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878章 濠江大佬背后的大佬,治标不治本的困局

熊猫书库    重生1977大时代
🔊点这里听书

  方言看着眼前这位,感觉有些眼熟,但是他确定自己肯定是没见过对方。

  甚至上辈子的电视新闻里都一样。

  应该只是和某个人长的有些像而已。

  看到方言有些迷惑的表情,中年男人说道:

  “鄙人姓马,名有信,濠江人,我在家里排行老三。”

  马有信?

  方言听到这名字,微微一怔,最开始他还以为对方姓何呢。

  这…姓马?

  方言想了下,试探性的问道:

  “那濠江中华商会的马会长是…”

  “是家父。”马有信说道。

  方言立马确认了对方的身份,说道:

  “幸会幸会!”

  眼前这位马老三不算出名,他们家出名的是他老爹马会长,也就是马万祺。

  濠江何家何先生,是华夏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爱国商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濠江华人领袖”,这位马万祺马会长,这是堪称何先生的伯乐,也是他的投资人,濠江的无冕之王。

  他1919年10月21日出生于广东南海县。

  今年他五十九岁。

  他的父亲在广州开办了广大糖厂,是当地一个富商。

  他早年在广州南海学堂求学研修。

  15岁时父亲去世,两年后他接管祖业,成为家族“当家人”继承父业,正式步入商界,很快就开始展露头角。

  1938年移居香江,成立泰生行、永裕昌等贸易公司。

  他后来还在濠江,先后与友人创办恒丰裕行、和生行、大丰银号、恒记公司、新中行等。

  何家后来的大丰银行前身就是他创建的。

  在1938年广州沦陷,当年10月,不到30岁的何先生也前往香江开始经商。

  1941年12月转往濠江发展,何先生初到濠江时,二十二岁的马万祺,已经是富豪了,他作为濠江中华总商会会长,将何先生招入大丰银号担任司理(经理)。

  此时正值马万祺因肺病需静养,何先生得以全权管理银号事务。

  在放权下,何先生主导大丰银号通过增发澳币解决战时货币危机,确立濠江金融自主权。

  此举也使何先生迅速跻身濠江商界核心圈,被誉为“濠江金融奇才”。

  后来马万祺更是通过人脉,将何先生引荐给澳葡政府核心人物时任经济局长的罗保,使何先生在1955年成为濠江政府会议华人代表。

  这时候马万祺先生已经和内地延安有联系了。

  同年通过马万祺引荐,何先生还结识地下党员柯麟医生,共同改组镜湖医院为爱国医疗阵地。这成为何先生与内地建立联系的起点。

  19461956年间,马万祺联合何先生垄断当地地下黄金交易,通过黄金走私,外汇兑换,银行洗白的闭环模式,十年间积累原始资本。

  同时他还创办医院,主要提供免费医疗救助,1978年镜湖医院已发展为濠江最大慈善医疗体系。

  他还捐建濠江中学,推行爱国教育。

  创办《濠江日报》传播改革开放理念,成为舆论引导者。

  二者共同投资公共汽车、自来水、石油等民生领域,形成“马家主政、何家主商”的格局。

  1952年合资成立濠江公共汽车公司,何先生在马会长帮助下持股51。

  何先生曾公开表示:

  “若无马公提携,我不过是街头的难民商贩而已。”

  马万祺对何先生的提携贯穿金融赋权、政治引荐、商业协同三大维度,堪称其濠江事业版图构建的关键推手。

  这种“贵人”关系不仅改变个人命运,更深刻塑造了濠江近代经济政治格局。

  马万祺在20世纪50年代已跻身濠江商界顶级阶层,掌控金融、贸易等核心产业,发掘并培养何先生成为濠江华人领袖,助其执掌大丰银号,奠定濠江金融自主权。

  这位后面还在改开后,主导扩建广珠公路并新建4座跨江大桥,打通珠江三角洲经济动脉。

  他德高望重,被誉为“濠江第一大佬”,声望超越后世何鸿燊等知名人物。

  所以之前来的时候,卫生部领导说的“这家和霍家司徒家差不多”也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只是之前方言先入为主,认为来的人是何家的。

  毕竟方言上辈子,濠江有名的可不就是老何家嘛,两个老何家都挺有名的。

  反倒是老马家在濠江没什么人提起。

  这里面当然也和这些后人有关系。

  看着眼前这位马有信先生,方言对他真是没一点印象。

  不过这不重要,方言现在是过来给人看病的。

  精神上的问题,方言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问题,需要连夜从南方飞这么远过来,专程找他治疗。

  如果不出所料的话,估计已经是被南方那边的医生看过了,治不好才送过来的。

  岭南严选啊…这位难度可能有点高。

  就像是之前的吕女士一样,是那种西医治不好的问题,中医也没办法的情况,专门带回来找方言碰运气的。

  “不知道患者是在什么地方?”方言对着马有信问道。

  “哦,就在隔壁。”马有信指了指一旁的一个屋子。

  说罢他做了个请的手势,带头走在前面:

  “请跟我来。”

  这会儿方言看了一眼身边的几个人,除了萧承志和任应秋知道这位是谁,其他三个人一脸懵逼,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身份。

  方言对着他们招呼:

  “走。”

  然后率先跟着走进了隔壁的房间。

  隔壁是一个主卧室的设计,房间的窗户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保证了充足的自然采光,让客人可以尽情欣赏窗外的京城美景。

  十六楼俯瞰京城,可不是什么地方都有的。

  窗边摆放着舒适的沙发和茶几,沙发的面料质感上乘,颜色搭配协调,茶几上摆放着精美的花瓶,里面还插着娇艳欲滴的鲜花,散发着阵阵芬芳,为房间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浪漫。

  房间内的照明设计也极为考究,天花板上悬挂着华丽的水晶吊灯,灯光透过水晶的折射,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此外,还有各种壁灯、台灯和落地灯,为房间提供了多层次的照明,满足了客人不同的使用需求。

  在细节之处,更是彰显了豪华与精致,如房间内的装饰画、摆件等,都经过精心挑选,每一件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无不体现着饭店对品质和细节的极致追求,能够住在这里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

  光是看到这房间里,萧承志他们的压力就上来了。

  就连任老估计都没见过这种地方,忍不住左右打量。

  也就是方言这个经过网络时代的洗礼的人,才能保持镇定,快速的将目光锁定在了房间里,一个剃成光头的女人身上。

  这个女人看脸大概二十出头的样子,生的很漂亮,就算是剃了光头的看着也很漂亮。

  脸上没有化妆,如果化了妆应该更漂亮。

  和家里女王那种雍容大气不一样,这个女人是一种精致精巧,像是瓷娃娃一样的感觉。

  五官深邃,如果方言没猜错,应该是有外国血统。

  马有信和方言的出现,并没有影响到她。

  她一动不动的在床上躺着,盖着被子只露出一张脸。

  “这个就是病人。”马有信指了指床上的女人。

方言对着  “她…现在是什么情况?”

  “西医诊断说这个叫分离性木僵状态伴随狂躁精神病,目前在抑郁期。”

  “中医有看过吗?”方言问道。

  马有信摇摇头说道:

  “在广州那边医院做过秘密会诊,治疗了一个月的样子,但是效果不明显。”

  “昨天我们收到廖主任的通知,说有个类似的患者在您手里被救治了,问我们要不要试试,于是我们就来了。”

  “廖主任叫你们来的?”方言微微皱眉问道。

  马有信点点头:

  “对。”

  “他说你最近治疗了一个,现在人都可以正常对话了。”

  这下方言有些懵逼了,自己什么时候治疗了分离性木僵状态伴随狂躁精神病?

  这时候一旁的任老像是看出了方言的疑问,他低声说道:

  “廖主任他说的,应该是司徒池的癔病性木僵。”

  方言听到后,这才恍然大悟。

  好吧,廖主任是会抓重点的。

  分离性障碍,表现为意识清晰度下降、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就像是患者一动不动躺着,常伴随阶段性躁狂发作如突然暴怒、自残,这种才叫分离性木僵伴随狂躁精神病。

  司徒池的癔病性木僵属于转换障碍也称癔症,以运动功能丧失为主,如瘫痪、失语,意识迷惑,睁眼不眠、肌肉僵直。

  中医里面,司徒池属于“癫”,而眼前这位属于“癫狂”。

  二者属于不同疾病谱系,只是存在症状重迭,也就是木僵表现。

  当然了,廖主任这么说也没毛病,归类虽然不严谨,但是也属于是同一个大类。

  就像是精神病和神经病一样,严格来说不是同一种病,但在特定语境下可被统称处理。

  “是怎么发病的?”方言对着马有信问道。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她叫马文茵,应该算是我一个…堂妹。”

  方言一怔,好吧,堂妹就堂妹吧。

  “他妈妈是葡萄牙人,所以有混血的特征,她从小接受的都是国外的教育体系,小时后性格就很像男孩子,比较刚强,学习生活什么都要争,所以早年有些用脑过度,生活不规律,精神过度紧张这些问题。”

  “这些年来都有头疼,头晕,失眠,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的情况。”马有信说道。

  方言拿出纸笔,开始记录起了医案。

  马有信见状刚要说什么,方言就对着他说道:

  “放心,这个保密。”

  马有信想了想,这才点点头答应下来。

  “您继续。”方言说道。

  马有信清了清嗓子,又看了一眼跟着方言的周围几个人,然那后才说道:

  “起因是在三个月前,因为家族联姻的压力,她突然就出现了精神异常的情况。”

  “最开始她在祠堂里,突发躁狂,砸毁家族祠堂明清瓷瓶6件,还用碎瓷片在手臂刻“自由”的字。”

  想起当时的场面,马有信眉头都皱成川字了。

  应该是印象非常深刻。

  他顿了顿,然后回忆了一下才说道:

  “当时被西医注射了,那个…Chlorpromazine,她才安定下来。”

  方言点点头,Chlorpromazine翻译过来就是氯丙嗪。

  精神病三板斧的老面孔了。

  之前看到过好多次。

  氯丙嗪是一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针对: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中毒性精神障碍。

  也可作为麻醉前用药,或人工冬眠合剂的组成成分。

  马有信继续说道:

  “醒过来后她什么都不记得了,并且有些精神错乱,胡言乱语,不认识人,还老是说我们要害她。”

  “后来她失眠加重,出现一整夜一整夜睡不着的情况,并且性格也出现暴躁易怒,还有攻击性,开始敏感多疑,开始怀疑所有人要害她,要求把自己门上加锁扣,每晚自己把锁锁好才能睡,后来嫌弃房间太大窗户太多,她把自己锁进地下室。”

  “家里开始找医生给她治疗,但是治疗过后依旧没有好转,出现幻听,意识不清,并且记忆里减退,刚才做过的事儿她转头就忘了,开始不吃东西不喝水,好几天不上厕所,还否认自己有病,攻击医生,不肯配合服药。”

  “然后她就出现现在这种状态了,躺在床上或者躺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我们找中医开始给她针灸,就是那个“鬼门十三针”很有名的!”

  方言一怔。

  他本来已经在想鬼门十三针的事儿了,结果马有信说已经用了?

  “没治好?”方言问道。

  马有信摇摇头:

  “没有,施展针法的医生被她突然冒出来的人格打伤了,我们家陪了钱,人家说什么都不肯施针了。”

  感情是压根就没扎上去。

  不过他更好奇了,问道:

  “您说…突然冒出来的人格?”

  马有信一拍大腿:

  “嗐,就是鬼上身,西医叫做交替性人格,她白天呈木僵状态如现症,夜间化身那个“玛蒂尔达”人格,用法语书写革命诗歌,要纵火烧毁婚书。”

  “当时还好我们随时有人盯着,要不然她能把自己烧死在房间里。”

  玛蒂尔达?

  听着马有信讲到这里,大部分人都有些懵逼。

  这也太癫了。

  比之前方言见过的那个司徒池癫多了。

  方言看了一眼床上安静的马文茵,继续写着手里的医案。

  马有信则是继续说道:

  “后来我们就把她送到广州去治疗,吃中药,用祝由术,通通不管用,而且那个玛蒂尔达还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了,有时候打砸周围的东西,有时候会自残,又有时候会和空气里的谁对骂。”

  “她这个头发就是当时自己用修眉刀剃掉的。”

  真是个狠人啊。

  女人把自己头发剃了,还是剃成光头。

  之前方言还以为是医生做的,毕竟剃得还挺光亮,结果这会儿才知道是她自己动手的,不过这把利器放她身边的行为,属实有点失职。

  这要是自己把自己抹了,或者把别人给捅了,那事情乐子可就大了。

  方言对马有信问道:

  “那你们晚上都怎么控制住她?”

  要知道这姑娘就是个定时炸弹,一到晚上就开始了。

  他们昨天晚上到,难道她又老实了?

  “束缚衣。”马有信对着方言说道。

  说完他走到床边直接拉开了被子。

  马文茵被精神病人那种束缚衣,束缚住了身体,完全动弹不得。

  这种长袖上衣款式,类似风衣或夹克的样式。

  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有多个可调节的约束带,分布在衣服的袖口、腰部、下摆等部位。

  约束带采用尼龙材质,宽度一巴掌,既能够有效限制患者的肢体活动,又不会因过窄而对患者造成勒伤。

  当然她也没有挣扎,还是发愣的状态。

  “有这个,晚上才能完全压制住她,要不然她能把一个屋子里全砸烂。”马有信说道。

  方言点点头,这位小姐杀伤力很大啊。

  将医案笔记写好后,马有信对着方言问道:

  “方大夫,你看看能不能治吧?”

  方言都还没回答,他又说道:

  “我也知道这个病比较困难,不过毕竟怎么说也是我堂妹,我们家里的意思,只要有希望还是想试试。”

  “当然,如果确实治不好,我们也有心里准备,而且这次会面是全程保密的,不会有其他人知道的。”

  “嗯,明白。”方言点点头,马有信倒是想的周到,或者说是廖主任想的周到。

  方言他稍微顿了顿,然后说道:

  “马先生,在治疗前,我先问个事儿。”

  “您说。”马有信说道,他还以为方言是要说条件报酬。

  结果方言问道:

  “治疗好了之后,还会送她去联姻吗?”

  马有信一怔。

  方言继续说道:

  “我不是干预你们家族内部的事儿,因为你也说了,她这个病的起因除了和她自己性格有关系外,还和家族联姻这件事儿有关系,如果治疗好之后,你们还是要让她去联姻,那这事儿我看就算是治好,后面也还得复发。”

  “这个是很关键的问题。”方言再强调了一遍。

  “我们中医名著《素问·举痛论》有句话叫:“百病生于气也”,她因为联姻压力引发的长期情志抑郁是其核心病机。若压力源不解除,即便暂时治愈,仍会“因郁致病,因病致郁”,形成恶性循环。”

  “中医强调治病必求其本,遵循审因论治,斩断情志致病链,在治疗这类情志病的时候,重视“形神合一”。明代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神能御形,而病安从来”。我们不仅要治疗躯体症状,更要关注精神自由。”

  想到对方是濠江人,接收的是西式教育,方言又补充到:

  “而且西医里面也有这种说法,《柳叶刀精神病学》这本书里的数据显示,精神类疾病在压力源未解除时,1年内复发率高达6070,但是若环境改善,可降至20以下。这属于是生物学治疗与社会干预结合,是现代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医学模式的结合。”

  听到方言说了这么一堆,马有信苦笑着说道:

  “方大夫,这事儿我还真做不了主。”

  “站在我的立场,当然是希望就此结束,但是家里…反正一两句说不清的。”

  方言纳闷道:

  “就算是她这样了,对方还能接受?”

  “当然不是,不过治好了就说不定了。”

  “…”方言和在场其他人都无语了。

  这时候方言突然想到那位决定不治病的鬼门十三针的医生。

  恐怕他不是因为被患者打了才决定不治的,而是因为想到治好了,还会得病才不治疗的吧?

  还有岭南那边的医生。

  很大概率都是这个原因才治不了的。

  岭南医生并非技不如人,而是看透治标不治本的困局。

  这一刻,方言突然感觉自己悟了。

  原来是这样!?

  “不过…如果方大夫能够把我堂妹留在京城,治个半年一年的话…这个事儿也就算是过了。”这时候马有信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来。

  “嗯?”方言一怔。

  “家族联姻是涉及商业版图重组或政治结盟的,通常设有半年至一年的谈判周期。若堂妹持续“治疗”,对方家族肯定会因时间成本放弃联姻计划。”

  “而且在京城,天高皇帝远,这里病人是什么情况,那还不是您说了算吗?”

  方言明白了,这实质是借医疗之名,创造冷却期,用来瓦解联姻。

  接着马有信又说道:

  “而且长期留京治疗能使马家获得跨境医疗合作的政治资本。”

  “我知道今年内地有大动作,到时候这个案例可申报为“爱国商人医疗援助典范”,提升下家族统战价值,只要有利可图,我相信家里的老人,应该会放堂妹一马的。”

  方言看向马有信,不得不说,这是个人才啊。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不过这小子胆子还真是大,这事儿要是被发现了,他恐怕要被家里人收拾。

  但回头想,这好像也是唯一的办法了。

  至少证明马有信他这个当哥的,还是做出过努力的。

  这时候马有信对着方言认真的说道:

  “方大夫,这个是我能做的极限了。”

  “您要是还有顾虑的话,我其实…也可以理解的。”

  不过方言这时候摆摆手,说道:

  “我能有什么顾虑,既然您这么有诚意,那我来治治看。”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