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四百一十六章 、利益动人心

熊猫书库    复山河
🔊点这里听书

  “如果联手的话,利益怎么分配呢?”

  沉默片刻之后,黔国公孟厉轩再次询问道。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靠盟友的力量赢得胜利,那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相较于汉水侯府,国公府除了底蕴深厚外,实际上并没有优势。

  毕竟,李牧也不是纯粹的草根,祖上同样是开国公侯。

  国公府拥有的人脉关系,人家同样不缺。

  论起在朝堂上的政治影响力,汉水侯府比国公府还要更强上几分。

  “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各凭手段,谁先抢到的就归谁。

  汉水侯的胃口,要比我们大的多。

  我们只是想要消除缅甸王国这个威胁,而他则是想把三宣六慰收入囊中。

  以安南都护府的军事实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没有可能。

  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二十年不行就三十年,汉水侯非常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目标。”

  孟修远想了想说道。

  作为邻居,对安南都护府的实力,他是狠下了一番功夫去了解。

  最后得出结论:现在的安南都护府就是一个大军营。

  “一县一千户,一镇一百户,一村一什”的管理制度,分明就是松散版的军营。

  虽然没有搞全民皆兵,却锻炼了官兵的管理能力。

  需要的时候,立即就能以这些人为核心,拉出十倍以上的军队。

  训练几个月,就能初步形成战斗力。

  前面搞的分地免税政策,拉拢了军心、民心,大家愿意卖命。

  “二哥说的不错,安南都护府虽然建立时间不长,但汉水侯的根基却是已经稳固。

  现在急着对外扩张,实际上也是逼不得已。

  南直隶那边,正源源不断的向都护府输送灾民。

  按照汉水侯发布的移民政策,所有从大虞移民过来的百姓,都可以获得五亩免税口粮田。

  如果是荒地,则授田数量加倍。

  都护府衙门,还要按人头补贴一年的口粮,提供必备的农具和种子。

  安南地区的熟地,早就被分配完了,移民基本上都在开荒。

  就算每月涌入十万移民,也要发放一百万亩土地。

  不对外扩张的话,要不了多久,移民就无地可分了。”

  紫衣书生一脸羡慕的说道。

  看似汉水侯府的政策,干的全是赔本买卖。

  可家族发展,不能只顾眼前,还要着眼于未来。

  人口和土地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就算现在无法产生利润,未来也会带来巨额回报。

  汉水侯兼任着两广总督,赔钱也是先赔朝廷的钱。

  两广的财政收入,除了维系地方开销外,全部扔在都护府的建设上。

  按照这种发展速度,要不了多久安南都护府的人口经济,就会全面超过云南。

  “三叔,你的意思是就算我们不参加,汉水侯也要对外扩张?”

  黔国公孟厉轩皱着眉头问道。

  如果汉水侯府能够甩开他们单干,那就意味着黔国公府在这次合作中,价值并没有那么高。

  发出邀请,更多是礼节性的。

  毕竟,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混,此前国公府还向汉水侯府释放了善意。

  论起关系来,大家还是远房亲戚。

  “事实上,安南都护府一直在对外扩张。

  只不过前面都是沿着沿海,一路向南进行扩张,势力范围已经深入到真腊。

  安南国过去数十年的努力,全部都给汉水侯做了嫁衣。

  选择向内陆扩张,那是因为前段时间,他们在中南部发现了一片大平原。

  据说土地很是肥沃,面积不比江南平原小,才有了这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孟修仁的解释,瞬间令众人释怀。

  对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得上土地更有诱惑力。

  以往中原王朝没有向南扩张,那是因为中南半岛气候恶劣,又是蛮荒之地,不值得花大代价开发。

  可若是出现一片比肩江南的沃土,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平原半岛中南部地区,我们想要分一杯羹,怕是不容易。”

  孟厉轩一脸惋惜的说道。

  同他们接壤的地区,都是山地高原。

  他们祖上也曾带兵打到过缅甸境内,受制于地理条件和恶劣的气候,最后被迫撤军。

  平原啥的,根本就没有看到。

  通过搜集的情报,倒是知道更南边有平原,可当地人开发利用效率低,没有体现沃土的价值来。

  “公爷,拿下多少土地,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现在最重要的是收回兵权。

  中南部的平原看起来美好,想要开发出来,估摸着也不是那么容易。

  真要是地理条件优越,中南半岛上也不至于没有诞生强国。

  汉水侯府的谋划成功,那也是百年之后的事情。

  他们就算做大,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利益。

  如果有顾忌的话,不妨直接和他们联姻,进一步加强同盟关系。”

  孟修远笑着说道。

  打不过就加入,这是政治斗争的常规手段。

  相较于其他方式的联盟,政治联姻无疑是成本最低的一种。

  “二哥,联姻固然是不错的选择,可汉水侯府人丁单薄。

  当代汉水侯是独苗,除了长子那根独苗外,剩下的还在侯府夫人肚子里。

  如果国公爷早日娶妻,生个闺女出来,倒是门当户对。

  可这时间周期太长了,谁知道中间会发生多少变故。”

  老五孟修义摇了摇头说道。

  想和汉水侯联姻的多得去了,可惜没有发挥的余地。

  国公府的门第,也不可能把嫡出女儿送出去做妾。

  庶出或者是旁支女子,份量又太低,就算送过去也没用,还有可能得罪成国公府。

  “汉水侯人丁稀薄,但镇远侯府的人不少啊!

  国公也到了议亲的时候,正好镇远侯府还有小姐未出阁,年龄也刚好合适。

  汉水侯崛起过程中,镇远侯府是出了大力的。

  说句不好听的,镇远侯的三个庶子,拿到的政治资源都没有那么多。

  汉水侯当初能和成国公府联姻,也是镇远侯府夫人保的媒,两家之间的关系密切着。

  堂妹嫁过来,汉水侯肯定得照应一二。

  多走动一下,相当于一次政治联姻,绑上两家实权侯门。”

  孟修远的话说完,众人纷纷把目光投向后面的老夫人。

  在大虞朝,婚姻大事一直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上任国公走的早,事情就落到国公夫人身上。

  “此事,老身会尽力张罗。

  现在北方不太平,只能找人先试探一下侯府的口风。

  如果他们有意的话,等北虏撤军之后,我会带着轩儿进京促成此事。”

  国公夫人一脸平静的说道。

  豪门联姻,本身就是常态。

  两家都是大虞顶尖豪门,想要政治联姻,需要考虑的东西非常多。

  黔国公府想要重回权力中心,找一家实权勋贵联姻,无疑是最佳选择。

  可符合他们的利益,不等于也符合别人的利益。

  对方会不会买账,谁也说不清楚。

  昌平,虞军大营。

  从战火点燃到现在,双方已经鏖战了五天。

  连续进攻受挫,残酷的伤亡,让鬼方骑兵不得不放缓进攻步伐,改为长期围困。

  扛住了敌人的进攻,守军的同样不好受。

  短短数日之间,就折损了三千士卒。

  更糟糕的是许多官兵,对北方气候不适应,手脚耳朵都出现了冻疮。

  期间舞阳侯几度想趁夜色掩护,伺机撤出战场,最后都被迫放弃。

  五万勤王大军,除了三镇精兵外,剩下的都是民夫。

  想要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有序撤出战场,难度实在是太大。

  稍有不慎,撤退就会变成大溃败。

  从一开始就是奔着打持久战来的,随军携带的战略物资不少,还没到必须突围的时候。

  “侯爷,这么一直被动挨打,也不是一个办法。

  敌军的数量,越来越多。”

  监军苏浩宇忧心忡忡的说道。

  大虞朝那么多监军,他应该是最没牌面的一个。

  别的监军,都是指挥主帅干活,到他这里就是求着主帅干活。

  当初在王府的时候,还是福王的永宁帝淋雨生病了,他们这些在身边伺候的宦官,就挨过舞阳侯的鞭子。

  哪怕这么多年过去,他依旧心有余悸。

  “军中之事,本帅自有计较,你一太监慌什么。

  成国公的援兵,最快二十天,就能抵达。

  镇远侯所部,大概一个半月之后就会赶到。

  军中粮草充足,我们完全可以坚守。”

  舞阳侯故作淡定的说道。

  嘴上说的轻松,内心深处,他同样慌的不行。

  敌军没有攻破营寨,不是北虏战斗力不行,而是敌人承受不起损失。

  在此前的战斗中,敌军付出的伤亡,最少是守军的三倍。

  北虏也不是铁板一块,一众鬼方部落都有各自的算盘,谁也不愿意付出牺牲。

  对鬼方人来说,他们就是没有油水的硬骨头。

  就算是打赢了,顶多也就收获一些武器和粮草,还不及打下一座县城的收益大。

  他们南下是为了发财的,可不是过来和虞军拼命的。

  两军的大部分伤亡,都是第一天战斗造成的,后续的战斗更像是在做样子。

  不过这种情况,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长期在这里耗着,将影响鬼方各部发财,鬼方高层肯定会想办法。

  下一次大战爆发,势必会变得更加惨烈。

  越是局势凶险,主帅就越要保持镇定。

  哪怕是演戏,也要演出精髓来。

  苏浩宇这倒霉监军,就是送上来的副本。

  舞阳侯就等着这货发怒,以扰乱军心为名,搞一出鞭打监军的戏码,以震慑全军。

  可惜计划不错,他却低估了自己的威慑力。

  哪怕受了委屈,苏浩宇也没胆子和他争吵。

  监军都这么怂了,自然不能再拿对方立威,不然就是在打皇帝的脸。

  计划失败,舞阳侯索性放下了折腾的心思。

  前面的战斗,勤王大军没有吃亏,军心士气还算稳定。

  现在这种时候,双方比拼的是耐心,看谁先犯错。

  鞑靼大营。

  “那帮鬼方人,还真是一群废物!

  他们足足十二万军队,居然拿不下三镇虞军。

  按照这种打法,等虞朝的勤王大军抵达,仗还怎么打?”

  呼格吉勒愤愤不平的说道。

  小弟们不给力,让他这个老大非常没面子。

  虞军不是没有战斗力,前面一触即溃,主要是军心士气散了。

  如果勤王大军打出大胜来,其他虞军也会受到影响。

  那么虞军官兵,总会有几个胆大的。

  大仗他们是打不了,但在军功的刺激下,发动小规模袭击还是有人敢干的。

  这对外出劫掠的部队,非常不友好。

  稍有不慎,就会中了敌人的埋伏。

  “大单于,鬼方人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打。

  草原上竞争激烈,一旦损失惨重,部落就会被人吞并。

  上一次南侵之战,鬼方人在山东损兵折将后,草原上就战火不断。

  如果不是我们出兵调停,估摸着他们现在,都还处于内斗中。”

  额尔德一脸淡定的分析道。

  鬼方部落之间的内斗,一方面是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在背后挑拨离间。

  所谓的调停,无非是打击大部落,扶持和他们敌对的中小部落,以维系草原上的平衡。

  “不敢打,他们也得打。

  如果连三镇虞军都吃不掉,他们有什么资格分享战利品。

  告诉鬼方人,责令他们十天拿下舞阳侯所部,否则这次南下的战利品就和他们没有关系了。

  派一个万户过去督战,不出力的部落,一律格杀勿论!”

  呼格吉勒杀气腾腾的说道。

  本来这场战斗,就是为了削弱鬼方人的力量,岂能他们说不打就不打。

  不把力量消耗在和虞军的战斗上,难不成要留着回草原争霸?

  对鞑靼一族来说,鬼方和虞人同归于尽,才是最佳选择。

  从全局角度出发,让两家互相厮杀消耗力量,才是这次南下劫掠的最大战略意义。

  “大单于,一味的强逼,容易激发逆反心理。

  最近我们收编了不少虞军降卒,这些人太多也是一个麻烦,干脆送一部分过去废物利用。

  顺便安抚一下鬼方各部的心,让他们知道不是我们在削弱他们,而是他们自己无能!”

  萨日娜的话,无疑是在杀人诛心。

  如果不是被逼着上战场,鬼方人脑子进水了,才去和虞军主力死磕。

  现在这么干,无疑是伤口撒盐。

  不过出于统治的考虑,这种日常打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草原上信奉强者为尊,谁的实力强,谁就更有理。

  仗是鬼方人自己打的,在具备优势兵力的情况下损兵折将,本身就是无能的表现。

  虞军打不过鞑靼,他们打不过虞军。

  长期灌输这种思想,有利于削弱鬼方人对鞑靼的抵触情绪,就算有了想法,也不敢表露出来。

  “嗯!”

  “那就送三万虞人士兵过去,帮他们一起完成这次战斗。”

  呼格吉勒想了想说道。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