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尔水泥厂变化很大,大到罗恩刚回来时,都驻足观看了很久。
去年他离开时,这里只有一座送料塔、回转窑,现在足足有四座。
庞大的生产线像巨兽一样并排匍匐在原野里,气势磅礴。
原来这一片只能算是中小型工厂,现在却发展成了工业群落。
周边更多的土地被征用,有三百多英亩,遍布混凝土丛林。
六层高的办公楼已经装修完毕,漂亮的像新德里的房子。
工厂西边还新建了六七栋员工楼,清一色的水泥楼房,上千工人都住在那儿。
很多人当初搬进员工楼的时候,吃惊的不敢迈动脚步,这房子对他们来说已经好的和宫殿一样。
北方邦农民原来住什么样的地方?你说那是猪圈也没差。
工人们感恩戴德,每天早上起来除了向三千六百万神明祈祷,现在还多了一个苏尔老爷。
当然只有那些最忠心、最勤快、最听话的人才能搬进员工楼,其他人依然要回到自己窝棚一样的家。
还有那些从镇上、城里来的,有学识的年轻人,有资格分配宿舍。他们是技术人员,天然就比其他工人高一等。
在北方邦,只是一座工厂,都要根据岗位不同分出三六九等来。
在最开始的时候,那些苦力工人甚至要给某个工头交份子钱。
后来罗恩及时制止了这一现象,开玩笑,名与器不可假他人之手。
在这里,只有苏尔家才是绝对的权威,才有资格决定工人的收入。
你看看,现在工人们看到罗恩,那恨不得匍匐在地的姿态,就是效果。
“现在工厂的产能有多少?”罗恩正在厂区视察这里的生产。
“我们这一年又上了三条三十万吨线,现在水泥的年产量超过百万吨。”技术总监高尔回答。
“不错,北方邦的水泥市场缺口很大,明年还要继续扩张。”
现在苏尔水泥厂基本已经能够做到一天三千吨的产量,对比去年直接翻了十倍。
他的建材公司当之无愧成了东部最大的制造业集群,连带米尔扎布尔这一片乡下都有了集市。
是的,就在工厂员工楼边上,距离西边的恒河支流不远,一条崭新的集市诞生了。
最初是米尔扎布尔镇上的小贩在这里聚集,之后人越来越多,吸引更多的商人前来。
为了占据固定的摊位,精明的小商人干脆就地起房子充当店铺,依河而建。
边上就是水泥厂,便宜又好用。
就这样,一间间店铺像蘑菇一样噗噗的往外冒。
甚至有人开始造楼房,俨然一副安家的架势。
没办法,在北方邦的乡下,苏尔水泥厂的工人绝对是高消费人群。
普通工人的薪资已经涨到5001000卢比,技术工人更是有好几千。
边上的小村庄,普通农民全家的月开销是多少?
一百卢比不到。
苏尔水泥厂的工人在当地属于富裕阶层,所有的消费都要围绕他们转。
哪怕这里以后发展成一座城镇,大家也不奇怪。
就是现在,集市那边已经搭起了很多窝棚。如果不加管控,大概很快就会发展成特色,贫民窟。
这些鸡毛蒜皮的事,罗恩没法一一关注,工厂的管理多依赖苏尔家自己人。
“高尔先生,古吉拉特那里的水泥厂,也要多仰仗你。”
“这是您对我的信任。”高尔乐的嘴巴都瓢了。
“请放心,苏尔建材很快就要成立集团公司,技术部总经理虚位以待。”
“是,我下个月就去古吉拉特,一直待到那里的水泥厂投产。”高尔立即表态。
“那就好,我准备把水泥生意做到其他邦,打造成真正的产业。”
罗恩手里已经有两座石灰石矿,一个在北方邦,一个在古吉拉特邦。
据他所知松巴拉德那里也有一座石灰石矿,完全处于未开采的状态。
那地方接近印度东部,丘陵地带繁多,矿产资源丰富。
他准备把那作为谈判筹码,以期在接下来的选举中,顺利收进口袋。
说白了,罗恩已经把松巴拉德看作囊中之物,这次大选就是好机会。
两个党派斗的那么厉害,想要拉拢他,没有诱人的利益怎么能行。
算上松巴拉德,罗恩名下就有了三座石灰石矿,完全有资格成立矿产集团公司。
他对这门生意的重视,丝毫不亚于苏尔电器。
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会对矿产集团做必要的资源倾斜。
印度的国情决定了他只能走这一条,他深思熟虑了很久才下定决心。
苏尔电器当然很风光,也很有赚头,几乎成了他手里的现金奶牛。
但这种时代红利能持续多久?十年以后,到千禧年情况就会变得不一样。
老实说,罗恩没什么信心能在全球化的市场中,让苏尔电器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等到印度彻底打开国门,关税降低到一定程度,和苏尔电器竞争的就不是本土那几家阿猫阿狗。
国外品牌会蜂拥而来,日韩的高科技光环,东大极其夸张的制造业洪流,都会把印度制作冲的七零八落。
苏尔电器能屹立不倒,继续领先吗?
很难!
在技术这方面,印度真的没什么优势。
苏尔电器现在吃的是东大的红利,如果未来几年不能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体系,今天的助力就会成为明天的对手。
罗恩在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将来的产业布局。
什么生意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却又有一定的门槛,且利润丰厚?
基建!矿产!能源!港口!
这些行业国资属性强烈,光是许可证就把大部分人挡在门外。
但只要做成,那就是旱涝保收的生意,完全不受贸易、关税的影响。
因为它们面向的是国内市场,客户多来自政府公共部门,没人和他们竞争。
印度现有的几个巨头,都是这样,大规模的进军基建、石油、钢铁、能源等重工业。
他们在前沿科技方面投入的并不多,有些纯粹是面子工程。
是他们不知道科技主宰未来吗?不,他们只是不愿意承担风险罢了。
比起科技的不确定性,掌握生产资料更稳妥,更有利于家族的延续。
罗恩现在也准备走这条路,准确的说是两条路走路。
苏尔电器是对未来的押注,矿产、水泥、港口则是在为家族打根基。
水泥是第一步,这门产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下面往北方邦周边扩张是很自然的选择。
在工业中心逛了一圈,罗恩对这里的情况已经大概了解。
回到办公室,只剩下他们苏尔家自己人,大伯家的拉坦、阿瑞安,三伯家的亚什、维汉。
他们都是罗恩的堂哥,在他离开北方邦的这一段时间,代替他管理苏尔水泥厂的生意。
当然工厂财务由罗恩聘请的专业团队负责,所有账目都会同步传真到孟买。
既然面前的都是家里人,那罗恩也不客气。
“拉坦老哥,最近米尔扎布尔还太平吧?”他首先关心周边的局势。
“放心,有我在,没什么事。”拉坦胸脯拍的梆梆响。
“特里帕蒂家族那儿呢?”
“老实了很多,不过他们又把军火生意做了起来。”
“嗯?”
“老弟,你知道的,在北方邦能做的产业不多。麻草算一个,军火算另外一个,没什么投入,来钱还快。
特里帕蒂家族用卖阿片的钱,买了设备、建了厂房,就这样新的工厂就好了。”
“他们有没有给我们找麻烦?”
“嘁,苏尔已经不是一年前的苏尔了。”拉坦不以为意。
另外几个堂哥也是差不多的表情,他们七嘴八舌的补充,说东部的人是怎么仰仗他们苏尔家。
光听他们的架势,仿佛苏尔已经成了这里的霸主。
“还是小心为妙,卡林.特里帕蒂估计已经猜到军火厂是我们动的手脚。”罗恩提醒他们。
“那家伙之前和南边的松拉巴德斗的厉害,自顾不暇。”拉坦幸灾乐祸道。
“提拉卡?”
“是,卡林唯一的儿子死了,他当着所有手下的面发誓要报仇。不过临近选举,双方现在都默契的停火。”
在北方邦选举是大事,黑帮在这段时期都不能举枪。
谁要是敢坏了规矩,就会成为众多邦议员的公敌,到时候收拾他们的就是邦武装警察部队。
“卡林和提拉卡在选举上有没有什么动作?”罗恩顺势问道。
“他们都在给亚达夫送钱。”另一个堂哥亚什回答。
“这个家伙不甘寂寞啊。”罗恩挑眉。
“他们眼红我们苏尔的权势,所以都开始加大拉拢亚达夫的力度。”
“我明天就去趟勒克瑙。”罗恩点头。
“老弟,你这次选举打算继续支持亚达夫?”拉坦不喜欢那个土匪贱民。
“那可不一定,全看这几个党派,谁能给我们更多的好处。”罗恩笑道。
“对,我们不用再眼巴巴的贴上去。”
苏尔家现在有资格说这种话,他们的体量和那些黑帮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对了,我准备成立一支家族基金。”
“什么基金?”几个堂兄立马打起精神。
“以后水泥厂利润的百分之十,都会被当作分红存入这支基金,具体怎么管理你们自己商量。”
“百分之十,完全我们自己做主?”拉坦有点口干舌燥。
“是,我们是家人,当然要一起过好日子。”罗恩笑道。
“对!我们是家人、兄弟!”几人纷纷挥舞手臂、摆头。
水泥厂利润的百分之十啊,那可真不少。
就拿今年来说,从这里拉出的水泥高达60万吨,均价每吨2000卢比。
偏偏水泥的利润率极高,基本维持在75左右。
把各种成本扣后,水泥厂成立至今的净利润大约9亿卢比。
百分之十就是9000万,妥妥的巨款。
苏尔家这样的土地主,以前每年的收益能有多少?一两百万顶天。
现在罗恩直接把整个家族的收益,拔高了五十倍!
拉坦几个堂兄弟没什么不满意的,因为他们知道罗恩为了建这座水泥厂,可是欠了银行10多亿卢比。
背负那多债,还要拿出一亿卢比的真金白银分给家族,已经非常顾念亲情啦。
最重要的是现在水泥厂产量每天三千吨,明年的利润少说二三十亿卢比。
啧啧,那百分之十又得是多少。
拉坦突然觉得,麻草也就那样,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