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529章 王母求诗

熊猫书库    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
🔊点这里听书

  “结界…”

  听闻万圣龙女说到王母药圃外的结界,萧辰的思绪不禁飘到了齐天大圣孙悟空身上。

  其实,孙悟空也很擅长创造结界。

  孙悟空手持如意金箍棒,信手于地上轻轻一挥,勾勒出一个“圆圈结界”,便有莫大威力。

  孙悟空这看似看似简单的举动,实则是一门极为厉害的空间大神通,名曰——“画地为牢”。

  用孙悟空的话来说:

  “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甚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

  “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

  然而,那唐僧虽有一颗慈悲为怀之心,却生性固执。

  面对孙悟空所画的这个保命之圈,唐僧总是难以听从劝告。

  每至关键时刻,唐僧那颗善念之心总会驱使他忍不住走出圈子,去行那所谓的“善举”。

  可这一走出,唐僧便如羊入虎口,常常被那些潜伏在暗处的妖怪轻易抓了去,惹出无数麻烦与危难。

  如此往复多次,孙悟空也是无奈至极。

  后来,孙悟空干脆也就不再画这圈了。

  毕竟唐僧不听你的,他就是要往圈子外面跑。

  孙悟空画了也没用啊,都是白画,徒劳无功。

  “齐天大圣府,孙悟空…”

  萧辰念及孙悟空,心中一动。

  他听闻宴会上的其他天兵,像杨星河、赵铁柱、史大郎等人回来时谈起,齐天大圣孙悟空后来也前来赴会了。

  虽说此前,萧辰并不知晓孙悟空究竟身在何处。

  但眼下却可确定,那孙悟空定然就在天庭之中。

  孙悟空的“变化之术”出神入化,他偷蟠桃,扰乱蟠桃大会,偷吃了玉液琼浆、八珍百味,在兜率宫中盗金丹…也是个善盗的猴子。

  “待瑶池事了,我便寻个机会,觅个妥当的法子,前往那齐天大圣府拜访一下孙悟空。”

  “若得了孙悟空相助,‘天庭盗宝’一事,当更容易一些!”

  萧辰心中暗道。

  瑶池金母殿内,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王母娘娘端坐在昆仑玉榻之上,周身云雾氤氲缭绕,却难掩她眉宇间那股凌厉的威严与隐隐的不悦。

  素娥仙子与玉兔精被押至殿中,双双扑通一声跪地,头埋得极低,连大气都不敢出。

  玉兔精的眼中仍燃烧着未消的怒火,她那丰满的胸脯随着急促的呼吸剧烈起伏,仿佛还在为刚才那场激烈的争斗愤愤不平。

  她浑身散发着一股桀骜不驯的性子,宛如一只被彻底激怒、随时准备再次扑击的小野兔,即便身处这威严的瑶池金母殿中,也难掩那股倔强与不甘。

  而素娥仙子则显得狼狈不堪,衣衫凌乱,发髻松散,几缕青丝垂落脸颊,面色惨白如纸,眼中满是惊惶失措,一脸的“委屈可怜”状。

  看到王母娘娘后,她连忙挣扎着跪地行礼,声音带着哭腔,急切地凑上前去,哭诉道:

  “娘娘,您可要为我做主啊!”

  “这玉兔在瑶池大打出手,那架势,凶狠至极,险些就把我打死,若真如此,我就再也见不到娘娘您了。”

  玉帝那里有一面“昊天镜”,可洞察三界诸事。

  而王母娘娘处同样有一面“昆仑镜”。

  昆仑镜,又名为“天机镜。”

  此镜虽然比“昊天镜”略微逊色,但也拥有洞察天机、推演过去未来之事的能力。

  在素娥仙子与玉兔精被押来的时候,瑶池王母早已经通过“昆仑镜”将此事之原委推演得清清楚楚,一切尽在她的掌握之中。

  只不过,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王母娘娘有此宝。

  为帝王者,为帝后者,皆有自己的秘密,岂能任人随意揣摩?

  这法宝“昆仑镜”便是王母娘娘的秘密法宝之一。

  王母娘娘冷冷地扫视着二人。

  终于。

  瑶池王母缓缓开口,声音冰冷而威严:

  “玉兔,你身为捣药仙子,本应恪尽职守,谨守本分。”

  “却因一时之怒,在瑶池大打出手,险些闹出人命,坏了天庭规矩,你可知罪?”

  玉兔精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委屈与不甘,大声说道:

  “娘娘,非是玉兔故意生事,实乃那素娥欺人太甚!”

  “她觊觎娘娘的延寿药之秘方,妄图偷看,被我发现后,不仅不认错,还恶语相向,更动我,我实在忍无可忍,这才…”

  王母娘娘微微皱眉,目光转向素娥仙子,声音愈发冰冷:

  “素娥,你身为天庭的七品仙娥,本应恪守仙职,潜心修行,为天庭效力。”

  “可你倒好,不思进取,却心怀不轨,妄图谋取延寿仙药之方。”

  “这等行径,与那凡间的鸡鸣狗盗之徒有何区别?”

  “此次又主动挑衅玉兔,引发冲突,你又有何话说?”

  素娥仙子本来想继续撒谎,编造一些借口来为自己开脱。

  可当她对上王母娘娘那冰冷如霜、仿佛能看穿一切的目光时,心中陡然一寒。

  那目光犹如实质的利刃,直直地刺进她的灵魂深处,让她所有的伪装和谎言都无所遁形。

  毕竟,她若是欺上瞒下,被查出来了,那可是欺君大罪,罪责更重。

  到时候恐怕连这七品仙娥的微末地位都保不住,还会遭受更为严厉的惩罚。

  她强撑着抬起头,声音带着哭腔,断断续续地说道:

  “娘娘,素娥…素娥也是一时糊涂。”

  “我只因寿元将近,又听闻那延寿之药有神奇功效,这才鬼迷心窍,做出这等错事,还望娘娘开恩,饶恕了素娥这一回…”

  她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华丽的仙衣上,晕开一片片水渍,一副楚楚可怜之态。

  王母娘娘冷哼一声,目光中透着浓浓的失望:

  “哼,一时糊涂?”

  “你与玉兔之间早有旧怨,上次在广寒宫,你便因一点小事便对玉兔动手,如今又故技重施,这岂是一句‘一时糊涂’便能搪塞过去的?”

  “你当本宫是三岁孩童,如此好骗吗?”

  素娥仙子闻言,身体一软,差点瘫倒在地,她深知自己这次是罪责难逃,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却不敢再言语。

  最终。

  王母娘娘缓缓开口道:

  “玉兔,你虽情有可原,但动手伤人亦是事实。”

  “本宫念你平日里尽心尽力捣制仙药,且此次也是为了守护仙药秘方,便从轻发落。”

  “即日起,罚你每日捣药量加倍…”

  “啊?”

  “我又加活儿了?”

  玉兔精闻言,面色一苦,她这简直就是服劳役了。

  之前她的捣药任务本来就重,每日都要忙碌许久,才能完成捣药的任务。

  现在,她更是得没日没夜地干了,想到以后那堆积如山的药材和没完没了的捣药工作,她的心里就一阵发愁。

  但她也知道,王母娘娘的决定是无法更改的,她只能默默地接受惩罚。

  只是她的心中犹有不平之意。

  “都怪这个素娥!”

  “可恶!可恨!”

  “我玉兔不报此仇,势不为兔!”

  玉兔精看向素娥仙子,面带恨色。

  毕竟,此事从头到尾,都是素娥仙子先挑起的。

  “素娥…”

  王母娘娘又将目光投向素娥仙子。

  按照天庭的规矩,她是应该削除掉素娥仙子的七品仙娥之职,将其贬下凡去。

  不过,这素娥仙子虽犯下大错,但这素娥仙子,目前对她来说还有些用处…

  可以暂时先留着素娥仙子…

  古代封建社会就是这样,虽然有“法治”,但是量刑不一,更倾向于“上位者的人治”。

  皇亲国戚犯法,和平民犯法,那能一样吗?

  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

  萧辰在瑶池金母殿外静候,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悄然流逝。

  青鸟仙子莲步轻移,自殿内翩然而出,对着萧辰盈盈一礼,道:

  “杨过山,娘娘有旨,召你入殿觐见。”

  言罢,她微微侧身,做了个邀请的手势。

  “仙子,请。”

  萧辰微微颔首,随即跟随着青鸟仙子,缓缓踏入了瑶池金母殿中。

  此时此刻。

  瑶池金母殿的后花园之中,繁花似锦,芬芳馥郁。

  瑶池王母正于花园内悠然踱步,细细赏玩着园中各色奇花异草。

  玉兔精和素娥仙子则静静地立在一旁。

  玉兔精面上的不悦与委屈之色清晰可见,似有满腔愤懑无处宣泄,只是耷拉着脑袋,默默垂首,似在暗自神伤。

  而素娥仙子则眉眼含笑,眉梢间隐隐透着几分得意之色,仿佛已稳操胜券。

  “玉兔精…”

  萧辰不经意间瞥了玉兔精一眼,虽然不知道王母娘娘的最终裁决是什么。

  但观此情形,萧辰心中暗自揣度,最后的结果似乎对玉兔颇为不友好。

  此刻的瑶池王母,刚于大天池中沐浴完毕,被那温柔池水滋润抚慰一番后,当真是宛如出水芙蓉,娇艳欲滴,仙肌玉骨,不染尘埃。

  只见她肌肤胜雪,白皙细腻,薄施粉黛,更添几分妩媚动人之姿。

  她身着七彩云锦天衣,流光溢彩,仿佛将整个天际的绚烂都披在了身上。其娥眉轻舒,宛如远山含黛,带着几分清冷与高贵;面如满月,皎洁无瑕,当真是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她立于园中,真是映照得满园花朵都黯然失色。

  更有十二名仙娥在旁侍奉,她们个个身姿婀娜,面容姣好,如众星拱月般环绕在王母娘娘身边,更衬得王母娘娘神仪天成,尊贵无比。

  “小仙参见娘娘!”

  萧辰连忙上前,向瑶池王母恭敬地行礼道。

  瑶池王母微微摆手,声音温和而威严:

  “起来吧。”

  “上次你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前往瑶池为天庭借金簪,更有一番真言谏言,于天庭平叛之事有功,合该受些赏赐。”

  说到这里,她轻轻一挥手,自有一个青鸟仙子端着一个华美的木盒子款步而来,呈至萧辰面前。

  “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宝贝…”

  萧辰目光轻掠,瞥向那木盒,但见其工艺精湛,华美非常,其上布有法力封印,阻隔旁人窥探,隐隐透出一股不俗的气息,都在诉说着盒中宝物的珍贵。

  他虽不知这木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但王母所赐,定非凡品。

  萧辰接了木盒,拜谢道:

  “谢娘娘赏赐!”

  瑶池王母看向萧辰,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那笑容中带着几分期待与欣赏:

  “我最近在瑶池赏花,所听的诗词,皆为老词旧曲,无甚新意。”

  “本宫唤文曲星君来做了几首诗,却总觉得一般,未能尽如我意。”

  “不知你可有什么佳作啊?”

  古人素来痴迷于吟诗作赋,此乃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雅趣。

  诗,对于古人的生活来说,就像空气与水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登山之际,便有登山之诗以抒凌云壮志,如杜甫《望岳》之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豪迈之气尽显无遗。

  宴饮之际,必有宴饮之诗以增雅兴,如李太白《将进酒·君不见》之辞:“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耕地之时,要有劳作诗以记生活,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尽显田园之乐。

  送别之时,定要有送别之诗以表深厚情谊,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就连古人流连于青楼楚馆,或是行那房中密事之时,亦不忘以诗助兴,为这风月之事增添几分雅致。

  “…含羞带笑把灯吹。金针刺破桃花蕊,不敢高声暗皱眉。”

  这便是明代的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警世通言》中所描绘的。

  那细腻的笔触,将青楼女子的娇羞与情事中的旖旎,展现得恰到好处。

  而且。

  宋徽宗赵佶,这位“不爱家花爱野花”,喜欢逛青楼,私会青楼歌妓李师师的风流皇帝。

  宋徽宗赵佶更是曾经写下了《醉春风》这样的香艳之作:

  “…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其词香艳绮丽,将那男女欢爱之景,描绘得入木三分。

  总之,古人无论行何事,皆要作诗以铭记。

  若无诗相伴,便觉浑身不自在,好似缺了些什么。

  而且。

  与之对应的。

  在西游世界中,那些古代的神仙妖怪,但凡有点文化素质的,大多神仙妖怪也都喜欢吟诗。

  唐僧、孙悟空更是出口成章,很会写诗。

  牛魔王亦是颇有文化涵养,时常静心把玩丹书。

  九九八十一难之中,就有一难,因“诗”而起,也可以说是“诗之难”。

  在西行路上,八百里荆棘岭。

  那老松精、老柏精、老竹精、杏花仙…几个妖精压根就没想着吃唐僧肉,只是把唐僧请到木仙庵,双方以诗会友,吟了一夜的诗。

  其中,那“青姿妆翡翠,丹脸赛胭脂。星眼光还彩,蛾眉秀又齐”的杏花仙,见唐僧生得俊俏非凡,诗才亦是出众,竟心生爱慕,还想嫁给他为妻。

  这几个妖精其实并未对唐僧有伤害之意,只是单纯痴迷于吟诗,喜欢与唐僧交流诗句,共赏那诗词之美。

  唐僧也道:“一个个言谈清雅,极善吟诗,我与他赓和相攀…却不曾伤我…”

  奈何猪八戒辣手摧花,二话不说,直接把老松精、老柏精、杏花仙等给打杀了。

  由此可见,古人的生活文化便是如此,但凡稍有文化素养之人,基本都对吟诗喜爱有加,且喜欢咬文嚼字,细细琢磨那诗词中的韵味。

  比如:“贾岛推敲”。

  所以啊,瑶池王母喜爱诗,这实在是不足为奇。

  在《穆天子传》中曾经记载,周穆王西巡至昆仑山时。

  王母娘娘于瑶池设宴盛情款待,并即兴赋诗:“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王母娘娘和周穆王的这段对话,被视为中国最早的诗歌酬答之一,足以表明王母娘娘这个神仙也是精通诗礼,才情不凡。

  但是。

  好的诗文,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得来的?

  不过。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萧辰的脑袋里自然装着诸多好诗,此时此刻,正好做个“文抄之公”。

  此时此刻,瑶池王母向他求诗。

  这正是他金角大王展现才情、博得瑶池王母欢心的绝佳时机。

  “既然瑶池王母喜欢诗,这也是个机会。”

  “王母‘求诗’,而我‘求草’。”

  萧辰心中暗自思忖道:

  “我若是能常来瑶池,给王母娘娘吟诗,投其所好,借此机会,弄一个瑶池的出入令牌。”

  “那以后,我就能自由出入瑶池了。”

  “那这‘九叶灵芝草’岂不是就如我的囊中之物一般,唾手可得。”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