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除了照明作用外,煤油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作用,就是用作燃料。
普通百姓家中做饭或者用柴薪,或者用煤炭,直接烧煤油当然非常不划算。
但是,储备大量的煤油用于军事行动,就非常必要了。大军行进,可能要经过沙漠,可能要经过沼泽,可能要经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去哪里找柴火埋锅造饭?
而在这种情况下,用煤油炉子做一顿热乎乎的饭菜,对将士们的体力有着怎样的补充?对士气的有着怎样的提升?
一个好厨子顶半个指导员。
但厨子再好,没有合适的柴薪,也做不出热饭不是?
还有,即便附近有足够的柴薪,那也得费体力收集的。而煤油炉子是可以直接使用。
兵贵神速。
在急行军时,煤油能起到的作用着实不可低估。
至于用煤油改进希腊火,让希腊火的效力更强,更是显而易见的功用。
总而言之,这煤油一发明出来,无论在民生还是军用方面,对赵朔都有着巨大的提升。
在哈尔喀贵城又休息了一个月后,赵朔在三千名黑骑的护卫下,往中都城而来。
他这次来中都有两个目的。
其一,就是中都要开新一届的科举了。
以前赵朔公务繁忙,都是耶律楚材主持科举。现在闲暇起来了,他想亲自去看看。
另外,光向他的封国内移普通百姓还不成,还得移官。
当初赵朔攻下花剌子模的城池,只是命八旗的伤残军士为当地主官,维持象征性的存在。后来,又任命了当地一些看得顺眼的人做副手辅佐。
很显然,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赵朔要想将封国牢牢抓在手中,来自汉地或者蒙古的官吏至少要达到一半以上。
其二,就是木华黎了。
木华黎攻凤翔不克,而且中了一箭。
木华黎的地盘是东北地区,以及他攻占的陕西一部分州府,那里自然是没太高明的医生的。倒是中都名医甚多,所以木华黎一直在中都养病。
赵朔和木华黎交情甚好,也想来中都探望探望。
事实上,赵朔刚刚回军,就命波斯名医拉合那舍儿,前去给木华黎诊病了。
拉合那舍儿,波斯神医,尤其擅长外科,无论是传统的“金针拔障”之术,还是治疗各种外伤,都极有独到之处,被誉为“波斯第一神医”。后来得罪了哈里发,在巴格达待不下去,投奔了木剌夷人。
后来,“山中老人”带领木剌夷人向赵朔效忠,拉合那舍儿也就成了赵朔的手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管这拉合那舍儿是不是比中土名医厉害,起码能提供不同的思路。
不过木华黎病得太重,拉合那舍儿也没什么好办法,回来告诉赵朔,木华黎恐怕再撑不过一年。
“阿朔,你来了!”
五年多不见,木华黎明显瘦削了很多。曾经壮硕的身躯,如今被病痛折磨得只剩下一副嶙峋的骨架。面色苍白,眼窝深陷,嘴唇泛着病态的青紫色,在苍白的肤色映衬下,更显得格外刺眼。
他无力地斜倚在榻上,唯有那偶然间闪过的犀利的眼神,能依稀闪现蒙古四杰之首的风采。
眼见儿子孛鲁领着赵朔进来,木华黎面上现出温和的笑容,指着床边的椅子,道:“快坐,我有很多话想同你说。“
赵朔在那张椅子上坐下,关切地问道:“怎么样?最近这些日子,身体可好些了?”
木华黎微微摇头,道:“恐怕比以前还重了些,我这身子骨应该是撑不了多久了。不过,说实话,虽然我在凤翔中了一箭。但是,战场厮杀,不是我杀别人,就是别人杀我,各凭本事罢了,我没什么怨恨,更没什么遗憾。”
“如今唯一有遗憾的所在,就是夏国。真恨不能亲自领兵,把夏国灭掉啊!”
赵朔微微点头,道:“西夏背信弃义,当初成吉思汗征花剌子模前,命西夏出兵五万从征。结果,西夏未出一兵一卒。虽然我们凯旋之后,夏国向成吉思汗献上重礼请罪。但是…”
顿了顿,赵朔冷笑道:“我们打输了,西夏就趁机崛起,灭我蒙古。我们打赢了,他们就献上子女财帛请罪。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木华黎道:“夏国不仅拒绝出兵,还狠狠羞辱了我蒙古。他们对我蒙古使者说的那些话,阿朔你都听说了吧?”
“确实听说过。”
当初,蒙古使者到西夏,要求西夏按照两国的协议出兵。
结果,西夏的大将沙合敢不说,既然蒙古凭自己的力量,无法灭掉花剌子模,那还有什么资格做西夏的上国?即便有和议又怎么样?我们西夏人愿意遵守协议,但是得蒙古人败了才会出兵!
蒙古使者简直气炸了,直接威胁道,你们难道就不怕我蒙古回军之后,向你们夏国报复?
结果,那阿沙敢不却说,汝蒙古回军归来,若以惯战而欲战,则我有阿剌筛之营地,有褐子之帐房,有骆驼之驮焉,可趋阿剌筛山奔我,在彼战之。若需金、银、缎匹、财物,则可奔额里合牙!
阿剌筛,指的是贺兰山。
额里合牙,则是后世的银川。
很显然,这阿沙敢不的意思是,西夏既有贺兰山天险,又有银川这个财物富足的后方,要战要抢,悉听尊便,老子不怕。
赵朔目光冷冽道:“就凭当初阿沙敢不说的那些话,西夏就有亡国之罪!”
“我是不成了。”
木华黎刚才说了这么多话,精力明显有些不济,连喘了几口气,道:“现在,一切都靠你们了,灭掉西夏!不但要灭掉西夏,而且灭掉什么金国、宋国,乃至于西方诸国,让整个世界都臣服我蒙古!如此,我死而无憾!”
木华黎奴隶出身,是铁木真将其一步步提拔,成为四杰之首,万户长,蒙古数得着的大人物。
他早已将大蒙古国的事业看做了自己的事业。
这次西征将士过来的各种消息,也传入了木华黎的耳中。
他这才知道,西方还有那么多国家,而蒙古是如此的强大,统一整个世界大有可能!
非但如此。
木华黎虽然是在中都城养病,但中都城发生的事情,还是传入了他的耳中。
赵朔的移民制度。
赵朔行的科举制度 这就让蒙古每攻占一个地方,都有彻底消化的可能。
如果蒙古统一整个世界,那在后世传说中,木华黎将有着怎样的地位?
如今木华黎时日无多,儿子孛鲁将继承他的一切,了无遗憾。
最在乎的,就是这身后名了。
就在赵朔和木华黎交谈的时候。
中都城,春明楼,此刻也热闹非凡。
春明楼是中都城最大的酒楼,还有半个月,新的一场科举考试,就要在中都城举行,自然成了士子们的聚集之地。
如今赵朔的科举考试,可不仅仅是附近中都的百姓参加了。
不光赵朔治下的山东、河北诸地,而且附近的山西、陕西,都有士子前来效力。
考中后,需要将家眷迁来中都算什么?蒙古蒸蒸日上,连万里之外的花剌子模都征服了,只要能当蒙古的官,把家眷迁来的要求在这些外地士子根本就不算什么。
“听说了吗?驸马爷来中都城了!恐怕今年的科举,驸马会亲自主持。”
“那不可能。驸马是何等身份?能接见一下考取的进士,就算不错了。还亲自主持科举?你真是想瞎了心。”
“就算驸马亲自接见也不错啊!如果入了驸马的眼,还愁不能飞黄腾达?”
“你还是先考上再说吧!这些年的考试题目,可是越来越难了。”
“何止是越来越难,而且分配的官职越来越低!真羡慕驸马第一次开科举那批人啊,只要选中,直接就是一个县令或者县尉!啧啧啧,当初我要是在中都城就好了,可惜没赶上,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确实太难了啊,尤其是数学。以前会基本算术即可,现在还要考什么几何,说官员丈量土地用得着。“
众士子议论纷纷,对于之前科举考试的胜利者,充满了羡慕和嫉妒之意。
没办法,赵朔之前缺人手,自然差不多就可以用了。而且,官位太多,第一次科举都是直接授予县令、县尉或者府里的通判等七品以上的官职。而越到后来考中的,只能担任低级官员了。
而且,赵朔大量用为蒙古立过功的人担任基层官吏,这种官吏的空缺也不算多。
所以,每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越来越多,录取的人却越来越少,而且官职不尽如人意。
当然了,他们也就是羡慕嫉妒而已,恨是没有的。
金国当初开科举,面向全国,一年才录取五十人左右。
赵朔命耶律楚材开科举,最少的一次都录取了一百人,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说到底,只是天下的官位是如此之少,而参与竞争的人如此之多,只能疯狂内卷了。
“咳咳…“
正在众士子议论纷纷之时,忽然一个三十来岁,身量高而瘦削,神采奕奕的中年人站了起来。
他朗声道:“诸位仁兄不必担心。虽然去年科举,朝廷只取了一百零七人。但是,今年科举,恐怕要比去年录取的人数要多得多。”
“为什么?”众人满怀希冀之色向那中年人看来。
那中年人自信满满地道:“诸位忘了,去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吗?我蒙古大军西征回来了。不仅灭了花剌子模,而且还取了钦察草原和罗斯诸地,占领的地盘,有两个华夏大小。”
有人道:“这位仁兄的意思是,我们去那些新得的地盘上做官?”
那中年人道:“蒙古四位王子的地盘,我也说不好。但是,大家考取的,难道不是驸马开的科举?驸马被封为呼罗珊、吐火罗、北天竺、巴格拉季昂尼王国、西罗斯之王,至少比河北大了十倍。你们说,驸马是更信任我们这些士子呢,还是那些连语言都不通的当地人”
“对啊!驸马肯定更信任我们,要不然为何会向域外移民?”
“我听说,驸马对那些西方蛮夷可狠了。整个呼罗珊地区,男人杀了八成!留下的那些女子,就等着移民过去享用!”
“如此说来,今年录取的人数,肯定会大增啊!山东、河北的官员们,一个萝卜一个坑,驸马肯定会抽调一下到新的封国稳定统治。这些人走了?不是能多出很多官位来吗?”
“也可以让我们直接去那些新土做官啊!我不怕路途遥远,只要能有官做就行!”
“废话,这年头,谁还怕什么山高路远?万里之外,也有肥沃的土地,繁华的大城,还有千娇百媚的异域美人!”
“我愿意为驸马守土!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那中年人这么一说,众士子齐齐眼前一亮,高声议论起来。
其实,现场这么多聪明人,未必就没人能想到这些。但是,何必说出来呢渲染科举困难的气氛,吓退一些竞争者总是好的。
现在既然那中年人把话挑明了,也就不必藏着掖着的了。
而且,大家都能想到,这中年人把话说这么明白,恐怕是对自己的才学极有信心,势在必得。
有人问道:“敢问这位仁兄,贵姓高名?”
那中年人朗声道:“太原元好问!”
“原来是元才子当面!”
“想不到,元才子都来参加驸马的科举了!”
“看来,我们大蒙古国西征真是打出了赫赫威风,连元才子都弃暗投明了!”
众人纷纷惊呼出声。
没办法,元好问在这个时候,已经相当出名。
七年前,元好问参加金国的科举,虽然没有考中。但是,他在汴梁,结识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名流,诗歌创作极丰。其中《箕山》《元鲁县琴台》等篇,深得时任礼部尚书的赵秉文赞赏,其文名震天下,被誉为“元才子”。
但是,元好问再得金国礼部尚书的欣赏,也得看清楚天下大势啊!
在历史记载中,元好问兄长元好古死于蒙古入侵,一直考金朝的科举。
赵朔改变了历史,术赤进攻山西时,温和了许多,元好古没有死在乱军之中。
元好问既然和蒙古没有血海深仇,当然得仔细考虑考虑金国和蒙古的前途哪个好。
金国,正在蒙古的威胁下瑟瑟发抖。
而蒙古呢?
当蒙古西征获胜,灭国无数,获得的地盘有两个华夏的大小,每个普通用士兵得的财富超过五百两的银子的消息,传入元好问的耳中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下定了决心。
他决定不再参加金国的科举了,而是参加蒙古的科举。
最后,元好问高声道:“其实,也不仅仅是我蒙古这次西征得到的一些地盘。我蒙古的军力是如此强大,驸马又能开科举,选贤任能,注定要一统天下的。大家只要有真才实学,绝对不愁没官做!”
“对!我大蒙古国和以前的任何朝代不同。开疆拓土,远超前代,官位自然也远超前代!”
“这开疆拓土就是好啊!农民得了更多的土地,吾等得了更多的官位,连商人都多了许多新的销售之地!”
“这算什么?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等以后我大蒙古国,连西方的什么欧罗巴诸国灭了,连什么南方的金国和宋国灭了,官位更多!”
“金国宋国也有大量的士子。不过,我们早一届考中,就能占得先机,未来定能飞黄腾达!”
“我蒙古注定统一整个世界、全有天下!”
众士子热切的讨论起来。
不得不是说,这次西征的余波荡漾下,不但河北山东的农民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连北方这些儒生也眼界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开疆拓土,并不意味着劳民伤财,而是更多的官位,更多的财富。
这些儒生也开始闻战则喜!
请: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