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481章 看我眼色行事

熊猫书库    1982从香江开始
🔊点这里听书

  早期审查只流行于印刷行业,

  而后电台兴起,由于缺乏相应条例,很快就有电台为了增加收听业绩,今天说元首打过来了,明天说外星人降临地球,搞得市民人心惶惶,当局便要赶紧给电台打补丁。

  电影业兴盛之后,自然也少不了对摄制、发行、放映等进行管理和规制。

  相较于电影发源的欧西地区,内地在审查制度上起步较晚。

  往前几十年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一部电影的生死完全取决于某个人的意志。

  但随着步入80年代改革开放,在思想文娱投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内地的审查制度也逐渐走上规范道路,更在1988年即是去年,正式形成了文件法规《电影审查条例》的修改稿。

  不过这初版的条例,只相当于指出个大方向,在实践中却依旧存在争议。

  翟远想到上一世此类年代片的崎岖审核路,故而多此一问。

  出乎预料的是,在问及《霸王别姬》和《红高粱》这两部戏的审查问题时,陈恺戈和张义谋居然同时点一点头。

  “《红高粱》第一次送剧本报批时,领导们开会研究也怕担风险,拖了一段时间,还好最后还是局里一位有力人士拍板,要响应刚出台的审查条例,所以才准许立项。”

  张义谋黝黑的脸颊上浮现出一抹无奈笑容,继续道:“不过等各种手续批下来,等可以正式拍摄的时候,又错过了春耕,只好多花了3万多块钱请老乡们重新种了几十亩地。”

  听得出来,国师的语气里明显带着对多花了3万多块经费的不忿。

  “能过就行。”翟远笑了笑,又问:“成片也审过了吗?”

  张义谋再次点头,说:“过了,成片倒是审的快。”

  翟远嗯了声,内地剧本和成片两轮审核,有了这些批文,方才可以正式宣传公映,并且拿去海外参展。

  “《霸王别姬》情况没那么复杂。”

  陈恺戈等张义谋说完,也跟着笑眯眯开口,语气里带出几分夸耀:“电影局的藤局长和柳副局长都跟我关系不错,两次审批都顺利拿下,翟先生尽管放心。”

  翟远诧异看了他一眼,据说后世《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的送审还挺复杂,眼下陈恺戈又说的轻轻松松,也不知是自吹自擂还是走了旁的路子。

  不过也都无所谓了,只要片子顺利过审,余下的只需让管家婆按正常流程来做。

  说起来,这两部戏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拍片了。

  《霸王别姬》与北影厂合作,《红高粱》与西影厂合作,若没有九一娱乐的参与,平行时空里香江与大陆初次合拍还得延后一段时间,直到周星池那部《大话西游》问世。

  翟远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四肢关节,对众人说道:“片子呢我也看过了,都很不错,剩下的手尾你们跟楠姐沟通,迟点大家再一起吃个便饭,让人安排你们在香江逛一圈。”

  简单讲了两句场面话,翟远这个甩手掌柜便准备撤退。

  洪煌也跟着起身,笑吟吟对翟远说道:“翟老板,我们再单独聊聊?”

  翟远拍拍额头:“瞧我这记性…煌姐,一起去我办公室坐坐。”

  “我们家老陈这个人,别的都挺好,就是太好面儿,咱们燕京话说就是装。”

  翟远的办公室里,洪煌参观了一圈四处摆放的奖杯奖座、电影海报。

  等接待的助理将两杯咖啡送进来,房门再次关闭后,洪煌这才幽幽叹了口气,对翟远歉声说道:“我瞅他今天出洋相,自己都不好意思,翟先生您别忘心里去啊。”

  “哪儿的话。”翟远笑着摆摆手:“我觉着陈导挺实在的。”

  “屁!”洪煌翻个白眼,在外人面前毫不留情吐槽自家男人:“我就不说他今天又是拽洋文又是装精英的德行,就说《霸王别姬》审查,人家电影局两位局长那是给他面子吗?说得好像他是XX主席一样,听着就来气。”

  翟远一看这姐们儿大翻白眼的强势模样,乐了。

  心说怪不得你跟陈恺戈后来闹得难看,这是一点脸面都不给对方留啊。

  也是从洪煌口中,翟远方才得知今次《霸王别姬》能够过审的另一个版本。

  作为一部特定历史下,时长两个多小时的电影,

  《霸王别姬》的剧本送到电影局,即便编剧栏上边写着翟远和李碧华两位香江同胞的名字,依旧没人敢在过审文件上签字。

  因为自八十年代初,一部《苦恋》是否公映的问题令电影局和各个文艺部门之间爆发激烈冲突,往后便规定,谁签字过审的剧本,将来出问题就落实到签字的人身上。

  是以当《霸王别姬》剧本再次在内部座谈会引起一番争议后,与《红高粱》一模一样都迟迟未能审批。

  “后来人家电影局的人找到他,说‘陈导,咱们局里庙太小,要不让您爱人去找找上面的大领导’吧。”

  洪煌端着咖啡,一副被气笑的表情:“往后老陈就天天给我献殷勤,说这部戏对他很重要,让我帮帮忙给他找路子。可巧,后来局里一位剧作家出身的柳副局长实在爱惜您这个剧本,力排众议在上面签了字,说这个第一啊,《霸王别姬》一定会在电影史上将留下重重的一笔,第二,这部戏肯定能在海外拿大奖,让内地电影走出国门。另一位藤局长听完,说那就通过吧,有事儿咱们一起担着,这才让《霸王别姬》通过了审查,哪儿有他说的那么邪性!”

  翟远听罢哑然失笑,恺戈导演真是…不好评价。

  不过这似乎也符合他一贯的人设,

  翟远印象里《霸王别姬》后来的确拿了不少奖,但张国容却折戟在角逐影帝的环节。

  本来也很正常,台词没有用原声、演技干不过大卫休里斯,哪怕你说有黑幕都没问题,戛纳确实也不能让一部电影包揽全部奖项。

  但陈恺戈却在接受采访时,说‘其实是因为他在片中雌雄同体,有的评委分不清他的性别,把他投去了最佳女主角’这种话。

  跟这次过审一样,本质上都是为了给自己贴金,但讲话不过脑子…

  就像还有说《霸王别姬》为了过审,先搞了个假剧本,然后开拍云云,耍这种小聪明是觉得电影局各个部门都是傻子,还是投资人疯了担这么大风险?

  “男人嘛,吹点小牛。”翟远笑着摇摇头,对洪煌说:“没什么大不了,我也爱撒点小谎。”

  洪煌哼笑了声,又叹口气说:“按说这话我都不该提,可我这人就这脾气,你不让我说我还憋得慌。”

  翟远又笑,抿了口咖啡:“那就哪儿说哪儿了,我全当没听见。煌姐,咱们再聊聊别的事?”

  “对,都给我气糊涂了。”

  洪煌深吸口气,神色正经起来:“翟先生要跟宝岛和内地合作,发展半导体工业,作为德国金属工业集团MG在内地的代表,我觉得大家可以商量下将来在材料方面的合作。”

  说完,她紧接着又补充一句:“当然了,也不是一定要跟洋鬼子合作,无论是翟先生你,又或者宝岛台积电那边,如果能找到其他更合适的材料供给商,那就当我刚才没提过这件事。”

  翟远闻言了然点点头。

  洪女士这次过来,特意提起这件事,以她的性格多半不是出自本意。

  一个二十六岁就拿到MG驻华首席代表的女人,

  有一说一,翟远并不觉得对方纯是靠自己的实力。

  因此她的行动,更多代表着其背后大领导的反应。

  由于巴统禁运的关系,此时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材料依旧不太容易进入内地,而因此针对巴统的出口限制,内地自然也做出相应反应,就比如洪煌所在的德国金属工业集团,利用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一定程度上突破巴统的封锁。

  “我暂时也不清楚宝岛那边有什么举措。”

  翟远沉吟片刻,关于这个材料方面的问题,他自己也还没细琢磨过,毕竟这件事离落地还太早。

  于是望向洪煌,缓缓说道:“但如果材料进口方面由神山来做,目前大概还是会通过东洋、香江的离岸公司做中转,经由蛇口进入内地…”

  “太麻烦了!规模小而且有风险,撑不起金陵城50亿美金的企业。”

  洪煌性子耿直的直接打断,顿了顿又道:“这样,姐给你做主了,如果宝岛那边没意见,材料方面咱们还是走德国企业的路子,出了问题有人会处理,你也省点心。”

  翟远无奈笑笑,这位没聊两句话,就又以姐自居,还真不见外。

  “也行,看宝岛怎么说吧。”

  翟远略作思忖,宝岛那边估计也没有意见,因为对方压根就没打算促成这件事。

  如此一来,若神山将来迁往内地,在材料进口方面的确需要背景支撑,不仅吞吐量大,万一有问题交涉起来也方便。

  此时,翟远感觉仿佛有一个高大身影对自己说:‘我替你算过了,你这样一小包一小包运进来,成不了气候…’

  翟远摇摇头,将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念头甩出去,笑着说:“煌姐,正好聊到这儿了,另外还有件事可能得你帮帮手。”

  洪煌闻言一挑下巴,局气道:“没事儿,说!能帮的肯定帮。”

  翟远轻一点头,摩挲着手里咖啡杯,字斟句酌道:“我在香江还有间快播科技,专做VCD生意,现在本土市场差不多饱和,我想试下拓展内地市场。首先是选址建厂的问题,一些手续批文之类…对吧!当然这方面可以慢慢来,最主要还是刚刚提到的材料问题,一旦打开内地市场,我这边的供货量需求太大肯定藏不住,所以看能不能提前跟德国金属工业集团沟通一下…”

  《霸王别姬》确实没白拍,

  阴错阳差就搭上了洪煌这条线,架起了翟远与内地沟通的一座桥梁。

  一个在燕京城资源人脉都相当广的买办,至于对方本身的能力如何,反而最不重要。

  眼下想要在内地建厂,首先绕不开的就是VCD和光盘制作原材料问题。

  其时内地已经具备了部分材料,但对快播科技这样一家企业来说,在种类上依旧远远不够。

  此前关伟明便考察过内地的材料储备,总结起来就是,铜线、磁铁、铁氧体、稀土钕铁硼…这些内地要多少有多少,但涉及到光学元件、半导体芯片、稀土磁体、数控机床这些方面,因为缺乏精密加工能力和技术积累,工艺能力仍有不足之处,只能通过进口。

  然后就是选址建厂的问题。

  洪煌在香江并没有把话说的太满,回到内地后,这个女人就跟消失了一样,再没联系过翟远。

  接下来一段时间,翟远也没闲着干等对方消息。

  除了继续运营文娱集团其他部门的内容物,又与薛婉恩一同,将上次一起聊到的二手家电公司开设起来。

  时间一晃就是一个多月。

  4月初,先是接到薛婉恩的电话,约翟远到太平山下的一间咖啡馆,打算介绍大亚湾核电站的有力人士,商议洽谈有关合作的事宜。

  车子在开往太平山方向时,翟远接到了来自洪煌的另一通电话。

  “弟弟,你想在鹏城建厂的事有眉目了。”

  电话那头,煌姐的声音一如既往中气十足,连珠炮般开口道:“最近托关系帮你打听了一下,我还特意跑了趟鹏城,是这样,现在城南有一片荒地,以前是供销社的后仓,水电通,离港口二十分钟的车程…总之具体情况你抽空来看一眼,还有啊,他们那边的招商领导可不太好搞,怕你吃亏,到时候姐领着你过去,你看我眼色行事…”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