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看了看周围,发现邓铁涛的位置上同样有一封信。
信封没有封口,捏开就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
邓铁涛这会儿已经把里面的信打开了,里面有一张信签纸,沈怀民看到后说道:
“是推进医疗队试点意向书。”
接着其他人看向方言,对着他问道:
“你那个这个是什么?”
方言听着他这个问题,于是在大家好奇的目光中打开了信封,和邓铁涛的有些不一样,里面有两张信签纸。
第一张打开后,映入眼帘的是:
“值此建军五十一周年之际,谨向华夏中医研究院全体同僚致以崇高敬意!”
方言看了过后,发现是一份感谢信。
第二份打开后,方言看到:
“后勤职能部门对合作细则的实务性约定,兹确认与华夏中医研究院达成以下战备合作…”
这是一份合作项目确认函。
很快,方言就发现这两份的落款是不同的主体。
感谢信是感谢华夏中医研究院全体同僚,发函的是军事委。
合作项目确认函是向研究院订购《南洋本草通诠》,并协调医疗技术人员支援南疆,发函主体是部队总后勤。
第一个是部队决策指挥层,这个部门发函具有全局性、权威性。
这封信是对《南洋本草通诠》项目战略价值的最高认可。
第二个是专司军队后勤保障的职能部门,也是邀请方言来参加的主体部门,他们主管物资调配、医疗支援等实务。
这个部门发函聚焦具体合作执行如订购书籍、派遣医疗队,体现在操作层面是具体的落地安排。
看到方言手里的两张信签纸,邓铁涛对着方言说道:
“这发函的规格挺高啊!”
沈怀民也说道:
“我们这个还是意向书,你这个就已经落地了。”
方言说道:
“什么你的我的,这个东西是咱们中医共同的宝贝。”
方言这话一出,顿时格局就上来了。
其他教授纷纷点头。
确实,虽然部门不一样,但是方言绝对没有门户之见,人家办事儿敞亮的很,没有偷偷摸摸的揽功劳。
就连当初手册所有人签名也是方言要求的。
邓铁涛说道:
“说的对,不论如何,这是军方认可我们的标志。”
刘仕昌教授也说道:
“对,只要咱们自己不分你的我的,拧成一股绳,外边看我们那就只有中医这一个团体。”
沈怀民有些尴尬的说道:
“口误口误!”
就在这时候,扩音器里突然传来一声清晰的电流声,像一根无形的线瞬间绷紧了整个礼堂。
众人一怔,方言最先反应过来,对着众人说道:
“会议要开始了。”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赶紧找到自己的位置落座,此刻周围的人员低声交谈的齐齐收声,也纷纷开始落座。
连翻动文件的纸张声都戛然而止,一千多道目光齐刷刷投向主席台。
军歌突然响亮起来,主席台上的幕布缓缓拉开,露出“庆祝建军五十一周年”的烫金大字,背景是鲜红的军旗,在顶灯的照射下泛着厚重的光泽。
几位穿军装的首长从侧门步入。
接着其中一位走到麦克风前,调整了一下高度,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每个角落:“现在,我宣布,庆祝建军五十一周年大会正式开始!第一项议程,全体起立,奏唱军歌!”
全体安静一瞬间。
“向前向前向前!!!”
旋律如惊雷般炸响时,整个礼堂像被无形的力量托了起来。
方言跟着起身的瞬间,听见身后传来“咔嗒”声,那是侧后方一排的干部情急之下碰倒了钢笔,却顾不上去捡,双手紧贴裤缝,脊背挺得像块钢板。
方言他们对面的老军人们此刻正仰头望着主席台上方的军旗,喉结随着旋律剧烈滚动。
他们鬓角的白发被气流掀动,眼眸此刻燃着星火,跟着节奏无声地嘶吼。
后排中年军人们脸庞涨得通红,眼神热切的看着前方的军旗上。
军乐声震得扩音器微微发颤,声波撞在灰砖墙上反弹回来,混着一千多人的合唱形成浑厚的共鸣。
方言感觉胸腔被这股力量填满,仿佛能听见血液奔涌的声音,那是和军鼓同频的震颤,是和号角共振的激昂。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句唱到最高处时,那些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老兵,此刻都在用尽全力嘶吼,仿佛要把五十一年的峥嵘岁月都揉进这短短几句歌词里。
当最后一个音符砸在空气里,余震还在礼堂里嗡嗡作响,上千人同时落座的声音竟像浪潮退去般整齐。
方言坐下时,发现掌心全是汗。
接下来就是开场了。
领导抬手示意安静,掌心朝下按了三下,余震般的掌声便潮水般退去。
“第二项议程,”他的声音比军歌时沉了八度,“请XX同志作建军五十一周年工作报告。”
前排正中的首长起身时,军裤摩擦的窸窣声格外清晰。
他没有看稿,目光扫过全场,然后说道:
“五十一年来,我们从小米加步枪走到今天…”
方言他们在台下听着领导讲话,期间换了好几轮的人,掌声此起彼伏。
大概九点四十的时候轮到总参谋部作防务报告,大屏幕上开始播放南疆地形图,红蓝箭头在热带丛林区域交错。
这只要眼睛不瞎都知道接下来的重点是什么了。
讲话过程中方言注意到,每当讲到“后勤保障”板块,总后那位首长总会朝他们这边瞥一眼。
轮到总后勤部发言时,有人悄悄从后排绕过来,往方言和邓铁涛手里塞了张纸条。
然后压低声对着他们两人说道:
“十点开始中医专场,半个小时时长,你们自己商量下各自讲话时间。”
方言和邓铁涛点了点头。
然后两人开始低声的商量起来。
方言是《南洋本草通诠》项目总负责人,且书中整合了他主导的南洋归国中医经验、古籍修复成果及战地急救技术(截脉针法)还有道医推拿术,由他系统阐述书籍的战备价值最具说服力。
他手中的两份官方函件是对其成果的直接认可,他来发言能自然引出中医在军队医疗体系中的战略定位。
领导层已提前审阅该书并提出实操问题,方言作为核心对接人更适合回应。
邓铁涛团队提交了“医疗队试点意向书”,发言要聚焦实操层面,如野战医院的试点经验、热带病防治的落地执行细节。
作为岭南中医代表,他需强调地域性协作,与方言的全局阐述形成“战略到战术”互补。
两人经简短商议后,最终决定:
由方言担任主汇报人发言20分钟,邓铁涛补充发言10分钟。
商量完毕后,时间也差不多了,
总后勤部的领导扶了扶麦克风,声音透过扩音器带着金属般的质感:
“南疆部队上月中暑发病率同比降了三成——这不是冰冷的数字,是战士少受的罪,是战斗力少打的折!”
他突然提高声调,指尖在讲台上重重一叩:
“根源在哪?在中医同志编的《热带丛林战生存手册》里!现代战争拼的是后勤,可丛林里没有西药房,却遍地是能救命的草药,谁能教战士把芭蕉叶变成止血带?把青蒿秆变成退烧药?”
台下响起细碎的议论声,他却话锋一转:
“这就是总后决定增设‘中医战备医疗科’的底气!”
最后一句陡然放缓,目光扫过方言他们所在的专家席,抬手做了个邀请的手势:“具体怎么落地?现在,有请创造这些奇迹的同志们上台。”
接着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方言在掌声中站起身,定了定神。
然后,他大步朝着台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