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468章、向阳花开,艺术已成

熊猫书库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点这里听书

  连格莱德基金会都公布了竞拍者的真实ID(虽然这也是经过陈着的同意),不过身份终于确定下来了。

  这一夜,国内外的金融行业都炸开了花。

  其实国内都不止金融行业,从教育到互联网,从媒体到体制内,仿佛都被打了一针兴奋剂。

  实在是陈看的身份太具有话题性了!

  想象一下吧,在整个社会都被洗脑成向往西方的趋势下,一个不到20岁的国内大学生,突然得到了和美国首富,也是世界首富对话的机会。

  陈着和溯回瞬间得到了聚光灯式的关注,当然问题也扑面而来:

  「陈着那么年轻,为什么会产生竞拍巴菲特午餐的想法?」

  「溯回是去年成立的,那时陈着才18岁吧,这个企业真是他一手创办的吗?或者说只是一个名义上的老板?」

  「陈着是学经济的,但是在互联网方面率先创业,然后又想和金融大亨对话,难道又想从事股票方面的业务吗?」

  「花了将近2000万人民币和巴菲特吃顿饭而已,大家觉得值吗?还是说只是年轻气盛想表现一下?」

  这一波操作在社会大众看来,争议性颇大,但是流量真的拉满了。

  也正如罗骏校长预料的那样,这些争议把老百姓的视线从灾难中拉回来,让灾后重建工作在一个平稳有序的环境下进行。

  再说这种争议也是在所难免的,也是需要陈着承受的。

  既然选择在这个时候、这个年纪、这个身份「出道」,就要预想到随之而来的压力。

  第二天,也就是在格莱德基金凌晨公布「正确答案」后的上午,陈着像往常一样前往教室。

  他昨晚和溯回管理层一边讨论后续工作,一边等着结果,后来太晚直接就在办公室休息了。

  虽然早知道221万美元应该没什么问题,也是看到最后结果后才彻底放心。

  重生前的时候,拿下今年和巴菲特对话机会的也是一名中国人,就是被称为「私募教父」的赵丹洋。

  消息一出,也是如这般浩浩荡荡的响彻大地,连篇累读的报道和采访占据了许多报纸的版面,赵丹洋利用和巴菲特对话的头,最后在股票市场豪赚了1.2个亿。

  当时还在华工读书的陈着,还和黄柏涵吐槽道:「花了211万美元只为和一个老头吃顿饭,真是傻乎乎的。」

  大黄也颇为认同,他说他有1500万人民币的话,先买一套顶级的梦幻西游装备,然后把游戏里的仇家堵在门口杀。

  因为这次的对话,即便是重生了,陈着仍然记得赵丹洋最后一刻出价是211万美元。

  当然陈着也没有恶心人家,故意出个211万零1块,他最后一刻开到221万美元,

  在体制内当了那么多年的领导,乡镇挂职时也抓过经济方面的工作,现在陈着的想法早就和那时不一样了。

  221万美刀虽然奢侈,但它带来的效益能够翻好多倍。

  连个玩股票的都能赚1.2亿,溯回系都是实实在在的企业,只要合理运用赚12个亿不算过分吧。

  甚至在的陈着心里,他都觉得赵丹洋格局太小,居然只是为了钱。

  这场风波里,经济反而是最不起眼的收益,政治回报和影响力更加重要。

  「政治回报」不是说陈着要去当多大官,而是他的行为和举动,能够为当地政府塑造正面形象,那么政府就会默默支持和保驾护航。

  就像这一次,只有先进与完善的教育系统,创新与自由的社会环境,才能教导出勇于创业、敢于突破、善于实践的在校创业大学生。

  「影响力」就是在奥运之前的这段特殊时期,既能够振奋大家的情绪,又能够转移注意力。

  可能随着奥运的来临,陈着身上聚光灯会慢慢消退,不过只要抓住这段机遇,就是从「在校创业大学生」向「企业家」转变的重要一步。

  「陈着,你可来了啊!」

  刚踏进教室还没找到位置,大嗓门刘麒鸣的声音老远就传来了:「昨天看到你和老巴要吃饭的报道,到处找你求证。」

  「我昨晚有点事,在办公室睡的。」

  陈着笑着回道,他迎着同学们投射过来的目光,半低着头,像往常一样小跑坐到位置上。

  低调到不像是那个为了一顿饭,砸下1500万的狠人。

  他昨晚没回宿舍,甚至身上还穿着昨天的短袖,都没来得及换一件新的。

  「老六,你也太牛逼了!」

  陈着刚坐下,唐俊财就迫不及待的勾着头喊话。

  唐俊财之前和陈着有些隙,后来才慢慢的消弹心结,现在两人之间也仅限于正常聊天和说笑。

  只是陈着这次搞出来的动作太夸张了,对于岭院这些学经济的学生来说,巴菲特在金融行业离「不朽的传奇」就差死掉了。

  他的许多收购和并购投资,在教科书上都被当成研究案例。

  现在,自己身边居然有同学要和他一起用餐和对话,

  「李嘉诚和巴菲特都是我偶像,关于他们的传记我都看了好多本了。」

  唐俊财认真的说道:「你见到老巴的时候,能不能让他给我签个名?」

  唐俊财刚上大学时信誓旦旦的宣布要创业,心灵鸡汤看了不少,什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卡耐基人性弱点》等等。

  「你要老巴的签名,还不如找陈着签呢!」

  刘麒鸣撇撇嘴说道:「指不定30年以后啊,陈着签名比老巴还稀有。」

  说完,大刘又狠狠拍了拍陈着的肩膀:「就知道你不会安稳到这学期结束。」

  细数陈着这一年的动作,总是默不作声又骇人听闻。

  从300万的迈巴赫,到2000万投资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后来安静了几个月,除了隔三岔五的请假,在学校里的时间都是规规矩矩去上课。

  甚至,偶尔还去宣调部开个会。

  大刘都以为陈着就要这样平静的过完大一,结果临了来了一波大的。

  「好喽,陈总,未来的唐总和刘总,还有各位其他总,我们要开始上课了吧,还有一些重点没有划完呢。」

  《大学英语》的「黎公主」,她知道现在的陈着是班级大明星,所以善解人意的任由同学们喧哗一会,然后才温柔的打断。

  还有半个月就放暑假了,现在各科都在梳理知识和划重点。

  陈着不想这学期又拿个62的人情分,所以就过来听一听,大家的反应在预料之内,但是屁股还没坐热,手机就响了起来。

  舒院长的电话,他说来一下行政楼的会议室,等等有个采访。

  陈着对于采访并不意外,意外的是居然这么早就来了,才刚刚过了9点半。

  「黎教授。」

  陈着毕恭毕敬的举手:「我有点事要出去一下。」

  「去吧去吧,你有空的话,找别人问问这堂课的重点或者直接去办公室找我。」

  黎公主忍不住摇摇头,陈着英语本来就差,应该好好听一下的,但他搞出这么大动静,已经身不由己了。

  轻车熟路的前往行政楼,一路上也收获了很多「指指点点」。

  「哎~」

  陈着叹了口气。

  看来以后都没有办法再韬光养晦了,但是这个时机又很恰当,正好合适溯回「扬名立万」,所以也不想错过。

  但是自己高调以后,修罗场可能很快就要到来了。

  这是2008年,不是2002年,手机已经是比较普及的年代了,随便一张高清照片就可能敲开「王见王」的大门。

  所以之前陈着在学校里不仅低调,而且都很少和sweet姐单独见面。

  幸好大学生都爱当电灯泡,什么从妮啊,圆圆啊,或者小牟,随便都能拉一个过来当工具人。

  就这么胡思乱想来到会议室,里面三三两两的站着好几拨人,许宁副校长、舒原院长、团委的黄毅书记,还有一些学生处的老师。

  陈着颇为惊讶,一个采访而已,需要这么多领导围观?

  许校长可是正厅,虽然是大学里的厅级干部,但是平调到地市可是实实在在的一二把手。

  还有,既然是采访,那些扛着长枪短炮摄像机的记者呢?

  莫非迟到了?

  陈着脑海瞬间闪过很多念头,他擦擦汗来到舒原的身边,六月底的广州,稍微动一动就满身是汗。

  「舒院长。」

  陈着悄悄问道:「舒院长,今天是哪家单位采访?」

  注意,陈着用的是「单位」,而不是「媒体」。

  现在这个情况,许副校长都亲临现场,对面居然还能迟到。

  这么说吧,哪怕是粤东的宣传部门,他们都绝逼没有这么大架子,陈着一时间摸不准对方的来头,总之很「嚣张」就是了。

  「刚才没来得及和你说,这次的采访是临时安排的。」

  舒原侧过头:「新华社的广东分社。」

  「新华社吗?」

  陈着心想如果是他们的话,一切都合理了。

  新华社是省级机构,分社也是厅局级,并且,它可不单单是媒体口舌,还是意识形态的宣传机构,引导社会舆论,传递正能量的价值导向。

  对于其他媒体来说,那叫「约采访」,但是对于新华社来说,那叫「下达采访任务」

  ,难怪连许校都那么重视。

  「你不要紧张。」

  舒原担心陈着心里有压力,于是宽慰道:「正常回答问题就可以了。」

  「我怎么会紧张。」

  陈着嘿嘿一笑:「整天聆听舒院长的教诲,虽然只学了一点皮毛,但是我很有信心,

  即便广东分社的社长亲自采访,我也能够从容不迫的应付。」

  「不要乱说,徐社长怎么有空带队。」

  舒原假装嗔怪的摆摆手,但是陈着这个马屁,还是让他心里很舒服。

  老舒对这个学生实在太满意了,许宁刚才还问自己,要不要给陈着一些叮嘱。

  毕竟是新华社的采访,有些话还是需要斟酌一下的。

  不过被舒原拒绝了。

  舒原和陈着接触的时间更多,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陈着从来没有让自己失望过。

  就连在eBay网站上的ID,这是全世界都能看到的信息,他都没写「溯回陈着」,而是写「中大陈着」。

  罗校、许校、粤东的省领导,还有教育部里的一些大领导,他们嘴上不说,心里都对这个行为很满意。

  这说明什么?

  说明陈着不是只顾出风头,只晓得宣传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是一个有大局观、有集体意识、有团队精神、有政治站位的年轻人。

  舒原是铁了心要把陈着收为自己研究生,然后博士生,没时间写paper没关系啊,我亲自帮你写,亲自帮你发。

  老舒也有一点私心,陈着指不定以后就要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面留下一笔,自己作为他的导师,没准也能沾点笔墨呢。

  「陈着。」

  这时,许宁他们也注意到陈着,纷纷围了过来,

  陈着可是整件事的「核心人物」,可以说在未来的很多天里,学校都得给他搭台子唱戏。

  几个校领导又和陈着交代了几句,他们还是没有忍住,毕竟这是新华社啊。

  陈着也没有一点不耐烦,认真听着这些没什么意义的嘱托,直到黄毅书记突然说道:「陈着,你这个衣服要不要回去换一件?」

  陈着身上本就是昨天的旧衣服,有些皱巴巴的折痕,刚才跑过来时又出了汗,前胸和衣领的几处位置,都被汗水吸附贴在身上了。

  学生处有个老师也好心的说道:「佛要金装人要衣装,陈着本来就很帅的一个小伙,

  要是换成西装接受采访,肯定更上镜。」

  黄毅和这个老师都是善意提醒,他们和陈着又没有利益竞争。

  陈着低下头看了看,确实应该正式一点,宿舍里也好有一套定制的休闲西装,正准备打电话让刘麒鸣帮忙跑一趟。

  结果,门卫那边电话已经打来了,表示新华社的采访车已经到了门口。

  会议室里的顿时安静下来,很明显换衣服已经赶不上了。

  「要不这样」

  陈着想了想说道:「没穿过的学校文化衫,给一件我应应急。」

  学校文化衫就是指搞活动的时候,大家集体穿着印有学校名字的衣服,在行政楼这种地方大概率是有的。

  果然不出所料,一个学生处的老师马上返回办公室找了一件,外面还套着没有拆封的塑料袋。

  「当时拿了大号。」

  他说:「我身高不够就没穿,陈着应该正好合适。」

  等到陈着去洗手间换好衣服回来,出现在会议室的时候,看着胸前显眼的学校logo

  (SunYatsenUniversity),许宁和舒原相视一笑,有一种「误打误撞正合适」的感觉。

  没多久,门外走廊上传来一阵脚步声,下去迎接的团委书记黄毅领着一大帮人走进来。

  为首的是个四十多岁、皮肤有点黑、但气质非常板正的中年男人,后面跟着两男一女相对年轻,不过也是样貌不俗。

  黄毅应该是刚才攀谈时熟悉了身份,给许宁介绍中年男人的身份,广东分社新闻中心的主任李军。

  级别也不低了,正处。

  两男一女就是扛设备和负责采访的下属,大家都还是按礼节握手,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有个什么其他秘密身份。

  要知道在国外,这个单位可是承担着和锦衣卫差不多的职责。

  「听说中大出了一个要和世界首富对话的大学生,不仅老百姓好奇,我们也很好奇。」

  李军和校领导寒喧后,客气的说道:「所以就想认识一下这位很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6

  李军这样说,目光已经落到陈着身上,毕竟整个会议室里就只有他的年纪符合标准。

  陈着比李军预料的要谦和。

  脸上没有豪掷千万的飞扬跋扈,也没有年少成名的盛气凌人,他甚至都没有急冲冲的上前急于表现自己。

  站在人群的后方,神情温顺,穿着一件白色短袖,胸前印着中大的logo,下身也只是普通的牛仔裤和板鞋,像是一个来会议室帮忙倒茶的勤工俭学大学生。

  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双眼睛特别的亮。

  「你就是陈着吧。」

  李军已经伸出了手。

  陈着紧赶两步走上去,和李军握手的时候,同时说道:「李主任您好,袁工、段工、

  程工,你们好。」

  那两男一女分别叫袁宇、段新杰、程迎梅,他们只是寒暄时介绍了一下,结果陈着已经记在心里。

  虽然不知道他们的职位,但是称呼为「工」,这一定是没错的。

  初次见面或者应酬的时候,被准确的叫出自己名字,其实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尤其对一些单位的下属来说,这是自己受到重视的表现。

  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陈着就轻松赢得袁宇他们的些许好感,

  李军对陈着的印象也不错,这主要体现在陈着朴素的穿搭上,这是一个做实事的人。

  「李主任。」

  这时,许宁副校长说道:「让他们忙着,我们去办公室里坐坐吧。」

  李军是带队采访的领导没错,但是具体负责采访的是三个下属。

  这就巡视组进驻某国企,带队领导并不会查账,而是由下面的人慢慢翻账本。

  那领导做什么?

  和国企那些头头聊聊生活,谈谈人生,听听行业发展,讲讲个人艰辛。

  要是没查出什么问题,皆大欢喜,不过一旦出现原则性事故,刚才的「称兄道弟」立刻作废,马上就翻脸不认人了。

  这次的采访也是一样,李军看似不参与具体的访问过程,最后定稿前还是会拿给他审阅一遍。

  于是,原来熙熙攘攘的会议室里,「呼啦啦」的几乎全部走光了,只留下陈着、袁宇、段新杰、程迎梅,还有两个学生处的老师在外面听候差遣。

  袁宇和段新杰主要负责灯光和摄影,采访的人是程迎梅。

  她带着一副眼镜,金丝边的看起来有点严肃,短发垂肩,肤色比较白。

  不如邓栀漂亮,但是都有一种「工作女强人」的风范,

  等到灯光摄像全部调好,陈着「出道」以来档次最高一次的专访便开始了。

  大概两个小时后,在许校长办公室里饮茶的李军接到电话,程迎梅表示采访已经结束。

  「谢谢许校和舒院长的招待。」

  李军喝完最后一杯茶,这就准备告辞。

  「中午在食堂里吃顿便饭吧。」

  舒原挽留道:「正好罗校上午的会也开完了,他能够赶过来。」

  实际罗骏校长上午没那么忙,但是除非广东分社的社长亲自带队,不然许副校长出面,这已经是一种高规格的接待了。

  「我们回去还得审核,尽量明天就把采访内容发出来。」

  李军客套的拒绝了。

  舒原也没有强求,刚才喝茶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这位新闻中心主任很有原则和纪律性,不该说的一句都不透露。

  新华社旗下有很多影响力非常大的媒体刊物,比如说《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半月谈》等等。

  就连打听采访内容会在哪里刊登,李军都打个哈哈遮掩过去了,现在把罗校长搬出来了,人家依然不肯留下吃饭,估计就是公事公办了。

  李军和程迎梅他们离开后,尽管舒院长也有些七上八下,不过他还是很相信陈着,叉着腰说道:「大方向上,上面摆明了是要树立陈着这个在校创业大学生的榜样和标杆作用,所以不用太担心。」

  「这个我知道,只是李主任不偏不倚,我们也使不上力。」

  许宁叹了口气:「所以这根标杆立的有多高,还得看陈着采访时发挥的怎么样了。」

  《参考消息》创刊于1937年,它的历史比新中国还要长,并且当时只有党内一定级别的干部才能阅读,其意义是「中国人看中国」和「中国人看世界」。

  后来,在1985年的时候,《参考消息》转为所有老百姓都可以订阅,于是马上成为国内订阅量最大的报刊。

  当然了,这可能是体制内所有单位都必定的原因,不过也正是由于这种政治上的权威性,它所刊登的内容,直到2025年都具备一定的风向标意义。

  就在陈着接受完采访的第二天,8点准时开售的《参考消息》上,出现了这样一则消息。

  《中大陈着:向阳花开映赤诚》

  这就是《参考消息》的标题格式,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排比。

  不过乍看也有点没头没脑,陈着一个大学生,怎么整得好像是万里长征后的感想?

  当然照片拍的挺好,陈着一袭白色短袖,胸前映着中大logo,嘴角吩着微笑,温和的正视前方。

  他就好像知道,中国社会最喜欢什么样的年轻人,既不是西装革履的精英,也不是吊儿郎当的混子,就是这种看起来彬彬有礼的读书人。

  此时,中大校长罗骏、副校长许宁、岭院院长舒原,还有粤东省市一些领导,还有省外的一些领导·他们都在读看这篇文章。

  文章前半部分,先是介绍陈着的身份背景,还有他曾经和当前的作为。

  这算是一个「帽子」,就像论文最前面的那段导言,接下来就是正式的采访内容了。

  罗骏校长不自觉的调整下坐姿,继续看下去。

  第一问:陈着你好,溯回是你去年创立的企业,那时你才刚上大学,我们都想知道,

  到底什么样的契机或者想法,让你在大一时就进行创业呢?

  陈着:我平时没有什么爱好,就是比较喜欢看新闻,我们国家「十一五」的规划中,

  打算着力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支持大学生就业取向由一元向多元转变,我们省也早早出台了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所以就萌生了这个想法。

  罗骏校长轻笑一声,这些理由虽然是假的,但是用在《参考消息》上不仅合适,而且应景。

  第二问:为什么会选择「学习网」作为创业的初步落脚点?

  陈着:罗校长在新生大会上说过,虽然我们考进了中大,但是由于区域差异、城乡差距、校际分化等等原因,每个人面临的难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进了中大后前面的一切清零,在学校的规划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努力成为担当大任、全球胜任的拔尖创新人才。

  陈着:受到罗校的激励和启发,我就萌生了一种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念头,通过把顶尖高校的学生变成家教,推向老百姓的家中。

  「唔—...」

  罗骏校长看到上面提到了自己,而且都是重点突出,扶着老花镜点了点头第三问:那溯回旗下的房产中介呢?按理说这和学习网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你怎么也会涉足进来?

  陈着:上经济课时,我们院长舒原教授预测房地产会是未来十年的经济支柱,我当时没有能力进入这个行业,但又不想错过风口,在许宁副校长、舒院长、团委等其他老师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大)安居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嘿!」

  罗骏忍不住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陈着的这些回答,既是回应了采访问题,又趁机表达了感谢。

  而且这个感谢很有层次,从中央到省里,从校长、副校长再到岭院院长,甚至团委都有提及,方方面面几乎都包含了。

  他仿佛深请这个道理:

  领导参与了,那是领导的功劳:

  领导没参与,那是领导的教导;

  实在和领导没什么关系,那也是领导的薰陶。

  「难道是家庭影响的关系?」

  罗骏校长猜测,不然很难解释陈着这么年轻就懂得这么多。

  只有观察曾经的街道办副主任、现在的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陈培松,才能得出来这些经验和感悟。

  到了这一步,陈着的家庭和资料早就被调出来审阅过了。

  「不管那么多。」

  罗骏校长没有太纠结这一点,就好比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我们只会肯定它的价值,

  又有谁会在乎金子是从哪里的矿洞挖出来。

  罗校长又继续看下去。

  第四问:花费1500万人民币,只为了和巴菲特吃一顿饭,有人说这是哗众取宠的头,你自己是怎么认为的?

  陈着:如果仅仅当成一顿饭,1500万肯定不值。但是,如果看作溯回科技与伯克希尔公司的合作起始点,200万美元是不是就不多了?

  第五问:巴菲特先生的伯克希尔公司可是世界500强,陈总对溯回这么有信心吗?

  陈着:蝉鸣一夏的灿烂,是几度春秋的蛰伏,昙花一现的绝美,是无数日夜的努力,

  伯克希尔又不是刚诞生就成为世界500强,它也经历了许久的发展。

  陈着:溯回是一家创立一年的公司,但是已经可以和世界500强的掌舵人进行对话,

  这不是我的能力强,而是14亿市场的祖国,给了溯回无限成长的依仗和勇气。

  「好!」

  罗骏校长真想拍案叫绝,陈着的这番回答,终于有了点「年少轻狂」的味道了,但是他又巧妙把这种「轻狂」和和「祖国强大」紧紧结合在一起。

  这样读起来是什么感觉呢不可一世的言论中,原来藏着一颗闪闪红星。

  第六问:溯回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没有?

  陈着:在各级领导的帮扶下,在网站会员的支持下,遇到困难大多数都能顺利解决,

  不过为其他省份家长提供服务的时候,倒是遇到一些「水土不适」的问题,比如说他们担心我们收取年费后跑掉,提供的服务质量会下降。

  再下面问题就是关于溯回企业的文化、团队的构建、未来的发展陈着依然用一些堂而皇之的高大上理由进行回答,罗骏校长看了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直到最后一个问题,程迎梅问道:「采访即将结束,陈总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话,或者心愿呢?」

  罗骏心头一动,这可是《参考消息》,几乎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都订阅的刊物。

  上面这是表彰陈着在特殊时刻的「出头」,所以奖励他一个许愿的机会吗?

  「陈着会许什么愿?」

  罗骏思考着,刚才陈着说在其他省份发展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挫折,如果号召外省领导多给予支持,那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啊。

  罗校长继续往下读。

  陈着说:「我希望下学期的时候,能够接受党组织的考察,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

  「嘶—.」

  罗骏倒抽一口凉气。

  他万万没想到,陈着的愿望居然这么「卑微」,但是放在《参考消息》上面,又显得无比「伟岸」。

  向阳花开,我心向党。

  至此,艺术已成。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