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一百三十一章 郑皇后生了

熊猫书库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点这里听书

第131章郑皇后生了  八月初。

  辽国西北诸部寇边,辽西南路招讨使额特勒率兵,大败之。

  月底,耶律洪基遣使来东京汴梁城献捷。

  说是来献捷,其实耶律洪基是来警告赵俣,辽国国内的叛乱已经结束,现在不再害怕跟赵宋王朝开战了。

  赵俣估计,也就是耶律洪基的身体不行了,否则他肯定会以强硬的外交辞令逼赵俣停止灭青唐吐蕃的战争。

  别忘了,董毡的末蒙(即正妻)锡令结牟,就是辽兴宗的女儿,辽道宗清宁四年以契丹公主的身份下嫁董毡。

  换而言之,青唐吐蕃的背后,不只有西夏,还有辽国,甚至有西域诸国——别忘了,还有一位回鹘公主也嫁给了青唐吐蕃的赞普。

  形象一点来形容,现在的辽国,就跟后世的某漂亮国一样,见中国强盛起来,它就支持所有中国的敌对势力来削弱中国。

  由此不难看出,辽国才是赵宋王朝最大的敌人,至少目前阶段是这样的。

  事实上,这些年西夏之所以一直在跟赵宋王朝开战,主要就是因为有辽国在背后指使和支持西夏。

  如此,历史上,赵佶选择在辽国即将亡国时,撕毁《澶渊之盟》,跟辽国算总帐,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怪只怪,赵佶那些年作得太厉害,把赵宋王朝的家底给掏空了,才把那个天赐良机变成了大祸。

  扯远了。

  虽说上次耶律洪基干预宋夏之战的结果被赵俣给顶了回去,但辽国却并未因此放弃对西北局势的主导。

  这次,辽国来献捷,应该就是耶律洪基准备干预赵俣灭青唐吐蕃的前戏了。

  其实,赵俣和章惇丶曾布早就探讨过了,会出手干预赵宋王朝灭掉青唐吐蕃的,不只有辽国,还肯定有西夏。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俣才没有调章楶回朝廷,而是让他防着西夏。

  公平地说,西夏不干预赵宋王朝灭青唐吐蕃也不行。

  赵宋王朝已经夺取了对西夏至关重要的横山地区,让西夏陷入到了极为被动中。

  要是再让赵宋王朝夺取了青唐吐蕃,西夏就等于是被赵宋王朝给包围了。

  同时,赵宋王朝只要打通了丝绸之路,再封锁跟西夏的榷场,那麽西域的商人就不会再走西夏了,而是会直接跟赵宋王朝交易,那样一来,西夏的经济必将出现大问题。

  那麽,在赵宋王朝的军事和经济的双重打击下,西夏必亡无疑。

  这也是,为什麽,这边李乾顺对赵俣称臣纳贡丶感恩戴德,那边却一直在支持青唐吐蕃反抗赵宋王朝的原因。

  甚至于,去年趁宋军主力去攻打青唐城之际,李乾顺还派十万大军配合青唐军来夺取当时还在赵宋王朝控制下的湟州城。

  幸亏老将王愍不畏生死率领城中两千多兵甲不全的宋军坚决抵抗,才数次打退了夏吐联军,守住了湟州城,扬我国威。

  可是今年宋夏签完和约了之后,西夏又再度出兵,配合青唐军,终是将原本被赵宋王朝控制的鄯州丶湟州丶廓州一带给夺了回去,逼得赵俣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再刷一遍这个副本。

  总之,赵宋王朝与西夏和辽国的外交上甚至是军事上的博弈,一直在重复上演,并没有因为之前跟西夏议和,在外交上战胜辽国,而停下来。

  也就在辽使来到汴梁城的当天,郑显肃要生了。

  在郑显肃之前,已经有四个女人给赵俣生下了四个儿子。

  在郑显肃之后,还有十多个女人在排队给赵俣生孩子。

  关键,赵俣才十七,年富力强。

  按说,在这种情况下,赵俣完全没必要紧张,因为不论是儿女,还是女人,他都不缺。

  可事实就是,赵俣真的很紧张。

  郑显肃和她肚中的孩子,对赵俣来说,都太重要了。

  赵俣的后宫中,有新党的女人,有旧党的女人,还有青唐乃至西域来的女人,更有张纯丶李琳丶叶诗韵丶麻晓娇丶袁倾城这五个穿越女,真不是一般的难搞。

  说句实话,赵俣都未必能搞得定这些女人。

  而至少到目前为止,郑显肃管理得非常好。

  比如,不论是新党的女人,还是旧党的女人,在郑显肃的管理下,都没敢干政。

  比如,青唐丶西域来的女人,初期很不适应赵俣的后宫,郑显肃便给她们修建了一座佛堂,她们立马就唯郑显肃马首是瞻。

  最难搞的还是张纯她们五个。

  可即便是她们,也对郑显肃敬畏有加。

  甚至就连惦记郑显肃的皇后之位的张纯,在郑显肃面前都得老老实实的。

  就说上次,张纯想取代向太后掌管旧党那件事。

  赵俣都不想说张纯。

  她这个想法也太天真了。

  什麽是旧党?

  旧党就是保守党。

  他们坚决反对的事情之一就是后宫干政。

  当然,搞政治的,没有节操可言。

  如果张纯真有向太后那样的政治实力,赵俣要是真像赵煦那样死活看不上旧党,旧党也许会跟张纯结盟。

  但这还有个前提,那就是张纯也得是旧党,至少不能是新党。

  可熟知历史大势的张纯,必然要大力推动变法改革,所以她是一个纯粹到不能再纯粹的新党。

  这旧党怎麽可能真跟张纯结盟?

  尤其是那些谏官。

  碰上立场问题,他们可不会管什麽江湖道义。道德君子在某些时候也是不讲道德的。

  甚至到了争红眼的时候,他们会因反对而反对,根本不讲道理。

  在这种情况下,张纯一个新党竟然还妄想给旧党当老大,并且还妄想控制那些谏官,也太痴心妄想了。

  什麽是谏官?

  他们自诩是朝堂上的清流,是道德的守护者。他们以笔为剑,以墨为锋,不畏权贵,不惧风浪,专挑皇帝的刺,专揭大臣的短。

  他们的存在,仿佛就是为了证明,在这权力的漩涡中,还有那麽一股清流,不愿同流合污,坚持着那份难能可贵丶甚至是幼稚的正直与勇气。

  张纯想以新党之身,驾驭这群旧党中的硬骨头,无异于与虎谋皮。

  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平日里便以弹劾为乐,以直言进谏为荣,岂会轻易屈从于一个与自己政见相左的女子?

  或许他们会暂时沉默,但那只是因为时机未到,一旦找到了合适的藉口,便会如潮水般涌来,用那锋利的言辞,将张纯的每一个想法丶每一个举措都剖析得体无完肤。

  而这些赵俣还不能跟张纯直说,

  一来,张纯那麽卖力地取悦他,甚至脸都不要了组织并亲自参与群那什麽,他好意思白要张纯的好处吗;

  二来,张纯一直这麽尽心尽力地帮他,就算论功行赏,他也得给张纯一个机会。

  但实际上,赵俣又不喜欢后宫干政,关键,他还得控制住张纯,免得张纯羽翼丰满了再施行她的「太后计划」。

  这就比较麻烦了。

  好在,赵俣有郑显肃。

  赵俣都不用说什麽,只要给郑显肃一个暗示,郑显肃就心领神会。

  转天,郑显肃便找旧党随便聊了聊他们的追求,并给他们一点暗示,表明若是真到了有需要的时候,她会出言劝赵俣的。

  旧党很果断地就将张纯给抛弃了。

  别怪旧党太忘恩负义。

  实在是,张纯跟郑显肃根本没法相比。

  首先,郑显肃是货真价实的皇后,身份在这摆着,根本就不是连个正儿八经的皇妃封号都没有的张纯可以比的。

  其次,郑显肃可不是新党,严格来说,她应该算是根正苗红的旧党。

  事实上,向太后失势了之后,韩忠彦丶苏轼丶苏辙第一个考虑的政治盟友就是郑显肃,而不是没权跟赵俣又说不上话的孟相,或者别的什麽人。

  可向太后却言之凿凿地说,郑显肃靠不住,她肯定会盲从赵俣,不如孟相稳妥。

  加上郑显肃无心干政。

  这旧党才没找郑显肃结盟。

  如今,郑显肃给他们机会了,条件只不过是放弃与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阵营的张纯。

  你说旧党会怎麽选?

  结果,赵俣都不好办的事,郑显肃随随便便就帮赵俣解决了。

  这你让赵俣怎麽能离得开郑显肃?

  最重要的是,要是没有了郑显肃,赵俣立谁当皇后?

  张纯吗?

  赵俣永远都不会忘记,张纯的绰号是:太后纯!!!

  不在我身前设置一道靠谱的防火墙,要是哪天野心勃勃的太后纯发起狠来,那我可就危险了,所以,谁都有可能当皇后,唯独太后纯绝对没这个机会!

  别人其实也都不是赵俣理想中的皇后,至少赵俣不知道谁还能代替郑显肃。

  所以赵俣肯定不愿意失去郑显肃。

  而郑显肃这次要是能给赵俣生一个儿子,那麽赵俣的皇位传承问题可能就解决了。

  赵俣也想选择一个贤德有本事的儿子,把自己的江山给传下去,最好发扬光大。

  但赵俣也知道,「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大行其道数千年,肯定有其道理。

  而且,赵俣感觉自己的儿子应该不会少。

  这要是真没嫡子,走到了传贤那一步,搞不好就会出现什麽七王之乱丶八王之乱丶靖难之役丶九龙夺嫡等手足相残的事。

  所以,要是赵俣真有一个还可以的嫡长子,将来能顺顺利利地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嫡长子,绝对是最好的结果。

  一大一小,都是赵俣非常关心和非常担忧的。

  试问,赵俣怎麽能不紧张?

  这种紧张,丝毫都不亚于当初麻晓娇生孩子时。

  不同的是,麻晓娇可能是知道赵俣紧张她,没一会就生出来了。

  而郑显肃这次生孩子,虽然没有茯苓那次拖得那麽久,可也进去了半个多时辰。

  见此,沉稳如赵俣,都忍不住在门口走来走去。

  远处的张纯,有些吃醋地说:「终于看到他紧张了。」

  麻晓娇问:「我生赵棣时,他不紧张?」

  李琳说:「也紧张,我和诗韵带去的助产工具和医疗器械,他一一亲自查看过两遍,还准备亲自去消毒的地方盯着。」

  叶诗韵接过话头说道:「谁想,水还没烧开,你就生出来了。」

  听李琳和叶诗韵这麽说,麻晓娇才心满意足。

  袁倾城说:「你可是他的大宝贝,他能不紧张你吗?」

  麻晓娇回了一句:「说得你好像不是他的大宝贝似的,每年给你一百万贯的研发经费,是我的好几倍!」

  袁倾城脸一红,连忙辩解道:「我这里规模大,人还得分散到全国多处地方,所以花费比较多,你那要是也需要这麽多研发经费,他也绝对不会吝啬的。」

  今年春耕时,麻晓娇发明的农具,像木牛流马灌溉车丶改进版曲辕犁丶改良版耧车丶木牛和代耕架,节省了不少的人力,京畿地区能大丰收,麻晓娇居功至伟。

  而且,麻晓娇发明的工具在治理黄河时,也是大放异彩。只说麻晓娇仿照后世非洲木自行车发明的自行车和改良版鸡公车,就节省了很大一部分人力。

  目前阶段,朝廷已经派人在京畿地区大力推广这些新的农具和工具了,它们肯定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顺便说一句,赵俣已经让人种了一千亩棉花。

  等这些棉花收完,赵俣就可以让内侍省建个工厂,纺绵布了。

  麻晓娇的发明这麽有用,她要是缺少研究经费,赵俣又怎麽可能吝啬?

  对此,麻晓娇心知肚明,根本不用袁倾城告诉她。

  倾城这麽聪明,应该清楚这点啊,可她为什麽又没话找话呢?

  麻晓娇直言不讳地问:「倾城,我怎麽感觉你今天有点不对劲呢?」

  袁倾城故作镇定地说:「哪有,你感觉错了。」

  就在张纯丶李琳丶叶诗韵也想看看袁倾城哪有问题时,赵俣突然冲她们五个招了招手。

  见此,五女赶紧走过去。

  赵俣对李琳和叶诗韵说:「你们准备准备。」

  李琳和叶诗韵明白,赵俣这是担心郑显肃自己生不出来。

  张纯对赵俣说:「官家无须忧心,臣妾已然推算过了,皇后定然能顺利生产。」

  赵俣也知道,历史上为赵佶生下一儿五女的郑显肃,应该能顺利生下来这个孩子。

  可问题是,这不是关心则乱嘛。

  李琳和叶诗韵不敢怠慢,她们赶紧做最后的确认,然后就准备进去。

  不想,就在赵俣交代李琳和叶诗韵「若事不可为,保大」之际,产房中突然传出来了清脆地婴儿啼哭声:

  「哇…」

  (本章完)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