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吃完,陈红军都没下最终决定。
李龙当然能够理解,别说这个时候,就是往后推个二三十年,想让一个在体制内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人突然辞掉安稳的工作下海创业,那也是非常难的。
这个还是要看个人的情况。有想稳定工作度过余生的,也有想要拼一把在激流中实现个人价值的。
想法不一样,那选择自然就不一样。
吃过饭之后,李龙和陈红军告别,他事情办完,要回去了。
陈红军推着自行车慢慢往单位走,路上权衡着利弊,想着自己究竟应该怎么选择。
李龙的话很真诚,陈红军有这个自信,如果自己下海开收购站,是真的可以在短时间内赚到钱的。
但是赚钱是现在,以后呢?以后没了安稳的工作托底,各项福利肯定是没有了,自己的圈子估计也不一定能留存住。
虽然现在下海创业赚钱的趋势在渐变热,但说句实话,体制内的这些人一个个看着圈外在商业领域里奔波的那些人,都是俯视的。
哪怕他们赚的比自己多的多,但在体制内圈子里,他们依然在鄙视链的下游。
如果自己还是个热血少年,说不得立刻就辞职去闯了。
但现在人到中年,想要做出决定,做这样的选择,是真的很难。
到了单位还没到上班时间,大部份人还没到,陈红军停好车子锁上后进了办公室,习惯性的倒上茶摊开报纸,愣了一下。
日复一日就是这样的生活,愿意吗?
看着面前的报纸,陈红军盯着一个点久久不动,内容不记得了,他脑海里是在玛县收购站里那些琐碎却又充实的生活。
“老陈你来的早啊?知道不知道,最近咱们单位又有一个停薪留职下海创业去了,据说是进了什么公司去当副经理,给别人打工了。你说好好的国家干部不当偏要去替别人干活…就算一个月比咱们多赚几百块钱,那钱拿着也不安生是吧?”
有同事过来聊八卦,陈红军打着哈哈,突然省悟过来,从单位离开或者停薪留职出去创业赚钱的,这段时间好像好几个了。
在这些留着的同事眼里,那些离职的同事一个个过的匆匆忙忙,哪比得上单位舒服。
但在陈红军眼里,那些人应该是乐在其中吧?
等这个同事离开,又有人过来,这回是当初跟着他一起在玛县收购站的工作人员。
“老陈,你说咱们天天呆在办公室里,没啥活,钱也少,没啥奖金,这一天天的感觉都能把人闲死。”
“那你想干啥?”陈红军心头一动,问道,“总不能学那几个搞停薪留职吧?”
“我倒是想,但不敢啊。没出去干过,连干啥都不知道。”同事也是一肚子惶恐,“以前在县里,虽然不能经常回家,但干得好了,有奖金,拿给家里的钱多,家里那口子也没啥意见。
现在呢,倒是就在家门口,能按时回家了,但拿回去的钱少了,家里开支一下子就紧张了,媳妇抱怨,家里生活也没以前那么好了…唉,你说为啥非要把收购站撤了,原来那样多好啊!”
陈红军其实面临的是差不多的情况。如果不是他给李龙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李龙给他付了充足的信息费,现在的生活同样会是一地的鸡毛。
“那要说我要再出去搞个收购站,你说能不能赚上钱?”鬼使神差的,陈红军笑着问了一句。
“真的开?那肯定赚钱啊!”同事以为陈红军开着玩笑,笑着说道,“你想啊,现在啥东西都涨价,咱们以前收的那些肯定也涨价了。
但贩子和原主手里收的东西就不会那么高的价,低收高卖,这一来一回,钱不就来了?以前咱们是给公家干,那赚的钱是公家的,现在咱们要自己干,那赚的钱不就是咱们自己的吗?”
说着他又摇了摇头:
“不过也难啊。以前是有公家兜底,收到的不管啥东西,公家都有钱给兜着。现在呢,咱们自己哪能拿出那么多钱当流动资金?这玩意儿,一开始没个万把块钱,根本玩不转…”
这事普通人家根本搞不成。有钱搞这个的,能搞早就搞了——有些人的眼光因为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同,赚钱的道儿,特别是赚大钱的道儿,他们早就开始趟了。
特别是这个信息不畅的年代,但凡是有点能赚钱的道儿,相关人员早就已经捷足先登了。
基本上是不会留给信息闭塞的普通老百姓的。
打个比方,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头十年出租车牌照的事情,相关单位分批放出来,这玩意儿刚放出来的时候便宜的很,但市场是一证难求啊。
相关单位放这个玩意儿,根本不会大肆宣传,知道的都知道,不知道的想知道也没地知道去。
然后一个证五万块钱拿上,转手三十五万卖出去,这钱来的多快!
也就是再过三四十年,网络信息传播加速,但凡有点什么消息直接就上网络了,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造谣的也会在网络上传播了,信息真假难辨,这玩意儿就考眼力了。
陈红军没接话,他倒没这个方面的困扰,李龙说了,如果自己开收购站,他会给自己借起步资金,这一点陈红军相信李龙的人品。
但李龙说了,最好别带原来的同事,因为原来的同事是同事,哪怕是上下级,因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导致同事和自己不太可能会适应领导和员工的关系。
很大可能钱还没赚钱,和同事的关系就闹掰了。
陈红军是念旧情的,不然也不可能在准备离开玛县的时候给李龙介绍自己的人脉关系。
所以想了想,他还是给同事说道:
“要是我开收购站,让你过来给我打工怎么样?一个月给你开一百块钱工资。”
“那可不行,老陈你这就不够意思了,你要开收购站,那我怎么也得是合伙人嘛!”同事笑着说道,“我虽然拿不出钱,但手底下有活啊。咋说加入你的收购站,你也得给我两三成干股对吧,咱们也是共患难过来的,是吧?”
陈红军笑了,说道:
“就是,要是你进收购站,那我肯定给你干股。”
这事也就没了下文。
果然,当惯了干部,是没有人习惯于久居人下的。陈胜吴广留下来的传统,加上解放后搞人人平等,还有在单位主人翁当惯了,是不会习惯当员工的。
看来小李的建议是真的中肯啊,如果自己要干的话,最好就是直接招那种城里没工作打零工的勤快小伙子,或者农村进城务工的老实青年。
不知不觉中,陈红军已经把自己代入到了一个收购站老板的角色上了。
显然,李龙说的那些,他是真的动心了。
接下来这几天,陈红军就开始在北庭市转悠,想找一处比较合适当收购站的院子。
要当收购站,就得院子大、仓库多,还要在交流比较方便的地方。
转来转去,他就还找到了当初李龙截胡别人卖贝母的地方。
这是原来老收购站的院子,因为老板出了事,收购站最后就关门了,院子目前还没租出去——毕竟这年头做生意讲究个吉利,原来院子犯了这么大的事儿,别处也不是没有合适的场地,为什么偏要选这里呢?
于是这院子就空下来了。
本身就是公家单位的院子,租不出去也没多少人上心,陈红军侧面打听了一下,这院子租一年八百块钱,真不多。
然后就是最近各种东西的物价,陈红军在打听过后发现,果然如李龙所说,各种东西都涨价了。想要坐地收货转手倒卖,利可能没原来想的那么厚。
但只要把架子搭起来,他相信慢慢会把人流引过来了——因为这一次打听,原来的收购站怎么倒的,他也知道了。
正是李龙所说的服务意识和价格盘剥。
至于服务意识,陈红军知道这个好办,而价格嘛,只要不想赚的太多,那提一点收购价就容易办到。
当然说是这么说,真正要做,肯定不那么简单。
然后就是手续的事情——陈红军自己去咨询收购站手续,工商那边看着他都有些意外:
“收购站?还能开起来吗?有两个都倒闭了…”
手续好办。陈红军虽然先前一直在玛县,但在这边也是有领导有人脉的,联动关系搞出来,手续办起来也顺利。
然后就是停薪留职的手续,这个倒也没啥,毕竟单位里已经有人办过了,听说领导也没怎么刁难,毕竟不是辞职离开,说不定什么时候回来还成领导了。
最后一项,就是家人愿意不愿意。
陈红军回去和妻子商量这件事情,没想到妻子竟然同意。
“这段时间你一直不太开心,我猜应该就是这件事情。其实你要出去干——也挺好的,试一试嘛。反正你也说了,停薪留职,干不好再回来嘛。
再说了,有些人怕停薪留职后,原来的岗位没了,你又怕啥?你也说了,现在你的活就是看报纸学文件,一点意义也没有,还不如出去闯一闯呢!”
家人支持,这最后一块短板就补上了,陈红军也挺庆幸的,这时候普遍的家里人都希望安稳,会支持下海创业的真不多。
他不太清楚,主要还是经常给妻子说李龙的事情。李龙一个小年轻,在丈人的帮助下把收购站给开起来了,而且开的风声水起,赚的钱也不少,妻子能从中了解到的事情也不少。
毕竟陈红军讲起李龙开收购站的那些事情,同时会加入自己的看法,在妻子眼里,李龙能开起来主要靠两点,一个是有本钱能高价收得起东西,第二个就是从丈夫这里得到的人脉,收来的东西能卖掉。
这两点,头一点李龙愿意帮助解决,那就不算问题,第二点,那人脉本身就是丈夫介绍给李龙的,那自家有人脉,不就正好可以用上吗?
现成的嘛!
李龙离开后的第十天,陈红军终于下了决心,开收购站。
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停薪留职,而是开始先着手做准备工作。
李龙从北庭回去后,先去了一趟四小队。
雪快要开始化了,李龙回去是想给队长提个醒,小海子的防洪工作必须得做到。
既然保了一次,那就得保第二次,至少得把这里保住,不然先前做的事情就白费了。
许成军正在家里听收音机,快要化雪了,说实话他这个队长还真没多少事要做。
别说他了,整个四小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毕竟还没开春,开春化雪后也得等到地温起来之后,才能下地干活。
当然,其实李建国倒是已经开始忙碌了,也就是开始给拖拉机保养加机油了。
虽然时间还早,但现在慢慢做也好。
“哟,小龙来了啊,稀客啊。”许成军看到李龙进来,站了起来笑着说道,“明娃他妈,给小龙倒茶,来来来,坐。”
许家还是炕,坐在炕沿上喝水,李龙看了看问道:
“队长,你家这新添了不少东西啊。”
“嘿,那也是跟着你赚了些钱。”许成军一点也没掩饰,“要不然哪能买得起?”
添了电视、收录机,屋子里打了新家具,买了沙发。原来房子不大,又有炕,现在更是满满当当的。
好在布置的比较好,看着挺舒服。
“哪是跟我,那是大家都勤快。不然的话,这活送到门口有些人都不愿意干不好好干,那钱也是赚不上。”李龙实话实说。
许成军也不知道李龙是讽刺队里那几个不识相的,还是真就顺嘴一说,他不好评价,笑笑。
正好妻子马红梅端着茶水过来,还给炕桌上端了一盘炒瓜子,让两个人边磕边聊。
“小龙你这次过来找我有啥事?”许成军没摆队长的架子,说实话,包产到户之后,他的队长权威下降了不少,特别是队里赚钱的人多了起来之后,他这个队长说话就没以前那么有份量了。
当然只是略微下降,别人可能不觉得,他这个当事人感觉挺明显。
“防洪的事情。”李龙开门见山,“这一个冬天雪下这么大,开春后洪水肯定不会小,说不定能把小海子北坝线冲垮掉。我就想着雪化之后,队里能不能组织人,把小海子两边的防洪渠给清一清。到时我让我哥开拖拉机也把北坝线加高加厚一些。”
许成军没接话,李龙立刻补充了一句:
“我给队里给钱也行。”
“哪用得着你给钱?”许成军笑了,“就算名义上小海子是你承包了,那难道不还是咱们队里的地盘?就连三队、上面的头宫那边都知道,这小海子是咱们四队队里的水库,和别的队没关系。
要保小海子,那是咱们队里的事情,怎么可能让你掏钱?以前让你掏钱出公用工,那时候队里是真没钱。
现在不一样了,队里各家都富了,好多都是因为你富起来了,队里有几家没吃过小海子里面的鱼?咱们队开了那么多荒地,水管站往下拨的水就那么多,剩下的水不还是小海子里出来的?
队里人享受到了小海子给的福利,那修小海子边年的防洪渠,不让小海子北坝被冲掉,那不是应该的吗?”
许成军作为队长,是有清醒认识的。
队里有些人看不明白,这很正常。毕竟你不能指望所有人的思维都是正常的,当了这么多年的队长,他很明白。队里就是有些人自私,有些人大度,有些人善良,有些人懦弱。
但是,作为队长,有些事情他必须把好这个尺子,说句不好听的话,李龙能留在四小队,那是给四队增光,是给四队面子,同时也是给四队人留着赚钱的活。
李建国一家没机会去城里吗?按李龙现在的能力,那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如果李建国一家走了,李龙对四小队还有原来的那些感情吗?
不好说啊。
队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前十几年是李建国把李龙当儿子养着,后来这几年是李龙成熟成功了,回头在回报他这个大哥,包括四小队。
毕竟这些年,四小队接纳了李龙,基本上没把他当外人,大家基本上都是五湖四海过来的,户口落了,那就是自己人了。
李龙给四小队的那些活,给别人能不能干?肯定能干啊!那凭什么给你四小队,不就是李龙把这里当自己家乡吗?
至于修小海子,说句废话,从李龙给小海子砸冰窟窿逮鱼那一年开始,小海子已经让不少人家生活变富了。
当然也有觉得和自己无关的,但许成军不在意,有他这个队长在,他知道小海子是自己队里的,知道李龙现在心还向着这个队里,他的执念不光是李家,还有小海子,那就行了。
用修个小海子的事情,让李龙记个人情,那他赚大了!
没想到许成军能这么想,李龙顿时就笑了。
是嘛,不能把人都想得那么自私,他笑笑说道:
“那就好。我想着,这小海子咋说功劳不小,以后几十年还得发挥作用呢,不能让冲掉啊!”
“这个你放心!不会的!”
许成军下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