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249章 天地异象

熊猫书库    坐看仙倾
🔊点这里听书

  邪种在青云天下本就是小事,两年以前,在岐岭还未出事之时,各处山林之中都有这种遗族死去但不腐之尸出现。

  有些山野樵夫,还有过路的书生若是不小心走到山林之中,经常会因此而尸骨无存。

  可对修仙者而言,这种嗜血的躯体若是只有单独几只根本不成气候,自可以不用理会。

  但司仙监担忧的则是如岐岭出事之前那般,有邪种成群涌出,以至天下大乱。

  而当监察处赶到三里县的时候,三里县的县太爷已经带着官差等候。

  “大人,县中的确发现了邪种。”

  根据县太爷所言,石塘村这段时日一直都六畜不安,官府原以为是山中有野兽,并未放在心上。

  可听说京中尚书家的公子在此地出事之后,他们立刻就下令搜查了山林。

  结果果然发现一群邪种,就在了横山之间山涧之中。

  他们一群凡人,自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便只能派人看守,一直等到监察处派人前来。

  而随着监察处的人随官府的差人来到发现邪种的地方之后,他们就看到了游荡于山林之间的邪种,于茂密的丛林之间来回徘徊。

  监察处的提司名叫木菁,也是这些年新晋的官员,曾与匡诚一起,处理过岐岭之后难民逃亡盛京的事情。

  发现如此数量的邪种之后,木菁未敢轻举妄动,而是设计抓到一只送往了盛京,随后派人将此地封锁。

  “三里县的邪种数目有多少?”

  “光是这几日肉眼所见的,足有百只。”

  监正贺靖元听后眉心一皱:“三里县可有人口失踪?”

  木菁摇了摇头:“没有发现人口失踪。”

  “这么说来,这些邪种未曾伤人?唯一倒霉的就是窦尚书之子窦远空?”

  “这种鬼东西不嗅到人味的话基本都是在失魂状态,不会露出太多的嗜血本性,三里县人迹罕至,山脉众多,发现邪种的山林基本都是无人之所,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会相安无事,只是窦远空运气实在不好,才会被折腾成这个样子。”

  副监正彭东阳扬起眼眸:“又一次邪种作乱,莫非是当年岐岭一事后涌出遗迹,但被遗漏的一批?”

  木菁思索片刻后摇了摇头:“无法确定。”

  “那你可曾查过岐岭一事之后,三里县所有备案的公函?”

  “查过,当初我司仙监探查邪种出没之所时,这三里县确实未曾上报。”

  贺靖元将茶杯放到桌上:“这些官员平日里与当地仙庄勾连,做事能简单就简单,如此祸事都不上报。”

  木菁抿了下嘴:“但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我们在三里县附近并没有发现新的遗迹。”

  贺靖元看了一眼彭东阳:“当务之急是先通知镇北军,派人将这批邪种剿灭,免得祸害了百姓,然后再慢慢清查。”

  木菁点了点头:“是!”

  蛮族放弃了大规模的攻境之后,镇北军一半被调回盛京之外驻扎,一半则在丰州。

此番接到司仙监传讯之后,距离最近的一处大营派  出了数百好手,深入了三里县,开始进行对邪种的绞杀行动,将所有邪种斩去头颅后抛尸荒野。

  匡诚是接引处提司,与监察处并不属于统一系统,不过他对此事却格外关注。

  因为当年邪种为患之时,太多的百姓被生吃,这样的事情,他不希望再见到第二次。

  木菁与匡诚颇有交情,二人在此期间讨论过许久,讨论的重点就是这批邪种的来源。

  如此数量众多的邪种出没,在青云天下并不多见,除非是某处大型遗迹被人打开,但岐岭之事之后,能容下如此之多的大型遗迹基本都被看护着。

  窦远空事件发生后,匡诚查阅了近一年所有关于邪种的案卷,发现所有大型遗迹都未有异动。

  为了确认消息是否属实,匡诚还特地寄信去了各地守护以及的官府,得到答案也全是平安无事。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一些小型遗迹的邪种不约而同地汇聚于此。

  可问题在于,若是四面八方而来,不可能会如此悄无声息。

  但木菁很快就打消了匡诚的这个猜测,因为随着邪种被剿灭之后,监察处又去了一次,搜查了方圆几十里,未曾发现没被记录在案的遗迹。

  在匡诚看来,唯一的线索或许就存在于昏迷不醒的窦远空口中。

  此间一直到了早春三月,被解救回来的窦远空终于苏醒。

  他是个修仙者,虽然境界不高,但有灵气护体终究与凡人有所区别,单纯的伤势或者饥饿并不致命。

  窦远空这些年结交修仙者的行为倒是并未白费,不时便会有人来到窦府,为其运转灵气护命,才让他终于在三月的一个黄昏睁开了眼睛。

  匡诚在得知消息之后随车驾而来,同时抵达的还有魏蕊与长乐郡主。

  九州近日来雨水不断,以至于城中积水遍布,足以没过脚踝的程度。

  三人撑着油纸伞下车,魏蕊力气不大,立刻被豆大的雨水打的纸伞倾斜,被匡诚给一把扶住。

  长乐郡主看了一眼,没说什么,而是率先迈步进入到了窦府之中,两人也随后跟入进去,穿过连廊之后来到了东跨院,目光还未来得及进入院中,便听到一阵尖叫声忽然响起。

  他们撑伞走进东跨院的厢房,就看到窦远空蜷缩在角落之中瑟瑟发抖,嘴里尖叫着,左手在面前来回的摆动。

  窦尚书和家眷都在他跟前,但因为他的剧烈反抗,谁也不敢向前,只能愕然地看着窦远空。

  见到这一幕,长乐郡主沉默许久,而魏蕊的眼眶则瞬间开始泛红。

  虽然魏蕊并不喜欢窦远空,但到底是曾一起长大的关系,她又不是铁石心肠,此时看到他这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一只袖子还空荡荡地随动作不断甩起,伤心也是在所难免的。

  匡诚见状从袖中掏出一副锦帕,犹豫半晌之后将其卷成一角,轻轻拭去了她眼角的泪滴。

  不过,他心中并不悲伤。

  当初窦远空设计暗害季兄,想将就季兄送去境外受死,虽然最后未能得偿所愿,但季兄的两条手臂却险些废了,其中凶险可想而知。

  匡诚一直觉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如今看窦远空变成这样子,也只觉得他是罪有应得。

  只是想到这里,匡诚的眉心却忍不住开始皱紧。

  窦远空疯了,那么有些事情就问不出来了。

  一个精神失常的人莫说无法正常开口,就算能说,有价值的线索估计也没有多少。

  不过再次看到窦远空,倒是给匡诚提了个醒。

  他先前一直都纠结于邪种从何而来,却忘了去思考窦远空为何会在三里县出现。

  窦远空是个贵族子弟,平日锦衣玉食惯了,即便是因为被季兄吓到离京,也该去些繁华之地饮酒作乐。

  这三里县穷苦万分,周遭也没什么繁华的大城,窦远空平日也并无狩猎习惯,到底是因何而跑到这森山野林之中。

  除非是被人带去,又或者是被掳去的。

  但目的呢,将他扔到那种地方是为了做什么?

  如果窦远空真的并非是自愿前去的,那么他和这些邪种的出现会不会有所关联,匡诚思索许久,仍旧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以至于这些事情似乎无法串联在一起。

  匡诚目前唯一所希望的,就是山里的那些邪种当真只是当初清查时候的遗漏,而不是重新出现的。

  因为若只是遗漏的话,它们被镇北军尽数斩杀,后续应该不会再出现什么大事。

  匡诚随后离开了窦府,与魏蕊一起沿路返回。

  因为有事想不明白的,匡诚没有心思做饭,恰好身边跟着魏蕊,于是二人便进了一家饭馆。

  因为是雨天的缘故,饭馆之中并没有什么客人,殿中的伙计全都聚集在后厨的门口,手舞足蹈的,看上去无比忙碌。

  “哪儿来那么多蜚蠊?!”

  “定然是张厨,每次上完灶,那油勺子都不好好放,幸好只有几只,赶紧踩死踩死!”

  “掌柜的,买些药粉吧,光踩是没用的。”

  “买药粉那是要花钱的!”

  “掌柜的,您别怪我说话直…”

  “那你会不会怪我下手重?”

  “不买药粉真不行啊,我老家有句话,说当你看到一只蜚蠊的时候,其实家里已经有了一窝了。”

  魏蕊的此时的看着匡诚,忍不住轻轻开口:“要不我们换一家吧?”

  匡诚闻声抬头,发现魏蕊的目光所及之处是一只蜚蠊:“做餐馆的竟会招了蜚蠊,这可是季兄很喜欢吃的一家。”

  “厨房怕是不干净了。”

  “那便换一家。”

  三里县发现邪种的事情很快便传了出去,因为有岐岭一事的发生,各大仙宗与世家也都有所关注。

  但随着司仙监将调查案卷呈报了上去,而且此后再无邪种之事发生,倒并未掀起什么太大的波澜。

  而匡诚也稍稍安心了一些,暂时放下了心中的疑惑,在曹劲松的护送之下返回了丰州。

  丰州的春耕已经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因为冬日时曾雇下了大批民工,所以丰州百姓还要开垦大批耕地,以扩大种植规模。

  再加上季忧离开之际,曾与匡诚说过,随着粮产的增加,想要搞一下畜牧养殖。

  于是农场之事也要着手,如此忙碌之间,匡诚被曹劲松一行人护送回了丰州。

  监察农地开垦,查看农场建设,匡诚等人还顺便去参加了一次结亲的仪式。

新郎是天元山庄的修仙者,名叫张平阳,是云州张  家子弟,凝华境修士,也是当初最早一批加入联合收割队的。

  但她娶的女子并非仙门之后,而是一位名叫兰兰的农户女子。

  张平阳现在是联合收割队第五大队的小队长,负责是兰兰那个村子的农务,兰兰平日经常去田间地头送茶,两人已经熟悉了很久。

  世家子弟,哪怕是旁系不出名的人,娶凡间女子的也很少。

  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但却看到他娶亲那日十分开心。

  匡诚觉得,这或许就是季兄想要看到的事情。

  季兄当年说过的,修仙者也好,凡人也罢,其实都是人,但不知道为何后来修仙者越来越不把自己当人了。

  如今丰州这般模样,定然会如季兄所想的那般,越来越好的。

  只是让匡诚没想到的是,随后的九州,暴雨倾盆,连续数月。

  这种天气在青云天下的历史上很少出现,黑压压的天空低沉的像是要塌陷一样,让九州百姓惴惴不安。

  随后,多地水患频发,司仙监的公务便开始变得繁多了起来。

  灵州是百川入海口,决堤之处频频出现,尤其是怒江之上波涛汹涌,淹没四方。

  春耕之后,大片的农田还未长出青苗,一片洪水过去,便是一整年的颗粒无收。

  但幸好,灵剑山派了长老过来。

  以剑气开山,移土石铸堤,在连绵的暴雨之中将江水束缚,并有上五境强者以大法力引流入海。

  “这天气,不知为何忽然开始变化无常了。”

  “风云异变,怕是天道无常了。”

  “哪儿来的说法?”

  “民间都是这般流传的,说是老天爷发怒了。”

  “凡人懂些什么,我看必然是有大能修行四象之法有所大成。”

  灵州是灵剑山的道场所在,水患之事自然也侵扰到了灵剑山。

  山中弟子下山协助司仙监治理水患就是颜书亦下令而为,铸坝建堤的同时也救了许多百姓。

  只是这场暴雨所持续的时长着实是超乎了想象,谁也无法确定究竟何时才能够停止,若是一直这样下去,灵州怕是要被淹没三分之一的面积。

  尤其是接近玄海的区域,本就是地势低洼的所在。

  不过好就好在,这场暴雨并未继续持续下去,而是在六月中旬的一个午后渐渐转为了小雨,随后在傍晚时分平息。

  雨过天晴的清晨,天气虽然仍旧阴沉,但最起码要比之前明朗了许多。

  只是山上山下仍旧有积水汹涌,连山间的飞瀑都变得汹涌不断。

  不过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之后,怀念晴天的众多修仙者还是忍不住走出了初房,本想等待云消雾散的晴天,可一出门就被海岸线的方向所吸引,眼眸睁大后再也移不开了。

  颜书亦在知道暴雨停息之后,心情稍稍放松,于是一直入定修行至晌午时分,睁开眼后沉默许久,就开始翻阅着枕头下的那本秘术。

  看着看着,忽然就听到一阵脚步声从殿外响起,于是又慌慌地书塞入枕头底下,摆出一副冷傲鉴主的表情。

  “鉴主,血雾。”

  “什么血雾?”

  丁瑶站在殿中稍微喘息了一下:“今日晨间,有许多渔民看到了玄海之上出现了红色的大雾,于是禀报了官府,官府又来禀报了我们,据说咱们山上也有弟子看到了,铺天盖地”

  颜书亦眉心一皱,随后从殿中飘然而起。

  无疆境可以在一定范围之内无视距离,丁瑶知道鉴主是去了玄海,于是转身便要追随而去。

  不过下一瞬,随着空气之中的灵气一阵波动,颜书亦又回到了殿中。

  丁瑶:“?”

  颜书亦看向自己勤快的婢女:“翠儿,不许收拾我的床榻。”

  正打算叠被子的翠儿表情一僵,眼神之中浮现出一丝迷惑,但还是乖巧地松开了手,轻声称是。

  玄光闪烁之间,灵剑山小鉴主出现在玄海之滨,裙摆飘摇着落地,望向海面。

  玄海偌大,广阔到没有边际,风雨骤停之后,海潮渐渐平息,但两岸仍旧有被冲垮的民屋与渔船,看上去七零八落。

  无数渔民聚集在海岸处,正在向着无边无际的远处眺望着。

  颜书亦此时也转头望去,目光之中隐约有金色的仙光凝聚。

  视线之中,极南方的天空赤红一片,已经就是那些渔民所说的大雾,只不过此时已经退却。

  而据玄海之滨的渔民所说,早上时这片红雾其实是已经蔓延到了海岸线上。

  丁瑶和卓婉秋此时也在望着众人所看的方向,随即转头看向颜书亦:“鉴主,这是怎么回事?”

“先是连天暴雨,随后又是血雾弥漫,如此天生异  象,若非人为,那便是天道异常,想来不会是什么好事。”

  颜书亦沉吟一句之后开口:“丁瑶,你去查一下我灵剑山的历代典籍,看有没有关于海上红雾的记载。”

  丁瑶点了点头:“是,鉴主。”

  颜书亦又转头看向卓婉秋:“询问一下各地的山外行走,看最近有没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

  卓婉秋随即拱手:“是,鉴主。”

  颜书亦在海边伫立许久,随后挥袖离开,落到了玄剑峰上,自南向北地遥望着九州大地,好看的眉心微微皱起。

  丁瑶是在傍晚时分回来的,捧着一本书卷来到了颜书亦的面前的:“鉴主,没有查到关于海上红雾的记载,翻来翻去也只是赤潮的记载居多。”

  “也就是说,这是玄海之上第一次出现血雾?”

  “回禀鉴主,依照翻阅的书典来看应是如此。”

  颜书亦眉心微皱,眼神之中明暗闪烁。

  暴雨狂风,海潮大雾都属于四象法则,是天道之中最直观的法则。

  如今出现这种异象,则代表的则四象紊乱,天道不安,在青云天下的习俗之中,这属于是灾祸预兆,而不是什么祥瑞。

  关键是这种异象先前并未有所记载,那么就不知道代表着什么,才更让人觉得在意。

  思索之际,卓婉秋匆匆而来:“鉴主,山下官府来报,灵州西部出现了邪种。”

  “各地遗迹都在监视之下,为何还会有邪种出没?”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