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第一时间让魏明知道他们获奖的消息,周惠敏这次也是给他发的电报。
阿敏在香港乐坛受欢迎的程度还要超出魏明的预料,他知道阿敏的唱片卖爆了,也确信她那几首歌新歌在82年属于出类拔萃的,但没想到最受欢迎女歌手的头衔能落在她一个玩票歌手头上。
这个荣誉成就再加上卡伦·卡朋特的去世,似乎激发了阿敏想要认认真真搞音乐的想法。
她知道受限于先天条件,自己的嗓音跟那些铁肺女歌手没得比,哪怕在技巧和情感上做到最好,也略差一分震撼。
所以她觉得走创作型歌手的路线更适合自己,在这封电报中她认真向魏明请教了如果自己想要自己写歌该怎么做。
魏明认真思考后并给她回复。
就好像写网络,新手最适合的类型是同人文,在别人现成的框架里进行二次创作,可以省很多事,等摸透了创作的规律再搞原创。
所以魏明的建议是:“你不妨多看看那些古诗词,它们的‘歌词’都是现成的,而且非常高级,这些古诗词包括诗经、汉乐府在古代也都是以吟唱的方式流传于世,只不过古代没有留声机,它们的曲调没有跟着流传下来,这对音乐人是个机会,你之前信里曾提过邓丽君的《淡淡幽情》带给你极大震撼,何不效仿之。”
信发出去后,魏明又抓紧时间完成了《博物馆奇妙夜》的中文版,交给了晓燕婶审稿。
晓燕婶当时拿着稿子就进了单位,结果因为被出版社叫过去开会,再加上郑渊捷盯着,就让他先看了。
郑渊捷一边看一边恨:妈的,怎么能写的这么好!
因为《童话大王》有魏明的作品,郑渊捷一直不好意思说销量好是因为自己的,也不好意思提涨稿费的事,更加没有自立门户的想法。
不过吕晓燕已经把郑渊捷的稿费升为了跟魏明一样的顶格千字十块,再涨就不合规了,顶多就是从工资、年终奖和员工福利上进行补贴。
因为写的够快够多,有时候还能投给其他刊物,所以郑渊捷的月收入早就超过了300块,对于他这样的年轻人算是很高了。
完成了《博物馆》的中文版,魏明利用家里的电脑再接再厉,把另一篇英文故事写完并寄给了梅琳达。
这两天他都在闭关,出关后本来是要帮着父母准备采购年货的,没想到彪子从天津回来了。
老魏甩甩手:“你去找他们玩吧,我和你娘你妹三个人呢。”
彪子比黄湫燕回来的都晚,而且年后两口子还要进剧组完成后续部分。
这次拍戏可是把他拍爽了,不仅男一号,还担任了武术指导的工作,因为剧组离不开他,拍完自己打戏还要指导其他人的,所以哪怕就在天津他也是坚持到快过年才回家。
回来后他第一时间跟魏明和梅文化小聚了一下,开口就是:“我想死你们了!”
彪子在天津就听说了魏百万的大名,当时他自豪地指着报纸上魏明的名字对剧组工作人员道“这个我大哥!”
回来后提起这件事仍觉得激动,那些香港富商捐多少他都觉得没多么震撼,但魏明可是自己身边人,而且一百万对于一个大陆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甚至还有报纸说,除了给北大的100万,魏明捐给家乡教育和交通上的钱也不在少数,他是把自己捐空了。
但彪子知道明哥没那么傻,他捐掉的最多也就他个人财富的一半。
不得不说彪子还是把他明哥想的太伟大了。
算上魏明的海外资产,他也就捐了百分之一不到的样子。
三人都是东方新天地这家日进斗金的店铺的老板,从捐款奖学金这件事,魏明顺势跟他们讲了一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等以后你们有了钱也可以做一些慈善,现在就算了,当以低调为主。”魏明不低调是因为他的巨额财产是写作收入,而非经商所得。
虽然去年的宪法承认了个体经济,但商人可以明目张胆显摆炫耀自己的财富还得再过几年呢,礼还没崩,乐尚未坏。
他们三个里面最有希望成为一名合格商人的就是梅文化,他问:“大哥,人们都是仇富的,我最近看新闻,听说有些地方的万元户被报道出来之后非常苦恼。”
“哦。”
梅文化道:“作为地方上先富起来的代表,他们的事迹一旦被报道出来之后,首先就会遭受群众的眼红,眼红的人甚至会锲而不舍地找各种理由举报,除此之外还有村干部小领导的揩油,总想着从你先富的人里榨取利益。”
魏明点点头,并不觉得意外。
所以梅文化不禁想问:“先富和后富的矛盾感觉会越来越大,捐钱做好事真的有人会领情吗?”
“我觉得领情的肯定是大多数,但不领情的人肯定也存在,而且会说很难听的话,不过捐钱这件事的首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喜欢你,”魏明告诉他,“首先捐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比如说,有人得了绝症,没钱治疗,而你只要付出每天的收入就能救回一条命,挽救一个家庭,你做不做。”
“当然做了!”两人异口同声。
魏明:“做完开不开心。”
“这么大的功德,我开心死。”彪子直言道,梅文化也开悟的点点头。
魏明:“做慈善带着这样的想法,你会开心很多,其次呢,做好事也会有好报,你如果做慈善能做出名堂,比如全国大学都有你捐建的教学楼,我想国家肯定也会给你相应的政治地位,而在我们这个国家,政治地位比钱还重要。”
梅文化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只是每个大学都要捐一栋楼,这怎么可能,哪怕明哥也做不到吧!
这天柳如龙带着《射雕英雄传》的漫画师李志清从TVB离开,刚刚他们拜访了《射雕英雄传》剧组,李志清还给四位主要演员画了漫画形象,准备在《狂人漫画》上宣传一波。
年后这部剧就要播出了,但还没拍完,这在香港实属正常。
《狂人漫画》因为超高的销量和粉丝粘度,在宣传娱乐产品的时候非常好用,今年春节档的《新蜀山剑侠》和《A计划》也在杂志上宣传了。
动作片、仙侠片和漫画很配,不过他们的对手是《最佳拍档2》,这就很难了。
《新蜀山剑侠》的导演虽然是徐客,徐客虽然是新艺城七怪,不过这部电影却是嘉禾的,因为新艺城的几位老板不同意徐客拍这样一部投资浩大的神魔片,而嘉禾的邹文怀也想分化新艺城,所以大方投资。
现在《新蜀山剑侠》和《最佳拍档2》同日上映打擂台,尽管《最佳拍档2》表现不如上一部,但看趋势,2000万应该不在话下。
这个成绩碾压《新蜀山剑侠》,不过《蜀山》也有千万以上的潜力。
至于同属于嘉禾的《A计划》还要晚一些上映,两部嘉禾影片都会在邵氏院线放映,嘉禾联合邵氏共抗新艺城的局面已经非常明显了。
周惠敏和妮奶刚看完《新蜀山剑侠》从电影院回来,林妮正炫耀自己的人脉。
“林清霞啊,我熟,你喜欢的话我这次回去给你要几张签名照。”
她们觉得《新蜀山剑侠》看着挺刺激的,特效非常惊艳,就是剧情不能细琢磨,比昨天看到的《最佳拍档2》确实差了些。
人家《最佳拍档2》不仅喜剧做得好,剧情很丝滑,而且特效也不差啊。
这让阿敏不禁有些为阿明编剧的《A计划》担心,不过自己肯定会第一时间支持的。
她们俩刚回家就看到了魏翎翎,她是过来跟母亲告别的。
“我要去美国出差,到时候直接回台湾过年。”
“小年都过了你还出差啊?”林妮心疼女儿太拼了,你又没弟弟,你这么拼有啥用啊。
魏翎翎道:“人家老外又不过年,而且这次的合作很重要,我们要给变形金刚加车标了,这是很大一笔钱。”
鉴于变形金刚的热度已经从北美蔓延到了亚洲和欧洲,汽车市场也看到了这款玩具的巨大潜力。
为了从孩子开始培养他们的客户,美国汽车厂商决定跟朗宁厂合作,把他们的车标和汽车外形跟变形金刚结合,这次魏翎翎去美国就是听听报价,选一个合适的合作。
而且不仅有美国汽车品牌,日本和欧洲的品牌也会参加,另外还要看望一下姑妈,给她拜个早年。
魏翎翎在家里吃了个饭,而周惠敏回家后看到了魏明的回信。
他建议自己从古诗词开始自己作曲,就像《独上西楼》《但愿人长久》《几多愁》这些歌曲一样。
这些歌曲的作曲人可都是刘家昌、黄霑这样的大师,感觉阿明一开始就给自己上了高难度。
“还以为你会让我从儿歌开始练起呢。”
不过阿敏很听劝,当即找来了《唐诗三百首》,短诗不看,只看长诗,什么《将进酒》《蜀道难》《琵琶行》,看着诗,脑子里想着旋律。
当周妈回来后,看到女儿竟然不是在看电视,不是在听电台,也不是在对着画板涂鸦,她竟然在看书读诗,她甚至揉了揉眼睛,确实自己没看错。
当妈妈问起,周惠敏回道:“我想巩固一下自己的语文成绩。”
周妈乐得合不拢嘴:“好,你好好读书,妈妈给你做好吃的!”
这个寒假周惠敏就这么一直跟魏明交流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更早的诗经和汉乐府,魏明还给她寄了不少在大陆买到的相关书籍,而阿敏现在看简体字也越来越厉害,几乎无障碍阅读。
再有两天就要过年了,魏明把给阿敏的信寄出去,又收到了梅琳达的包裹,里面是《博物馆奇妙夜》绘本的样书以及她的信。
《博物馆奇妙夜》电影很出名,但原著其实是美国畅销绘本。
魏明写的更接近电影版,甚至留了扣子打算将来写续集,而从变成绘本,又进行了一番低龄化处理,使低龄小学生更容易接受。
但主题不变,主要传达了对历史、知识与秩序的敬畏与传承,也让小朋友不可自拔地对博物馆产生兴趣。
当然,做成绘本不可避免地牺牲了的故事性。
梅琳达在信中也提到了这点:“我希望《博物馆奇妙夜》能以的形式发行,可以匹配高年龄的小学生甚至初中生,但这个故事太少,不足以凑成一部图书,而《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给了我一个想法,你说把它们合成一本书出版怎么样。”
魏明之前创作的第二个英文中短篇故事就是《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讲的是一位科学家发明了将物体放大缩小的机器,在一次意外中把四个孩子缩小而引发的故事。
也是改编自好莱坞经典儿童电影,而且票房成绩不错,北美年度前十。
梅琳达看出了这两篇故事的相似点,都是给了一个有趣的设定,让主人公经历了一场冒险,而这冒险甚至还有一些惊悚。
她在信中表示:“如果这样的故事你还有的话,请多写一些,我们可以两个故事凑成一本书,并把这些故事命名成一个系列,打造成一个品牌,比如y讲故事,y吓你一大蹦之类的。”
这样的故事魏明确实还有很多,不过他觉得梅琳达起的名字都太差劲了,他有一个更合适的。
《鸡皮疙瘩》怎么样,英文《Goosebumps》。
不得不说梅琳达是个商业鬼才,她启发了魏明,自己好像真的可以写一个《鸡皮疙瘩》系列。
儿童类畅销作品的利润确实诱人,薄薄的一层可以卖出不便宜的价格。
在《哈利·波特》系列横空出世之前,世界上有这么一套书籍,名叫《鸡皮疙瘩》系列丛书,是当时世界上销量最高的儿童图书系列,全球销量三亿多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定为销量最大的儿童系列图书。
要不是影视改编不太成功,在中国影响力严重不足,总销量未必会被《哈利·波特》压一头,不过魏明曾给喜子家的葫芦娃买过一套中文版,里面的故事基本都熟。
它的每个故事都不长,且互不关联,独立成篇。
中文版每本书里有两个故事,什么欢迎来到死亡屋、怪兽之血、木乃伊的诅咒、稻草人的午夜游行之类的,都是一些小朋友看过之后欲罢不能,浑身起鸡皮疙瘩,带点恐怖的故事。
而它的宣传语就是“胆大的翻开,胆小的走开”。
作者R.L.斯坦凭借这套丛书连续三年位居美国最畅销作者之首,最热卖的时候,美国儿童类书籍年度畅销榜前十,《鸡皮疙瘩》系列能占八个席位。
这个东西有搞头啊!
《鸡皮疙瘩》在美国这么火,肯定也有影视改编,而且电视剧改编曾经还算成功,只不过电影改编权卖给了哥伦比亚,结果拍砸了,严重影响了这个系列的IP价值和改编热情。
但现在,就凭《博物馆奇妙夜》和《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魏明的这个“鸡皮疙瘩”系列IP价值就不会差。
另外魏明选择故事的时候也可以专门选择那些有过成功电影改编的故事,并兼顾整个系列的风格统一。
甚至不要脸一些的话,《勇敢者的游戏》也非常符合这个系列的调性,等跟麦克米伦的合约到期就可以挂上“鸡皮疙瘩”系列的名头再发行一版,魏明还能把续集故事也写出来!
以他现在的能力,确实写英文长篇有些费劲,但中短篇则是手拿把掐。
当打造一个超级畅销,改编也超级卖座的系列儿童丛书的念头冒出来后,随着而来的是无数个经典故事充斥着魏明的大脑。
什么灵异第六感、潘神的迷宫、小丑回魂、鬼娃、孤儿怨等等,魏明越想越兴奋,吓唬小朋友的感觉好好啊!
甚至还有很多魏明从小听说的中国传统故事也可以加入其中,比如猫脸老太太什么。
虽然这玩意儿谈不上什么文学性,不过梅琳达的出版公司初创,正是需要能持续产出高销量的作品的时候,“鸡皮疙瘩”完美符合条件,魏明也觉得自己义不容辞。
他当即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跟梅琳达商量着该怎么搞这个“鸡皮疙瘩”系列。
这边魏明和梅琳达正愉快通信,共商大计。
另一边,在香港,除夕前一天,《A计划》正式上映,这部电影是程龙耗时一年才完成的,也是魏明编剧的作品,只不过为了台湾市场,“魏明编剧”这一点并不能大张旗鼓地宣传。
但这部电影被嘉禾寄予了压过新艺城,压过《最佳拍档2》的历史使命。
现在邹文怀是有些后悔的,当初他和魏明有一个“一千万之约”。
如果票房能超过1000万,魏明就可以得到票房的5。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当时票房过千万是很难的事,可去年票房集体大爆发,年度前十全部突破千万大关。
更让人意外的是青鸟的文艺片《投奔怒海》竟然也有1500万票房,赚了个盆满钵满。
邹文怀:“早知道就赌能不能超过2000万了!”
因为《A计划》有非常可观的外埠收益,所以只要香港能有2000万,他面子上就过得去。
还有就是那个《五福星》,他让洪津宝他们看着搞剧本,这次可不能找魏明了,忒贵!
“来了,开始了!”
此时留守老人魏森豪正在跟周惠敏母女一起过年,除夕夜他们还一起看了TVB的新剧《射雕英雄传》,当罗文甄妮合唱的《铁血丹心》一出,全香港的观众都被惊艳到了。
周惠敏感觉明年的两台颁奖典礼上肯定少不了罗文和甄妮的身影了,她由衷为之高兴,也希望甄妮能拿到最受欢迎女歌手奖。
香港人这时候看《射雕》,而大陆人,尤其是大陆北方人此时都在等待预告已久的猪年春节联欢晚会。
在沟子屯的村支部,老魏招呼大家一起看电视。
回家已经几天了,乡亲们也不再避之如蛇蝎了,都免疫了,你吹你的,我们无脑叫好就是。
这是沟子屯过的第一个有电的春节,哪怕最节省的人家今年都准备让电灯亮到0点。
“来了,来了,开始了!”随着齐德龙的一声,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始。
坐在C位的魏明嗑着瓜子等待雪姐的春晚首秀 (今日保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