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什么是未来?
“…未来!我们所要向世界展示的是一个属于全人类的未来。
而我们——我们这片土地,我们这座城市就代表着未来,我们的创新,我们的科技就是未来。”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大厦,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汽车制造公司,我们拥有最大的造船公司,我们拥有设施最先进的城市,但是…世界对我们是一无所知的…”
其实,所有的最,都是“之一”,只不过,在个人的语境之中,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就是第一,至于“之一”,就被选择性的无视了。
未来就是东宁!
在东宁市政厅的咨议厅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斜斜地洒在深褐色的会议桌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纸张的气息,但此刻,室内的氛围却因一场激烈的争论而显得格外凝重。
身着笔挺的西装,双手撑在桌面上,民意代表的目光炯炯地盯着对面的丁长捷。
盯着这位从永宁调任东宁的市长,几十名提议要求立即召开世界博览会的代表们,大都是如此,虽然按规定咨议局只议决本市应兴应革事宜、预决算以及税法及公债、单行章程细则之增删修改、收受陈请建议等事项,但是在地方上,咨议局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
即便是身为市长,丁长捷也需要对咨议局负责,毕竟,按照SEA的行政纲制,市长等官员虽然是由官邸委派,但是必须要通过咨议局审核,只有地方咨议局投票通过,那么任命书才可以正式得到通过。
而且,每一任市长想要更上一层楼,都与其在地方的表现息息相关。
“丁市长,世界博览会将是东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作为东宁最资深的民意代表,康良久直视着他说道:
“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长安,东宁的光芒被完全掩盖。我们需要这样一场盛会,让全世界看到东宁的繁华与活力!
我们将在这个活动中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我们。”
丁长捷微微皱眉,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康代表,您的构想很好,而且我也非常支持,我认为东宁确实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让世界知道东宁,毕竟,我们东宁是太平洋第一大都市,我们在科学、经济、工业等各个方面,于世界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在SEA也仅次于长安。”
虽然并不是东宁人,但是和所有的委派官员一样,到了一个地方,就要成为本地人,为本地发展竭尽全力。
所以,丁长捷的这番讲话,也是合乎情理的。
“但是一年内筹办世博会?这简直天方夜谭!”
想要在一年内筹办这样的大型活动——这能不是妄想吗?
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迟疑,说道:
“向世界展示一个——未来,这个主题很好,电动汽车、电子技术、航天技术——这些都需要时间准备,而我们甚至连基本的场馆规划都没有。”
康良久毫不退让,他挺直了身子,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时间紧迫,但并非不可能!
我们可以动员全东宁的力量,集中资源,确保一切按计划进行。
至于场馆,我们是没有专业的场馆,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会展中心,也有各种展厅,我们又何必拘泥于奇观式的建筑呢?
毕竟,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一个未来,而不是展示奇观式的建筑。
况且,我们的奇观也不少嘛——海洋之心,这是世界第一高楼。东宁塔,这些不都是我们的特色吗?”
在提到这些本地的特色建筑之后,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激昂:
“至于参展国家,我敢保证保证,至少会有五十个国家参与,东西方世界都会齐聚东宁!”
丁长捷冷笑了一声,目光锐利地直视对方。
“保证?您拿什么保证?
如果像美国的斯波坎那样,只有寥寥几个国家参加,我们岂不是成了国际笑话?”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说道:
“这样的自娱自乐,对东宁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东宁所需要是真正的万国博览会,而不是一次自娱自乐!”
面对这样的反驳,康良久的脸色微微涨红,但他很快调整了情绪,语气转为恳切。
“丁市长,东宁需要这样的机会!市民们渴望看到这座城市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可以通过这次博览会,吸引投资,促进经济,提升国际地位!”
他的声音渐渐提高:
“东宁不能再被长安的光环所掩盖,我们必须主动出击!
至于参加国,我们拥有大众、太平洋船舶、太平洋矿业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他们在很多国家都设立有分支机构,我们可以通过的他们邀请所在国,
哪怕就是苏联…他们也和大众、东宁钢铁等企业有着亲密合作,他们是不会拒绝这一邀请的。”
他的话音落下之后,其它的代表们也纷纷表示赞同,作为本地人的他们,当然渴望着东宁能够成为世界知名的大都市了,于是众人纷纷发言,他们的态度很坚决——应该举行世界博览会,而且越快越好。
虽然丁长捷认为在一年内举行万国博览会很困难,但是面对代表们的坚持,他沉默了片刻,目光投向窗外繁华的城市景象。
望着那栋世界第一高楼海洋大厦——501米的海洋大厦,临太平洋而建,蓝色的玻璃幕墙,映着碧海蓝天,特殊的外形让它被称为“海洋之心”。
海洋之心…这也是东宁别称,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知道它呢?
显然这个世界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毕竟对于人们来说,sEA只有长安——那是未来之城。还有永安,那是金融中心!
那么东宁呢?
无人知晓!
想到这,丁长捷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大家的热情我理解,但这不仅仅是市政厅和咨议局的决定,还需要征求市民的意见。如此庞大的项目,必须得到他们的支持,毕竟,这涉及到2000万东宁人。”
康良久嘴角扬起一丝自信的微笑,他立刻回应道。
“市民们一定会同意的!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东宁需要这样的大型活动来证明自己。”
他向前迈了一步,语气愈发坚定,说道:
“告诉全世界,sEA不仅仅有长安,还有东宁——这里同样是高度现代化的都市,是未来的摇篮!”
丁长捷凝视着他,眼中的犹豫逐渐被思索取代。咨议厅里一时陷入了沉寂,只有时钟的滴答声在提醒着时间的流逝。最终,丁长捷微微颔首,语气缓和了些许。
“好吧,我会将这一提议提交市政会议,但最终的决定,还是要看市民的意愿。”
康良久露出了胜利般的笑容,他郑重地说道:
“谢谢您的考虑,丁市长。我相信,东宁的未来将因这次博览会而改变。”
丁长捷表情依旧严肃,他说道:
“希望如此。但记住,任何决策都不能脱离现实,而且,我们所有人都很清楚,越是急切,开支也就越多。”
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交汇,争论虽暂告一段落,但关于东宁未来的豪赌,才刚刚开始。
虽然是新年,但是东宁街头,空气中还残留着石油危机后的沉闷气息。出租车司机王全福紧一握着方向盘,车窗半开,初春的风带着一丝凉意灌进车内。收音机里传来略带杂音的广播声,女主播的声音却格外清晰:
“东宁市议会正就明年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提案展开讨论,此举有望吸引全球目光,提振本地经济…”
王全福挑了挑眉毛,忍不住对着后视镜自言自语:“这倒是件好事啊。”他想象着蜂拥而至的外国游客,招手拦车的场景,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
中午时分,王全福把车停在熟悉的街边小餐馆旁。推开拉门,热气裹着酱汤的香味扑面而来。几个熟悉的出租车司机早已围坐在角落的桌子旁,碗筷碰撞声中夹杂着高谈阔论。
“喂,王全福!听说了吗?那个博览会的事!”年长的司机张青松嗓门洪亮,筷子在空中比划着,“据说能来上千万游客!到时候咱们的生意怕是忙都忙不过来!”
“可不是嘛!”年轻的赵中杰插嘴,眼睛里闪着光,“那些老外肯定得打车,咱们说不定还能学两句英语,多赚点小费!”
旁边的老板一边擦着吧台,一边笑着搭话:“何止是你们?我这小店估计也得被挤爆,得提前多备点食材才行。”
店里顿时响起一阵笑声。王全福扒拉了一口热腾腾的咖喱饭,含糊地说:“我刚才在广播里听到了,政府好像还在犹豫呢。”
“犹豫什么啊!”张青松拍了拍桌子,“现在这年头,经济这么差,石油涨价,工厂裁员,不搞点大动作怎么行?博览会一来,酒店、餐厅、商店,全都能活过来!”
他的说法立即得到了其他人的赞同,毕竟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大型活动会给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刺激作用。
在这个经济非常困难的时期,这样的大型活动对所有人都是极其有利的。
傍晚,王全福开车经过中央区的地铁站,发现广场上聚集了一小群人。几个年轻人拉着横幅,上面写着“支持东宁世博会!让世界看见我们的未来!”,旁边摆着一张简陋的签名桌,路过的上班族和家庭主妇们三三两两地停下脚步,低头写下自己的名字。
王全福犹豫了一下,把车靠边停下。他走近签名桌,拿起圆珠笔,在表格上工整地写下“王全福”。
和这里的很多人一样,过去他并不是职,也就是在移民到这里之后,通过移民培训中心,一点点的学会了识字,然后读书看报。
而在这个非常特殊的时候,他可以在表格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在他放下笔之后,负责收集签名的大学生热情地说道:“谢谢您的支持!东宁的未来需要每个人的声音!”
王全福点点头,没多说什么,但心里却莫名有些期待。回到车上,他打开收音机,正好听到经济评论家正在侃侃而谈:
“世博会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能创造就业,还能推动科技发展,让东宁成为国际瞩目的城市…”
他转动钥匙,引擎嗡嗡作响。后视镜里,夕阳的余晖洒在广场上,签名的人群仍未散去。
这座城市,似乎正在酝酿一场变革。而他,王全福,一个小小的出租车司机,竟也成了推动历史的一分子。
“说不定,明年真的会不一样呢…”
他低声说着,踩下油门,驶向霓虹初上的东宁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