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1337章 三天隔离,扁鹊仓公列传的鸡

熊猫书库    重生1977大时代
🔊点这里听书

  方言立马就回到了自己的住处,昨天还没用完的药材他都还放着呢,老胡提供的药材都是道地产区的上等货,方言把药材找到后,用纸随便包了了下,然后就转身回了岳老的院子里。

  这会儿隔壁的人也听到了岳美中这里的动静,加上空气里还有的中药味道,立马就知道这里出事儿了。

  王玉川和方药中都扯着嗓子对着这边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里头咋回事啊?咋飘着药味呢!”

  “是岳老身子不舒服?还是出了别的状况?”

  院墙不高,能隐约看见隔壁两人扒着墙头的身影。

  岳美中靠在屋檐下,听见声音便抬了抬手,隔着口罩扬声道:“没事!就是中招感染了,方言给调了副药这会儿正在煎呢!”

  “啥?感染了?!啥时候的事儿?昨天晚上不还好好的吗!”王玉川在那边问道。

  岳美中年龄大了,这种病症感染了其实还是有点危险的。

  “症状重不重?烧到多少度?出疹子没?”方药中这会儿也在问道。

  他们这边扯着嗓子喊,其他人这会儿也听到了,一个个都从院子里走了出来。

  还有人更是打算直接到岳美中这里看看。

  “急啥,早上才发现的,38度5,胳膊上出了几个小红点,不算重,方言刚给调了方子,扶正透邪的,比我自己开的靠谱,你们不要操心了。”岳美中对着他们回应到。

  方言这会儿也回应道:

  “岳老这情况我盯着呢。刚诊了脉,就是邪盛正虚,加了黄芪护脾、麦冬生津,药熬好喝下去,先把正气稳住就没事。”

  “你可得上点心!岳教授年纪大了,抵抗力跟咱们不一样,有变化立马喊我们!”方药中对着方言说道。

  “知道!”方言答应道。

  岳美中对着他们说道:

  “您俩也别扒着墙了,这病传染性强,虽说隔着院子,还是得注意些。等我喝了药,下午烧退点了,我再跟您俩细说。”

  这里说完两边院子才安静下来。

  接下来方言给岳美中熬的药好了后,看到他喝了下去,这才放心。

  接着他又去看了下班上的同学,今天感染生病的人还不算多,前三天是爆发期,也不知道接下来还有多少人会出现,其实方言算是近距离接触最多的人,但是他身体好,天天都练武,抵抗力比一般人都强不少。

  所以最应该得病的他,却一点事儿都没有。

  这边看完后,方言又去打了几个电话,询问了下家里的情况,还有黄慧婕的情况,早上的时候贺普仁已经帮他在协和查完房了,现在黄慧婕的情况已经平稳,老胡这边也算是放心了不少。

  廖主任那边,方言让老陶过去给他做了个检查,最近这几天廖主任都比较忙,侨商要回来了,昨天晚上又熬夜了,今天早上老陶检查完后,就记下来了,接到方言的电话后就赶紧给他说了这事儿。

  毕竟年龄在这里了,熬夜对他来说是相当伤身体的。

  不过方言也没办法,这是工作性质使然,方言总不能让人家别管工作的事儿了,只能给廖主任那边打打电话,让他尽量不要熬那么晚。

  廖主任那边听到方言的话,当然是一个劲的答应,然后就开始给方言说这次回来的人,不少都是冲着看病来的,其中还有个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不过还是早期情况,确诊过后就一直在想办法联系国内,要回国来治病。

  方言问了下到底是啥情况,廖主任说道:

  “具体症状我还没细问,只知道他在国外查了大半年,说是肺泡有纤维化的迹象,西医给的方案是激素治疗,但他怕副作用,一直没敢用。听说国内中医有办法,特意托关系要回来。等他到了首都,第一时间把详细情况给你报过去。”

  说完他还叮嘱道:

  “这里面好几位侨商身份不一般,好多都是带着投资意向回来的,要是能把病看好,里面的好处比之前的都要大。”

  “知道知道,不过您也别老熬夜。”

  廖主任在电话里打了个哈哈,然后转移话题:

  “嗐,对了,你在那边的疫情控制得怎么样?”

  方言回应道:

  “昨天下午在附近村里去处理了六户感染的病人,今天早上我们这边出现了几例感染,多数都是年轻人,但是还是有个老教授被感染了。”

  “谁呀?”廖主任问道。

  “我们研究生班的主任,岳美中教授。”

  廖主任问道:

  “他怎么也感染了?我记得年岁不小了吧?那身子骨哪禁得住这病折腾!”

  方言回应道:

  “早上刚发现的,烧到38度5,胳膊上出了几个小红点,还不算重。我已经给他调了方子,减了清热药的量,加了黄芪和麦冬扶正生津,刚喂他喝了药,这会儿正歇着呢。”

廖主任那边听到后,对着  “你们也是辛苦了,对了,你现在身体没问题吧?”

  方言回应:

  “我没事,廖主任您放心。我身体底子还算扎实,加上每次接触病人后都仔细消毒,暂时没出现不舒服的迹象。”

  廖主任说道:

  “没事就好,你可是这次侨商诊疗的关键,要是你也倒下了,我这儿真得抓瞎。”

  方言对着他安慰道:

  “放心好了,这个病主要是针对的孩子,其他人不是它的主要目标,发病率低的多,就是感染后并发症的风险高一些。”

  廖主任在听筒那头长舒一口气,语气里的焦灼散了大半:

  “你在那边可得把防护做到位,别仗着身子骨好就马虎,毕竟天天跟患者打交道,大意不得。”

  接着方言又和廖主任闲聊了几句后,廖主任那边就要去办事儿去了,方言这边挂了电话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

  拿着老胡准备的那些报纸和厂里的产品介绍看了起来。

  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方言准备去看看岳老那边的情况。

  防疫队的小吴他们一直都在这边守着,方言并不是太担心,

  刚走到院子拐角,就见小吴正端着个搪瓷碗从岳老的院子里出来,看见方言连忙迎上来:“方主任,您来得正好!岳老刚测了体温,37度2,烧退下去不少,刚才还喝了小半碗米汤呢!”

  方言脚步一轻,快步往院子里走:“疹子怎么样?有没有再扩散?”

  “没扩散,反而比早上淡了点。”小吴跟在后面回话,“岳老说嗓子不那么干疼了,就是还有点乏力,刚躺下歇着。”

  进了院子,灶上的药渣已经清理干净,空气里还留着淡淡的中药味道。

  方言放轻脚步走进屋,岳美中正靠在铺着褥子的躺椅上闭目养神,脸上的潮红退了大半。

  听见动静,老人家缓缓睁开眼,看见是方言,嘴角牵起笑意:“诶,方言来了!”

  “感觉咋样?”方言问道。

  岳美中说道:

  “你这方子管用,喝下去不到俩小时,身上就轻快多了。”

  方言走上前,问道:

  “您试试能不能坐起来?我再给您把个脉。”

  小吴连忙上前搭了把手,岳美中撑着扶手慢慢坐直,方言顺势将手指搭在他腕上。

  摸了一会儿就觉脉象比清晨沉稳了许多,浮数之象渐消,虚浮感也淡了,只是仍有些偏弱,显然“扶正透邪”的思路起了效。

  “脉象稳了,邪气得泄,正气也慢慢提上来了。”方言松开手,语气松快,“下午再喝一副原方,明天看情况减点清热药的量,多养两天就能好利索。”

  岳美中点点头,想起什么似的问道:“你们班的同学咋样了?没再加重吧?”

  “我还没去看呢。”

  一旁的小吴说道:

  “他们症状很轻,喝了药这会儿已经好多了。”

  岳美中点了点头,又问道:

  “还有新增感染的吗?”

  “暂时没有。”小吴说道。

  岳美中点了点头,他是研究生班的主任,要对每个学生都负责。

  接着就是午饭时间了,岳美中这里是厨房特别做的病号餐,老爷子吃上后,方言也回到了自己的院子吃上了送过来的午饭。

  老胡这里的伙食还是相当不错的,有荤有素的。

  别看这里周边都是农村,但是和研究院的食堂比起来也丝毫不弱。

  方言心里暗叹,吃了口馒头,夹了筷子鸡蛋正吃着,就见王玉川隔着院墙,冲他挥了挥手:“方言!岳老咋样了?烧退了没?”

  方言咽下嘴里的菜,说道:“退了!刚测37度2,疹子也淡了,这会儿正吃病号餐呢。”

  “那就好。”王玉川听到没事儿也松了一口气,然后也回去吃饭去了。

  下午的时间,再次变得风平浪静,周围的农村经过老张他们的反馈,疫情也算是控制住了。

  接下来的三天隔离时间,转眼就过去了,陆陆续续的还有不少人出现了感染,一个班六十人,三天爆发期是十几号人都感染了。

  周边的疫情也得到了控制,今天过后方言就可以回城了。

  不过其他人还要两天才可以回城。

  “方主任,这是最后一份体温记录,第一天发病的人都正常了。”小吴捧着本子走进来,对着方言说道,“岳老刚才测得36度5,疹子基本消了,刚才已经能在院子里散步了。”

  方言接过本子翻了翻,前面感染同学的体温曲线一路向下,最后几页全是“正常”的红勾,

  “辛苦你们了,这三天多亏了你们盯着消杀和监测。”

  “该谢您才对!”小吴连忙摆手,“要不是您方子调得及时,岳老和那几个同学哪能好这么快。村里支书昨天还托人带话,说想等您回城前送点自家种的红枣,被我们按您的意思劝回去了。”

  方言笑了笑,小吴对着他说道:

  “今天过后隔离时间就到了,明天早上您就可以回城了。”

  “嗯,都安排妥当了。”方言合上体温记录本,在“正常”的红勾上轻轻点了点,语气里透着轻快:

  “那几个后发病的同学,明天我走之前再调个巩固的方子,你们盯着他们按时喝药就行。”

  “放心吧方主任!”小吴连忙应下。

  别看他是防疫队的人,经过这几天的相处发现方言手段远超他的想象。

  西医有些用药效果还没他处理起来快。

  现在他和方言说话都是一副请教的样子。

  毕竟在这边的好多事情都是方言处理的,他们就在一旁敲边鼓,属于是是辅助角色。

  送走小吴,方言又去看了下老胡,这家伙今天早上就说自己喉咙不怎么舒服,但是观察后又没发现猩红热的症状。

  本来他是打算和方言一起回城里的,但是现在这个情况,他自己也不敢冒险了,毕竟黄慧婕现在正是关键时候,要是感染了他身上的病毒,那就难受了。

  来到老胡的院子,这会儿他正在房间里的看工厂的车间生产计划,虽然身体有点不舒服,但是工作的事儿他还是一直在关注。

  见到方言来了,他赶紧给自己戴上口罩。

  当然了方言自己也是戴着口罩的。

  “怎么样现在啥感觉?”方言对着他问道。

  老胡放下手里的生产计划,指了指自己的喉咙,声音带着点沙哑:“就觉得干,像有层砂纸磨着似的,偶尔还痒得想咳嗽,别的倒没啥,不烧,也没出疹子,应该不是那病吧?”他说着就想张开嘴给方言展示,又想起戴了口罩,动作顿了顿。

  方言上前一步,示意他伸出手腕。

  先摸了下左手,脉象平和,既没有猩红热常见的浮数之象,也无虚浮之感,只是稍显偏燥。

  他又让老胡取下口罩张开嘴,打开手电筒看了看咽喉,黏膜有点发红,但并无化脓或点状出血,确实不是猩红热的典型症状。

  “不是猩红热,放心吧。”方言收回手,语气笃定,“最近这边风大,加上你天天盯着工厂的事,估计是上火加燥邪犯肺,津液耗损了才喉咙干痒。”

  老胡明显松了口气,摘下口罩的手都轻快了些:

  “那就好!我昨天晚上琢磨半宿,就怕给家里添麻烦,她在协和刚稳下来,我要是再带着病回去,那真是雪上加霜。”

  “你这情况不碍事,就是得歇着,别再熬夜看计划了。”方言从随身的药包里翻出一小撮麦冬和胖大海,递给他:

  “这俩都是润喉生津的,回去用开水泡着喝,一天两回,喝个两三天就好了。要是痒得厉害,就含一片甘草片,能镇咳。”

  老胡连忙接过来,揣进兜里,又想起什么似的,稍微犹豫了下,他才问道:

  “那我明天还能跟你一起回城不?我想早点去协和看看。”

  “我建议是暂时别回。”方言摇了摇头,“虽说不是猩红热,但你这喉咙不适也是外感的一种,刚好赶上隔离收尾,稳妥点再观察两天。等你喉咙不哑了,彻底好利索了,再回城也不迟,黄姐那边有人盯着,稳得住。”

  “其实我都不打算近距离和她接触,稳妥点好些,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老胡听到方言的话,思考了下确实这样保险。

  于是他点头应道:“听你的!那我就在这儿多待两天,正好把工厂收尾的活儿再盯盯。要是慧婕问你,里就说我一切都好,让她安心。”

  “没问题。”方言应下,又叮嘱道,“身体不适服就别再瞎琢磨工作了,你这身子是底子,垮了咋整?明天我走之前再给你把次脉。”

  老胡连连点头,送方言到院门口时,又想起一件事儿,说道:

  “晚上炖了鸡,专门招呼食堂那边给你做的!算我给你送行。”

  “这么讲究?”方言说道。

  老胡说道:

  “那可不!你这三天在这儿忙前忙后,又是给岳老看病,又是管着学生和村里的疫情,连顿正经好饭都没吃上。这鸡是我们厂里养的,吃的都是名贵药材的中药渣渣长大的,早上刚杀的,炖得烂乎,补补你这几天熬的身子。”

  方言一听还是吃中药长大的鸡,他两辈子都还没享受过这种奢侈鸡肉呢。

  “吃中药渣长大的鸡?这可是稀罕东西。”方言挑了挑眉,语气里带着几分新奇,“这待遇可比城里饭馆里的山鸡还金贵。”他两辈子跟药材打交道不少,却从没听过用中药渣喂鸡的,想来这鸡肉定是带着几分药香,还得比寻常鸡肉更滋补些。

  “可不是稀罕嘛!燕京饭店都没有,现在样了几个月长大了,刚好能吃,”老胡脸上透着几分得意,“我让厂里食堂特意圈了块地养鸡,平时就拌着中药渣喂——都是些补气养血的药渣,没半点副作用,养出来的鸡不仅肉质嫩,还带着点药膳的意思。也就你,我才舍得让食堂杀一只,换旁人我还舍不得呢。”

老胡对着  “你要是感觉不错,给师父,还有廖主任他们也带几只回去。”

  方言也没客气,点头说道:

  “那行,这也算是咱们工厂的特产了吧?”

  老胡说道:

  “那必须是特产,别地儿没有。”

  在这边聊了一会儿,很快天就黑了,到了饭点,食堂那边就把吃中药长大的鸡送来了,那只炖好的土鸡就盛在粗陶大盆里,刚从食堂端来,还冒着袅袅热气,白汽里裹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鲜香,不是城里肉鸡那种单薄的油脂味,而是带着几分草木清润的醇厚香气,一闻便知是地道的土味儿。

  鸡是本地常见的麻羽土鸡,个头不算大,褪去羽毛后整只卧在盆中,皮肉呈现出自然的浅琥珀色。

  鸡皮不算紧绷,带着点炖煮后的柔润光泽,用筷子轻轻一挑就能掀开,底下的鸡肉纹理清晰,纤维细密却不柴硬,泛着淡淡的粉色,显然是火候拿捏得刚好,既炖到了入味,又没把肉质煮得散烂。

  盆底沉着几片生姜和几段葱段,没有多余的调料,最大程度保留了鸡肉本身的滋味。

  舀一勺汤汁,清亮不浑浊,抿一口入喉,先是鲜得舌尖发颤,咽下后喉咙里还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药香余韵,正是那些补气养血的中药渣浸润出的独特风味,不苦不涩,反倒让鲜味更添了层温润的底色。

  挑一块鸡腿肉送进嘴里,牙齿轻轻一抿就脱了骨,肉质嫩得几乎不用咀嚼,汤汁的鲜、鸡肉的香还有那点隐晦的药韵在口腔里交织,别有一番风味,一口就能吃出和普通鸡不一样的感觉。

  就连鸡架骨缝里都浸满了滋味,啃起来格外有嚼头,每一丝肉都吸足了汤汁,比寻常土鸡的滋味更显厚重绵长。

  一只鸡对方言这种习武之人来说,并不算多。

  方言吃完过后,还把其他的饭菜都吃了,这才心满意足。

  该说不说虽然厨师的手艺有限,但是这鸡本身确实挺好。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用中草药配方喂雉鸡,培育药性鸡作为虚劳等病的药引,应该是最早用草药喂鸡的手法。

  后面更多是在用鸡烹饪的时候加入中药。

  这样效率才是最高的。

  不过老胡这个鸡噱头很足,要是用来送人绝对是个好东西,一只鸡用道地中药从小养大,虽然是药渣子,但那也是中药,就是和普通的鸡不一样。

  吃完了这只鸡,三天的隔离时间也过去了。

  时间到了第四天,一大早方言起床就去看了看老胡。

  “早啊!”老胡已经起床,在院子里站桩,这是和方言这么久时间养出来的习惯,听的出来,他声音还是有些沙哑。

  “早!”方言走上前,示意他伸手搭脉,两人到了房间坐下后,方言摸脉只觉脉象比昨日沉稳了许多,先前的燥意淡了大半,再让老胡张嘴看咽喉,黏膜的红意也退了不少。

  “好多了,药汤喝着管用吧?”方言收回手,语气松快。

  “管用!昨晚喝了两回,今早起来喉咙就不那么磨得慌了。”老胡笑着点头,又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就是还有点虚,不打紧。”

  “不是猩红热就好,踏实歇两天,等彻底不哑了再回城。”

  然后方言又去看了岳老,还有其他教授。

  然后和安东交待了下,又跟防疫队的小吴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最后在这边吃了一顿早饭后,来到工厂停车场。

  老胡已经交待好了,给方言后备箱里放了好几只要带回城的鸡。

  和众人告别后,方言开上车,迎着朝阳,朝着城里而去。

  隔离了三天时间,今天终于可以回城了。

  请:m.llskw.org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