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102章 吃醋

熊猫书库    饮食男女
🔊点这里听书

“我小姑眼光高,可挑剔了。小说就来  李姝掰着手里的柑橘,也没瞧见身后是谁来了,小嘴还在叭叭地说着。

  屋里几人都觉得好笑,可又不敢笑出声来,使劲地憋着。

  “你觉得你小姑该不该找对象”

  赵雅芳一边哄着李悦,一边逗李姝道:“该找个啥样的对象”

  “她她她都19了”

  李姝很是感慨和激动地讲道:“谁家大姑娘19了还不找对象啊”

  她可真是老太太带大的,满嘴的大茬子味儿啊,谁听着都得说这是东北来的小姑娘。

  李雪已经忍不住了,伸手掐住了李姝的脖颈子,阴恻恻地问道:“李姝啊,我是不是老长时间没收拾你了”

  “我小姑温柔善良,秀外慧中,就是不愁找对象"

  李姝的小身子瞬间僵直了一秒,随即便自救道:“那追求她的人都排到东直门外去了,数都会数不过来啊”

  “哈哈哈哈哈"

  赵雅芳等人再也憋不住,这会儿全都笑出声来,顾宁都忍不住笑了。

  吃过饭以后,妇女们把饭桌子收拾了,勤快的张晓燕和迪丽雅把碗刷了。

  爷们自然是有一些特权的,尤其是今天喝了点酒,都还在饭桌边喝茶聊天。

  很怕赵雅芳累着,刘茵撵了她来东屋照看孩子,顾宁她们收拾完也都来了东屋,省的听西屋那些喧闹。

  老太太过寿,许是今天太过热闹,精神头有些不足,斜靠在炕里的枕头上看着儿孙们玩乐,脸上始终带着笑意。

  就这样,妇女和孩子们都在东屋,爷们都在西屋,没人强调礼数,但谁该在哪边休息自己都清楚,泾渭分明。

  刘茵和费善英是一辈的,所以坐在了炕里,配合老太太一起闲话家常,同时也看着孩子们玩乐。

  赵雅芳带着孩子坐在靠近炕柜边,倚着炕柜奶着孩子。

  顾宁、姬毓秀、张晓燕和迪丽雅则挨着炕边坐了,听着老太太她们说话,眼睛多半也是落在孩子身上,尤其是会耍宝的李姝。

  不是李姝没注意,刚刚小姑就是不在,是给西屋那些人泡茶去了。

  现在被抓了个正着,差点吓的魂飞魄散,赶紧连连求饶。

  她这鬼机灵劲逗的屋里众人笑的合不拢嘴,李雪气的拍了她屁股两巴掌。

  李姝哪里会在意这个,笑嘻嘻地跑到了炕里,倚在老太太身边咋呼道:“快点找对象吧,太太和奶奶都着急了。

  “用你管,管好你自己得了。”

  李雪故作凶狠地瞪了她一眼,道:“等我再抓着你的,看不把你的屁股打开花。”

  “屁股要是能开花还好了呢”

  李姝的小嘴多能说,靠着有老太太撑腰,仰着脖子喳喳道:“还没听说谁家把屁股插花瓶里的呢。”

  “哈哈哈”

  “她怎么这么能说啊”

  张晓燕捂着嘴笑的满脸涨红,都快要喘不上气了,说话声都有些嘶哑。

  老太太也是将李姝揽在了怀里,不让她再说,还轻声吓唬她道:“你再说,再说小姑偷偷掐你我可不管啊。”

  “让她再嚣张两年”

  李姝故作大度地摆了摆手,赶在小姑爬上炕要掐她之前缩进了太太的怀里,又翻滚着躲在了太太的身后。

  她被吓的咯咯直笑,嘴里还拉硬道:“我就不信你一辈子不找对象。”

  “李姝,你皮子是真紧了。”

  李雪瞪了瞪眼睛,招手道:“走,我带你去院里松松皮子。”

  “不去”

  她这么一说,李姝躲的更远了,嘴上硬的厉害,心里还是知道大小王的。

  为什么会想起说小姑姑的事,这还是从饭桌上听来的。

  三爷在吃饭的时候又提起了他家学函叔的婚事,说着说着也许是喝多了,开始讲起了家里这些孩子的感情事。

  李家三兄弟自然不用说了,李同的羡慕和欣慰不加掩饰,说的是二哥家的李娟,以及已经上班两年多的李雪。

  毕竟是家里的姑娘,李家又是老太太带来的习俗,比较重视姑娘。

  其实京城本地人也很重视家里的姑娘,姑奶奶的称呼不是白叫的。

  都听过京城大妞这个叫法吧,不是贬义词,也不是褒义词,就是个形容词,形容京城的姑娘豪爽大气。

  要是没有家庭环境影响,哪来的大妞,不都是唯唯诺诺的小家子气啊。

  李家三代只有李娟和李雪两个姑娘,李娟去年出的那码子事家里人基本上都知道了,连羊城的李同都知道了。

  为啥这一次老太太做寿老二李敢一家没来,是觉得丢人了。

  要是上一次李娟离婚了还好说,做错了就承认,终究是一家人。

  可李娟不知怎么地,鬼迷心窍一般算是盯上沈建兵了。

  当时查出来有身孕,这婚还离什么,李敢两口子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李娟的工作关系重新安排回了铁路,沈建兵原单位是回不去了,李敢怕他往后不玩活,再起什么幺蛾子,索性安排在了自己身边,也不在乎人家说什么了。

为什么不在乎  因为就冲沈建兵那德行,他也不指望这个姑爷能有什么大出息,别作死就行了。

  既然都不在乎姑爷的出息,也就没想着在单位里多照顾,哪来的顾忌。

  李娟没离婚,对李学武这边自然也就没了交代,李敢是当二叔的,要强了一辈子,哪里抹的下脸来。

  他当然不能给侄子道歉,可也没脸给大哥道歉,还是李学武等风头过了,安排父母去的吉城,这才算把这件事消了。

  终究是亲叔叔,李学武不能让亲爹难做,更感激二叔、二婶的照顾。

  没得说,二叔、二婶对他真心实意的,前些年没少照顾家里。

  还能说啥,大姐终究是自己的大姐,知道她是什么品味,往后只谈亲情,不谈和不办事情就算了。

  不过二叔两口子终究是迈不过心里这道坎,觉得是窥见了大哥一家的。

  这一次老太太做寿必然要给他们消息,三叔李同因为工作性质和路途遥远的关系,给消息能来就来,不能来就算了。

  二叔李敢距离京城不算远,真想来也是能来的。

  就算二叔工作忙,走不开,二婶或者小老弟李学力也是能来的。

  这一次全家都没来,李学武爷几个心里也是明白,二叔在家说不定多愧疚呢,没脸来见老娘了。

  当初李家哥三个,李敢是背着包袱奔的东北,李同则是随部队去的南方。

  三兄弟一南一北,独留下老大李顺在京城照顾母亲。

  这么多年三兄弟也算是相互扶持,从未有过经济纠纷,更没吵过嘴。

  李顺有当大哥的样,刘茵有当大嫂的样,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李敢和李敬重大哥大嫂,该帮忙的一点都不含糊。

  李顺在京城独立行医的药材不都是李敢收集来的嘛。

  李学武去南方不也是借着三叔的光嘛,哪能说各过各的没感情。

  要说没感情,这一次李学武倒是从三叔的话语间听出了萧索的意味。

  他是在讲二叔家的事,可也投射出了自己的苦恼和郁闷。

  按他的意思,三婶洪敏该来的。

  这还是提到二叔李敢时,说二婶韩秀梅应该来的话头才听出来的。

  不过刘茵解释了,前段时间老三李学才结婚,二婶韩秀梅是来了的。

  所以这一次老太太做寿吉城没回来人李顺和刘茵都不挑礼。

  她越是这么解释,三叔李同越是皱眉头,他心思重,家里的事也不说。

  他不说李学武也能猜的出来,定是当时工作忙走不开,让三婶洪敏来,三婶推脱不想来,三叔这才找机会来京。

  这些年三婶也就在他结婚的时候回来过一次,再没见有回来过。

  三婶洪敏的父母都是搞文艺的,骨子里带着港风的浪漫与小资情调。

  南方姑娘的生活习惯哪里能入得了老太太的眼,年轻刚结婚那会回来家里,处处表现的都不习惯。

  老太太最钟意大儿媳刘茵,觉得这才是传统女性的标准,饭馆洋气的洪敏她不喜欢,觉得儿子只看重对方外貌了。

  不过三儿子不养老,从当兵以后就不指望家里过生活,她也没多说。

  这么多年过来了,洪敏也知道老太太当初没相中她,心里说没别扭是不可能的,但真要表达出来她也不敢。

  她在这个家还不是老大呢,没她撒野的份。

  心里有别扭不想来,李同又能说什么,只能自己来。

  可听着大嫂关心起洪敏,他心里又像是堵得慌,今天喝的就有点多了。

  说李娟,说李雪,又提起了李学文哥几个,一个一个地数着说。

  他是三叔,甭说李学武身份如何,李学文身份如何,该听就得听着。

  不要想三叔说对说错,对的当然要听,错的心里明白咋回事就行了。

  不过该咋说三叔李同没有别的心思,看着哥仨发展的好那是打心眼里高兴,没半点虚伪。

  李同是有点大男子主义的,心里知道重视姑娘,可还是有偏见。

  李雪在红星钢铁集团工作,先是给领导当秘书,后来去港城培训,回来又担任了财务科副科长,她才十九岁啊。

  不能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可现在看她是追上她二哥的脚步了。

  当初李学武回到家时也是十九岁,还没有李雪的起点高呢。

  李同是觉得大姑娘到了花季就该处对象,找个正经人家思考人生大事。

  十九岁正是好时候,往后每多一年都是一份压力。

  李雪在饭桌上并没有反驳三叔,可也没应什么,她就是这么个性格。

  李学武倒是了解这个妹妹,有主意呢,不是心气高,而是主意正。

  她还年轻,想找个合适的没毛病,李学武也认同她先把精力和心思放在工作上的态度。

  人还是成熟一点再思考人生大事合适一些,十六七就订婚结婚的那种,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呢,能有什么独立思维。

李雪是找不着对象吗  甭说当初彭晓力那么追她,就是现在也有不少小伙子主动接触她。

  只是李雪看起来和气,骨子里却有股子骄傲,更喜欢有文化,有性格,最好是感情专一的男孩。

  这一点也是受李学武影响,她是眼看着二哥如何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要有文化,要有思想,要有素质,还要有性格,但不能像二哥那么花心。

  二哥是好二哥,身边那些事没跟她讲过,可也没瞒过她。

  这么说吧,李雪几乎知道了二哥所有的女人。

  真的啊,不用去看,也不用去调查,只要接触到了,谁没来由地对她好,基本上就是她二嫂。

  刚进集团有景副主任照顾,去钢城有总照顾,周末休假于丽还经常约她出去逛街,时不时地给她买东西。

  最近好闺蜜周小玲那个狗东西竟然也开始对她嘘寒问暖了,准是做了什么坏事,心虚了呗。

  她在集团都有点敏感了,谁要是无缘无故地对她好,她都会想一想,仔细打量对方,是不是二哥的菜。

  二哥花心她管不着,也管不了,但她不能找个跟二哥一样花心的男人。

  因为她根本就没想过要找一个二哥这般有能力有作为的男人。

有文化,有思想,有素质,不花心的男人很难找吗  李雪坚信,不是没有,只是还没遇到。

  所以她着急,即便奶奶和母亲最近关心她比较多,三叔也念叨了两句,可她都不在意。

  就像当初的二哥一样,家人关心不会烦,不想听的不会听。

  不过李姝说就不行了,这小丫头越来越放肆了,是时候立一小姑姑的威风了,否则她以后还怎么在这个家立足。

  “你给我过来,我数三个数。”

  李雪指着李姝威胁道:“数完了你要还不过来,我就上抓你了。”

  “我不怕你”

  “太太姑姑凶我”

  “小姑你最好了"

  李姝求人求了一圈,见太太和奶奶只是看着她笑不帮忙,心里感叹求人不如求己赶紧说软乎话,怕一会屁股痛。

屁股开花了真能插花瓶上吗  “要我说啊,没必要。”

  傻柱躺在西屋炕上,脸色红彤彤的,今天他可没少喝。

  不过这老小子酒量见涨,就算喝多了说话也很清晰,就是得躺着说。

  “现在形势算好的了”

  他咧着嘴丫子讲道:“大学习的风算是吹过去了,虽然时不时地还刮一阵小风,但也无伤大雅了。”

  “我们食堂现在虽然还喊口号,但大家早就没了当初的激情,应付差事罢了。”

  李同似梦似醒地听着他们说话,没一会儿呼噜声便响起来了。

  他喝的也多,能坚持到现在已经不容易了,还精神着的又有几个。

  李顺酒量一般,饭桌上也没多喝,这会儿喝着茶叶水还没睡着。

  姥爷话少,只一味地听着他们说,聊到他感兴趣的话题了才会说两句。

  傻柱嘴碎,也喜欢这种氛围,所以话都是抢着说。

  沈国栋怕现在的形势不好,想要再收一收回收站的影响力。

  他的想法很简单,现在回收站的业务越来越多,蹬着自行车满京城转悠的收破烂编外人员实在是太多了。

  啥叫引火烧身啊,真有人要坏他们不用直接动手,在这些编外人员身上点把火就行了,准能烧到回收站来。

  当初李学武在回收站套的保险只在附近街道有用,沈国栋在街道工作,又拿真金白银、人力物力支持街道,街道自然要给回收站一道保障。

  但真要离的太远,那街道也是鞭长莫及,爱莫能助。

  沈国栋到底是长进了,也是在街道担任职务以后有了见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嘛。

  倒也不是胆子小了,而是顾忌的事情多了,需要全盘考虑。

  李学武已经试着将京城的事务都交给他来负责,工作干好干赖都是自己的产业不用有所担忧,无非是挣多挣少的问题。

  但要真干出差错来,惹了大祸,那就是给李学武找麻烦了。

  沈国栋很清楚,有李学武在,回收站就在,他们还是个人物。

  李学武要不在,回收站也就是个收废品的站点,他们这些人狗屁不是。

  别看是借着李学武的关系和照顾发展贸易,但他们绝对不给李学武惹祸。

  傻柱考虑的简单,或者说他根本没考虑过,顺嘴就这么说出来了。

  沈国栋看了他一眼没说话,目光又落在了李学武的身上,还是得等武哥拿主意。

  “京城的事交给你来办,那自然是你来决定。”

  李学武先是肯定了他一句,随后想了想讲道:“形势嘛,没到见亮的那一天永远不能放松警惕。

  “我能给你的建议就是不用紧盯着京城,放眼全国都可以做分站嘛。”

  他歪着身子看了沈国栋讲道:“非要把全部资源叠加在京城,风险还是太高了一些。”

  “我也是这么想的。”

  沈国栋点点头,看着他说道:“我也在想,是不是把回收站的规模向津门以及东北几座城市推广。”

  “这件事你来决定。”

  李学武摆了摆手,道:“我现在真没时间和精力来考虑这个,你也知道辽东的事情多。”

  他看向沈国栋强调道:“钢城和奉城的事我还能分心帮你盯着点,以后你得拿大头啊。”

  “我觉得年底了,没啥大事。”

  傻柱坐起身子,晃了晃,这才端起茶杯灌了一口,淡淡地说道:“要有事绝对先刮风。”

  “就怕刮到你这已经是龙卷风了。”

  李学武瞅了他一眼,问道:“上次听郭胖子调走了,你怎么没找李主任说叨说明”

  “说什么说进步的事啊”

  傻柱看了他撇了撇嘴角,道:“我现在是工人,谁能奈何得了我,真要当了干部那才难受。”

  “说不能痛快说,还得讲究奉献和身不由己,我闲的啊我,受那份罪去呢。”

  他重新躺回到了炕上,耷拉着眼皮讲道:“郭胖子为啥走,我心里清楚,要能干下去他能走”

  “这大食堂就是个火炉子,谁待时间长了都烤的慌,他现在还能善始善终呢。”

  似乎看透了一切,傻柱漫不经心地嘀咕道:“不过他也别想好,这世上的事啊,都有定数。”

  “我上班这么多年早就品出来了,干啥都不如干厨子香,谁能差了我一口吃的”

  “你算活的通透了”

  沈国栋玩笑道:“啥时候有功夫也开导开导我,让我也学习学习。

  “呵呵狗屁”

  傻柱斜着眼睛看了他讲道:“我让你卸了街道的工作,放下家里这些活,你能愿意”

  “我特么又不是出家当和尚。”沈国栋好笑地说道:“用得着的这么干净嘛。”

  “这就叫六根不净”

  傻柱胡扯蛋,转头看向炕上坐着的二爷问道:“二爷,您是明白人,给他讲讲。”

  “我还算明白人”

  叶二爷苦笑着讲道:“我是深陷困境,放弃自拔了。”

  这一次回来,李学武看他的精气神不是太好,想到他已经知道老三没了的消息。

  不是亲爷孙,可十三太保很早就跟他有了关系,来回收站也是他带这些孩子找口饭吃。

  骤然听到席永忠没了的消息,他是一整天都没吃饭,定定地发着呆。

  如果当初没有带着他们来回收站,是不是就没有这一劫了。

  叶二爷不怀疑席永忠的死跟李学武有关系,更不敢怀疑这些事,他只知道席永忠没了。

  一时之间接受不了是真的,但为了其他十二个孩子考虑也是真的。

  所以这一次李家老太太六十岁整寿,李学武给他信儿他就来了,想找机会说一说,聊一聊。

说什么聊什么  席永忠的情况还真不是李学武或者闻三儿传回来的,而是老六和老十。

  老六和老十一直跟着葛林,先去的营城,后去的冰城,亲耳听到了这些人作案的过程和目的。

  有两人的来信,叶二爷是真的相信了,老三的死跟李学武没有任何关系。

  可就算老三再有错,也和李学武当初的安排少不来关系。

  “孩子们一天天的都长大成人了,也都出去上班了,我算是了无牵挂了。”

  他目光殷切地看向李学武,声音有些颤抖地讲道:“更重要的是回收站走上了正轨,我也算没辜负了东家的托付,这把老骨头算是尽力了。”

  “二爷,您言重了。”

  李学武知道该说点什么,主动讲道:“关于老三的事我很抱歉,是我没有照顾好他。”

  “不怨你,是他自找的。”

  叶二爷摆了摆手,说道:“这些孩子里就属他的性格最本分,最老实,抢吃的都没他的份。”

  “他是个没福气的,爹妈是谁都不知道,更别提身后事了,他叫我一声爷爷,我也算是全了这份情谊。”

  他看向李学武诚恳地讲道:“请东家怜悯我这当爷爷的心情,也请您看在我衷心的份上多关照孩子们。”

  “是我的错,没照顾好老三。”

  李学武点点头,讲道:“接下来我们也会认真吸取教训,给小子们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今年就这样了,明年小子们愿意出来做事的,就都安排了吧。”

  他看向沈国栋交代道:“也问问他们的意见,想做什么。”

  “无论是贸易还是回收站,或者是东风船务,尽可能地安排,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嘛。”

  “明白了,武哥。”沈国栋点点头,看了一眼叶二爷,又对李学武询问道:“要不要把现有的人员结构重新编组”

  他听明白李学武的意思了,好像是要调整几个体系的组织架构。

  现在的回收站体系有点乱,随着业务发展形成了几个方向,互相之间的联系不多。

  李学武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过碍于当前的社会形势以及业务发展环境,他还不敢大刀阔斧地对这些业务进行变革。

  东风建筑、东风船务、回收站、供应链、津门顺风商贸、俱乐部等等业务,动哪个都得动人事关系。

  现在他手里得用的人才也就这么几个,这还得说吴淑萍有了定居内地的想法,否则她都不算。

  “这个我来考虑,往后看看再说。”

  他想了想,看向沈国栋交代道:“你给各单位负责人问一下小子们的表现,年龄够用的,能力够用的,该加担子就加担子,该重用的就重用。”

  听着李学武的话,叶二爷已经红了眼眶,这么多年了他还是第一次为人求情。

  就算再跟李学武矫情,老三席永忠也是回不来了,他能做的就是剩下的十二个孩子。

  真因为席永忠的死,李学武能想到重用和培养这些孩子,叶二爷也算是认了。

  他不认还能怎么着,他一个流浪汉能有现在的这份体面还都是东家给的呢。

  也是新社会了,他才敢跟李学武提起这个,要是旧社会,他也没这个胆子。

  沈国栋是会察言观色的,听着李学武的吩咐,可心里已经琢磨开了。

  李学武从未打算给这些小子们各单位负责人的职务,更没想过让他们挑大梁。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该怎么用这些小子,李学武等人心里都有数,要没有个十年八年的历练,谁敢用  这些孩子在社会上都野了,真不是一碗饭一件衣就能收服的,得看时间磨练。

  李学武说给机会应该是真的,但真给负责人的岗位那就纯属扯淡了,是给叶二爷听的。

  沈国栋自然听的出来,答应是答应了,接下来能不能做,做多少都看他。

  他也有得解释,看情况发展嘛。

  叶二爷的正事说完,便起身下地,说是要回去了。

  李学武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身子,心里也是感慨,这十三个孩子算是找着亲爷爷了。

  这年月多狠的歹心都有,拿这十三个孩子当跳板的不也是有的是啊。

  送走了叶二爷,在大门口,沈国栋轻声解释道:“前段时间咳嗽的厉害,我带他上医院非不干,最后还是我带着小子们架着他去的。”

  “什么毛病”李学武看了他一眼问道:“身体有问题了”

  “大夫说是身体没啥毛病,就是秋天上火。”

  沈国栋微微摇头讲道:“我不信这个,又带着他去找干爹问了问,干爹说是内火攻心,气郁不散。”

  他看了眼叶二爷离开的方向,稍稍叹了口气,道:“干爹说他身子早就是千疮百孔了,要再这么折腾下去,本就不多的寿元怕是要雪上加霜了。”

  “你跟他谈过吗”

  李学武看了他,问道:“他有没有什么想法,或者是诉求,能满足的尽量满足吧。”

  “他这个人你还不知道的嘛,有什么话都在心里,少有跟我们说的。”

  沈国栋长出了一口气,道:“不过我也能想得到,无非是这几个孩子。”

  “还算啥孩子。”李学武微微昂了一下头讲道:“十七八的大小伙子了。”

  “这一次是深受打击了。”

  沈国栋点点头,说道:“我尽量开导他吧,或者安排他去几处单位转一转,就当散心了。”

  “他不会离开京城的。”

  李学武招了招手示意他进院,嘴里淡淡地讲道:“他现在最在意的是落叶归根,不想在这个年纪离开妻儿太远了。”

  叶二爷哪有妻儿,他的妻儿早在几十年前的一把火里丧生了。

  但也正是如此,他不会离开京城,就算是死也得死在京城,想要跟妻儿在下面团聚。

  这些孩子是他的念想,但不是他的指望,他的指望是李学武的信用。

  当初收留他的时候就讲好的,李学武会一力负责他的身后事,完全按照他的意思办。

  他可不是一个得寸进尺的人,想要什么风光大葬,他只要求李学武把自己埋在妻儿身边。

  就这么一点要求,李学武当然不会拒绝。

  所以这几年的相处下来,李学武对他足够尊重和信任,今天也能听得进去他的请求。

  “你在京城,几乎每天都能见着,多费点心。”

  李学武在进屋前交代他道:“二爷对咱们有功,不做给他看,也得做给其他人看。”

  “武哥,你放心,这个道理我懂。”沈国栋很认真地讲道:“三舅离京前已经叮嘱过我,二爷的身体我会关注的。”

  “嗯,辛苦你”

  李学武拍了拍兄弟的胳膊,这才进了屋。

  此时东屋的炕上已经躺了一片,孩子们闹累了,也都睡着了,女人们跟着直直腰,休息一会。

  李学武伸手给门带上了,回了西屋。

  西屋这边也是呼噜声一片,姥爷和父亲李顺已经躺下,眼瞅着就要睡着了。

  大哥学文学才躺在炕稍,炉子烧的正旺,屋里一点都不冷。

  唯有早就喝多了的何雨柱还眯着眼睛等他们回来。

  “晚上还吃一顿不”

  他迷迷糊糊地问道:“怕你们回家了饿。”

  “饿也不在这吃了。”李学武好笑地看着他说道:“睡你的吧,等孩子们醒了我们也回家了。”

  李学武只同他应付了两句,也找了个枕头上炕躺下了,就盖着自己的夹克睡了。

  累了一天了,上午忙下午忙,这会儿太阳就要下山,再不趁着这些人打呼噜的时候眯一觉,那就得等着晚上一起睡了。

  沈国栋没觉得困,便挨着他头冲炕里躺了,准备睡一会起来去大库看一看。

  这院里自从红星厂的邻居们搬走以后,热闹是越来越少,尤其是进入冬季以后,集团的工程公司来过人画尺和测算,再没抽出时间来修缮房屋。

  不过工程公司直针对那些置换下来的房屋,比如对面的闫家,后院的贾家和一大爷家。

  按傻柱的说法,这大院热不热闹李家说了算,李家人都回来,那这大院就热闹,李家人要各奔前程,那大院就重新恢复宁静。

  傻柱是喜欢热闹的,可他舍不得刚建的房屋,所以没去选工人新村的房子。

  一大爷家他去看了,环境确实不错,生活也整洁了许多,唯一不好的就是楼上楼下邻居关系淡薄。

  刚搬走那会大院的邻居们联系的还很紧密,经常去对方家里串门,说说搬走后的人和事。

  时间一长大家都不联系了,除非是在厂区或者生活区见着,否则都不说话了。

  不是关系臭了,而是彼此都有了新的交际圈子,就是都有了新邻居,老街坊只存在酒席上。

  谁家办事情还会习惯叫上老邻居老街坊,因为对方还差着自己的礼钱呢。

  就是大院这边很少回来了。

  刚开始有不适宜的,比如说以前住对门的三大妈,时不时的还会带着孙女回来看看老房子。

  最初集团没来收房的时候她还能进去看看,捡点搬家时忘了拿的破烂。

  等集团统一收房张贴封条以后,她是进不去了,但还是会看上好一会,好像是在回忆以前的事。

  那时候三大爷总戴一副镜腿坏了用白胶布缠起来的大框眼镜,最在乎的是他那台七手的自行车。

  侯庆华回忆着这么多年以来的点点滴滴,再想想现在的自己,以及孩子们的生活。

  老头子没了,老大也没了,日子总得往后过。

  只是她跟其他邻居一样,有些放不下这里,好像搬走了落下什么重要的东西没有拿似的。

  不过时间长了,她来的次数也少了,就算是路过也很少进来胡同看看。

  集团都已经统一收房了,有消息说明年就要动工修缮,修缮过后就是归置带产权的房屋,尽可能地将住户归置在一起,腾出完整的四合院。

  城内的土地寸土寸金,就算是这个年代也有些不够用的,通过开发亮马河工业区,集团也意识到在京城土地资源是稀缺资源,尤其是城内民居。

  李怀德可能还想不到未来这座城市会有几千万人口常住,就是现在的几百万他都觉得多了。

  要不是年轻人下乡,这满城的街道还都是街溜子。

  李学武一家四口是晚上7点多回的家,他和顾宁醒来的早,是孩子们睡的踏实,不忍心叫起。

  李姝带着弟弟疯了一天,下午时分电量就要耗尽,经过三个小时的充电,回到家又乐呵了起来。

  李学武有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要李姝拿作业给他看,还问了问幼儿园都学了什么。

  李姝可没有消极对待,她很希望爸爸关注她的学习,所以很配合地讲着学习上的事。

  看得出来,经过那一次的事,幼儿园里的老师对她好了很多,三句话不到就要说老师。

  顾宁洗了澡换上睡衣下来,主动问了李学武去东德的事。

  “这个月去不上的,最少得下个月了。”

  李学武看着闺女写作业,微微摇头解释道:“这种访问时间不会太长,多了说三四天就得回来。”

  他抬起头看向顾宁讲道:“工作都在前期,估计从这个月就会有东德的企业代表来函联系。”

  “谈判多半会在去东德以后的一两天之内完成,前期还是参观和互相试探。”

  李学武耸了耸肩膀,微笑着说道:“听着挺没意思的是吧,其实工作都是有程序的。”

  “东德会不会很冷啊”

  顾宁皱眉思考着讲道:“如果下个月走的话,是不是得带上毛衣服了”

  “不着急,到时候准备也赶趟。”

  李学武笑着拉住了她的手,问道:“很担心我”

  “没”顾宁微微摇头,看着他说道:“在我心目中你无所不能。”

  “呵呵”李学武捏了捏她的手,拉着她坐在了李姝身后,看着她写作业。

  李宁是随着二丫去洗澡了,客厅里三口人围着作业本闲聊着。

  李学武给顾宁讲着他所了解的东德,还只是简单片面的,多了说算历史,人文是一点都不知道。

  “最近这段时间你会留在京城”

  顾宁恰似随意地问了一句,却没想李学武正笑看着她。

  许是被李学武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她推了李学武一下,道:“看什么。

  “你有点担心我,是吧”

  李学武抬了抬眉毛,道:“怕我去了德国就不回来了”

  “你是去东德,又不是西德。”

  顾宁才不怕这个呢,淡淡地说道:“去哪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在哪,心留不住了,要人有什么用。”

李学武惊讶地瞪了瞪眼睛,这是顾宁第一次表达吃醋的态度吧  到这会儿他才觉得自己的媳妇是个女人。

  以前以前是顾宁呗。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