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141章 皇帝的心思

熊猫书库    青仙问道
🔊点这里听书

  第141章皇帝的心思(求订阅)

  「好了。」

  首辅对谢泉的大言,似乎毫无反应,

  谢泉心里对此毫不意外,缓缓起身。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大言惭惭,直来直往。如果不向首辅举荐徐青,说徐青的好处,反倒不是谢泉的作风,反而可能会让首辅抓着问他徐青的事。

  他现在这麽一说,首辅自然会略过此事。

  世上的人,哪怕很聪明,做事情久了,也会有固有的套路痕迹存在。

  首辅如此,皇帝也如此。

  甚至徐青的心思都很好猜,这人喜欢抓住问题的核心本质,选择对自己有利,且让别人也觉得对他自己有利的一面,如同治水,善于因势利导。

  或者说,徐青这种人,本身就像水一样。

  遇到高山就绕开,遇到大江大河就想办法加入,讲究绵绵泊泊,从而养成沛然难御的大势。

  首辅则不同,是坚韧巍峨的高山,使的是无坚不摧的太阿神剑。

  这也是两者之间,地位的差别。

  谢泉心思电闪而过,拿出冯巡按的两份奏疏。

  一份内容是弹劾南直隶上上下下。

  另一份是主动请缨为朝廷稳住东南形势。

  首辅将两份奏疏看得很仔细,良久之后,说道:「冯西风做不出这样的事,

  是徐公明的手笔吧。」

  谢泉点头道:「太阿公明察无过。」

  他先前在冯西风那里说的话,自然是故意对冯西风开玩笑的,实际上这种风格,猜也猜得到是徐青的手笔。

  首辅:「事情我知道了,你用心准备春闱的事,少在外面走动。」

  「唯。」谢泉松一口气,他心知,这事算是成了。

  谢泉是一路疾驰过来的,只比朝廷收到的八百里加急晚了一天。

  在昨天,一乾重臣在万寿宫外跪了一夜。

  皇帝很生气,不但砸碎了很多东西,还去太祖皇帝的神位前忏悔了足足一个时辰,哭得很伤心。

  他哭了一个时辰,一乾重臣便跟着哭了一夜。

  首辅没去,他忙了一夜。

  白天也没休息,继续处理公务。

  谢泉来的正好。

  首辅揣着冯巡按的两份奏疏来到万寿宫。

  一乾重臣见到首辅出现,纷纷像是看到救星。

  首辅看了众位重臣一眼,然后对看门的内监道:「赵公公,你去通传一声,

  就说我来了。」

  那内监立马应下,进入殿内。

  不一会儿,殿内响起一记重重的金钵声。

  传话的内监出来,「张阁老,陛下让大家都进去。」

  众人如蒙大赦,跟着首辅鱼贯入内。

  「看着朕生了一天的气,诸位累着了吧。」皇帝的话飘到重臣们的耳朵里。

  「臣罪该万死。」

  皇帝不耐烦地挥了挥袖子,道:「这一天,你们应该在想这个事,朕也在想这个事,既然大家都想了这麽久,你们说说,事情到底该怎麽办。」

  重臣们纷纷看向首辅。

  首辅道:「臣以为,此事是针对清丈田亩而来。」

  重臣们纷纷低下头。

  皇帝冷笑道:「朝廷只是开了一个「清丈田亩」的头,还没开始实行,他们就敢在东南作乱。要是朕打算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他们是不是要打到这里来?」

  重臣们忙磕头如捣蒜,根本不敢回话,

  皇帝看了他们一眼,缓缓道:「你们也别磕头了,看着烦。说一说吧,该怎麽办,王巩,你是刑部尚书,又是南直隶人,你来说说,应该怎麽处理这件事?」

  王巩连忙道:「回禀陛下,臣以为当严查,对幕后之人,加以严惩。」

  其馀重臣见王巩作为南直隶一系的大佬,都在此表态,自然心中少了顾忌,

  连忙附和。

  「张阁老,你来说,既然要严查此案,应该派谁去?」

  首辅道:「陛下,查是要严查,但东南之乱,不可绵延太久,否则有社稷动摇的危险。臣以为,此时应该先任命一位钦差,坐镇东南,先平乱,再严查幕后主使。」

  皇帝道:「朝中何人合适?」

  首辅道:「如果从中枢派钦差过去,一路仪仗,一来时间过长,二来恐引起天下议论汹汹,若是直接走海路,贼寇本就是海寇,若是胆大包天,袭击钦差。

  因此最好在南直隶直接任命一位钦差。」

  「张阁老诚老成之言。梁阁老还在南直隶未归,不如请他出面。」王巩举荐道。

  首辅摇头:「我已经收到梁阁老回程的信,他走的又是海路,这时再命其返回,一来是不好找到人,二来返程有危险。除此之外,等梁阁老回京,陛下正好向他咨议南直隶的事。最重要的一点是,梁阁老身份太高,作为钦差,恐使幕后之人自以为穷途末路,狗急跳墙。所以这钦差人选,不宜官位过高,也不宜和南直隶缙绅勋贵等有过多牵扯。」

  皇帝道:「张阁老这麽说,是否心中已有人选?」

  首辅于是拿出冯巡按的奏疏,道:「陛下,这是南直隶巡按御史冯西风弹劾南直隶上下官员的奏疏。」

  随即有内监来取奏疏,呈到皇帝面前。

  皇帝看了一遍,道:「那就选这个冯西风做钦差吧,首辅以为,当给他加个什麽差遣?」

  首辅随即取出另一份奏疏。

  皇帝看过后,说道:「此诚忠心国事之人,那就依其所言,加监军道之职。

  力首辅又道:「陛下,可命应天知府许忠义,在应天府试行清丈田亩,由冯西风监察。至于江宁府清丈田亩之事,梁阁老的奏疏已经送到,纯系江宁士绅自愿,其中没有冤情。」

  重臣中,不免有人说道:「此时在应天府清丈田亩,怕是不利于大局稳定。」

  首辅道:「这时候,有意阻扰在应天府清丈田亩之人,察其动机,肯定和这次东南倭寇之乱怕是脱不开干系。」

  他说到此,向皇帝行礼道:「陛下,臣以为,可明发清田旨意,并在里面加上臣刚才所言。」

  「准。」

  于是,这桩惊动朝堂的大事,在首辅和皇帝三言两语间平息,亦使多日来,

  有关「清丈田亩」的争议,落下帷幕。

  重臣们有了这个结果,亦各自松一口气。

  随后,皇帝命众人告退,留下首辅独对。

  「陛下,不知留臣还有何事?」首辅问道。

  皇帝:「听说冯西风要嫁女儿给南直隶今次科试的解元徐青?」

  「确有此事,陛下如何得知这等小事的?」

  皇帝看了首辅一眼,随即写下「金玉良缘」四字,盖下自己的私章,说道:

  「你派人将这幅字赠给他们小夫妻吧。」

  首辅连忙道:「陛下天恩浩荡,冯西风焉能不效死力。」

  皇帝点点头,说道:「家事国事,都要你来操心,你也累了,拿着这幅字,

  回去休息吧。」

  首辅连忙谢恩告退。

  他出去之后,先前看门的内监,忙过来扶相送,即将送首辅出得宫门时,

  内监道:「阁老,小人是江宁徐解元的同乡旧识。」

  首辅看了他一眼,没有回答,直接出了宫门。

  那内监低头恭送,直到首辅消失在他视线里,摸了摸后背,已经湿透了。他刚才冒着天大的胆子,道出自身来历,就是为了赌一把。

  他回去之后,没等多久,有内监道:「赵保,老祖宗唤你过去。」

  赵内监于是跟着过去,刚到房门外,便被几名内监抓住,按着一顿板子招呼下去,直将他打个半死,里面老祖宗幽幽方才道:「赵保啊,这万寿宫留不住你,你养好伤,拿我的腰牌去玉亲王府吧。」

  赵内监忙哭道:「老祖宗,孙儿哪里做得不对,求你继续责罚我,可千万别赶我走。」

  「好了,你听我的吩咐便是,玉亲王府那里的造化,比我这大。」

  赵内监面上哭丧不已,却心里暗自惊喜。

  他能在皇宫大内迅速混到在万寿宫侍奉皇帝的机会,其实背后有一股神秘力量助力。

  但皇帝身边何等危险,而且前途远不如玉亲王府,所以能挨一顿板子,脱离万寿宫,实是天大的幸事。

  而且他还告知了首辅自己的来历,这也是一个伏笔,将来指不定能得到什麽好机缘。

  毕竟,先前皇帝赐字给徐青夫妇,令首辅转交,他都听到了。

  料想徐青和首辅之间必有很深的干系。

  因此赌了一把。

  至于他和徐青有深仇大恨,这在大人物眼里,怕是加分项。

  反正他已经无家无后,要赌自然得赌大一点。

  其实他本身都没有找徐青报仇的念头了,现今的他,只想不断往上爬,爬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与仇人合作,都不算什麽。

  他这一路,吃了太多太多的苦!

  只有那太监老祖宗的位置,才配得上他这一路的辛酸苦辣和颠沛流离。

  而且听说皇宫中有一本给太监修炼的无上宝典,练到最高层次,能使人血肉再生,一直由大内的太监老祖保管着。

  那也是他的目标之一。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