿闻其详。”

  王越慢慢地分析:“我姑妄言之,您姑妄听之,看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朝中目前有一位隐形的阁臣,正是张延龄的父亲张峦,如果他退下去了,你觉得朝中人还会赞同让一个稚子来领军打这一场仗吗?”

  “啊!?”

  王守仁双目圆睁,完全没想到,这件事还会跟京师中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国丈有关。

  王越继续道:“张来瞻因泄露天机,从去年到今年,数度遭遇天谴,身体羸弱不堪,据说是张家二公子屡屡把他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在此情况下作为当朝次辅,又是皇帝最器重的国丈,张来瞻居然不趁机集权,独揽朝纲,反倒懈怠朝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早就不是什么秘闻了。

  “且我亲自与张来瞻相处过,自然明白这位险死还生的国丈是什么心理,现在的他安于逸乐,不再想为朝事劳心劳力。如果当今天子和张二公子想利用张来瞻的身份来成就大事,非得在这一两年,张来瞻还没完全退下来之前完成。”

  王守仁瞠目结舌,脱口道:“这个原因,的确是让人意想不到。”

  “再者…”

  王越再次进行补充,“或许陛下也想趁着我还活着,让我发挥一下余热,毕竟有我在,别的不说,将士们还能齐心协力去成就一件大事。如果连我这个坚定的主战派都不在了,光靠张家父子的号召力,始终还是…势单力薄了些…”

  王守仁感慨地道:“学生明白了,不是张家小国舅的实力不行,而是他的年岁导致了他的威望不足,非得有您和张国丈在背后为其撑腰,他才敢打这一场仗。”

  “嗯。”

  王越重重地点了点头,道,“如今陛下新登基不久,正是放三把火的好时候,若是安定个几年,到时再提开战,朝中我和张来瞻都不在了,你觉得那些保守的文臣会放任陛下去打这么一场仗么?”

  “不会,绝无可能!”

  王守仁笃定地道,“文臣的借口多得很,什么擅起刀兵白白耗费帑币,什么提防军头坐大重演唐末藩镇割据惨祸啦等等,出兵将会变得举步维艰。”

  王越道:“你父亲在朝,耳渲目染,想来你对朝事了解也颇多,应该很清楚目前文臣心思如何。大明鼎立至今,臣民进取之心早就消耗殆尽,当下整个大明都在求稳,成化时要报复鞑靼人当年土木堡之辱的风气已经过去,现在更多的人都安于现状。”

  王守仁问道:“那…王中丞,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难道就坐视一切发生?兵无斗志,就算拥有再先进的武器装备有何用?眼下,我们还有彻底解决敌寇、一劳永逸的机会。”

  “我也知道问题所在。”

  王越苦笑了一下,反问道:“但你看现在军中,还有几人想死战?”

  一句话,又把王守仁给按住了。

  王守仁内心很彷徨,因为他见识到了朱永父子,以及军中将士对于接下来战事的懈怠,都觉得,能取得目前的战绩已经很好了。

  军旅生涯本就很煎熬,为何还要在这种苦寒之地,冒着生命危险去干一件看不到盼头的事情?

  王越道:“所以…在不会继续取得成果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退兵。”

  “这…我部退兵,东路…大同镇那边出击的人马,该怎么办?”

  王守仁问道。

  王越摇头道:“有关大同方面有可能出兵之事,只是出自我的猜测,并不能作准,因为我也不知陛下和张家小国舅具体所做安排是什么。

  “当然,他们并没有刻意向我隐瞒,只说伺机而动,一击必杀。之前我擅自出兵,只是觉得,或许凭借新式火器之利,我能单独成就平定草原的功劳,却未曾想…我终究只是一介凡人,做不了超脱世俗之事。”

  王守仁很想问,您有什么世俗事是超脱不了的?

  但眼见王越脸上掩饰不住的失望之色,突然又觉得,自己推崇的这位当世名将,其实也是内心复杂的平凡人。

  王越也在追求功名利禄,打仗并不全是为理想,如果没有恢复爵位作为目标,谁会愿意为了所谓的理想而抛头颅撒热血呢?

  更何况,现在战局不顺,王越难免会瞻前顾后,生怕兵败后回去无法交差。

  届时就连现在到手的功劳都要失去。

  “伯安。如果真要撤兵的话,你的人马留守在后,找机会打出去。”王越吩咐道。

  王守仁道:“王中丞,今天学生带兵冲杀,非但没取得什么成果,还…”

  “提那些作甚?”

  王越道,“如果军中连你都失去信心,还让我指望谁?这一战的功劳,是你帮我取得的,我可不放心他人。”

  作为主帅,王越已对下面的人失去希望,也让王守仁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仗打到现在,似乎真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

  如今取得的这一点成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为他人做嫁衣裳。

  王守仁有些不甘心,问道:“学生还是不太明白,大同要以怎样的方式,才能扭转目前的不利情况?

  “只是让我们作为诱饵,把鞑靼人吸引过来?但要平定草原,怎么都得将鞑靼军队剿灭才可!”

  王越道:“历朝历代,要让草原臣服,都得经过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比如汉武帝,又比如唐太宗,把外夷一次次打到彻底没有招架之功!

  “其实…我也没想明白个中诀窍…不过,伯安,或许这些都是我多虑呢?你莫要多想,明日…准备撤兵吧。”

  王越在顶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毅然出兵草原,从土默特部身上赚取了大把军功,随后看情况不对,又果断决定从草原撤兵。

  军队开拔。

  朱永的后军变成了前军,先行去占领阴山关道。

  其实朱永完全不用去特意针对,因为鞑靼人已明白大明的火器有多厉害,想要正面作战,他们取胜的机会很小。

  而朱永才占据关道不到半天,王越的中军就已抵达。

  “保国公。”

  王越从马背上跳了下来,笑着对朱永说道,“这一战,你辛苦了。”

  朱永道:“能为朝廷效命,与王公您并肩作战,实乃朱某人三生有幸。”

  王越笑着说:“好在我们都平安归来,回去后,我会替你和令郎请功…这次多亏了东阳和伯安,话说…伯安可真是个人才,可惜现在他还没有考取进士…不过将来,朝中一定有他的用武之地。”

  朱永问道:“如果鞑靼人追过来…”

  “不会的。”

  王越摇头道,“鞑靼人也清楚,只是因为我们后续粮草和弹药补给跟不上消耗,在草原上无法久持,才会选择退兵。

  “正面作战,鞑靼人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既然他们连直面我们的勇气都没有,又何必来截断我们后路,再给我们一次立功的机会呢?”

  “这么走,确实有些不甘心。”朱永不无遗憾地说。

  王越笑了笑。

  那揶揄的神色好似在问,你是真的不甘心,还是在我便面飙演技?

  听伯安说,你儿子早就盼望退兵了!

  恐怕你也只是在我面前装装样子罢了!

  朱永道:“事到如今,末将希望能为做些什么…请王军门让末将负责殿后,与吾儿和王公子配合,确保全军顺利撤退。”

  “好。”

  王越点头嘉许,“到此时,你保国公还保留强烈的战斗意志,委实难得…那就如你所请,后军就交给你来统领。”

  大明军队缓慢撤退。

  鞑靼人在后面远远跟着,一点儿都不着急追赶,或者说,他们的目标就是把大明军队赶出草原地界。

  自从朱永执掌后军,他就成了弘治朝距离鞑靼人最近的大明公爵。

  “父亲,您何必亲自过来呢?”

  朱晖对父亲的选择有些不理解,“往前冲的时候,姓王的不让您在前,怕您抢了他的功劳。现在后军变前军,才让你前来殿后?”

  朱永道:“儿啊,不要这么说,王世昌的心情为父能理解…这次他不就给了你表现的机会?

  “咱父子同心,给你机会,就等于是给咱们老朱家机会。你这次总算立下大功,即便王世昌不替你表功,为父也自会去跟陛下提请。”

  朱晖道:“他能给咱渠道?您不怕他把功劳都记到王伯安身上?”

  “呵呵。”

  朱永笑道,“王伯安始终是个白丁,连功名都没有,王世昌再想提拔和重用,也没辙。谁让此人压根儿就不是军籍?就算他想当军户,你觉得他父亲王华会同意吗?咱跟他,是泾渭分明的两条道,不可能走到一起的。”

  “这倒是真的。”

  朱晖点头道,“要给一个随军白丁表功,听起来就离谱…世人都会问,此人到底有何本事,凭啥他功劳第一?”

  朱永打量儿子:“你与他相处久了,不知他的本事?这少年可真是盖世英才,只恨没多给他几年历练的时间,如果有朝一日他能位列朝班,或许有大作为…但规矩就是规矩,至少当下这一仗,他能从中获益的可能很小。”

  朱晖道:“就算如此,儿还是觉得,想争取这功劳…不太容易。”

  朱永笑道:“你别忘了还有外戚张家父子,他们不会坐视王世昌一家独大,且王伯安从来都不在张家的计划内…为了咱们家族的未来,为父厚着脸皮去跪去舔,也要把这功劳求来。”

  “张家父子会给咱面子吗?”

  朱晖显然很想得到功劳,却又怕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到时候落差太大就不美了。

  朱永脸上带着几分自信:“张来瞻喜好什么,为父最清楚不过,到时候投其所好便可。且他如今很需要在军中培植势力,为父正好与他优势互补。他不用为父,难道还用心高气傲不可一世的张廷勉?”

  朱晖道:“英国公府在京师势力盘根错节,咱只能算是勋贵中的新贵,与之抗衡恐力有不逮,或真需要与张氏外戚联合。”

  朱永抬头打量北方的天空,眉头皱了皱道:“乌云压顶,估计这两天还会有暴风雪…一旦大雪封山,我们无法顺利撤回到黄河南岸,跟鞑靼人就还有一战…到时或许又是个建立功业的机会。”

  “父亲。”

  朱晖急忙提醒,“眼下天寒地冻,加上临近腊月,将士们已无心恋战,况且火器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未必能发挥效用,所以还是尽量避免再战为好。”

  朱永叹息道:“这次你是立下功劳,但在对待战机上,你的企图心还是差了点儿。听为父的,能战则战,你想获得陛下和张家外戚的支持,至少得让他们知道,咱才是迫切想帮陛下完成平草原计划之人…态度决定一切,切记切记!”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