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此时此刻,看出了老十四眼中的迷茫。
但他清楚,老十四虽然权欲也很重,但是个志在开疆辟土的好战分子。
他和康熙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恨不能立即灭了时刻在西北挑衅的准噶尔。
当然!
这也是老十四和弘历的共同点。
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
弘历也就继续他一直在老十四面前进行的画饼之举,说:“您说的是,但以侄儿看,这《京师新报》也很可能会成为将来平准的助力。”
老十四听后眉头一展,随和又呵呵一笑:“你还不如说,新政会成为平准的助力!”
“难道不是吗?”
弘历干脆反问了老十四一句。
老十四沉下了脸:“但若不是你弘历,这新政只怕难以成为助力吧?”
弘历为此问道:“十四叔为何这么认为?”
“我已经打听清楚了,旗人如今愿意屯垦,与你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助产的化肥有关;”
“另外,摊丁入亩与裁减马甲,没有让旗民生计更加艰难,也与你建议皇上四哥把收上去的钱又大量放出去有关。”
“包括你建的化肥厂,也极大改善了你旗分佐领下的旗人生计问题。”
“弘历,皇上四哥是因为你,才没有让他的新政变成苛政。”
老十四这么说后,就背起手来,微微一叹。
弘历笑了笑,然后就很严肃的看向老十四。
老十四为此也神色凝重地看向了他。
“十四叔,侄儿给您说几句肺腑之言。”
弘历突然开口道。
老十四点头。
接着,弘历就故意咬牙说:“侄儿恨不能早日平准和征讨罗刹国!”
老十四微微一怔。
“因为,有准噶尔在,罗刹国就能一直在我大清面前蹬鼻子上脸,而不打残罗刹国,他们就一直会存有蚕食我大清国土之野心!”
“侄儿已经收到过他们的威胁,一把屠我边民的钝刀,一张连盛京也没有的大清地图!”
弘历说到这里,老十四拧起了眉头:“竟有这事?”
弘历点头:“当然,侄儿一直将这两件礼物放在书房内,十四叔若不信,可以跟侄儿一起去看看。”
接触过罗刹人,管过兵部事务的老十四没有怀疑,也就点头说:“我信!”
而且,老十四还在这时,一脸赞赏地看向了弘历。
他很愿意看见弘历有这样的志气。
只是,也因此,老十四叹了一口气。
弘历为此问老十四:“十四叔为何叹气?”
在他印象里,傲慢的老十四是从不会叹气的,从来都是看谁不爽就直接开怼的,包括他老子和他的亲哥。
老十四却在这时笑着挥手:“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老十四随后就双手把住了弘历的肩膀,很严肃地说:“弘历,十四叔也对你说句肺腑之言,你十四叔我已经失败一次了,不能因为支持你而再失败一次!”
弘历明白了老十四的意思,也就直言道:“十四叔,将来您的铁帽子亲王爵位一定会有,我说的!”
老十四笑了笑。
而弘历则因为老十四如此表态,也主动问着老十四:“那十四叔,您实话告诉侄儿,他们有没有跟您接触。”
要说康熙诸子,谁在满蒙中威望最高,那非老十四无疑。
这是由于康熙曾经明旨给蒙古诸部和八旗关外诸世袭佐领说过,在老十四出镇西北期间,待老十四当如待他一样,还从内帑出重金,让老十四在西北亲自祭祀抚恤阵亡的八旗官兵。
所以,无论是蒙古诸部,还是关外那些索伦人、生女真,他们即便对大清朝廷有些怨言,但对老十四一直很崇敬。
即便是关内的满汉八旗子弟,也对老十四很崇敬。
这不仅仅是因为老十四确实在关外打过一场胜仗,主要还是在康熙的支持下,老十四的确通过亲祭、私自抚恤、主动引荐提拔中下层八旗军校的方式,让老十四在八旗中积攒了很高的威望。
当然,老十四本人过于刚正的性格,也间接的促进了他在中下层八旗中的支持率极高。
毕竟,他是真拒绝过提拔隆科多这些外戚关系户空降军中重要位置,而是不问出身,唯军功特长用人。
这种用人公正的领导,固然会让上层贵族不喜欢,但的确很容易得中下层的心。
所以,雍正和雍正的党羽一直很忌惮老十四。
要不是,老十四在弘历的影响下,表现出支持弘历的态度,且加上老十三也支持,雍正自己也的确希望加强武备,否则的话,雍正都不一定答应让老十四来武备学堂培养将官。
但即便是弘历自己,也担心会有反对新政的人,来找上在满蒙有很强号召力的老十四。
因而,弘历也就在这时问起老十四来。
老十四听后从袖中拿出一张纸条来:“确实有,你知道的,你十四叔我玉牒上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本来是‘祯’,不是‘禵’。”
“偏偏,这个祯字读音类似于四哥名字里的最后一个字,再加上,我们满文素来是以音写字(类似后世拼音),所以,同样读音的字都会写成一样的字符。”
“因而也就有人传来纸条给我说,当年先帝是传位于祯,而不是禛,只是隆科多胆大妄为,模仿先帝笔迹造了一份假的汉文遗诏。”
弘历听后倒吸一口凉气:“这写纸条的人用心深远啊!”
老十四点头:“我本来没打算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的,但你既然问,我就说给你知道,反正我也没想过因为这纸条就真让我大清内部先乱起来!”
接着。
老十四就笑了笑说:“你可以去交给四哥,让他也知道,他做的这些事,已经让他的敌人恨不得我大清为此内乱起来。”
“十四叔,您这纸条是何处来的?”
弘历问道。
老十四道:“我也不知道,我在我于武备学堂设的公房内发现了他,且正好夹在我要批阅的学堂公文里,每日来我公房的学官学员不少,也不清楚是哪位趁我不注意夹的,只能肯定是一位宗室子弟或八旗世家子。”
弘历听后点了点头:“按理,大清也是他们的,他们竟为了反对新政,而恨不能让大清亡!”
他不由得想到了明朝时期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满清议和的奏疏在书房被人拿出去往外透露的事。
如今,老十四遇到的事跟陈新甲正好相反,有人把纸条塞到了他的公房,也就是公事值房内。
“现在就是不知道只有十四叔一人看到,还是有别人看到。”
弘历说道。
老十四说道:“有没有谁知道不重要,树欲静而风不止,只要有人想拿这个做文章,自然就能继续拿这个做文章,关键是你十四叔我愿不愿意信,还有四哥他要不要计较这事。”
弘历点头。
接着,弘历就向老十四作了一揖:“多谢十四叔将这事告知给侄儿,十四叔今日愿意主动说出此事,足以证明十四叔的忠心。”
老十四淡淡一笑,而突然很严肃地嘱咐弘历:“你只别忘了你在我面前提到的志向就行!”
弘历点头,很郑重地说:“侄儿不敢负!”
对于老十四而言,他现在最大的执念就是平准之事。
即便这事不能通过他自己直接实现,而可以通过他间接实现,对他而言,也是值得的。
而老十四感到难得的是,弘历和他志同道合,所以,他也就对弘历没有隐瞒,也热诚地关心着自己这位侄子,也就突然开口笑问着弘历:
“你这段时间想来辛苦的很吧?”
弘历的确比之前要忙了些,这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化肥工厂还没步入正轨,他很多时候需要亲自挑选旗人和包衣。
弘历在老十四这么问也就笑了笑:“还好,承蒙十四叔关爱,侄儿铭感于心。”
“这个时间差不多也到用膳的时候,我让你十四婶备了些好菜,跟我去后院吧。”
老十四说着就先去了后院。
弘历也就跟了来。
他记忆中,老十四一向在家里请人来见后,是很少留人吃饭的。
毕竟,他一向傲气,只对用真本事的人才会热情相待,而在他的眼里,他的很多兄弟子侄没有什么真本事。
这也就使得,他在八旗中下层固然有威望,许多有真本事的王公大臣对他也很敬重,但也有不少王公大臣也觉得他很不近人情。
而老十四现在留他吃饭,就说明是真看得起他弘历,且应该是真心觉得他是能在将来挽救大清的人,而不只是为自己的私利。
但老十四带他来到的是侧福晋舒舒觉罗氏所在院子。
弘历早就听说过,老十四更宠爱的是侧福晋舒舒觉罗氏。
而在大清,为了阻止嫡福晋一家独大,侧福晋的地位也不低。
所以,弘历还是向舒舒觉罗氏行了大礼,称其为“十四婶”。
舒舒觉罗氏也给他赠了些见面礼,无外乎是印着吉祥如意话的金锞子之类的。
弘历谢恩收后,就与老十四用起膳来,还陪老十四喝了几杯。
而老十四在喝了几杯酒后,才道出了留弘历在王府用饭的真正的目的,说:“整个大清的旗主领主,也就你弘历关心着底层旗人的困难,所以,我决定把自己的佐领交出来,都给你!”
弘历听后震惊在原地。
须知,老十四的佐领可不少,而且不少都是在西北投奔他的猛人,很多都是久经沙场的索伦人。
这要是给了他,他的实力就会不逊于许多大旗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