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284.四不两直

熊猫书库    循规蹈矩能叫重生吗?
🔊点这里听书

  十二月不仅是冬月,也是一年到头盘点成绩的丰收月。

  短暂的圣诞结束后,学生也好,社会人也好,越来越多的人回到了紧张刺激的工作学习状态。

  贺敏也是一样。

  一大早,她点亮电脑,打开邮箱,浏览邮件的同时,接了一通来自某座机的电话。

  泡壶龙井绿茶,连接打印机,再把老板一整天需要处理的内容提前打印出来。

  搞定一切之后,贺敏站起身来,对着镜面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

  小西装,白衬衫,包臀套裙,长发及腰,身姿挺拔,笑容明媚。

  很棒。

  她已经渐渐开始习惯现在的生活。

  在她眼里,周明远是个极有矛盾感的人。

  年轻,却又带着某种超乎年龄的稳重;亲切有礼,却随时展现出雷厉风行的魄力。

  两人明明都是法学生,有着一层同门关系,可周明远从来就没叫过她一声学姐。

  表面看似疏远,可一口一个“周总”的称呼,反而拉开了一道奇妙的分寸感。

  周总从未令她失望。

  相反,还在日积月累的互相了解中,让她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惊讶与冲击。

  短短几个月,她被拉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以前,贺敏以为自己已经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可跟在周明远身边,才发现过去根本就是井底之蛙。

  每一天都像在推开一道新门,背后是她完全陌生的风景。

  适应这些并不容易。

  周明远交给她的任务,以及她自觉揽下的职责,堆迭到让人窒息。

  工作内容之庞杂,几乎让她怀疑自己的能力。

  但每当贺敏快要支撑不住时,心底那点倔强,又让她咬牙挺了下来。

  她的身份,名义上就是招聘软件上最普通的职位之一。

  行政助理。

  换句话说,就是秘书。

  秘书这个词,说起来平常,可真正做到位特别难。

  她每天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替周总规划日程。

  会议、约见、出差、消息,全部都要整理清楚。

  偶尔,她还得连夜修改稿件,补全数据表格。

  忙不过来的时候,贺敏也会拉上刚入职的新人帮忙,但她心里清楚,最终结果必须自己把关。

  因为周明远的事情,容不得差池。

  事实上,老板很少安安静静待在办公室。

  他要跑的业务线太多,明理法律咨询,解忧传媒,还有上上下下的关系,都在他的掌控之下。

  谈完战略方向后,具体的跟进,就会落到贺敏头上。

  虽然她并不是完全懂行,但作为助理,她会在每两周召开的例会上发言,利用那时提出需求,寻求支持。

  众人拾柴火焰高,公司里的技术大拿们,总能帮她解决不少棘手的事务性问题。

  贺敏逐渐学会了一个道理。

  只要把合适的人推到合适的位置,事情就能顺利运转。

  而她的角色,就是桥梁和润滑剂。

  可光是这些还不够。

  随着周明远的事务越来越繁杂,她很快养成了一种近乎本能的反应。

  主动负责更多的事情。

  比如,她开始帮老板分担生活里的琐碎。

  每天买早餐,安排午餐,甚至细致到研究咖啡里牛奶与糖的比例,揣摩他最喜欢的口感。

  她取快递,订餐位,抢票子,订机票,送衣服去干洗,甚至还要联络保洁阿姨定期清扫他在山水华庭的住所。

  第一次进到那所房子时,贺敏愣了片刻。

  她永远忘不了当时眼前的一切。

  屋子里放着直播电脑,摆着乱七八糟的服装,还有一些小玩具,甚至有明显的女性生活痕迹。

  这里不只是单纯的住所,还承载着老板生活中不为外人知晓的部分。

  可奇怪的是,周明远没有任何避嫌的意思。

  仿佛理所当然地让她接触一切,把她完全当成生活秘书来使用。

  除了客气的“谢谢”,他的表情里看不到特别的感激,反倒是一副顺理成章的姿态。

  好像这些付出本就是她分内的工作。

  工作之外,贺敏还要替自家老板安排社会上的应酬。

  晚餐大多不在公司解决,各类高档餐厅的预订,都要提前打点。

  每一次,她都得根据对方身份和场合,去筛选合适的地点,考虑隐私环境和档次。

  随着时间推移,她渐渐发现,周明远在会见他人的时候,已经不再避讳她的存在。

  社会编织成一张大网,让她心中暗暗惊讶。

  原来创业真的不简单。

  可贺敏懂分寸,从来不多嘴,更不会流露出过多情绪。

  她清楚,什么时候该细心,什么时候要装作毫不在意。

  几个月的相处下来,她早就对周明远心服口服。

  跟在他身边,虽然累得脚不沾地,但心里却充满满足感。

  她心里一清二楚,秘书不仅仅是跑腿打杂,它更象征着无与伦比的关系。

  这份角色,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资源与特权。

  说到底,随着贺敏见过越来越大的世界,认知和格局渐渐打开,对循序渐进这四个字,是真的越来越嗤之以鼻。

  谁愿意耗费几年光阴,从底层一点点往上挪?

  励志书里那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口号,忽悠不了聪明人。

  倒是朝夕相处的周明远,仿佛没有洞察到她的小心思。

  他从没对她做出过任何升职或加薪的承诺,甚至没有透露过一丝未来安排。

  但当贺敏开始自告奋勇,为他处理大部分生活开销时,男人干脆利落地给了她一张银行卡。

  美其名曰方便。

  然后充值的第一笔,就是小十万块现金!

  那一刻,贺敏百感交集。

  这笔钱,远远超出了正常生活所需。

  不过是给车加加油,打扫打扫卫生,处理水电网,这些繁琐又浪费时间的小事情。

  哪里用得了这么多钱?

  她明白,这是一种额外的回报,是对她付出的肯定。

  她纠结过,要不要旁敲侧击问清楚。

  但转念一想,若是表现得太小家子气,反而会让周明远失望。

  她已经逐渐理解了周明远这种人的世界观。

  所以,除了替老板支付各种费用之外,这笔钱,她也却之不恭的用来购买化妆品、西装、包包和丝巾。

  她甚至还购买了一套小型美容仪,专门放在办公室里。

  老板给自己的钱,这笔钱就是要花在刀刃上。

  她需要保持光鲜、体面、时尚,展现出精致有品味的生活方式。

  这些才是周总希望看到的。

  未来,她没法预测太多,只能继续努力,把命运交给时间。

  唯一可惜的是,周明远虽然夸奖过她的容貌,甚至隔三差五还要点评她的身材和穿着品味,甚至一点都不客气的“建议”过她的丝袜颜色。

  但贺敏从老板的眼睛中,完全看不到什么其他的意思。

有几次,明明挺有气氛和挺有机会的,他都没有进一步的要求  如果有必要.

  但是都没有。

  咚咚咚。

  想着想着,她走到一间办公室门口,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

  里面传来应承声。

  贺敏推开门,走了进去。

  一个戴着黑边眼镜,有着棱角分明的五官和健美身躯的男人,正在窗边的沙发上翻书。

  看见她进来的一瞬间,微微一笑。

  “要来我们这调研社会治理样本是吧?”

  “四不两直?”

  周明远翘着二郎腿,一字一句看着贺敏递过来的文件夹,笑着说道。

  “说是四不两直.哪有不打招呼就上门的。”

  “也是。”

  贺敏点了点头,表示肯定。

  她汇报给周明远的第一件事,就是来自东湖高新区政法委的电话。

  明理法律咨询公司成立以来,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周明远以杀猪盘案件为引子,借力打力,联动东湖高新区公安分局又是宣传又是合作,狠狠在江城这一亩三分地上打出了名气。

  这段时间,明理公司和分局的“警企共建”模式也在如火如荼的运行着。

  东湖高新区这一片,被分局划出了不少试点区域。

  明理公司团队深耕试点区域,不断完善流程,积累案例。

  周明远要求派驻的律师们不仅要懂法律,还要懂基层,懂沟通,要学会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法律,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做服务。

  运行期间,一直有人从中阻挠。

  区里对于是否与一家民营法律咨询公司进行如此深度的合作,一直都存在不同意见。

  有质疑的声音,担心商业化侵蚀公共服务的公正性,担心律师介入会搅乱传统的治理模式,也有人对明理公司这家年轻机构的能力和持久性抱有疑虑。

  可事实永远胜于雄辩。

  周明远提出的社会治理模式,的的确确帮助东湖高新区化解了不少信访案子,也解决了一批矛盾纠纷。

  这通区政法委办公室的电话,就是证明。

  通知他做好准备,政法委李建国书记要亲自带队,几小时后到明理公司在东湖路派出所的联合办公点进行“四不两直”的实地调研。

  消息来得突然,贺敏的表情明显有些紧张。

  周明远却一脸无所谓。

  “我们工作实打实做到位了,他怎么调研都没问题。”

  “放心,我看过数据,不用担心没时间准备汇报材料。”

  “告诉咱们的人提前准备一下,可能会有客人旁听。”

  几小时后,东湖路派出所一角的“警企共建”办公室,像往常一样忙碌。

  明理法律咨询公司的张晓峰,面前摆着一个法律明白人的桌签。

  他正在接待一位因为邻里噪音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的阿姨,和楼上租户的小伙子。

  调解员没有坐在桌子后面,而是搬了椅子坐在两人中间。

  听着双方带着火气的抱怨,不时插话引导,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关于相邻权的规定,同时也试图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就在这时,李建国书记带着政法委、公安分局的几个人,悄然走进了办公室。

  他们没有打扰正在进行中的调解,只是站在门口和窗边静静地观察。

  与此同时,周明远第一时间接到了工作人员悄悄发来的信息。

  赶过来时,正看到李书记专注观察的神情。

  他看到张晓峰如何耐心地平息双方的情绪,如何巧妙地找到矛盾焦点。

  阿姨主要是觉得对方态度恶劣,小伙子则是抱怨阿姨动不动就报警。

  张晓峰没有纠结于谁对谁错,而是提议双方各退一步,共同商定一个“噪音静默时段”,并协助他们拟定了一份简单的书面协议。

  当阿姨和小伙子最终在调解协议上签字,虽然脸上还带着些不情愿,但至少愿意尝试遵守时,李建国书记微微点了点头。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走过去,和张晓峰握了握手,又看了看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办事流程、工作守则以及几个成功案例的展示。

  “平时都这么忙吗?”

  李建国问着调解员兼法律明白人。

  “差不多,李书记。主要是些家长里短、小摩擦小纠纷,但处理不好就容易闹大。”

  张晓峰回答,语气平和,带着工作时的疲惫与认真。

  李建国又转向陪同的派出所所长:“感觉怎么样?”

  所长笑了笑:“说实话,李书记,刚开始我们也担心‘秀才遇到兵’,但现在真觉得离不开这些法律明白人了。”

  “他们帮我们解决了不少我们不好处理、也没那么多精力去深挖的软性矛盾,让我们能更专注于打击犯罪和维护治安。”

  “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李建国听完,没再说什么,只是又环视了一圈这个不算宽敞却井然有序的办公室,然后对周明远点了点头。

  “周总,你们做得不错。”

  这次,他的语气里,多了一丝明确的温度。

  “我们找个地方聊一下吧。”

  几分钟后,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中央空调轻微的送风声。

  椭圆长桌的一侧,是周明远和明理法律咨询公司的核心团队,清一色的深色西装,坐姿端正,面前摊开着精心准备的汇报材料。

  另一侧,是东湖高新区政法委、信访办、公安分局的几位领导,翻阅着厚厚一迭汇报文件。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