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游戏正式上线前,游科便已完成《黑神话:悟空》软件著作权的全面登记,覆盖游戏内所有人物形象、场景设计、原创配乐、宣传影片、美术素材、三维模型及各类宣传物料等核心内容。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游科更为“黑悟空”“黑神话悟空”“黑神话哪吒”“黑神话杨戬”等名称进行了45大类全类别商标注册,构筑起牢固的IP护城河。
游戏发售后,其影响力迅速溢出游戏本身,催生出庞大的衍生生态。
小米率先推出多款联名产品,包括定制手机、笔记本电脑、手机壳、充电宝及主题电视等,市场反响热烈。
眼见小米借黑神话IP销量激增,寻求与“彼岸”合作的厂商纷至沓来,产品覆盖游戏手柄、自行车、家电、笔电等多个领域,令人眼花缭乱。
最能反映黑猴经济热度的,当数嗅觉最灵的股票市场。
多只与游戏产业相关的股票在未明就里的情况下接连上涨,其中参与出版游戏设定集的中信出版、负责内容审核的华夏出版等股价表现尤为突出。
更引人注目的是山西高速的连续涨停——原来,《黑神话》中众多场景与建筑均取材自全国36处古建与文化遗址,其中山西独占27处。
这些景点分布分散,适合自驾游览,随着游戏爆火引发的“打卡潮”,山西高速成为直接受益者。
甚至这些企业老总都给陈默发来了感谢信.
可以说,凡是与“黑神话”产生关联的产业,皆在这场IP热潮中分得一杯羹。
据抖音、京东等平台数据统计,游戏上线24小时内,官方联名周边销售额突破3亿元;“彼岸”平台游戏相关道具交易量同比激增超500。
在实体衍生品之外,影视与演出市场同样表现强劲。
《黑神话:悟空》线下交响音乐会定于12月中下旬启动全国巡演,票价区间为180元至880元,每档均附赠专属伴手礼。
京城、沪市、杭州、深圳四站门票开售即罄,仅这四场演出收益已超千万元,后续还将在多地加场.
陈默让下面对衍生市场收益进行整体预估,结果显示相关衍生品未来总收入有望突破150亿元,甚至超越游戏本体收益。
游科即便收益占小头,在如此大的营收面前,数十亿的资金足以让他们扬眉吐气。
团队不用再纠结于后勤和生活问题,也不用担心研发费用不足,剩下只考虑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做出大家爱玩、喜欢玩的游戏即可。
此刻,陈默很是欣喜,但这并非因为游戏带来的70亿收益——对月营收数百亿的“彼岸”而言,这并非什么惊人数字。
他真正在意的是对市场预判的验证。
要知道他重生之前,《黑神话》尚未面世,只是通过早期试玩和预告的玩家反馈感觉这是一个有潜力的游戏,至于其他一切都是未知的。
而这一次,陈默先是接触了冯骥和他的团队,了解这是一帮真正热爱游戏,真正做事的人。
在“彼岸”资源加持下取得远超预期的成绩,恰恰印证了他一直坚信的方法论:用心做事的人,长期投入下,终会获得回报。
近十年的创业与摸索,已让陈默对某些事物的判断接近直觉。正如他曾在《新闻联播》中所言:“真正沉得下心、不追逐喧嚣、愿以灵魂打磨作品的企业,终将走向成功。”
这也是“彼岸”一贯推崇的价值观。
时至今日,陈默逐渐意识到,世界线已发生不可逆的偏移:
小米提前上市并登顶全球、三星陷入内乱、京东旗下京喜横空出世令拼多多黯然失色、美团外卖主战场的丢失…
阿里系与彼岸系的此消彼长,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个互联网,早已不是他记忆中的那个互联网。
或许,《黑神话:悟空》的成功,正是他向“先知”身份告别的节点。
此役之后,陈默更确信:自己已不再依赖重生优势,而是靠实打实的判断与布局能力行走于商界。
而且还有一个很是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随着马云退休,他已成为华夏互联网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这时候有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接下来互联网环境和走势如何,是否比之前发展的更稳定更好。
所以在阿里系全面退守,收缩防御的时候,陈默下令彼岸系鸣金收兵,见好就收。
如果真由彼岸系一家独大,是那些人不愿意见到的结果,如果他真下令全面围剿阿里系的企业,说不准以后还会有牛云、苟云出来.
之前老马临走前那句话说的没错,市场要竞,更要合,一起把市场做大,把路走宽,才是正道。
所以这也是他跟腾讯联合办EWC(电竞世界杯)的目的,而《黑神话:悟空》目前成绩,比起百亿收益,背后所蕴藏的影响力才是他更为看重的东西。
不过之前这两项都是跟游戏相关。
游戏之外,影视内容板块即将迎来“彼岸”的厚积薄发。
明年起,一系列动画与影视作品将陆续上线:
元旦档《哪吒之魔童降世》、春节档《流浪地球》,以及《雾山五行》《沧元图》《不良人4》《凡人修仙传》《仙逆》《斗破苍穹》《完美世界》等多部动漫将登陆彼岸视频、腾讯视频与B站,自年中起持续放送。
至于业务层面,明年《培强强基计划》将进入2.0的发展期,整合资源把盘子做大,把互联网的风气完全扭转。
在务虚层面出击,因势利导;在务实业务层面克己,共生;
弱化彼岸在明面上的影响力,这才是接下来彼岸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样的双线叙事,自己将会在上面眼中成为互联网的代言人,无冕之王。
而他清楚,接下来必须为可能持续数年的行业蛰伏期做好准备。
毕竟,有些事会变,有些事却依旧会来。
就像记忆中雷军造车,他只知道开始,不知道结局。
小米su7发布会取得极大成功,销量开始的势头很不错,但一切到了24年4月份就戛然而止,之后呢?
会遭遇怎样的挑战?会推出新车吗?最终能否成功?
陈默时常思考和推衍,以他现在来看雷军也是会成功的.
那么这一次,小米也还会造车么?
陈默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