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895章 丞相亲征

熊猫书库    临安不夜侯
🔊点这里听书

  杨沅之前令川峡四路地方豪强可自行养兵除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结束川峡四路的乱象。

  杨沅很清楚,相比于凉山州更激烈的动荡,川峡四路的动乱带来的伤害才是最严重的。

  对于农工商业的伤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所以,要尽快平息川峡之乱。

  而且,杨沅此举是一石三鸟。

  第一,借助地主豪强势力,解决川峡之乱。

  第二,借由地主豪强之力,培养火器兵兵源。

  第三,通过对地主豪强的这种器重,加强他们对自己的拥戴与忠诚。

  川峡地区的地主豪强,现在普遍用上了火器。

  这玩意儿一旦形成了杀伤力,对于这些地主豪强来说,便有了莫大的吸引力。

  购买弹药和火器的费用,其实并不比严苛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军的各种费用更高。

  但它见效更快,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

  而且一旦有一个地主豪强使用了火器,你不想比他弱,你就只能跟着卷。

  所以,在蓬州吴家率先响应,并且迅速形成一支火器团练兵之后,其他的川峡豪强别无选择,只能跟。

  但火药和火器,是掌握在杨沅手里的。

  这玩意儿比冷兵器厉害的一点就是,一旦截断来源,它很快就成了一根烧火棍。

  而地主豪强们自发研制的火器,只能用来打野兔子。

  但是,杨沅也没想到歪打正着,允许川峡四路的地主豪强大兴火器团练兵,不仅使得四川境内占山为王的盗寇在最快时间内遭受了沉重打击。

  而且,使得朝廷不必分心于四川。

  钱端礼坐镇四川,以四川本地驻军和地方豪强武装,便足以平定动乱。

  同时,杨沅一声令下,当初散作满天星的火器营兵马便迅速归队了。

  而且,当初只有一千五百名火器兵。

  现在跟随甘泉归来的火器兵,甫一开始,就达到了四千五百人。

  相当于每一个火器兵,都带出了两个马上就能娴熟运用火器,直接上战场的徒弟。

  朝廷上,召开了一次盛大的大朝会。

  因为杨丞相要率兵亲征。

  大殿上,官家赵惇端坐于上,他现在已经完全没了心气儿,乖巧的很。

  在他的御案之下,左右两边各设一张几案。

  右边几案后,坐着辅国大王赵恺。

  左边几案后,坐着当朝丞相杨沅。

  再往下,便是朝中重臣。

  吏部尚书乔贞、户部尚书马重远、礼部尚书陈维清、兵部尚书程真、刑部尚书张方旬、工部尚书寒千宸。

  这位念念不忘体制内工作,大抵祖上有山东血脉的江湖奇人,终于是做上了真正的朝廷大臣,不再是当年枢密院里被人遗忘的占卜官了。

  都察院樊江、王烨然,枢密院刘商秋、临安府尹汪紫瑞…

  还有殿帅杨泽、马帅辛弃疾、步帅虞允文。

  以及实在是因为太年轻,所以只能暂时在六部或朝廷重要衙门担任副职,熬炼资历的。

  毕竟,文官序列不比武将序列,升迁选拔的程序不能全部破坏了。

  所以,马重远、陈维清等老臣,还是得把年轻人扶上马,再送一程。

  故而,范成大、萧毅然、卢承泽、于泽平,以及原南郑知府孔纪涛、蓬州知州陈士杰、利州中路掌书记陆游,潼川经略安抚使衙门的陈立甲、杨沅任职西北时的行营护军提举杨万里等,都在六部或三衙中,担任了关键辅职。

  如此阵容,所以杨沅才敢亲自率军出征。

  朝廷里,已经没有任何人还能翻天。

  说句不好听的,他自己都不能。

  杨沅独相之后,议政效率倒真是大幅度提高了。

  没有出现互相扯皮、推诿、因为各自派系的利益拉拉扯扯的事情,大事很快就确定了下来。

  两淮前线将做为大宋反击金军的主力战场。

  两淮前线,现在淮东方面军司令是吴挺,淮西方面军司令是邵宏渊。

  杨沅会亲自率领马军司元帅辛弃疾、步军司元帅虞允文奔赴两淮前线。

  沿海制置使、水军大都督林荣跃亦听从调遣,布列战舰于两淮和长江水网。

  殿前司元帅杨泽,留镇临安。

  以殿前司都指挥使莫龙、侍卫亲军司都指挥罗克敌辅之。

  荆湖北路御前诸军都统制李道,仍然负责打辅助,进退自如,牵扯金军侧翼。

  李显忠已经赴陇右任大都护了。

  他的使命是维持住河西走廊诸城池,只要河套平原的西夏叛军不来攻打,不必主动出击。

  鉴于川峡四路现在的情况还不稳定,西夏路也正处于分裂状态,

  所以时寒、陈涿光等西路军大将接到的指令是死守。

  一步不退,也一步不进。

  温泫臣、温世双父子,从利州中路,率其兵马,迁转建康。

  温泫臣任建康副留守,兼建康御前诸军都统制,配合张孝祥守金陵。

  一切安排,可谓有条不紊。

  这种效率,还有这种朝气蓬勃的气象,倒是令很多朝廷大臣不免产生了一个想法:

  杨丞相独揽大权,于我大宋,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确定了出兵的一系列安排之后,大宋的战争机器也轰隆隆地开动起来。

  各路兵马、各种军需物资,开始络绎于途。

  丞相府里,杨沅与此番将带往两淮前线的步帅虞允文、马帅辛弃疾商议起了前线军事。

  “丞相,下官以为,贼亮真正的主攻目标,应该是金陵!”

  多年来,一直认真学习军事,关注金国政局、考察金国地理的辛弃疾沉声道。

  杨沅心道,这倒是和我的内记室的分析不谋而合。

  杨沅微笑道:“坦夫且细言之。”

  辛弃疾信心十足地道:“首先,是出于地理和军事优势的考虑。建康是我大宋长江防线之中枢。

  如果能先占领建康,便可阻断长江水道,切断我大宋东西两线的联系,削弱我大宋的物资调配和兵力增援。

  其次,如果直接渡淮河、过长江,直取临安,则很难保证不会遭到我大宋勤王之师的包围。

  一旦被切断后路,后果不堪设想。”

  虞允文听到这里,也缓缓点头:“长途奔袭、孤军深入,看似便捷快速,可是风险极高。

  一旦战事不利,立即陷于困局。

  金兀术昔年曾经采用过直取临安的战术。

  结果便因战线过长、后勤不继,遭遇了如黄天荡之战等几次大败,损失惨重。

  下官也相信,金人不会重蹈覆辙。”

  杨沅缓缓点头:“本相也是这么想的。

  金人从开封到寿春,沿线建立补给点,就已暴露了他们的真正主攻目标。

  不过,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也不排除佯攻变实攻,实攻变佯攻。

  淮东方面,只有一个吴挺的话,本相还是不放心,两位将军,谁…愿助守淮东?”

  杨沅这厢和虞允文、辛弃疾在商量军机大事,杨府东院里,从东瀛刚刚赶回来的藤原姬香,也正和多子说着事情。

  对她留在东瀛这段时间发生的事,花音和小奈你一言我一语的对她说了一遍,曾经读三国读到走火入魔的藤原姬香顿时两眼放光。

  “主公欲亲自带兵赴两淮前线…”

  小奈道:“是主人啦。”

  “别闹,这个时候称主公,更有感觉。”

  小奈和花音无奈地对视了一眼,神主姐姐什么时候能正常一点呢?

  藤原姬香兴致勃勃地道:“主公欲亲自带兵赴两淮前线,有这个必要吗?

  我看,主公这是有意避开,让我们替他做些他不方便说、不方便做的事情啊。”

  多子蓦然张大了眼睛。

  是这样吗?

  我怎么没想到。

  原来,姬香厉害的不只是她那口太刀啊!

  多子立刻虚心求教,道:“你的意思是…”

  藤原姬香摊手道:“主人如今,显然只有继续向上一途了。”

  花音立刻道:“不是说主公吗?”

  藤原姬香白了她一眼,道:“这个时候说主人,更有感觉。”

  花音听了也不说话了,你高兴就好。

  多子只对藤原姬香揣测出的杨沅的用意感兴趣,追问道:“所以呢?”

  姬香道:“主人要更上层楼,最大的阻碍,就是赵宋皇室的存在了。”

  “嗯…”

  “不义之事,主公是不能做的,甚至不能对我们言说。”

  “所以…”

  多子大概猜到了她这位姐妹的想法。

  姬香恶狠狠道:“幽禁在宗阳宫的那位,可以死了!”

  多子道:“他早就逊位了,死不死的,有什么打紧。”

  “死的逊帝,才是好逊帝!一点麻烦都不会找来,和有可能给主人找麻烦,你说哪个好?”

  多子不说话了。

  姬香又道:“宫里那几位,太皇太后,年纪也差不多了吧?”

  多子和花音、小奈吃惊地看着她。

  姬香凶狠地道:“太皇太后,干掉!皇太后,干掉!疯子皇帝,干掉!二大王,干掉!晋王…”

  小奈忍不住道:“晋王和主人很亲近的。”

  姬香白了她一眼:“等太皇太后皇太后傻皇帝二大王全都死掉,就亲近不起来了,一不做二不休…”

  多子忍不住道:“你这婆娘疯了吧?你确定这是主人的意思吗?等主人回来,怕不会活活打死你。”

  姬香冷笑:“呵,说的我很怕他的棍棒教育似的。”

  这时,门外传来了青棠的声音:“谁来了啊,神神秘秘的,还要先藏进东跨院来?”

  接着便响起了李凤娘的声音:“嘘,小声点儿,是宁儿来了。

  夫君正召集朝臣议事呢,不方便给他们看见…”

  姬香一愣,问道:“宁儿?谁啊?咱们家又添丁进口了?”

  多子悠然道:“宁儿呢,就是嘉国公主。”

  “那傻皇帝是…”

  “公主她三哥。”

  姬香摸了摸下巴,轻咳一声道:“我又仔细考虑了一下,貌似也不必急着干掉他们…”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