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1638章 西方不亮,东方亮

熊猫书库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点这里听书

  在外界看来,常浩南此时瞳孔微微收缩,对周遭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充耳不闻。

  整个人仿佛被施了定身法,一动不动地僵立在原地。

  过了好一会儿之后,一只手轻轻拍在肩膀上,才把他从那近乎“顿悟”的心流状态中强行拉回现实。

  是刑牧春。

  “常总?”对方明显注意到了常浩南刚才的异样沉默,以及此刻略显苍白的脸色,“您脸色…看着不太好。”

  他似乎被眼前的情况吓到了:

  “要不要找个医生过来看看,或者…先去休息室坐一会儿?”

  常浩南猛地回过神,下意识地眨了眨眼,然后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脑海中依旧翻腾不休的思绪洪流。

  他微微摇头,然后看了看时间。

  很怪,刚才思考了那么多东西,但实际却只过了不到一分钟而已。

  “没事,老刑。”

  他一开口,察觉到自己的声音竟然有些沙哑,于是清了清嗓子:

  “我没觉得哪儿不舒服。”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围仍在激动庆祝的人群,找了个合适的理由,“刚才…只是看着它飞上去,一下子有点感慨。”

  刑牧春闻言,脸上也浮现出深有同感的唏嘘,重重地叹了口气:

  “是啊,真不敢相信,这才不到十年…我们在高超音速这块,硬是从连门槛都摸不着,一路追到…今天这个地步!”

  他的语气中同样充满了自豪。

  然而,常浩南此刻绝大部分的心神,依旧被刚刚闪现在脑海中的、关于NS方程的灵感所占据。

  如同炽热的烙印,灼烧着他的思维。

  但周围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和刑牧春充满感情的回忆,让他无法沉浸其中。

  常浩南努力调动面部肌肉,试图表现出应有的喜悦,但嘴角的弧度显得有些僵硬。

  他只好将视线重新投向大屏幕,指着上面依旧在缓慢但坚定攀升的速度曲线,转移话题道:

  “现在,就看它最后能飞到多快了。”

  刑牧春敏锐地捕捉到了常浩南那丝极力掩饰的、不同寻常的情绪波动。

  他靠近半步压低声音,带着试探性的关切问道:“常总,我怎么感觉…你好像并没有特别高兴?是哪里…还有不满意?”

  他以为常浩南对当前的速度或性能有所保留。

  常浩南再次努力牵动了一下嘴角,最终还是放弃了强颜欢笑,缓缓地、极其轻微地摇了摇头。

  他的目光依旧锁定着屏幕,仿佛要穿透密布在机身周围的等离子体,看透流体的本质。

  “跟这个没关系。”他解释道,“就在刚才,它突破5马赫那一瞬间,我好像…好像抓到了点东西。”

  “抓到东西?”

  刑牧春一愣不明所以。

  “嗯。”常浩南极其肯定地点了点头,终于侧过脸,看向刑牧春,“一把…可能通向解决流体力学终极问题的…钥匙。”

  刑牧春的动作猛然一滞。

  作为顶尖的航天动力专家,他瞬间明白了常浩南所指。

  旋即又有些不敢相信。

  眼前常院士的能力确实超乎想象,但那个目标…

  他操着有些颤抖的声线确认道:“终极问题,是指…NS方程?”

  常浩南没有开口。

  只是又一次、缓慢、但郑重地点了点头。

  就在两人低声交流着足以震撼整个科学界的顿悟时,“驺虞”的速度曲线已经肉眼可见地开始变得平缓。

  最后,在接近到9.2马赫附近的惊人速度时,曲线被彻底拉平,加速度归零。

  它达到了在当前高度、空气密度和发动机推力下,乘波体飞行的速度平衡点。

  这个数字,也完美地契合了项目最初设定的设计目标!

  看到速度曲线稳定下来常浩南暂时将脑海中翻腾的思绪压下,重新展现出项目总师应有的果断。

  他提高声音:

  “目标速度达成!本次飞行测试目标圆满完成!准备返航程序!”

  接着,他转向一直紧张关注着测试进程的边立桢:

  “边总,等飞机落地,数据回收后,把前后摄像头拍到的画面,特别是起飞和突破5马赫那几段,整理出高清版本。”

  “这次,我们要主动宣传!”

  一天之后,2014年12月31日。

  华夏官方通过多个权威新闻平台,同时发布了一条简短却石破天惊的消息:

  我国于昨日(12月30日)成功进行了新型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首次飞行试验。试验验证机代号“驺虞”,采用喷气发动机与冲压发动机组合动力,首次实现了从地面自主起飞、自主模态转换、高超音速巡航到自主返回着陆的全流程可控飞行,在多个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与消息一同发布的,是一段精心剪辑、时长约一分钟的高清视频。

  视频的开篇,正是冬日中北陵机场的跑道。

  一架外形极具未来感的黑色飞行器,尾部喷吐着耀眼的加力火焰,由慢至快,最终昂首离开地面。

  紧接着,画面切换。

  还是那架飞行器。

  但这一次,是在高空。

  尾部两台冲压发动机爆发出太阳般耀眼光芒的瞬间,画面右上角清晰地标注着代表速度的数值突破了一个令人窒息的阈值——

  5.0马赫。

  越短,新闻越大!

  这条消息一经发布,就引得举世震惊!

  对于内行人来说,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并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

  但相比于之前的“冷”、X45,以及X51A,华夏人本次公布的,显然是一架更符合传统意义的“飞机”。

  换句话说,它肯定是可以重复利用的!

  国际主流媒体在短暂的失声后,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了报道,标题无不充斥着“突破性”、“里程碑”、“改变游戏规则”等字眼。

  航空、航天、军事领域的专家和分析师们纷纷被推上镜头,试图解读这则消息背后蕴含的恐怖技术实力和对未来格局的深远影响。

  几乎所有的目光,都下意识地、紧张地投向了太平洋的另一端。

  华夏人已经突破了空气和流体给人类设定的极限。

  华盛顿方面,又会如何做出反应?

  一时间,世界似乎又回到了40年前,那个铁幕两端不惜代价进行“太空竞赛”的年代。

  十个小时后,美国东部时间2014年12月31日上午(华夏时间12月31日深夜),来自华盛顿的官方声明终于发布。

  然而,其内容却与世界的期待形成了尖锐而讽刺的对比:

  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今日正式宣布,将下列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即日起正式生效…

  声明并未就此停止,而是以更长的篇幅列出了一连串令人心惊的名字:

  菊厂技术有限公司、华兴科技有限公司、华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沪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长光集团精密光学有限公司、镐京电子科技集团…

  名单还在延伸,涵盖了从芯片设计软件、半导体制造设备、关键材料供应商到精密光学器件研发等数十家华夏顶尖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

  声明中指责这些实体“参与违反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动”,并声称此举是为了“防止美国先进技术被用于支持破坏稳定的军事现代化项目”。

  公告详细列出了被禁止出口、再出口或转让的物项类别,涵盖了几乎所有可能用于先进半导体制造、设计及通信设备生产的关键美国技术和设备。

  制裁范围,远超之前外界最悲观的预测。

  这记重拳,带着不容置疑的霸权意志,狠狠地砸在了全球科技合作的脆弱基石上。

  同一天。

  一方宣布开创人类航空史新篇章的高超音速飞行器。

  另一方则对核心科技产业启动了史上最严厉的封杀。

  两条截然相反、却又同样震撼世界的消息,如同两道撕裂天空的闪电。

  将2014年的最后一天,永远地定格在了人类科技史上最讽刺、也最凝重的一页。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