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202章 启战

熊猫书库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点这里听书

  便如当年雒阳狱一般,槐里县内也在短时间里燃起了大火。

  其实,哪怕没出孙坚这档子事儿,刘备和段也是要在槐里放把火的。

  与当年雒阳狱一样,这把火也是为了使监狱里的人脱困。

  如今的槐里,...

  洛阳城破的消息传到邺城时,正值暮春时节。司马懿立于城头,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影,神色晦暗不明。他身后的幕僚们议论纷纷,有人主张立刻整军南下收复失地,也有人认为应当休养生息,待蜀吴内讧再伺机而动。

  “诸君皆言之有理。”司马懿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然则我等若不作为,岂非坐视敌军步步紧逼?洛阳虽失,但魏国根基犹在。只要我等上下一心,必能重振旗鼓。”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东南方向:“如今最要紧的,是稳住江东局势。孙权与陆逊虽表面和解,但其内部裂痕已现,只需稍加引导,便可使其自乱阵脚。至于蜀汉…”他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姜维虽善战,却终究年轻,难窥全局。待我布局完成,让他知我司马仲达手段!”

  话音刚落,一名斥候匆匆奔来,跪地禀报:“启禀大将军,鲜卑使者求见,称有要事相商。”

  司马懿眼神一凛,随即恢复平静:“请他入城。”

  不多时,一名身披皮袍、面容粗犷的鲜卑使者被带入议事厅。他环顾四周,目光在司马懿脸上停留片刻,随即抱拳道:“大汗轲比能遣我前来,愿与大将军再续前盟。然此次条件更为苛刻除幽州外,尚需割让并州一部,方肯出兵助战。”

  厅中众人闻言皆变色,唯有司马懿神色不变。他慢条斯理地端起茶盏,轻啜一口,笑道:“轲比能果然雄心未泯。不过,他可曾想过,若无我司马懿相助,他能否安然退回草原?”

  使者脸色微变,但仍强作镇定:“大将军此言何意?”

  “洛阳之战后,鲜卑已元气大伤。”司马懿放下茶盏,目光如炬,“若此时再与蜀汉为敌,恐难以全身而退。更何况…”他微微一笑,“我听闻轲比能近日正忙于平息内部叛乱,是否属实?”

  使者沉默片刻,终是低头道:“大将军所言不虚。然大汗仍愿冒险一搏,只求大将军诚意。”

  司马懿沉吟片刻,缓缓起身:“回去告诉轲比能,我愿意答应他的条件,但前提是鲜卑必须立即出兵牵制蜀汉西部防线,使其无法全力东进。此外,还需派遣一支精锐骑兵潜入荆州,骚扰廖化后方。”

  使者眼中闪过一丝迟疑,最终点头:“属下定将大将军之意如实转告。”

  待使者离去后,司马懿转身对身旁谋士蒋济道:“你即刻前往江东,务必设法挑拨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记住,不可露骨,须得润物细无声。”

  蒋济拱手应命:“属下明白。”

  与此同时,成都皇宫内,刘禅正与诸葛亮议事。自姜维攻占洛阳后,朝野上下一片欢腾,唯有诸葛亮眉头紧锁。

  “陛下,臣以为当前局势并不乐观。”诸葛亮沉声道,“司马懿虽败,但其根基未动,且此人极擅隐忍,必然另有图谋。此外,鲜卑虽与我军停战,然其野心昭然若揭,若不加以防范,恐成后患。”

  刘禅闻言皱眉:“丞相之意,是要与鲜卑再度开战?”

  “非也。”诸葛亮摇头,“臣建议派出使节,以厚礼安抚轲比能,并许以部分边境贸易权,使其安心驻守幽州。同时,应加强对北方边界的防御,以防万一。”

  刘禅沉思片刻,终是点头:“依丞相之言。”

  然而,就在使节尚未出发之际,鲜卑部落内部突生变故。轲比能因不满部分部族首领擅自撤兵,下令处决数名酋长,引发大规模叛乱。原本统一的鲜卑联盟瞬间四分五裂,各部自立门户,互相攻伐。

  这一消息传至洛阳时,姜维正与张翼商议下一步战略。得知鲜卑内乱,张翼大喜:“如此一来,我军西线压力骤减,可集中兵力对付曹魏!”

  姜维却面色凝重:“鲜卑虽乱,但未必对我军有利。若各部陷入混战,势必会有一支势力崛起,届时仍将威胁我北方边境。”

  张翼沉吟片刻,点头道:“将军所言极是。那依将军之见,该如何应对?”

  姜维沉思良久,缓缓道:“立即派人前往鲜卑,联络那些亲我军的部族,给予援助,助其稳定局势。同时,加强北方防线,以防乱局波及我境。”

  与此同时,江东方面亦传来捷报陆逊率水军攻占许昌后,继续沿淮河推进,直逼寿春。然而,随着战线拉长,补给问题愈发严重。

  “将军,前方将士已三日未得充足粮草。”朱桓忧心忡忡,“若再不解决,恐怕军心动摇。”

  陆逊望着地图,目光落在长江沿线的一座城池上:“传令下去,命舰队绕道合肥,夺取当地粮仓。”

  朱桓一惊:“合肥乃曹魏重镇,守军众多,此举太过冒险。”

  “正因为如此,敌军才不会料到我们会主动出击。”陆逊嘴角微扬,“速去准备。”

  数日后,陆逊亲率主力舰队佯攻寿春,实则暗度陈仓,突袭合肥。曹魏守军果然措手不及,合肥迅速陷落,大量粮草落入东吴手中。

  此役过后,东吴水军士气大振,继续向北推进。然而,正当陆逊准备乘胜追击之时,一封密信悄然送至军营。

  “主公急召将军回建业。”

  陆逊眉头微蹙,心中隐隐不安。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而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

  陆逊接信后,心中虽有疑虑,但军令难违。他迅速安排副将朱桓暂代指挥,自己则率领一小队亲兵连夜赶回建业。一路上,他思绪翻涌,不知孙权召见究竟为何事。

  抵达建业时,天色已近黄昏。宫殿内灯火通明,气氛却显得异常凝重。陆逊快步踏入殿中,只见孙权端坐龙椅之上,面色阴晴不定。

  “臣参见主公。”陆逊躬身行礼。

  “爱卿免礼。”孙权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朕近日收到密报,称你与蜀汉暗通款曲,欲联合对抗曹魏。”

  此言一出,满殿寂静。陆逊大惊失色,忙辩解道:“主公明鉴,臣对东吴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此等谣言,定是有人蓄意挑拨!”

  孙权冷哼一声:“哦?那你可知道,这封密报中详细记载了你曾多次派人前往洛阳,与姜维秘密会晤之事?”

  陆逊心中一凛,明白此事必有内情。他沉声道:“主公,臣确曾派使者联络姜维,但那是为了共同应对曹魏威胁,绝非私下结盟。若主公不信,可派人查证。”

  孙权目光如炬,死死盯着陆逊,良久方道:“罢了,朕暂且信你。不过,从今往后,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朕的监视之下。若有半分差池,休怪朕无情!”

  陆逊强压下心头怒火,低头应诺:“臣遵命。”

  退下后,陆逊立即找来亲信谋士阚泽商议对策。阚泽听罢经过,叹道:“将军,如今局势复杂,主公疑心渐重,我等需格外小心。建议将军暂时收敛锋芒,以示忠诚。”

  陆逊点头:“先生所言极是。但曹魏仍在北方虎视眈眈,我军若此时停歇,恐功亏一篑。不如由我亲自镇守寿春,稳住前线局势,同时派人查明那密报来源。”

  阚泽沉思片刻,点头道:“此计可行。不过,将军还需提防宫中那些小人,莫要让他们再有机会进谗言。”

  与此同时,邺城内的司马懿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下一步行动。得知东吴内部出现裂痕,他不禁露出一抹冷笑:“孙权啊孙权,你终究还是没能彻底信任陆逊。如此正好,我便可趁虚而入。”

  他当即下令,派遣数名精干刺客潜入江东,专门针对陆逊及其亲信下手。同时,他还伪造了几封书信,意图进一步加剧孙权对陆逊的猜忌。

  另一方面,司马懿也未放松对蜀汉的警惕。他深知,姜维虽年轻气盛,但其军事才能不容小觑。为此,他特意挑选了一支精锐部队,伪装成鲜卑骑兵,在蜀汉北部边境制造混乱。

  洛阳城内,姜维正与张翼等人研究新的作战计划。忽然,一名斥候飞马而来,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将军,北境发现大批鲜卑骑兵活动频繁,似有入侵之意。”

  姜维眉头紧锁:“鲜卑不是已经分裂了吗?怎会突然集结兵力?这其中必定有诈。”

  张翼附和道:“或许是曹魏在背后操纵。若是如此,我们需格外小心。”

  姜维思索片刻,果断下令:“命廖化率军严守江陵,防止敌军绕道袭击荆州。同时,通知魏延加强咸阳一带的防御,随时准备支援。”

  安排妥当后,姜维决定亲自率一支轻骑部队前去探查。途中,他们遭遇了数次伏击,但都被成功化解。然而,随着深入北境,姜维渐渐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

  “这些所谓的‘鲜卑骑兵’,战斗方式与寻常游牧民族迥异,反而更像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姜维皱眉道,“看来,司马懿果然没闲着。”

  就在此时,前方传来一阵喊杀声。姜维策马疾驰而去,赫然发现一支装备精良的队伍正在围攻一座小村庄。他立即指挥部队展开攻击,成功击退敌人,救下了村民。

  通过审问俘虏,姜维终于确认了自己的猜测这些人确实是由曹魏派遣的假扮鲜卑的士兵,目的是扰乱蜀汉北部防线,为后续大规模进攻创造条件。

  获知真相后,姜维迅速返回洛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他提出一个大胆计划:“既然司马懿想用假象迷惑我们,那就让他尝尝反间计的滋味。”

  于是,姜维故意放出消息,声称已经识破鲜卑骑兵的身份,并扬言将派遣重兵北上剿灭。同时,他又暗中调整兵力部署,将主力部队隐藏起来,只留少数兵力在外佯装巡逻。

  不出所料,司马懿果然上钩。他误以为自己的计谋被揭穿,急忙调集更多兵力前往北线,试图强行突破蜀汉防线。然而,当他率领大军抵达预定战场时,却发现四周空无一人。

  就在司马懿疑惑之际,姜维突然从侧翼发动猛攻。由于缺乏防备,曹魏军队被打得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最终,司马懿不得不仓皇撤退,再次退回邺城。

  此役过后,蜀汉不仅稳固了北方边防,还进一步削弱了曹魏的实力。然而,姜维并未因此松懈。他知道,真正的较量尚未结束,而三国之间的纷争,也将愈演愈烈…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