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223.盐税改革

熊猫书库    秦时记事
🔊点这里听书

第224章  姬衡眉头紧皱,久未言语。

  盐铁之事干系重大,盐税又岂能轻改?

  况且那等庶民本也就购盐颇少,若降了盐税,岂不是收入更低?

  秦时也并没催促。

  其实,她所想改的,又岂止盐税一事。

  甚至还想让姬衡驰山泽之禁。

  这项汉文帝刘恒用来富民养民的政策,通过放开国家对山林湖泊等自然资源的垄断,让百姓们有更多的渠道来养活自己,也为汉初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放以后,百姓们进山打猎、捡柴,稍稍砍伐些树木,挖些药草…

  就都属于正常的民间活动,不会面临税收与犯罪。

  若是家中实在无粮,便是进山挖草吃树叶,也能苟活一段时日。

  不像如今,当初在频阳,秦时询问那些柿子树,名叫丑儿的民间姑娘大胆发言,说山中有一株早熟柿树,还被母亲惶惶然拦下了…

  那些都是大王的东西!

  而如今,只能先从盐税开始劝吧!

  秦时并未有治国的经验。

  也不敢称自己在这上头有天赋。

  但依葫芦画瓢,多施仁政,总是好的。

  况且姬衡施政,所面临的文武百官阻力,要比刘恒小上更多。

  只因这秦国上下,全都依靠他一人的霸权,一言既出,摧枯拉朽。

  唐太宗尚且有魏征这位铁头各种阻拦,但放眼秦国上下,便连朝堂中仅次于秦王的相国大人,日常都只做个聋哑家翁。

  大王如何说,那便如何做。

  大王如何想,他便如何说。

  可惜了。

  秦时心中甚至有些遗憾:倘若如今秦国上下行黄老之治,相国王复这样的秉性,在史书上的评价,当不逊于“萧规曹随”的宰相曹参。

  她不紧不慢,重新描摹着篆字的比划——隶书逆锋起笔,中锋行笔,篆字却需圆起圆收。

  如今,秦国朝堂中的官方文字依旧是篆书,隶书只在民间与中下层信息流转。

  且篆书难辨,隶书却简单许多。

  因而她只能耐下性子,学习的进度并不算快,只日复一日,笔耕不辍罢了。

  姬衡原本有些烦闷心绪,且对王后的这份建议并不采纳,可瞧见对方不紧不慢仍在练字,不由也静静看了一会儿。

  直到纸上篆书成型,他方才问道:

  “王后提了建议,却并不苦劝,若寡人不允呢?”

  秦时却仿若不觉,只淡然放下笔道:

  “这天下是大王的天下,大王若不允,我也没有法子。”

  随后她却又笑了起来,而后轻轻牵起姬衡的手:“若我多撒撒娇,求求大王,大王会同意么?”

  她身子依偎过来,眼中的信赖与祈求格外明显。

  姬衡难得神情有一瞬间的茫然,片刻后,他立即张口想要拒绝。

  口中再要说什么朝政大事,岂是撒娇能改的…

  但话还未出口,就听秦时又道:

  “国库空虚,大王的私库也日渐单薄。可见,这财政一事,还需王后来持家才行。”

  “自古民间不都如此吗?女人家管着家中财帛,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方可度日。”

  “将各地民间盐场收为国有,定下极低的盐税,又在这基础上只稍稍加三五钱来卖给百姓。”

  “不管是耕种还是服役,都需吃盐来保证力气。若是一石盐只需三十枚钱,想来10家有八九家都是出得起的。”

  此时对人力的依赖颇重,但凡有法子长些力气,多干些活儿,百姓们便是勒一勒肚子,也会努力的。

  当然了,具体实施起来有何难度,能否像她想的这样人人争相买盐,秦时却是不管的——

  那自有上下官员来操心。

  她如今要做的,就是将数据讲得动听些,语言ppt做的更美妙,饼也画的更圆一些。

  历来拉投资不都是如此吗?

  不将前景描述的动人一些,数据夸大一些,对方又怎么舍得投入呢?

  而其中,最直观的数字演示,在如今也必不可少。

  “我秦国如今人口约二千五百万,因多年征战,家中人口并不富裕,只平均按五人一户算,这也有500万户。”

  “算八成人来吃盐,便有400万户。”

  “这400万户只每年在盐一项,按三十钱算,便可获利12000万钱。”

  “便算作12000金吧。”

  这是如今官方的流通数字,但实际上,一金与秦半两之间的换算公式,常与粮食挂钩。

  粮食价贱,兑换率便低。

  粮食价贵,兑换率便高。

  秦时只拿来随手举例。

  “这一万二千金,便是取出二千金来用来收拢盐场,发放员工薪资、运输成本等…”

  她像是随口絮叨,而后才又诧异发问:

  “敢问大王,秦国国库一年能收税金几何?”

  姬衡一时沉默。

  说什么?

  说哪怕在最富强的时候,商君利用变法来丰盈国库,前后用了十数年,国库中税金最高也不过40万金。

  这还是征战准备的最强储备。

  而如今征战过后,百废待兴,人口凋敝,税收亦是艰难。

  因而秦国上下便又回到了商君变法之前,一年连3万金都凑不到。

  甚至这三万金中,还有少府盐官发放特许权给商人,从而收回来的一万金。

  虽说这只是单纯金钱税收,其他还有粮食、桑蚕布帛、珠玉宝石,以及翎羽猪鬃等物。

  但,盐税何其重,才收来这等金钱!

  偏偏在王后口中,只要将盐场收归国有,降税降价,引得百姓们全都购买,收入还并不减少…

  姬衡皱起了眉头。

  他心知此事施行并不如王后说的这般顺利,秦国百姓贫苦,八成门户来买更是妄想。

  但,百姓们吃盐多了,做起事来也会更快吧?

  他的驰道直道,灵渠休整,长城修建…

  且他金口玉言,既说了要减轻徭役,这一二年人口必定还有增加。

  便是今年不买盐,明年后年也不买么?

  但若是交由商人,那每年的特许经营费用,不过是定额罢了。

  他内心的天平瞬间动摇。

  而秦时却又在心中默默叹口气。

  此时真的很需要一位桑弘羊啊!

  她对于财政之事竭尽所能,也只能画出这样的大饼了。

  后面有一章作话。

  (本章完)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