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三百七十一章 岁入八千万,更幸福的乾隆帝

熊猫书库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点这里听书

  弘历的表现,让雍正微微一怔。

  但也因此,雍正接下来没有问弘历怎么嘱咐傅尔丹的。

  只在弘历这么一提后,雍正就对他回答说:“太监李蟠看见的。”

  弘历听后露出更加愉悦的笑容来,

  “园中人多眼杂,你有什么担忧,不妨直接告诉朕,有些事,只有天子才方便做,你即便是太子,做了也容易让人误会!”

  “等你真的成为了天子,再这样做也不迟。”

  接着,雍正就嘱咐起弘历来。

  弘历为此答应道:“儿臣记住了!儿臣的确是有些担心因阿玛万几之冗,而被底下的奴才给瞒骗,现在看来,是儿臣多虑了!”

  雍正听后点了点头,神色颇为怡然。

  而在这之后,弘历便没再于私底下与任何一位军机大臣接触。

  他和傅尔丹接触,只是想看看,有没有人在暗中盯着他的举动,特别是他在雍正生活区域附近的时候,有没有宫里的太监宫女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另外,雍正是否会及时知道他在圆明园的事。

  现在看来,他在雍正生活区域附近的时候,很可能真的有人在暗中盯着他这个太子。

  而且这个人还不是雍正派来盯着自己的!

  不然,雍正不会主动告诉他,是谁发现他和傅尔丹在私底下交流的。

  但弘历可以肯定的是,雍正现在还没打算把暗中盯着弘历的李蟠怎么样。

  因为,李蟠这种敢来盯弘历的太监,那肯定已经想过被暴露的后果,所以即便严审李蟠,估计也审不出真正的幕后主使。

  唯有先不打草惊蛇,顺藤摸瓜,查出其幕后之人才可以。

  不过,查出幕后者,其实意义也不大。

  毕竟,对方只是想让李蟠做一双眼睛,把弘历这位太子盯得更紧些而已,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弘历甚至,都能大致估算到能在宫里安插眼睛的会是哪些人。

  因为,有内务府包衣家人的王公,也就那些曾经被康熙、雍正赏赐过内务府家人的近亲宗室。

  如果说,弘历将来要收拾李蟠,那只能是为了一个目的。

  那就是敲山震虎,警告一下李蟠背后的人。

  表示自己很生气。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他要敲山震虎,也得是他真当皇帝后,才需要这样做。

  弘历高兴的是,雍正对他的信任度,已经到达了完全超越传统皇帝与太子的程度。

  在他直接问雍正是不是知道了他私底下嘱咐傅尔丹后,雍正就没再问他嘱咐过什么,只是让他有什么担心直接跟他说,还把李蟠卖了。

  不过,外界自然不会知道,雍正已经对他信任到如此程度。

  而雍正自己,为了让一些还有野心的宗室继续好好为他这位皇帝干活,为了让自己的皇权不失效的很快,也就还是在明面上表现出猜忌弘历这个太子,而对弘历这个太子对皇权的影响非常敏感的样子。

  所以,傅尔丹也就还是在这个时候被革职。

  弘历也因此被加赏了太监和宫女,这自然会被外界认为是雍正在安插自己的眼线。

  当然,在弘历看来,雍正可能的确也是想安插他的人在自己毓庆宫。

  但雍正既然把李蟠供认了出来,这也就让弘历更愿意相信,雍正派自己的人在弘历这个太子身边,是基于一种善意。

  无论如何,弘历接下来,的确按照雍正的吩咐,没有再暗中嘱咐军机大臣,乃至除了东宫属官外的其他大臣。

  他甚至也没再与弘昼联络,只在请安与编写字典之余,就安心于毓庆宫读书。

  但外界则以为弘历是因为傅尔丹被革职,自己身边被雍正安插了眼线,乃至自己都被雍正以这种方式予以了警告,而不得不更加低调。

  弘春此时就幸灾乐祸地对弘晸说:“弘历这个太子到底做了画蛇添足之事,引起了皇上四伯的反感。”

  “这也在情理之中,大凡当太子的,在皇帝晚年时,哪有不担心出现突然的变故的?”

  “所以,这个时候,提前和皇帝身边的近臣勾结,以防万一,是有必要这样做的。”

  “当年二伯就是如此,甚至在汗玛法得疟疾时,能够决定奎宁这一治疟神药能不能到御前!”

  弘晸这时也乐呵呵地笑着说了起来,还拿康熙朝的皇帝与太子的矛盾举了例。

  弘春对此自然是信服的。

  他也是康熙朝长大的康熙皇孙,思维上,也会本能地相信,康熙朝的旧案会在雍正朝重演,而忽略雍正朝存在不一样的变量。

  故而,弘春点了点头,眉飞色舞地讥笑道:“所以,我才说他弘历画蛇添足,明显他弘历也会关心则乱!可见,这做了太子也不是啥好事,甚至更容易得不到大位!”

  弘晸则给自己倒了酒:“那就当再看一场父子反目的好戏!”

  郑家庄。

  “傅尔丹被革职,弘历身边被安插了太监和宫女,皇父的反应很强烈啊!”

  弘皙也背着手,在王廷成面前感慨了起来,且随后又突然咧嘴笑道:“果然,他弘历一旦在乎起了皇位,是真的也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王爷说的是,只是还请王爷恕罪的是,这让我想起了先王。”

  “当年,他失去皇位的先兆,就是从被先帝猜忌时开始的。”

  “如今这一幕不过是在重演而已。”

  王廷成附和起来,也对眼下发生的事感到很兴奋。

  弘皙为此摆手:“无妨!你说的是事实,被天子猜忌,本就不是好事!而这也的确很可能是重演而已。”

  同在郑家庄弘皙这里的允祺之子弘升这时也笑着问道:“这么说,大位还是有可能不会传给弘历?”

  “总不能是弘昼吧?”

  “弘昼肯定没希望的。”

  “他杀满洲副都统,杀蒙古台吉,还把蒙古亲王惊吓而亡,此去南方,只怕还会做出对汉人士绅很混账的事来。”

  弘升这时很认真地说道。

  同弘升一起来弘皙这里的允祥四子弘晈为此不禁问道:“那没准不是从皇子中选呢,我大清传位从来都是不拘任何常法的,现在更是天子一言而决!”

  “四伯、十三叔、十六叔、十七叔皆很器重大哥您,待您与别的皇侄不同,甚至优于除弘历外的皇子,说不准,真是从皇侄中选继承大位者。”

  弘升这时看向了弘皙。

  弘皙听到这里,虽然嘴角歪得快要难压下去,但还是立即摆手制止这几位和自己私交甚笃的堂兄弟再说下去:“越说越离谱了!你们是想皇父也疑心我吗?”

  弘皙说着就道:“无论如何,我得去劝慰一下弘历,让他不要因此埋怨皇父,进而真的父子反目,也让皇父知道,我弘皙只想皇族和谐、大清国泰民安,是有赤诚忠心的,不是那种权欲熏心之辈!”

  因年龄相近而从小就跟着弘皙一起的弘升,对此满眼敬佩:“太子这么疑心大哥您,不肯让掌南营,也不肯让你会盟诸蒙古,您还愿意对他表现出忠诚,真正难得!”

  “没错,以大哥这样的,才是真正的帝王气度,没准真的是要传位给大哥您!”

  已在雍正八年,由于老爹是老十三,而被雍正晋为宁郡王的弘晈也跟着附和着。

  弘皙一时,也因此心里越发开始期盼着雍正可能真的不是把大位给弘历,而是给他。

  尽管,理论上来说,可能性很小,但当局者迷,再加上身边一众从小就爱跟着他的堂兄弟捧他。

  没错!

  弘皙与他父亲礽不同,从来没有身为嫡长孙的跋扈,对弟弟们,包括堂弟们都很好,对当年忠于太子家的老十三家堂弟尤其好,所以,老十三好几个儿子大都跟弘皙很亲近。

  正因为此,连康熙也都很欣赏弘皙,一度认为他才是真正的贤孙。

  即便弘历自己当年也很被弘皙照顾。

  不过,弘历能猜到,一些宗室子弟会因为雍正放出的迷雾弹而兴奋不已。

  但他没在乎这些宗室子弟怎么兴奋,他现在除了安静等待最终结果揭晓外,只满心欢喜地借着奉旨去查看银库的时候,看见一车车银子大量流进银库。

  他虽然近来和雍正、弘昼的交流没有以前多,但他能通过不断增加的国库积蓄,体察到两人给自己的好处。

  弘昼在查征关税时,因为手段非常强势,所以的确给中央朝廷增加了大量关税。

  当然!

  背景是与罗刹国议定边界以及准噶尔的臣服,才使得边贸有越发昌盛的基础。

  且说,在雍正十年时,雍正就在关外东北地区设立了布特哈八旗制度,管理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部众。

  布特哈八旗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控制这些关外部众,让他们给中央朝廷岁贡和服役。

  其中,在商贸方面有个要求就是,他们自己不能经商,而与汉商交易,得在布特哈下设的“楚勒罕”集市交易。

  这样做,既防止了他们与汉人勾结,而再出现第二个大清,也方便了关外贸易税收的征收。

  弘昼在查征边贸关税期间,除了带北营严打蒙古王公勾结汉商走私外,也严打这些关外部众绕开“楚勒罕”与汉商私下开市交易的情况。

  国税司北营的百战精锐,不少本就是从这些部众中优选出来的,自然打击这些部众私下与汉商开市交易时也毫不费力。

  于是,布特哈八旗交给朝廷的关税也大幅度增加。

  只是,这样一来,这些部众和汉商自然要利益受损。

  但,他们也没有办法对抗。

  只要这些部众底层中的天赋异禀者被朝廷选走,而用功名利禄收买他们,那这些部众就始终只能服从朝廷的管控。

  而眼下大清为了加强对这些部众的管控,的确在给这些部众底层中的优秀者给予优厚待遇。

  即便是国税司的百战精锐们,也是因为在查征关税中直接按比例分成追讨出来的欠税与查抄出来的走私财货,而积极地查征关税,哪怕是查征自己部众。

  再加上,他们入国税司后还会辅导以儒家忠诚教育,这让本就还偏原始文明意识淡薄的他们,在即便是查自己部众时,也毫无思想上的为难和压力。

  所以,即便弘昼去掌南营,不再掌北营,新的北营执掌者查克旦在率领这些人查征时,这些百战精锐也非常积极。

  “这些是你们的,各自按佐领分吧!”

  在雍正十一年腊月的一天,查克旦就指着一箱箱雍正银元,对即将放假领赏的北营百战精锐们说了起来。

  这些百战精锐看着这些闪亮的银元,不少还是难掩激动之色,恨不能多查征点关税欠额出来。

  弘昼率领南营去南方查征南方海贸关税后,他和南营的百战精锐们也同样很积极,给朝廷增加了大量关税收入。

  而转眼就到了雍正十二年的年关之时。

  一天的黄昏,弘历刚来向雍正请安,雍正就拉着他去了户部银库。

  随后,弘历就看见一望无际的金银海,这让他不由得瞠目结舌。

  他虽然也不时奉旨来户部查看。

  但他也没想到,设立国税司南北两营查征关税两年后,会让银库的国帑存蓄增加的这么快。

  “庆复,告诉太子,现在岁徵课银多少?”

  雍正这时对管理户部三库大臣庆复吩咐了起来。

  庆复道:“回主子,现在岁徵课银岁入三千三百七十五万两千七百四十五两有奇。”

  弘历听后不禁问道:“这么说,加上田赋、盐课等,以及各类实物岁贡,我大清国帑岁入折银已超过八千万两?”

  弘历这么问后,就立即向雍正顿首:“汗阿玛励精图治之功,可谓旷古绝今!”

  要知道,历史上的大清最高也才岁入折银六千万两,那还是雍正改革在乾隆朝发挥出效果的情况。

  现在,因为关税的加强查征,让国帑岁入在雍正十二年就增加至八千万两,将来等他即位,新政效果彻底显现出效果后,会是怎样的岁入规模?

  无疑,弘历将来真成为乾隆皇帝后,可以进行很多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大规模的战争!

  弘历对此非常期待!

  雍正这里也微微一笑说:“你将来当家自会非常容易!”

  弘历心中已是升起无限澎湃起来。

  这么高的岁入,让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世的自己要是真成了乾隆皇帝,无疑会比历史上的乾隆皇帝还要幸福啊!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