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阿希什说的,苏尔电视机的上市必将造成一场大地震。
只短短几天时间,“人人都买得起”的广告词就传遍大街小巷。
报纸、杂志、电视台都在讨论这件事,各路社评员都在猜测苏尔电视机的最终定价。
大家翘首以盼,就仿佛在等待某个宝莱坞女星揭开神秘的面纱。
就连马邦部长纳瓦尔都按耐不住好奇,打电话问罗恩,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苏尔电视机项目是他在媒体面前亲自背过书的,如果玩砸了,他也会受影响。
罗恩笑着告诉他,等睡一觉之后,答案自会揭晓。
没错,事情来得就是这么突然。
孟买的人们早上起床发现,整座城市又换了新装。
“3999卢比,苏尔电视抱回家!”
打开窗户迎接新鲜空气的家庭主妇们,忘了回厨房热牛奶。
站在阳台上抽烟的男人们,被烟屁股烫到手指也不自觉。
唯有去门缝处拿报纸的孩子们大呼小叫,报纸上同样揭晓了苏尔电视机的价格。
哗,人们开始骚动。他们先是不可置信,接着又情不自禁的和邻居展开激烈的讨论。
那劲头十足的模样,就像听闻了这座城市最隐秘、最让人欲罢不能的八卦。
不到四千卢比,这怎么可能呢?六千他们都觉得是奢望。
但外面的海报,家里的报纸,无不在告诉他们这是事实。
并且苏尔电视机今天就开卖,孟买各大商场都有售。
很多人第一时间拿起电话,拨打商场的订购热线,结果被告知货已经被订完。
他们又马不停蹄的换第二家、第三家,或者干脆出门,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最近的商场。
疯了,这个价格直接抹杀了人们的理智。
太便宜了,本来没有购买电视机计划的人,也加入了抢购大军。
3999卢比,还要啥自行车?就是炸了,大家也要夸它炸的响。
事实是海报上的高档质感,几乎杜绝了这种可能。
班德拉的商业中心,尔科商场门前,大清早就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
人们兴高采烈的交头接耳,手里攥着大把钞票。他们时不时的看向队伍最前面,眼里有期盼、也有焦急。
“整个孟买都在讨论你的电视机。”玛丽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牛奶。
“这是福音,不是吗?”罗恩从阳台上收回目光。
玛丽她们的公寓就在尔科商场附近,这是班德拉最繁华的街道。
“你又成功了。”玛丽叹气。
“别担心,亲爱的,这次我们已经赚了。”罗恩安慰她。
太阳娱乐投资的第一部电影,《爱在烽火云起时》票房扑街了。
电影在七月份上映,首周票房才一千多万卢比。
熟悉宝莱坞规则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电影在票房上几乎不可能赚钱。
果然,两个月下来,到了九月中旬,总票房也才四千万。
妥妥的扑街,想要盈利,票房至少要超过1.5亿卢比才有可能。
因为院线要分走一部分,各邦的娱乐税也是笔大抽成。
好在电影的音乐版权卖的不错,3亿卢比,太阳娱乐分了五千万。
乔普拉还还准备让这部电影出海,说不定还能赚点美刀。
搞不好太阳娱乐最后能从这部电影身上,赚到六千万卢比。
非常不错,至少罗恩很满意。
玛丽只是可惜,她曾很看好这部爱情电影。
惨淡的票房,让她开始怀疑起自己的眼光来。
“我猜你接下来,又有的忙?”
“外面你也看到了,我得回苏尔电器坐镇。”
“这次的广告非常成功,就连宝莱坞都在讨论你的营销手段。”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罗恩神秘一笑。
“什么意思?”
“你看看外面。”罗恩指了指窗外。
玛丽转头,孟买晴朗的天空下,一只巨大而又色彩斑斓的热气球,极为引人注目。
同样吸人眼球的,还有它下方挂着的超大型红色条幅。
“3999卢比,苏尔电视机措手可得!”
上百米长的广告条幅,挂在热气球下,低空飞过城市的上方。
街道上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叹和欢呼,很多小孩在下方追着热气球跑。
这太新奇了,在印度还从没有过这种天空广告。
“为了这场营销狂欢,你到底花了多少钱?”玛丽忍不住问。
“三千多万卢比。”罗恩很印度的晃了晃脑袋。
“哇,大手笔。”
上百万美元的广告,还是在印度,绝对是天价。
“一切都是值得的。”罗恩看向窗外。
已经有人从尔科商场出来,他们抱着崭新的电视机包装盒,神情兴奋。
硕大的“SUR”logo,明晃晃的印在正面,所有人都能看得到。
罗恩草草吃完早餐,接着马不停蹄的下楼,阿尼尔正等在那儿。
顺带一说,他之前订购的奔驰S600已经到货。
黑色的车身看起来极为大气,三角标还是立起来的,有面儿!
阿尼尔替罗恩打开车门,因为防弹的缘故,车门十分笨重,这是一件力气活。
柔软的真皮座椅,让罗恩舒服的差点发出呻吟,空调的凉风也早已习习吹来。
“去园区。”他满足的叹了口气。
“是,老板。”司机启动汽车。
豪车就是豪车,一路上不仅没有颠簸,就连窗外的噪音也一丝透不进来。
到了苏尔电器楼下,罗恩被吓了一跳。这里也挤满了人,不是买电视的人,是来提货的经销商。
他们把大门堵的水泄不通,罗恩的车根本进不去。
没办法,他们只能绕道从施工的园区内进入工厂。
“老板,您可来了呀!”阿希什满头是汗。
“情况怎么样?”
“大爆!大爆呀!我们五个接线员,到现在都没喝过一杯水。”
“外面的都是孟买的本地经销商?”
“是,其他城市都是通过电话联系。”
早在开卖前两天,苏尔电视机就已经送往印度的各大城市。
今天的上市,是全国同步进行,声势浩大。
“我们备货了差不多三万台,他们这么快就急着催货?”
“哎呦,”阿希什都快急得拍大腿,“老板,这点货连孟买都不够塞牙缝。”
“已经卖光了?”罗恩一呆。
“很多商场都还没来得及摆上货架,就被人预定走。”
“现在厂内的备货,还够生产多少台电视机?”罗恩问。
“两万台,我们总共进货了五万套显现管配件,全在这儿。”
“不够,再加!去和东大那边联系,追加十万套订单,要现货!”
“老板”阿希什可怜兮兮的看着他。
“怎么了?”
“美元,我们的美元不够。”
罗恩顿住,他差点忘了,国际贸易用的都是美元。
卢比这玩意儿,即使罗恩愿意,东大也不要啊。
他这两年拼命搜刮,美元小金库也只有125万的存货。
因为和NEC的合作,马邦政府又批了他200万美元额度。
一公一私,加起来才325万,这就是罗恩手里的所有美元。
支付NEC的定金,花了60万。去东大买了两台生产线,加部分配件以及人员开支,花了50万。
订购五万套显像管,一套20美元,又是100万。
七七八八扣下去,罗恩的美元小金库只有110万的剩余。
10万套显像管价值200万美元,他手里的钱根本不够。
“能买多少买多少,110万全花出去。我们付现金,让他们准备现货,即刻装船出海。”
“那那以后怎么办?”阿希什有些忧心。
“以后我来想办法。”
还是缺美元啊,整个印度都缺。手里的存货,花一点就少一点。
这样下去不行,罗恩必须得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坐吃山空坚持不了多久。
最稳妥的办法,当然是开展国际贸易,比如把苏尔电器的产品卖到国外。
这种生意全是以美元结算,只要把路子走通,那以后罗恩就有源源不断的美元。
不过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印度产品能出口的全是原材料,电子产品没那个资格参与国际竞争。
苏尔电器依靠东大提供的低廉零件价格,或许可以试一试。
没加入世贸前,西方基本把东大排除在了国际贸易之外。
印度却没有,作为字面意义上的“最大民主国家”,国际市场对印度毫不设防。
尤其是北边的毛熊倒了后,为了拉拢印度,西方国家纷纷递来橄榄枝。
这是大好机会啊,苏尔电器完全可以做二道贩子,把相对廉价的商品卖到海外去。
罗恩越想越兴奋,这是条未曾设想的道路。
谁说当买办不能长久的?在东大加入世贸前,罗恩觉得自己行。
但不是现在,远水救不了近火。
当务之急是抢占印度国内市场,让苏尔电器发展壮大。
美元啊,罗恩绞尽脑汁。
突然他眼睛一亮,或许可以先找海拉帮忙。
她准备替外国人做护照生意,又是还充当国际钻石掮客,那赚的都是美元。
上次那个巴西贪官,她就分了十多万,罗恩不信她没有其他存货。
大不了多吃几顿海鲜,他豁出去了。
只不过当罗恩找到海拉说明来意后,她却相当纳闷。
“你想要美元?”
“对,我最近的生意需要周转,没有美元不行。我有卢比,如果你需要的话.”
“你要多少?”她直接问。
“越多越多,那笔大生意。”
“等等,你是说上百万、上千万美元?”
“呃如果有路子,当然没问题。”
“有一个人能帮你。”海拉神秘一笑。
“谁?先说好我不想和黑帮做这笔交易。”罗恩已经很久没有和哈德汗做过买卖,他在有意识的做切割。
“不是黑帮,是艾莉。”
“谁?”罗恩迷糊了。
“艾莉,那个你从皇宫救出的女孩。”
“噢,是她,”罗恩想起来了,“不过这和她有什么关系?”
“我没说过吗?好吧,是我的问题。你知道的,她是瑞士人,家族很有实力。”
“所以?”
“她家能在瑞士银行说得上话,”海拉耸耸肩,“来,我们给她打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