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585章 北冰洋战略、小农夫初长成

熊猫书库    农业狂魔
🔊点这里听书

  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不同。

  传统意义上的地图,也就是正轴等角圆柱投影,又叫墨卡托投影,包括相关地球仪、导航地图等等,都是将赤道作为中间线,将大西洋和非洲放中间,将南极洲、北冰洋、加拿达、格陵兰岛的面积搞得极其夸张,然后区分南北半球,再标注大洋、大陆、国家和地区。

  这种误差非常大的平面视角,令99%的人产生一种‘平视分析’的惯性思维,甚至忽略了这种地图左右两侧被切割的太平洋,占全球海洋面积的近50%,相当于半个母星。

  即便有许多人知道地球是圆的,知道从东方飞北美需要贴着北极走,知道北美与东方在母星上背靠背,他们依旧被这类地图误导。

  包括许多大囯的负责人、管理层等等,也深受其害。

  而洲际导弹、高空高速战机、航天级武器的出现,令军事领域诞生了‘海陆空基,三位一体’的立体空间概念。

  在该概念中,基于母星是圆形、北极也可以飞导弹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军事家,愕然发现北冰洋才是世界中心点。

  (详见彩蛋章)。

  上顶:太平洋。

  上方:阿拉斯加、冰熊堪察加、倭岛、南棒、菲律。

  上中:拉丁美洲、北美、加拿达、北冰洋、冰熊、东方、南洋。

  中部:北美、加拿达、北冰洋、冰熊、草原囯、东方、三哥。

  下中:北美、加拿达、格陵兰岛、北冰洋、北欧、冰熊、东亚、西亚。

  下方:大西洋、西欧、东欧、冰熊、石油囯、非洲。

  下底:大西洋、三哥洋。

  因为北冰洋2000公里半径内,聚集着全球最主要的所有国家。

  最离谱的是,借助大数据和ai进行分析,这里面竟然还存在一个规律。

  大概意思是,北极2000公里半径内的国家,gdp增速不低于3,越向外,gdp增长越缓慢。

  看看北冰洋周围,除了被冰封的内陆国冰熊,是不是囊括了所有发达国家?

  并且越靠近北冰洋,越发达,就像北欧,比欧美都发达。

  反之,越远离北冰洋,越贫穷落后,就像非洲和南美,站在北冰洋视角,这俩堪称西极和东极,跟北冰洋世界经济圈完全脱钩。

  “这种规律,被三系命名为:极地邻近效应。”

  王老五餐馆内。

  余阳面对错愕的东山府总管和店老板,端起酒杯,自斟自饮。

  眼前这俩人,几乎一辈子不可能有所交集。

  现在却坐在一起喝酒,一起听余大当家吹牛比···

  不得不说,社会越来越好了。

  随后,余阳在平板电脑的北冰洋地图上,从左向右,画出八条横线,串联所有区域:

  “从这上面可以看出,在现代化战争中,无论北美从哪个角度进入东方,都需要跨越冰熊。”

  “或者说,北美若想打东方,按照空间层反拦截机制,它无论如何,都要先打冰熊,否则对上东方的反导系统,北美毫无优势。”

  “这是咱们完全不怕北美的主要原因。”

  “你可能说,难道北美不能跨越太平洋?”

  “可以跨越,但在立体空间内,北美导弹跨越太平洋,走的是曲线,而咱们的导弹从北极方向进行拦截,走的是直线,北美射程远,耗时多,咱们射程短,耗时短,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同样道理,冰熊领土与北冰洋衔接,如果北冰洋不冰封,冰熊将会成为最大的航海囯,也会成为最富强的国家。”

  “如果把冰熊击溃,北冰洋则回沦为欧美的内海,推动欧美发展。”

  “这是北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始终拉拢欧洲的主要原因。”

  “当然,北冰洋冰封,无法通航。”

  “所以基于该视角,严格来说,冰熊是一个内陆国家。”

  “冰熊若想出海,必须在北欧和地中海这两个地方搞到出海口。”

  “但冰熊有了出海口,相当于打穿欧盟,并且是两路夹击的那种。”

  “因此欧盟一边在北欧扶持波罗的海三雄,一边遏制黑海和高加索地区。”

  “这便是冰熊与欧盟的最大矛盾。”

  “基于该视角,你会发现如果没有阿拉斯加,在现代化军事环境中,北美掌控不了倭岛和南棒。”

  “基于该视角,你会发现倭岛距离加拿达仅有3500公里,远比菲律和澳大利亚更近,并且无需担心东方在航线上搞事情。”

  “基于该视角,你会发现在北半球的冰熊,与在南半球的非洲,距离非常近,这便是冰熊为什么可以在非洲拥有地盘的原因。”

  “同理,北美跟非洲看似只隔着大西洋,其实非常远,因此北美在非洲始终不曾拿到实控区。”

  “基于该视角,三美合作的真正原因,也就一目了然。”

  余阳说着,在北冰洋地图画个‘﹨’线。

  “左下部分,北美、加拿大、欧洲、拉丁美洲,属于北美。”

  “右上部分,亚太、中亚、非洲、三哥洋,属于三系。”

  “你看,许多专家教授分析不出来的东西,只需一个北冰洋视角的地图,就能简单解决。”

  东山府总管和凑热闹的店老板,看着平板电脑上的地图,越听越傻眼,越听越怀疑人生。

  但事实摆在眼前,又不得不信。

  余阳再次端起酒杯,“随着天气变暖,北极冰层变薄,化冰期延长,以及科技超高速发展、适应高寒地带的机械问世,拥有丰富原油、天然气、矿场、稀土、渔业的北极,即将从边缘地带,变成世界的中央大舞台。”

  “到时候,北极航线相比传统航线,比如苏伊士、马六甲、巴拿马,缩短了足足3050。”

  “比如魔都到汉堡2万公里,走北极只需1.2万公里。”

  “比如东京到鹿特丹2.1万公里,走北极只需1.3万公里,节省35天航时。”

  “如果开发北极圈,参考极低邻近效应,北冰洋2000公里半径内国家的gdp增速,至少翻5~10倍,北欧最吃香,其次是阿拉斯加和楚科奇、堪察加。”

  “到时候,海参崴、白令海、北欧、冰岛,将会成为世界顶级海港。

  “到时候,母星将会以北冰洋为中心,重塑世界格局,北冰洋也会成为大资本和核大囯博弈的主战场,涵盖全球政治、经济、贸易、环境、军事等各方各面。”

  “所以南方共和主导的北美,在丢掉第一岛链之后,又紧急在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暗中构建‘北极岛链’体系…”

  “总的来说,以前看地图,叫二维认知。”

  “现在基于北冰洋视角看地图,叫三维认知。”

  “三维认知,也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出现,你也必须接受的文明竞争立体维度。”

  余阳说完,又谈到自家:

  “极地邻近效应非常可怕,甚至可以说,未来三十年,谁掌握极地话语权,谁就主导21世纪的世界新秩序。”

  “所以最近几年,三系抽调海量财力、物力、人力,先后开辟阿穆尔种植区、楚科奇种植区、勘察加种植区,并重点研发翼地效应飞行器,用于抢夺北极圈归属权。”

  余阳说着,在平板电脑的北冰洋地图上,写下‘三元’俩字,彻底终结该话题。

  东山府总管与店老板王老五,低头看着平板,总感觉屏幕上龙飞凤舞的两个字,像极了‘牛比’。

  “今天只是闲聊,我这么一说,你们这么一听,就当是个乐子,来来来,喝酒!”

  余阳给俩人斟满,举杯示意。

  上级肯定意识到北冰洋视角。

  但绝不可能像三系看得这般透彻。

  并且在过去,东方发展缓慢,连第一岛链都无法突破,根本无瑕顾及北冰洋。

  而三系崛起后,虽然没有将北冰洋视角告知上级,却以联合考察北极的名义,共同派出科研船,一边绘制地理信息,一边研发破冰船。

  得益于上级提供的考察资料,三系对北极的研究突飞猛进。

  因此三年前,趁着三欧贸易被北美阻拦,趁机策划了‘北极航线’事件,用于测试和验证上级提供的考察资料。

  随后自家终止北极航线战略,潜心研究。

  如今三年过去,三系破冰船已经积攒了270余艘,包括12艘核动力。

  同时,三系放弃皮薄馅大的航母,主攻皮糙肉厚的巡洋舰,以及研发更适合极地环境的无人设备、更适合极地环境的恒温服、机械外骨骼、机械装甲等等。

  可以说,无论自家能否拿到三级市政大厅,又是否能够实现文明升级,自家都会在三年内,贯穿楚科奇,拿下北极,构造三系大航海时代。

  东山府总管沉默许久,方才消化掉以往不曾接触过的知识。

  旋即感觉自己的眼界,正在跨越式提升。

  尤其想到老董的那些话,更感觉心潮澎拜。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我必须做点什么!’

  ‘东山府也只是小项目,我还要站在更大的舞台,看看颠覆认知的全新世界!’

  如此一想,什么拆除历史名迹的骂名,什么毁掉东山府风水的骂名,瞬间全都不值一提。

  东山府总管念及到此,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俩字:格局。

  是了,这就是格局!

  店老板王老五,是真把‘北冰洋视角’当乐子。

  眼看该话题结束,餐桌上有点冷藏,索性放下酒杯,起个话题。

  “小余董啊,咱们厂内的教育,我总感觉哪里不对。”

  “说说看。”

  “就像我孙子,今年8岁,上三年级,但课程完全跟不上啊。”

  “哪方面跟不上?”

  “样样跟不上。”

  “你孙子,这么笨吗?”

  “我孙子绝对不笨,反而十分聪明,6岁掌握加减乘除,今年学习几何代数。”

  余阳微微一愣,“小学有几何代数?”

  “有啊!”

  “那你孙子很可以啊,小学就能学习几何代数。”

  “问题是,同班的绝大多数,已经开始学习微积分。”

  余阳:“???”

  正在喝水的东山府总管,更是当场呛了一鼻子,咳嗽着开口道:“小学生学微积分?”

  “是啊,我以前对这也非常质疑,但开了几次家长会发现,班里80以上,确实会微积分…所以,我那个刚开始接触几何代数的小孙子,完全跟不上课程,毕竟要先掌握基础的几何、代数、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

  余阳听到这,哪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无非是‘小农夫们’在三系教育体系的培育下,表现得过于逆天,并将普通娃娃远远甩在后面。

  店老板王老五眼看大当家愣神,略带犹豫的开口道:“大当家,现在有许多家长都说,那些又壮又聪明的孩子,是技术员们用基因优化技术培育出来的试管婴儿。”

  “胡说八道,咱家的基因技术,从未应用于临床,否则基因污染后,全人类都会灭绝。”

  “那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儿童教育不止跟学校有关,还跟家庭环境挂钩···咱都是农村出身,四五岁的时候还在院子门口用尿和泥吧,人家科学家的孩子,怕不是都会倒背元素周期表,还会说一口流利的英格蕾丝,这能比吗?”

  “再就是营养补充,什么dha,什么乳铁蛋白,咱小时候喝小米粥长大,人家喝牛奶,吃维生素,双方能比吗?”

  “最重要的是,厂内婴幼儿系统早在五年前就免费供应含有dha、乳铁蛋白的食品,绝大多数职工家庭育儿,却依旧延续老一辈传统,甚至普及这些维生素,依旧有家长记不住,差距不就出来了?”

  店老板一拍大腿站起来,从后厨拿出一袋鳕鱼肠,“是不是这个,还有丰富dha。”

  “这只是其中之一。”

  “俺家婆娘把这当零食,说孩子吃多了就不吃饭,一周只允许吃两三根。”

  余阳只是为了解释小农夫为何那么逆天,对育儿完全没什么经验,只能镇定道:“要学会科学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再增强体育锻炼,孩子才会更聪明。”

  东山府总管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但话音一转,“但小学学微积分,确实逆天。”

  “厂内又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学微积分是大数据进行统计,然后根据大多数的进度调整课程,这叫少数服从多数。”

  “不过也不需要太担心,学习好有学习好的岗位,学习差有学习差的岗位,咱们集体物尽其用,培养不出废材。”

  “说的也是。”店老板端起酒杯,“孩子有能力跑的远,三五年见不到面,没能力的留在老家,挨着父母,不至于人老了太孤独。”

  “所以还是要多生,放出去几个,留下几个,家族繁盛,集体昌荣。”

  虽然席间三人的身份差距极大,但吃吃喝喝,却闲聊到下午四点钟。

  等东山府总管回到奥龙大厦,东山府的管理层已经齐聚会议厅。

  “领导,如何?”

  “小余董,非凡人啊。”

  “集体确实牛比,有格局。”

  “开会,我们必须在三年内,令东山府的人口,上升到2000万。”

  “多少?!”

  “2000万!”

  “领导,人口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南边有十里营,西边有聊市,东边有新泰和聊市,北边还有黄河副道工程,我们去哪搞人口?”

  “不惜一切代价的搞,人才引进也好,产业内迁也罢,没办法也要想办法。”

  这时,上级打来电话。

  东山府总管当即找个安静的房间,整理衣着,庄重的按下接听键。

  先汇报东山府大开发的新决定,拆拆拆,建建建。

  再阐述跟小余董的闲聊内容,什么北冰洋视角、极地邻近效应,什么dha、乳铁蛋白、娃娃更聪明。

  以及三年内东山府人口扩大到2000万、三年后倭岛肯定不再存在。

  可能信息量比较大,对面沉寂了足足五分钟。

  就当东山府总管以为信号不好的时候。

  听筒里传来:“东山府的项目,不惜一切代价搞定。倭岛相关消息,不要再对任何人提及。三年后,我们京城见。”

  “是,保证完成任务!”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