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六十七章 捕鱼达人,授箓列班

熊猫书库    咒禁山海
🔊点这里听书

  时间飞逝。

  转眼就来了绍治四十年,正月二十一,雨水节气第一候“獭祭鱼”。

  九龙江入海口。

  波澜不惊的江面上,几弯水波悠悠荡开,一艘小船从江边芦苇荡里划了出来。

  王澄穿着一身利落的短打布衣,袖口和裤脚都高高挽起,嘴里叼着一根草棒,悠然躺在船头,张文负责在船尾划船。

  已经重新修好的张福顺号则远远跟在了后面。

  “时间刚刚好,水獭已经出来了。”1

  王澄翻身而起,大大地伸了个懒腰,看到一群毛茸茸的小动物正在江边活动。

  争先恐后地钻进水里捉鱼,捉到了先不吃,而是一条条排在岸上,然后继续下水。2

  它们身子直立起来的时候,可以像人一样用两只小手合拢起来抱住食物。

  远远看去就像是人类作揖的样子,让人不得不产生联想,难道这些水獭在吃鱼之前也要像人一样先祭祀天地?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而这正是一群水獭在亲身演示候应:“獭祭鱼”。

  水獭也叫水猫子,它们在这一候开始在水中捕鱼,然后把鱼整整齐齐排在水边,如同陈列供品一般祭祀天地。1

  大昭和南洋地区的很多渔民都会利用水獭的这一特性帮自己捕鱼。

  时间一长,这种自然现象也就成了与水班职官白水郎深深绑定的候应。1

  王澄从王船上逃脱后,费尽心思建立初始班底,拜师学艺,冒险出海修行到命火纯阳之境,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

  在这个世界上,自己的本事永远都是第一位的,绝不能本末倒置。

  王澄撸起袖子动手之前,还不忘给张文和身后跟着的船员讲解白水郎这一行当的修行之秘:

  “白水郎的晋升科仪要比韩淑书晋升海捞子要简单不少。

  模仿水獭捞鱼祭祀的场景,组织不超过三个渔民的小团队,驾船入江海捕鱼祭祀,限期一天时间。1

  举行献祭科仪时,按照渔获的品质、数量,还有这一天内展现出的捕鱼技巧,会获得天一生水金蟾炁不同等级的垂青赐福。

  格外优秀者甚至能减去两三年勘磨,刚刚授箓列班就足以比肩老牌七品职官,用不了多久就能跻身中三品。

  为了达到最好的晋升效果,各种流派百花齐放,在刚刚入行的时候就开始专门练习捕鱼技巧...”

  第一波人崇尚渔获为王。

  主张用最便宜的工具和饵食获取最多的渔获,追求极致性价比,进而一点点磨炼出世间最强的技术。

  可惜事与愿违,这帮人的技术其实最拉胯,往往只能靠力大砖飞,打窝十斤渔获三两,说出去都是给白水郎这个行当丢脸。10

打窝仙人,上点祭品也是应该的哈  鱼群做梦都盼着他们这些“在世神明”天天显灵。

  只要为他们献上一对童男童女,换取全族的膘肥体壮,钓的还不如它们生的快。2

  “感谢神明赐予我们食物!”1

  像是这一流派,往往只能在献祭科仪里获得最基础的垂青赐福。

  第二个流派崇尚技术为王。

  他们爱好学习,却又从来不屑于使用渔网、鱼叉这类没有技术含量的低端渔具,只喜欢研究各种钓法和配方。

  在这条鄙视链里,钓鱼佬就是比打渔翁高级。1

  这帮人个个都是钓鱼高手,只要是遇到有水的地方就忍不住想要甩一杆。

  独钓寒江雪、东海钓鳌客、北海倚长鲸都是江湖奇人级的钓鱼高手。3

  像这些人在晋升时,属于第二等,就算钓技再好,终究重质不重量,也是减分项。

  第三种流派叫我全都要。

  他们不限于使用任何手段,只要能抓住鱼就行,最简单的工具都能被他们玩出花来,非天赋异禀者不能学习。2

  又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追求刺激的频率,不断上鱼,数量最多;

  另一个是追求刺激的强度,比如专攻巨物,渔获必须个头最大,品质最高。2

  王澄有四海通宝这个辅助神器相助,当然是我全都要!

  手搭凉棚,奇货可居全力发动,顿时看到了九龙江入海口内五颜六色的众生气象。

  随手一指,张文立刻把船划向某片水域。

  王澄抄起船上一张缀着铜钱、符箓的特制渔网便撒了出去,借来鼋头身便开始跟水里的东西角力。

  “哞哞哞...”

  水下传来一阵低沉的牛叫声,吓了身后的张文一跳,下意识握紧了手中的船桨。

  片刻之后,一群体态狭长的鲑鱼便随着渔网一起破水而出,其中还有一大一小两条长着牛角的异类。

  十万海珍·牛角哲罗鲑:4

  “洄游性鱼类,能同时适应海水和淡水环境并自由切换。

  冬季时会向大江或较深的水体里移动,寻找适于越冬的场所,春季开江后,溯河向溪流作生殖性洄游。

  能强健根骨,增长气力,关键是吃了之后能像老黄牛一样耐久,根治某种难言之隐。9

  卖给有需求的食客,能在普通十万海珍货值的基础上再溢价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百。”

  王澄两辈子都是单身狗,而且修成命火纯阳,身体倍儿棒,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需求。1

  眼睛眨也不眨一下就递给划着另一艘小船跟上来的张武,让他把第一批渔获送回张福顺号保存起来,到时候一起献祭。

  又带着张文在周围的水道转了好几个地方,下好了七八个亲手编织的竹笼。

  这几个地方都是千金不换的宝藏捕鱼点,在奇货可居眼中洞若观火。

  然后立刻调头顺流而下去往浅海区。

  瞥见海里有一线红色宝光透出海面,王澄又掏出牛筋弹弓和一只连着丝线的锋利鱼镖,猛地射了出去。2

  水下一条金灿灿的大鱼瞬间就被鱼镖洞穿了身体,跟着丝线一起被拉了回来。

  这虽然不是十万海珍,却是一条在普通渔获中价值不菲的金钱鳌,也就是俗称的野生大黄鱼。

  各大酒楼高价收购,从来都不缺销路。

  王澄正要把这条大黄鱼抓到船上,头顶突有恶风袭来。

  一个扭身便躲过了一双寒光闪闪的金色利爪。

  “唳——!”

  然后耳畔才传来一声凶悍的尖利鹰啼。

  脑中眼第一时间就捕捉到了那个从高空中扑落下来,想要抢他战利品的“强盗”。

  那是一只拥有金色利爪、鹰喙,白色鹰头,浑身披着褐色羽毛的巨大猛禽,展开翅膀翼展能达到一丈。5

  一击落空,立刻振翅卷起狂风重新飞起。

  “这好像是一只白头鹰??也叫白头海雕。

  它从哪里跑出来的?大昭沿海也有这种猛禽活动,不应该是海外的独有物种吗?”

  王澄看到对方那种熟悉至极的外表,摇了摇头以为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瞪大眼睛仔细确认的时候,对方已经再次从天下扑落。

  王澄也不惯着,抄起张文手里的实木船桨,一招云龙探爪,就把它给敲了下来。

  吐着舌头扑倒在小船上,爪子还抽搐了两下。

  “大船头儿,这么大的一只鸟,不如我们晚上烤了吃?”

  张文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海雕,上下打量它的一双大翅膀、一双大长腿,下意识舔了舔嘴角,觉得这玩意儿一定很好吃。

  王澄抽出一根绳子把白头海雕捆得结结实实,否决了张文不靠谱的提议。

  “直接吃太浪费了,白水郎的看家绝活正好用得上它。”

  短暂的插曲过后。

  王澄很快就把渔网、竹笼、鱼竿、鱼镖、鱼叉、捣衣杵...各种能想到的捕鱼手段全都用了一个遍。

  一筐一筐珍贵的渔获被搬到了张福顺号上。

  要不是条件实在不允许,王澄高低也得整一个前无古人的“左零右火,雷公助我”,新能源钓竿在手,必定永不空军。5

  要是他发明了这宝贝,技巧性和渔获数量必定指数级遥遥领先,古往今来所有白水郎的晋升科仪全都得靠边站。

  当然,“泾河龙王”也有很大可能会真的找上门来!2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