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高拱的吩咐,通政司的小官吓得全身发抖,他连忙说道:
“高阁老,没有经过徐阁老过目,就送进宫里,这不合规矩啊!”1
高拱横挑眉毛说道:
“怎么!徐阁老是阁老,本阁老就不是阁老了?是陛下褫夺了我高拱票拟之职!?”6
听到高拱这么说,这个通政司的小官差点直接跪下。
阁老神仙打架,遭殃的都是这些小官,高拱这句话撂下,小官不敢再多言,只能捧着苏泽这份题本,离开文渊阁送去乾清宫。
听到这样的动静,张居正有些坐不住了,他实在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文章,能让高拱这样的重臣如此动容,竟然直接绕过徐阶这个内阁首辅,当众票拟后送给皇帝看。
张居正喊来一名通政司的小官,低声问道:“高阁老看的,是谁的题本?”
大明内阁的特点,就是漏得和筛子一样,张居正师从徐阶,自然也深谙权术之道,经常拉拢这些基层办事的官吏。
这名通政司小官立刻说道:
“张阁老,据说是翰林院庶吉士苏泽的题本。”
“苏泽?”
张居正暗暗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里,准备留意一下这个年轻的庶吉士,又从袖子里掏出一点碎银子,打发了这个通政司的小官。12
苏泽的题本到底写了什么?
隆庆皇帝看到翻开苏泽的题本,向通政司的小官问道:
“怎么不一起送来?”
“回陛下,这份题本是高阁老让微臣送来乾清宫的。”
隆庆皇帝皱起眉头,是高拱特意让人送来的?
在嘉靖这样的父皇底下当了十七年的储君,连续遭遇严嵩父子擅权,景王夺嫡各种事件,最后继承皇位的隆庆皇帝,今年已经三十二岁了,政治上已经非常成熟了。
刚继位的时候,被徐阶等一众辅政大臣逼迫,赶走了自己的老师高拱。
等到了今年,隆庆皇帝终于反应过来,这些整日将“祖宗之法”,“先帝遗诏”放在嘴边的“清流们”,到底是什么货色。
所以隆庆皇帝顶着巨大的压力请回了高拱,不仅仅让他入阁,还兼任吏部尚书。
这个任命本来就是很不寻常的。
吏部尚书是六部之首,掌管官员升迁考核之权,外朝称之为“天官大冢宰”。6
嘉靖朝的实权首辅,无论是夏言还是严嵩,都是内阁首辅兼任吏部尚书的。2
而高拱连内阁次辅都不是,却兼任吏部尚书,隆庆皇帝帮偏架的意图很明显了。2
只可惜徐阶这老家伙是属乌龟的,面对高拱的相逼,还能摆出一副隐忍的样子,加上他门生故吏遍布朝堂,死活赖在首辅的位置上不退,隆庆皇帝也拿他无可奈何。10
具体到政务上,就比如上早朝这件事,隆庆皇帝也颇有怨言。
他身体本来就不好,处理政务已经殚精竭虑,早朝这种场合也不会讨论什么大事,却要隔三差五早起。
怪就怪自己刚登基的时候,被徐阶等清流戴了高帽,说是要效法太祖之政,勤勉朝政,搞得如今下不来台。2
隆庆皇帝算是回过味来了,徐阶这一套就是“上善若水”,事事看起来不争,却总是用祖宗之法来压人。2
当年他就是用这一招对付严嵩的,现在都用到朕的头上来了。
一想到这里,隆庆皇帝就有些生闷气,自己继位两年,徐阶拿着“先帝遗诏”,处处掣肘自己。
就算是有高拱相助,在外朝的声浪还是斗不过徐阶为首的清流,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一边想着,一边打开了这份题本。
隆庆皇帝没有先看高拱的票拟,而是先看起来题本的内容。
当看到苏泽的字后,隆庆皇帝皱起眉头。
强忍着苏泽难看的字,隆庆皇帝想到这个高拱特意送来的题本,还是将题本读了进去。27
请罢早朝疏?
看到这个标题,隆庆皇帝眼睛一亮!8
作为前世国家部位的公务员,苏泽的公文写作功底还是有的。
他自己又是明史爱好者,又融合了前身的记忆,加上这些日子在翰林院修习奏疏写作,这篇文章的其实还是不错的。
再加上现代人在网络上抬杠练就的本领,这篇文章堪称逻辑鬼才。9
苏泽首先辩驳了早朝是祖宗之法的说法。
苏泽在题本上写道:
“太祖以布衣之身,应天承命得天下,国朝初创,事务繁多,所以太祖无日不朝,事事亲为,此为祖宗之法。”1
“成祖朝以内阁匡辅国政,国朝政务多由内阁论道,此为祖宗之法。”
“世宗嘉靖皇帝,虽不早朝,但批答如雨,内外晏然,朝政未有不滞,此为祖宗之法。”1
“更有孝宗皇帝,初继位时无日不朝,中期罢朝,后期又朝,那何为祖宗之法?”
看到这里,隆庆皇帝已经叫好了!
是啊,徐阶你们这些清流说早朝是祖宗之法,可哪个祖宗是祖宗之法?13
特别是最后这个例子,明孝宗皇帝刚继位的时候勤政,日日早朝,中期开始懒政,拒绝早朝,后期勤政起来了,这种哪种算是祖宗之法?
所以苏泽在题本中写道:
“是故祖宗成法,也要审时度势,不可生搬硬套。”
“皇明之制嬗变,军国重事有内阁票拟,陛下批答之制;庶务有六部襄理,有司各司其职之制。”
“故世宗皇帝不朝,国事无滞。如今日朝夜朝,群臣坐衙昏昏,百官论政沉沉,又有何所裨益?”
“陛下新朝继位,当有新朝之新气象,又怎能事事法祖呢,困于陈规呢?”29
臣观皇明二百年统绪,祖宗垂范各有其道。太祖高皇帝以布衣提三尺剑定鼎金陵,当百废待兴、万机待理之时,夙兴夜寐,日昃不暇食,此乃创业之君宵衣旰食之制。及至成祖践祚,肇建内阁以参机务,使六卿各安其位,九牧各司其职,此乃守成之君垂拱而治之制。
世宗肃皇帝虽罢常朝之仪,然宵分批红、漏夜票拟,章奏未尝逾宿,政令未尝壅滞,此乃明君运筹帷幄之制。孝宗敬皇帝初承大统则日御经筵,中岁体恤臣工而罢朝会,晚年复亲视朝政,此乃圣主因时制宜之制。由此观之,祖宗之法岂有定式乎?
臣尝考历代典章,见治世之道贵在通变。今内阁票拟已成定规,六部理政各专其责,此实嘉靖以来百年成宪。若强效洪武朝会之勤,反令庙堂之上议政沉沉,衙署之间坐班昏昏,徒耗精神于虚文,空废光阴于仪节,岂非刻舟求剑之愚?
伏望陛下深察时势之变,明辨损益之道。昔汉宣帝杂用王霸,唐太宗兼采胡汉,皆能成一代之治。今当革故鼎新之际,正宜破茧化蝶之时,若拘泥祖制成规,犹执旧历以测新岁,岂不谬哉?
我用Ai润色后的 “是故,臣请罢早朝。”13
好!5
隆庆皇帝拍案,他看完之后,又翻开高拱的票拟。
只见高拱只写了两句话: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10
看到这里,隆庆皇帝顿时明白了高拱的意思。
这是王安石变法时候,和宋神宗说的话。7
这一方面说明高拱有效法王安石变法的意图,另一方面也是赞同苏泽题本的观点,要打出“隆庆新政”的旗号,对抗徐阶这些清流所高举的“祖宗之法”旗号!
这是路线之争!这是道统之争!
隆庆皇帝走下龙椅,来回踱步,这就是高拱的破局之法吗?
是要通过苏泽这个庶吉士的题本,打出隆庆新政的旗号,对抗徐阶掌控朝局吗?6
机会已经摆在面前,隆庆皇帝深吸一口气,走回御座拿起了朱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