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
林有成在亚运村买了12套房子,这个数字绝对是相当惊人的,虽然林有成自己并没有特别在意,他很清楚这笔投资是稳赚不赔的,但是在旁人看来却是相当的匪夷所思。
尤其是林有才听说了林有成又在京城买了十二套房子,而且还是在亚运村那边,这自然是让他很是震惊。
“怎么了?”
方梅瞧着林有才一脸震惊的样子,不禁问道:“是有成那边出什么事了吗?”
林有才摇了摇头,说道:“有成他和我说,在京城亚运村那边买了十二套房子。”
“多少?”
方梅都愣住了,不明白林有成为什么要花钱买这么多房子,之前不是已经买了好几套四合院,怎么现在还要买房子啊,十分不解地说道:“有成,他买这么多房子做什么啊?这又住不过来。”
“亚运村的房子肯定不便宜吧!”
很显然,方梅也是知道亚运村这个名字一听就是和亚运会有很大关系,那样重要的地方,房子的价格肯定不便宜。
“是啊,他这有钱也不应该是这么花啊!”
林有才知道林有成卖出的版权赚了相当多的钱,但是再有钱也不应该这么乱花,房子要那么多干什么,一个人也不可能同时住两间房,摇了摇头,说道:“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林有才虽然心里觉得林有成是在似乎没有必要买那么多房子,根本就住不过来,在他看来,有一间房住就很好了,但他也知道林有成是在为那几个孩子准备,但也觉得没必要买那么多,毕竟之前林有成就有买了几套四合院。
“他说如果我们去京城,也可以住亚运村那边的房子,有一套房子直接给我。”
林有才望着方梅,也和方梅说了林有成让他们去京城的话,亚运村那边有一套房子可以直接给他。
方梅愣了一下,没有想到林有成居然会直接给他们一套房子,心里很是感动,她知道林有成都是林有才这位大哥才会这么做,望着林有才,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林有才有些犹豫,说道:“现在厂子里面的效益越来越不好了,都要停产了,好些人都已经准备下海经商,还有些人还等着看后面会不会好转,我这边也是想着等厂子好转,只是看情形只怕难了。”
虽然林有才就在这德城地方的钢铁厂里面一直工作,但他也知道职工端的是铁饭碗,日子过得稳当,可是看眼下的情况只怕这铁饭碗越来越撑不下去了,现在厂子里面的风气也太好,而且还有一些外面厂子支撑不下去,员工要直接下岗的传闻,这些传闻自然也听得一众职工心里很没底。
方梅自然也是清楚这情况的,她之前觉得可能后面情况就会好转,但实际谁也不知道后面厂子的情况会不会好转。
“那你是怎么想的?”
这件事自然还是要林有才这位当家人做主。
林有才低着头,像是在想什么,沉默了片刻,说道:“我之前是不大想去京城的,毕竟在德城这边也算是老地方,一切也都熟悉,只是后面这厂子要真的倒了,那必须要好好想想以后的打算。”
“兆平和兆安两个人还要上学,而且他们两个去京城上学,可能也会更好。”
方梅心里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两个孩子去京城那边上学无疑是会有更好的教育。
其实还有一点,林有才也不愿意说,他这个做大哥并不想去京城靠弟弟生活,在他看来做大哥的照顾弟弟妹妹是应该的,只是自己这大哥不行,跑去找弟弟,怎么都感觉不像回事。
虽然林有成可能并不在意,但是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觉得不合适。
方梅自然也清楚林有才心里的这一点想法,望了一眼隔壁屋子里面的林兆平和林兆安,说道:“兆平和兆安他们两个要是去京城的话,以后肯定会更好的。”
林有才听见方梅这话,心里自然也是清楚这一点,望向自己的两个孩子,他自然很清楚去京城是对两个孩子有更好的未来,那里毕竟是首都,有很多都是德城不会有的,沉默了片刻,说道:“要是厂子真的不行了,我们就去京城吧。”
方梅听见林有才这话,脸上不禁露出一丝笑容,点了点头。
她心里是希望去京城的,不为别的,单纯就是为了林兆平和林兆安的未来。
毕竟这样去京城的机会可是相当难得,而且林有成还在京城给他们准备了房子,这后面过去也不用担心没有地方住,她觉得她和林有才即便是下岗失业了,在京城也一定找到活计,靠她和林有才的双手让两个孩子好好在京城生活下去。
方梅并没有想着以后什么事都要靠林有成,她知道很多事都要靠自己。
“那我们可要好好想想,以后去了京城靠什么生活。”
“对了,去了京城,你可一定要给有成好好张罗一下他的事,总不能就这么一直拖下去。”
林有才听见方梅这话,像是找到了去京城的另外一个重要理由,那也就是林有成的事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连连点头,说道:“你说得没错,他的事是真的不能再一直拖下去了。”
作为长兄就是这样,不单单要操心自己的孩子,还要操心自己弟弟妹妹的事。
林有才这位做大哥的就是有在操心林有成的事,不想林有成继续一直单着下去。
林有成这边不知道林有才的厂子究竟结局如何,但是他也知道现在效益不好,这也不单单是林有才那一家厂子不好,而是后面整个国内的很多国企都要改革,那是一大片的工人都要下岗。
这后面国企改革那是全国都在进行,十分重大,上面也没光喊口号,而是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宣传上强调,这不是要把工人往死里逼,而是要让国家经济更有竞争力。工厂里贴满了标语,报纸上全是文章,说改革是为了“国家强盛”“下一代有更好的机会”。很显然,这个时候的集体主义思想还很浓,人民都觉得个人吃点苦没啥,只要国家能站起来就行。这种信任感,是国企改革能推下去的关键。
再加上,上面也不是光说不练,知道下岗工人多,社会压力大,所以提前做了不少准备,后面国内还建了三千多个再就业服务中心,给下岗工人提供培训、找工作的服务,里头有专门的培训课,像焊接、电工、修理啥的,手把手教,下岗工人学完还能领个证书,找工作时好歹有个敲门砖。还有生活补贴、遣散费啥的,虽然钱不多,但至少能让工人不至于活不下去。这种实打实的支持,让工人觉得政府没扔下他们不管,心里多少有点底。
同时这些改革不是一刀切,而是慢慢来的。像裁员就分了好几波走,没一下子把人都撵出去。工厂重组的时候,先把新设备弄进来,让工人学着用,慢慢淘汰老岗位。这样节奏慢一点,有个缓冲期,不至于慌得不行。
其实整个过程自然不会这么顺利,这里面有非常多的事,只是抗议也没有办法阻止,下岗潮是真的如同一股时代的浪潮袭来,浪潮之下谁也没有办法避开。在这股浪潮里面也有非常多的血和泪,下岗工人里,有一部分人没赶上好时候,尤其是年龄大了的,五十岁左右的,年纪大又没啥技能,这下岗的日子自然可想而知,后面自然也会过得十分艰难。
虽然说是当年国企改制没啥人反对,其实更多的还是反对无效,毕竟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一座大山,这真的不是随便说说的。
虽然不知道大哥那边的厂子在后面的这股国企改革的浪潮下究竟会如何,但是在林有成看来现在的效益不好,这后面可能也不会强到那里去,没准等着的就是下岗。
这样一来,林有成自然也会建议林有才一家来京城工作生活,在林有成看来,即便是林有才的工作不好找,也可以直接买一个门面,在京城做些生意。至于商场的店铺门面,林有成本也就有打算买几个,这也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投资。
亚运村那边的房子给林有才一套,林有成一点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他很清楚大哥林有才之前对他这位弟弟有多照顾。
林有成到现在都还记得,自己当初刚到德城春风巷的时候,面对那一大堆乱摊子,还有刚出生的林兆乐,那个时候大哥林有才就给了自己五十六元钱,而且还不止一次贴补自己家。
这些林有成心里都是很清楚的,在他心里拿一套房子给林有才根本就不算什么。
毕竟他这个做弟弟的现在也算是资本雄厚。
“爸爸,大伯他们会来京城吗?”
林兆乐跑到林有成跟前,知道林有成是打电话给德城的大伯一家,想让大伯一家来京城,一脸笑容,十分好奇地问道:“兆平哥哥和兆安哥哥他们会来吗?”
林有成听见林兆乐问这话,不禁说道:“还不知道,不过我觉得你们大伯会来的。”
在林有成看来,如果德城那边的厂子不行,他大哥肯定还是会来京城,毕竟来京城对孩子会更好,这一点他大哥也是非常清楚的。
父母为子女则计之深远,这一点也不单单是他这个做父亲的替孩子准备家产,他大哥也会替林兆平和林兆安两个孩子考虑的。
林兆乐望着林有成,点了点头,又问道:“爸爸,你什么时候和谢老师结婚啊?”
什么时候和谢老师结婚?
林有成愣了一下,没有想到林兆乐居然会问他这个问题,相当意外,问道:“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啊?”
“因为你和谢老师结婚,我就有妈妈了。”
林有成明白林兆乐的话,目光一闪,心里有些触动,不是滋味,摸了摸林兆乐的脑袋,说道:“你本来就有妈妈,你妈妈她很爱你的。”
虽然是很多年前的事,但是林有成很清楚那位离开的孩子他妈也绝对是爱这些孩子的,当然这也没有办法,从出生开始,林兆乐就没有了母亲,就这一点他是比林兆喜,林兆庆几个可能心里会更在意母亲的身份。
这也是他没有办法的去做什么事改变的,不单单是林兆乐,就连那个时候两岁的林兆欢其实也一样,还有四六岁的林兆满和林兆美何尝又不是和林兆乐一样。
林兆乐听见林有成的话,低着头,小声说道:“我想要有妈妈,一直都很想。”
听着林兆乐这话,林有成心里不知道该说什么,看着眼前这个孩子不知不觉都七岁了,从出生的时候还是个婴儿,那个时候他都担心自己养不活这个娃娃,但是真的就是他一点一点把这个奶娃娃拉扯大,一直养到现在,即便他这个父亲做得再好,有些终究还是没有办法弥补的。
当然,林有成心里也很庆幸,这几个孩子还好都很懂事,摸了摸林兆乐的脑袋,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说道:“我知道。”
林有成看着眼前的林兆乐,想着林兆乐问的那个问题,他也不知道林兆喜几个是怎么想的,不过他之前也和几个孩子说过,不管发生什么,包括他再结婚,都不会改变他们的关系。
“如果我真的要再婚,那么不会是想要给你们找后妈,而是因为我是找我的爱人。”
“当然,她也会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你们的母亲,也就是你们想的后妈。”
“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我都是你们的父亲,不会有任何改变。”
林有成想着自己之前和几个孩子说过的话,又想到林兆乐问的那个问题,不管是爱的人,还是后妈,都是和他有关。
现在,林有成觉得他这个老鳏夫也不单单是要为子女计之深远,也是要替自己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