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养心殿里传来消息,说康宁帝决定退位的时候,群臣只是有些惊讶,并无意外。
可当继位皇子的名字出现,朝野一片哗然。
一个五岁的皇子,为何能登上皇位?这个小皇帝的上位,又是哪一方势力推动的结果?
和九皇子有关的,只有萧家和薛家。萧家老夫妇完全不清楚情况,得知自家外孙要成为皇帝,惊喜裹着意外一同降临。
薛家知道的多一些,商贾和官员往萧家送了礼,去往薛家打探消息。
消息更灵通些的,路子更广阔些的,纷纷踏入张赞禹和荆王的居所,询问情况。
“王爷。”年迈的大理寺卿忧虑地看着荆王,“小皇子真能控制局面?”
他也是宁氏王朝的宗族之一,按照族谱,是荆王和夏景的长辈。
他对哪个皇子继位没有意见,甚至不关心对方能将国家管理的如何——只要别动乱起来就行。
他只是忧心,小皇子能否掌握皇权,是否会造成皇权的旁落!
他看着荆王的眼睛,忐忑问:“大皇子那边,会不会有什么意见?”
“叔父不用慌张。”荆王拍拍他的肩膀,“若说哪个皇子继位,最能掌控皇权,那就是九皇子了。”
“至于大皇子。”荆王的双目一眯,“若他安宁,就能安好。”
大皇子宁秉常不愿意安宁,他连夜进宫,见了康宁帝。
“父皇!”他跪在床边,握紧了康宁帝的手掌。
康宁帝本已入睡,难得地睡得很安稳,被宁秉常吵醒,神色不悦。
猜到宁秉常过来的目的,他的心中又添了一份不喜。康宁帝不排斥野心家,但讨厌愚蠢的人。
“你还来做什么?”康宁帝问,“不要废话,说一句废话,朕就让人赶你出去!”
宁秉常咽下伪装的泪水,看着康宁帝的眼睛:“父皇为何将皇位传给了九弟?”
康宁帝没有回答,反问:“事已至此,你还有什么法子?”
宁秉常抹去脸上残余的哀戚,沉声道:“儿臣拉拢了葛洪盛,现在,禁军三千将士,已经围住了后宫,只等父皇改口。”
康宁帝大笑。
“父皇为何发笑?”宁秉常问。
康宁帝还是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又问:“你为何要争?此前对太子,你可是再三退让,一忍再忍。”
“儿臣争不过太子,还能争不过一个五岁小儿不成!”宁秉常看着床上的康宁帝,目光阴狠,“儿臣才是父皇的长子,那皇后之位,本来也该是我母妃的,儿臣才是嫡子!”
康宁帝冷笑:“你母妃遭了皇后的刁难,没见你过来看一次,现在想起她了!”
宁秉常回答:“为了天下,母妃会理解的。”
康宁帝哑然:“你才是最像朕的皇子。”
宁秉常心中一喜:“那父皇…”
“朕只是说你像,不是要认可你,像朕未必就能赢。”康宁帝叹口气,“更何况,你觉得你有希望吗?”
“儿臣为何没有希望,只要那三千甲士攻破皇宫,天下就是我的!”
“怪不得你这阵子没有动静,原来是去发展葛洪盛和禁军了。”康宁帝又想通了一点。
他看着宁秉常,叹道:“那是诱饵啊。”
宁秉常脸色大变:“父皇说什么?”
康宁帝摇摇头:“你去瞧瞧自己那三千甲士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早朝,备受瞩目的九皇子,第一次坐上了龙椅。
群臣正在交头接耳,宁秉常第一时间走出来,双膝跪地,额头抵地,高呼万岁。
这恭敬的模样,便是与公公们相比,都不落下风。
四周猛地寂静,大理寺卿瞪大了双眼。
最震惊的,是大皇子一脉的官员们,他们盯着自家主子,脑袋里一片空白。
臣等正欲夺权,殿下为何先降!
群臣太过惊愕,一时忘了纠正宁秉常的称呼,登基大典还未举办,九皇子现在只是太子,不能称呼万岁!
过了片刻,有谏官意识到了问题,迈出一步,要说这件事。
没等他开口,又有几个身影走出。
那是刚被解除禁令的二皇子宁纯祐,以及主持了许久早朝的三皇子和四皇子。
四个出了宫,能参政的皇子,都向龙椅上的小皇子低下了头。
谏官的脚步停住了,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没等他抉择,刚在北疆大败青帐汗国回来的萧继达,武勋一脉的领头人秦长云,以及宗室的门脸荆王,也跪在了地上。
谏官默默将腿收了回去。
不说皇子那些,单就第二波跪下的,便能掌控宁氏王朝全部的兵力!
紧随其后,退休返聘的张赞禹、齐如海、薛老太爷等文官,以及二皇子和四皇子之前拉拢的官员,也都跪了下去。
中立派、大皇子派,其他有着小心思的派系,跟着跪下。
夏景瞥过那一枚枚后脑勺,平静道:“诸卿平身。”
群臣起身,递出自己的折子,说出自己的问题,用审视的目光看着龙椅上的小皇子的影子。
夏景轻松应对,该推进的推进,该压下的压下,该抉择的也毫不含糊。
群臣眼中的质疑,顿时变成了钦佩,几个桀骜的脑袋,温顺地低了下去。
这小皇子,不止在处理具体事务上驾轻就熟,就连在处理地方与中央的微妙权力制衡上,也十分得体,遇到原则性的问题,更是极具魄力。
群臣恍惚觉得,龙椅上的不是一个小孩,而是青年时期的康宁帝!
不,即便是康宁帝,也会在一些问题上和稀泥打太极,这小皇子,竟比康宁帝还要像一代明君!
处理完这些遗留的内部问题,夏景看向武官群体。
兵部尚书出列,递上折子:“青帐汗国尚未安稳,陈国在齐国的攻势下节节后退,楚国军队频繁出没在天门关附近。等殿下登基的消息传开,定会生出动荡来,求殿下早做准备!”
群臣看向彼此,无人应和。
新皇继位,通常会求稳,等过上一阵子,权力平稳过渡到自己手中,才会开始对外战略。
他们认为,这个分外成熟的小皇子,也会如此选择。
他们低估了夏景。
夏景平静下令,让萧继达回去北疆,让秦长云前去陈齐边境,让荆王镇守天门关。
群臣为小皇子的魄力而惊叹,就连兵部尚书,都惊愕小皇子会如此安排,他原本只是想,让小皇子做些支援边境的准备。
登基大典都未举办,小皇子居然如此放心的,将三个重要支持者派去了边疆!
“殿下圣明!”张赞禹拜。
“殿下圣明!”群臣跟着拜。
党争并非朝堂的一切,所有臣子心中生出野望,在如此英明的小皇帝的带领下,宁氏王朝将要现出何等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