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第1635章 驺虞,起飞(闹麻了,前两章全都被审了,在改……)

熊猫书库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点这里听书

  时间如同被寒风推动着,迅速滑向2014年的倒数第二天。

  北陵机场地表21℃,呵气成霜。

  在机场跑道旁划定的特殊区域内,上百名来自不同单位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安保以及少量获准进入的核心人员列队肃立。

  他们的目光,无一例外地聚焦在跑道远端那座巨大的总装车间大门。

  厚重的车间大门缓缓向两侧滑开。

  几秒钟后,尖锐的电机声忽然传来。

  在众人屏息凝神的注视下,一架外形极其前卫、线条锐利流畅的飞行器,被牵引车缓缓拖出。

  它通体覆盖着一种哑光深灰色的特殊涂层,在冬日阳光下几乎不反射任何光线,仿佛将周围的光都吸了进去。

  修长而扁平的机体,融合了无尾翼布局。

  而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其并联乘波体的气动外形。

  背部一个可闭合的进气道盖板,暗示着其内部隐藏的涡喷动力。

  腋下两侧则是标志性的冲压发动机进气口。

  正是“驺虞”01号原型机。

  静静地卧在牵引杆后,如同一头蛰伏的猛兽。

  在刻意放慢速度,让宣传干事拍摄了几张图片之后,牵引车重新沿着预设路线加速。

  通过宽阔的停机坪、通过长长的滑行道,通过现场每一个人的面前。

  轮胎压在坚实的地面上,发出规律的声响。

  最终,它稳稳地停在了跑道最末端的起飞位置上。

  这里,是它迈向天空的起点。

  牵引车上跳下几名穿着厚重棉服的工程师。

  他们动作迅捷而熟练,围绕“驺虞”进行起飞前的最后检查:

  移除起落架安全销、检查舵面状态、确认地面电源和通信链路连接…

  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中,呼出的白气迅速凝结。

  大约十五分钟后,所有检查完毕,工程师们打出“OK”的手势。

  牵引车迅速脱离,撤出跑道,将广阔的起飞空间完全留给这架即将创造历史的飞行器。

  塔台内的气氛,同样高度紧张。

  常浩南背着双手来回踱步,面前是一排排闪烁着各种数据的显控台。

  由于“驺虞”是无人驾驶验证机,整个飞行过程完全依赖地面指挥控制系统和机载自动驾驶系统的精密配合。

  飞行控制员坐在主控席位上,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双眼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和指示灯。

  付国祥,算是盛飞这边试飞员团队的老兵了。

  当年常浩南来此参与第一个重大项目时,付国祥就是04号歼8C原型机的试飞员,同时也是常浩南在这条时间线上接触到的第一位飞行员。

  以他的年纪,自然是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停飞。

  但幸运的是,他很快赶上了无人设备的研制高峰。

  于是参加了改飞无人机的培训和考核,顺利克服年龄障碍,在试飞一线留到了今天。

  在决定首飞执行人的时候,边立桢曾无意中跟常浩南提过,付国祥会在2015年末到达退休年龄。

  因此不出意外的话“驺虞”大概率会是他职业生涯的句号。

  光荣的句号。

  几秒钟后,沉稳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频道响起,清晰传入塔台每个人的耳中:

  “报告总指挥,地面控制系统已成功接入01号机,通信链路稳定,冗余备份正常。”

  “涡喷动力系统、冲压动力系统、飞控系统、航电系统、预冷系统…全机各子系统自检完成,未发现任何异常。”

  付国祥稍作停顿强行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静:

  “01号机满足起飞条件,请求指令!”

  与此同时,塔台正面巨大的综合显示屏上,切换出两个并排的画面——

  这是来自“驺虞”背部摄像头实时回传的影像。

  一前,一后。

  左侧画面中,是空旷笔直的跑道,一直延伸向远方,尽头与灰白色的天际线相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聚焦在屏幕下方那一行行跳动的状态参数上。

  常浩南在指挥席旁站定,目光扫过所有屏幕,最终落在那实时回传的跑道上。

  他深深吸了一口塔台内略显干燥的空气:

  “开始试飞!”

  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塔台。

  “明白!开始试飞程序!”

  付国祥立即回应手指果断地按下了操作台上的“启动/点火”按钮。

  嗡…!

  大屏幕上,来自“驺虞”背部的实时画面开始出现轻微的抖动。

  与此同时,主参数显示区,“WP14P”一栏的状态瞬间从“关闭”跳转为炽热的“启动”!

  右侧画面边缘瞬间变得晦暗,中央则亮起一道光柱。

  那是发动机打开加力后喷出的燃气。

  付国祥面前的模拟转速表指针,稳稳地指向了预定起飞转速区间。

  “涡喷14P启动成功!转速稳定!”付国祥大声报告。

  “刹车释放!”

  他松开了刹车控制杆。

  跑道尽头,那深灰色的流线型身影猛地一震,机头微微昂起。

  尾部喷口喷出的高温气流,瞬间扭曲了后方寒冷的空气,甚至让跑道表面的薄霜瞬间汽化升腾。

  “驺虞”开始动了!

  它如同离弦之箭,在强大的涡喷引擎推动下,沿着宽阔笔直的跑道,开始加速滑跑!

  塔台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只有付国祥沉稳的报数声和观察员通过望远镜进行的距离确认声交替响起:

  “滑跑速度80节…100节…120节…持续加速!”

  “滑跑距离:100米!”

  “200米!”

  “300米!”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握的双拳指节发白。常浩南目光如鹰隼紧紧锁定着大屏幕上加速前冲的身影和不断攀升的速度值。

  刑牧春几乎是无意识地向前迈了两步,身体紧贴着冰凉的落地窗玻璃,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跑道上那越来越快、越来越小的灰色箭影。

  他感觉自己的心跳,几乎要跟观察员报出的距离数字同频共振!

  “500米!”

  “800米!”

  “1000米!”

  “1200米!”

  “1500米!”

  由于“驺虞”的气动设计高度优化于高超音速飞行,其低速升力特性相对较弱,需要极高的滑跑速度才能获得足够的升力离地。此刻,它仍在全力加速,尚未达到理论抬前轮速度。

  紧张的气氛几乎凝固成实质。

  “1600米!”

  “1700米!”

  付国祥的呼吸也微微急促,他右手稳稳握住操纵杆,左手悬停在代表飞行状态切换的控制钮上方,目光在速度表和距离显示间快速切换。

  “1800米!达到Vr!”

  观察员的声音陡然拔高!

  就在这关键的一瞬,付国祥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地将控制台上的飞行状态从“滑跑”切换至“起飞”!

  指令通过高速数据链瞬间传至“驺虞”。

  大屏幕上,实时画面中,“驺虞”那独特的前体乘波构型后缘,两块巨大的控制面(相当于襟翼)猛地向下偏转至最大角度!

  这一动作瞬间增大了机尾的下压力矩。

  只见昂着头的“驺虞”,前起落架轮胎与跑道的接触压力骤然减轻,紧接着,在强大的气动效应和持续的引擎推力作用下,前轮轻盈地抬离了冰冷的跑道地面!

  “前轮离地!”付国祥大声报告,声音带着一丝紧绷的亢奋。

  此刻,只有主起落架还牢牢抓地。

  涡喷14P全力喷射出的高温气流,毫无遮挡地直接冲刷着后方的跑道,激起一片模糊的热浪。

  “驺虞”进入了关键的抬轮滑跑阶段,姿态如同蓄势待发的标枪,速度仍在飙升!

  “1900米!”

  塔台内,空气仿佛凝固了。常浩南的拳头攥得死紧。刑牧春的额头几乎要贴在玻璃上。边立桢屏住了呼吸。

  突然,大屏幕上的实时画面出现了极其短暂、微不可查的左右晃动!这是机体在接近升力临界点时,气动与姿态细微调整的自然反应!

  就在这晃动的下一秒!

  那深灰色的身影仿佛挣脱了无形的束缚,主起落架的轮胎瞬间脱离了与跑道的最后一丝接触!

  整个机身,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稳稳地跃入苍蓝色的北方天空!

  “主轮离地!离地姿态稳定!01号机起飞成功!”付国祥激动的声音响彻塔台,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

  “成功了!”

  “起飞了!”

  “好!!”

  短暂的寂静后,塔台内爆发出压抑已久、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掌声!

  大屏幕上,“驺虞”背部的摄像头画面,已经变成了不断缩小的机场跑道,和广袤的东北大地。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